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希特勒首先征服了毫無反抗能力的奧地利,將其並入德國版圖,蓄意壯**西斯勢力。面對希特勒公然撕毀凡爾賽和約、入侵波蘭的挑釁行為,英法民主國家選擇了隔岸觀火。遠在歐洲大陸東端的前蘇聯與德國簽訂了睦鄰友好協議,希圖換來東歐持久的和平穩定。但是結果卻令所有人大失所望,希特勒的野心不只是兼並弱小國家,他的目標是整個歐洲大陸甚至包括萬里之遙的中國。等到危機思想喚醒整個歐洲大陸的時候,德國的版圖已經圈定了除法國以外的整個地中海東岸。而且我發現,別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就算一個號稱獨立自主的龐大國家也往往存在模仿的情節,斯大林在希特勒激昂斗志的感召下,發兵入侵北歐的芬蘭,致力于擴大社會主義陣營的地理範圍。為了抵御外辱保家衛國,芬蘭實行了全民皆兵的戰爭策略,全副武裝的芬蘭人游弋在北歐一望無際的冰天雪地里,對入侵國土的蘇軍展開了熱血沸騰的反擊。蘇聯自稱世界第一大國,結果對芬蘭的軍事侵略卻久戰不破,最後不得不通過斷絕芬蘭一切外界的軍事補給逼迫芬蘭簽訂莫斯科公約,總算在表面上完成了對芬蘭人民的征服。我向來一直很討厭前蘇聯和斯大林政權,德國入侵斯大林格勒時被蘇聯的衰敗景象驚呆了,大批軍人沒有作戰槍支,只能靠人海戰術往敵軍陣營里猛撲。回顧歷史我們更習慣贊揚蘇聯人民誓死不屈的大無畏革命主義精神,但是很少能夠冷靜的看待斯大林政權的**無能,他把大多數人的利益集中起來捍衛自己的私人榮譽,還不許別人發一點兒牢騷,什麼東西。德國的強大雖然也是建立在民眾衣不蔽體、食不果月復的基礎之上,但至少希特勒沒有給軍隊開空頭支票,至少把握住了戰爭的主動權和話語權。總體來看,希特勒要比斯大林偉大,希特勒肥了軍隊、廢了民主,斯大林肥了自己、廢了軍民。
很多問題我們只要跳出來看就會一目了然,然而一旦身置其中卻往往目力所及不了多遠。我們會為了一個善意的婉拒而撕心裂肺痛不欲生,也會為了一個無心的夸贊而信以為真不願假寐,我們在紛繁發雜的人際關系網中羅織著自己的美夢,以為大千世界里總會有某個人甘願被你蒙在霧里,你也會為了某個人而執迷不悟,其實不是這樣的。現實總會把我們變成脆弱的抵抗者,而不是破釜沉舟的開拓者。人生需要妥協,適可而止不是妄自菲薄,堅持不懈未必無懈可擊。于千萬人之中喜歡一個人和于千萬人之中忘卻一個人同樣簡單,只不過她剛好路過看了你一眼,你也剛好路過轉了一下臉。說不定下個路口自有一處美景等你去邂逅,而你恰恰因為此刻腳步的停滯而遺憾的錯過那個瞬間。你以為自己看中的就是自己的,但是她爸爸總是自以為是的否定你的觀點。你信以為真的貼心話在她那里可能只不過是禮貌用語,而你往往會不假思索的展開下一輪攻勢,逼迫對方錯愕不已的反擊。緣分是天定的,人為的爭取一般不會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除非她想要的你都能給而且有富余。在你無所不能之前最好不要無所不用其極,該自動退出的時候就欣然的推出,你過分的糾纏只會促使她更加自我感覺良好,繼而更加自以為是。綜其一生我們都很難改變別人的思路以及由思路支配的路線選擇。強扭的瓜不甜強扭的耳朵會疼,所以強勢了並不一定會有好結果。我們總習慣于扮演對方喜好的角色,戲演砸了才知道自己不是一個好演員,所以,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