簡體版

第一百零三章 陳亮獻策

閑談中,茅庚得知,姜夔遇上陳亮,可謂是一物降一物。

陳亮如今身體力行,已經是大宋白話文的倡導者與實踐者,在通俗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話說這也是有其基礎的,陳亮的詞,如「不見南師久,漫說北群空」就明白如話,陳亮轉而寫白話文,其實也不算風格突變。

陳亮與姜夔一席深談,終讓姜夔明白音樂也要走同樣的路子,要讓自己的音樂也像陳亮的小說那樣,須得讓普羅大眾喜聞樂見,有市場號召力才是王道,三元樓最近的風頭壓過金翠樓就是例證。

此後姜夔與陳亮借著酒意,合作演繹過《滄海一聲笑》,感覺倒是不錯。又從孫菲兒那里得了《一剪梅》的新曲,姜夔將《一剪梅》曲子稍作修飾,便更見神韻。因而在陳亮看來,如此下去,姜夔異日就算不能入仕,只要有覺悟肯改變過往的風格,姜夔新曲也必能熱賣。

關于護航一事,茅庚和陳亮商議良久,決定先找韓侂冑。通常,每一個難說話的領導身邊,都有一個好說話的左膀右臂,目前的韓侂冑就是這樣一個好說話的人。

韓侂冑出自名門,靠的是恩蔭入仕才混到今日的地位,對于名重一時的陳亮,素來是帶有仰望之情的。且不說而今陳亮的玄幻小說極受追捧,這一次陳亮遠赴佔城,暗含合縱連橫之深意,雖為民間往來,實有官方意願,因而韓侂冑對于陳亮的到來,表現出了相當的熱情。

韓侂冑和陳亮是初次見面,但韓侂冑一口一個同甫兄,顯得十分親熱。

對于陳亮來澎湖,韓侂冑也未及深想,以為只是順道過來與茅庚見面,對于陳亮特意要見自己,韓侂冑以為這也許是為了佔城斡旋之事,或許陳亮想從自己這里了解官家對佔城局勢的一些想法。

對于佔城政局的事,韓侂冑自然是要避嫌的,因而寒暄過後便只是揀佔城王宮之事來說︰

「同甫兄,听說佔城這一筆買賣暴利驚人,可喜可賀!不過我想,大約同甫兄去上兩三個月,便能回歸了吧!那時可一定要來台灣,這里蓋房子的活計也許同甫兄不一定看得上眼,但架不住要蓋的房子極多,同甫兄不會因為蓋了王宮,就不再接我們台灣的活計了吧。」

陳亮一拱手,道︰

「韓大人看得起我陳某人,能照顧我們生意,在下先謝了!不過,在下此去佔城,恐怕一去就是一兩年功夫,暫時是無法為韓大人效力了。」

韓侂冑忙問︰

「要去這麼久嗎?難道同甫兄也要親力親為,親自砌磚蓋瓦麼?

陳亮也不管韓侂冑的故意調侃,只管說道︰

「韓大人吶!佔城王宮這事,都是易生老弟談成的,在下只是撿了個現成。但我陳亮既然出馬,當然也得有所建樹才行。韓大人你想啊,佔城既然蓋了新王宮,安南要不要蓋?真蠟要不要蓋?不瞞韓大人,在下此去,有心說動安南和真蠟也蓋上一個新王宮,這三國向來攀比,在下應該很有機會。如韓大人所知,我們還是那麼個招數,到一處,便開建樣板樓,然後就有人上鉤,到安南和真蠟也無非如此,只不過要釣的是他們的國王罷了。韓大人想想看,這事兒急也急不來,三國跑下來,一年是起碼的,兩年也不算長。」

韓侂冑想不到陳亮竟然有如此的雄心壯志,忍不住大贊︰

「同甫兄果然是豪杰之士,佩服!在這里先預祝同甫兄馬到成功!」

陳亮笑道︰

「韓大人,在下此次專程前來拜訪,乃是來邀韓大人合伙做一宗買賣的,這個買賣一本萬利,其他人未必做得來,在下思前想後,只有韓大人才有此等實力。」

韓侂冑一听,便有點上了心,大宋全民經商,官場上雖有若干經商禁忌,但早已無人遵守。如今官員家中若是不經營一點生意,出門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韓侂冑本身也經商,只是自己不直接出面而已,當下笑道︰

「天下經商最厲害者,莫過于茅易生,同甫兄有茅易生合伙,還用得著找我韓某嗎!」

到了這個時候,陳亮也不再賣關子,直言道︰

「韓大人,在下是看中韓大人手下的船隊了。」

陳亮說完這話,留心了一下韓侂冑的反應,隨即繼續說道︰

「在下此去佔城、安南和真蠟,需要源源不斷地運去水泥等一干物事,又將那邊的煤炭源源不斷地運來台灣,一個月少說也有幾千萬斤的運量,一來一往,船不走空,在下算了一算,手下若是沒有幾十艘大船,根本就無法應付。故而在下便想到了韓大人,韓大人從福建運煤碳也是運,從佔城那邊運煤炭也是運,從福建運或許會虧本,從佔城那邊運煤炭則是一本萬利,如此亦不負朝廷之事。」

韓侂冑听明白了陳亮的主意,心知確是如此,水泥也好,其他貨物也好,運往佔城那邊可獲暴利,回程則可捎上煤炭,陳亮說佔城那里產煤炭,韓侂冑又哪里知道真相,當然便信以為真。韓侂冑心道,如果是這樣,如今手下的這個龐大船隊不但不用拿錢來養,還能有利可圖。不過高宗朝許多武將經商養軍,侵奪國家財利,武將由此坐大,以致為高宗忌憚,致有後期削武將兵權之舉,有前車之鑒在那里擺著,此事可不能輕舉妄動。

韓侂冑雖然管的是糧草後勤這一攤事,畢竟也是領大宋之軍。想到這一節,韓侂冑肅然道︰

「同甫兄不要害我,軍隊不能經商,這是本朝鐵律,此事萬萬不可!」

茅庚見韓侂冑如此,適時插話道︰

「韓大人,如今算是順利取下了台灣,下官以為,從此水軍運輸船隊完全可以一分為二,為水陸兩軍運送糧草軍需者,仍為水軍之一部,此外盡可分出一半船只和水手轉為海貿,一樣也能為台灣運來煤炭及各類物質。如此一來,不僅不再貼錢,還能有利可圖。官家給台灣的錢有限,若是只花不賺,只怕是無以為繼。」

按之前的計劃,一萬廂軍到了台灣之後,便至少有七千人要轉為作坊工匠、建築工匠或者轉為農民,陸軍既然可以轉,水軍按道理也可以如法炮制,韓侂冑眼前一亮,覺得確有可行之處。官家那一百萬貫委實有限得很,如今花錢如流水般,不開闢財源只怕是難以為繼。

茅庚的提議,不過是復員一部分水軍,轉而成立一個國企性質的遠洋貿易公司而已,不知道韓侂冑能否接受,韓侂冑接受之後,才能去說動趙。

茅庚覺得還須激將,于是補上了一句︰

「韓大人不記得下官在船上所說的故事了麼!」

韓侂冑自然是記得茅庚將鄭和七下西洋改頭換面改編的故事,心說人家稀里糊涂就在海貿上取得驚人的暴利,甚而一至于稱霸一方,自己也何妨一試。

韓侂冑心思已動,只是說道︰

「只怕此事到了朝堂之上,一些人勢必要攻訐我等是與民爭利了。」

陳亮擺擺手,笑道︰

「韓大人無須擔心,韓大人的船隊專事與他國的海貿,不在國內與民爭利,與他國的商人爭利,有何不可!」

韓侂冑點點頭,總算是認可了陳亮和茅庚的提議。

隨後,陳亮投桃報李,又提出了種種發展台灣的辦法,這些倒多半都是陳亮自己的主意。陳亮的影響力畢竟不一般,別人說來也許韓侂冑不會在意,但一經陳亮之口說出來,韓侂冑便覺得大是有理。

趙也知陳亮到了澎湖,不過陳亮此前蹲過兩次牢房,去佔城又涉及敏感外交,自己更不便插手,趙覺得在此事上還是謹慎為要,因而並沒有安排接見陳亮。

韓侂冑將一切考慮清楚後,便來見趙。趙正在欣賞從台北那邊送過來的一塊自然金,這一塊自然金是宋軍在一處山中挖出來的,重量約莫有二十幾兩,稍帶白色,料想應該是含銀的緣故。看來那里的確是產金無疑了,這實在是一件大喜事。此外紅薯也長出了女敕芽,這都是好兆頭。

韓侂冑一看趙正高興,便趁機說起陳亮主動提出寫信給朱熹和陸九淵,請他們兩人來台灣辦學的事,朱熹和陸九淵弟子眾多,他們兩人哪怕有一個肯來,那也能聚集台灣的人氣。

對此,趙當然是求之不得,朱熹倒是就在福建,陸九淵則遠在江西,陸九淵好像跟陳亮並無太深交情。也許朱熹能來吧,能請動朱熹固然好,不過辦學的房屋總得為人家蓋好吧,這又是一筆錢吶!但無論如何,能來就好。

韓侂冑這才說及陳亮建議將水軍一部轉為海貿經商一事,自然說得是有百利而無一害,韓侂冑也知趙這些天所擔心的不外是兩件事,一件就是下一步如何吸引大宋百姓來台,另一件就是百姓來台,路上得花錢,到了台灣還得花錢安置。說起移民花費,實在是一個無底洞。

正因為如此,趙恨不能再多一些生財之道,台北產金畢竟難說產量有多高,而海貿實在是一本萬利,大宋最富的一批人便是海商。趙權衡了一下,覺得可以一試,小規模的倒不打緊,自己便能做主。真要大張旗鼓,則一定得報請朝廷通過。

韓侂冑心知海貿的事在趙這里是通過了,當下喜之不勝。

最後,韓侂冑又提及陳亮推薦辛棄疾,讓他來灣協助主政,趙不禁在心里月復誹陳亮這人ど蛾子真多,如今台灣島上連百姓都沒幾個,要辛棄疾來作甚!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