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在自傳《我把青春獻給你》中講了他和王朔怎麼認識的,朋友給了他一本王朔的小說《浮出海面》,看完之後他覺得應該和王朔見見面,以後拍電影可能用得上王朔。那是八十年代初期馮小剛還沒有做導演,在北影廠做美工。王朔那時候沒有工作,出門乘公交坐地鐵一路小跑來到馮小剛家里,馮小剛問他怎麼寫出這麼荒誕不羈的作品來的,王朔老實的回答稀里糊涂寫出來的。後來經王朔介紹馮小剛認識了劉震雲,這兩個人都對馮小剛的電影創作貢獻過很多東西。王朔編劇的馮氏電影有《甲方乙方》、《一聲嘆息》和《非誠勿擾2》,劉震雲編劇的有《手機》和《一九四二》。
王朔是九十年代最炙手可熱的作家兼編劇,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改編自王朔小說《動物凶猛》,台詞基本上照搬的小說語言。電視劇《渴望》和《編輯部的故事》也出自王朔之手,馮小剛的《甲方乙方》改編自王朔小說《你不是一個俗人》,台詞基本上也是照搬的小說語言。江珊主演的《過把癮》改編自王朔小說《過把癮就死》,台詞依舊照搬的小說語言——江珊是第一個令我動心的女人,因為我父親總愛在人面前提起她,那時候我還沒上小學。電視劇《與青春有關的日子》改編自王朔小說《玩的就是心跳》,台詞還是照搬的小說。有人說王朔是通俗文化的開山鼻祖,馮小剛和趙寶剛深受其影響,王朔自己說通俗不是發明創造而是源于生活的,應該把通俗還給最廣大的人民群眾。
在王朔的小說《你不是一個俗人》里有一個人物取材于馮小剛,這個人物在小說中就叫馮小剛。馮小剛在自己做導演之前就已經參演了王朔的作品,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里面馮小剛飾演一位懼怕學生的中學老師,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里面馮小剛飾演一個編輯,並給葛優首次合作。王朔小說的同名電影《我是你爸爸》中馮小剛飾演爸爸。後來兩個人的合作越來越少,王朔最大的缺點是不會公關受不了廣電總局吹毛求疵的審查制度,慢慢淡出了電影界,而馮小剛一直不間斷的響應市場號召摩肩接踵的拍攝了許多通俗電影。
姜文跟馮小剛一個很大的區別是他不受市場影響,他是自己想拍什麼才拍什麼不是觀眾想看什麼才拍什麼。九二年國家經濟體制迎來了新一輪的改革開放,同年姜文拍攝了國外獲獎無數國內毫無反響的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幫助十七歲初試熒屏的夏雨收獲了柏林電影節的影帝桂冠。姜文的導演生涯要比馮小剛起步早,只不過效率太慢二十年才拍了四部電影,而且其中的兩部《鬼子來了》和《太陽照常升起》由于基調太過灰色而沒有多少人愛看。耐人尋味的是馮小剛客串的兩部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和《讓子彈飛》都十分賣座,《讓子彈飛》擊敗了馮小剛《大地震》創下的票房紀錄。《讓子彈飛》改編自馬識途小說《夜譚十記》,文字風格跟老舍的很像。
今年馮小剛導演的賀歲片《私人定制》回歸到了《甲方乙方》這部電影的基調上,聯合編劇王朔主演葛優目的就是為了讓觀眾一笑了之。今年的賀歲檔格局跟2010年如出一轍,馮小剛王朔一面,姜文一面,葛優還是兩面派。我估計這次姜文贏不了,因為《一步之遙》他沒請馮小剛客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