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塵瑣事總會牽絆著我們前行的路,阻礙著我們遠眺的目光,讓我們不能放下心中的包袱,去肆無忌憚地追求最初的夢想。如果你問一個人是否擁有夢想,他肯定會告訴你有,而且有很多。但是當你問及實現夢想的具體步驟時,他可能會答不上來。這是為什麼,是他怕你剽竊他的方法而不肯告訴你,還是他自己根本不知道該怎樣做?我們相信,這兩者皆有可能。
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可以月兌離社會獨立存在的,不論是呱呱墜地的孩童還是年近耄耋的老者,都是這個復雜社會的參與者。一個剛出生甚至于並未出生、再甚于還未萌芽的孩子,他已經開始參與商品經濟並且拉動內需了——尚未萌芽之前,父母親購買避孕藥品或者用具,這是拉動內需;出生以後,大批嬰幼兒和母嬰用品又會充斥著他的日常生活,這也是拉動內需。一個年近古稀的老人,從生到死一直都在參與著商品流通——活著的時候,他拼命的為兒女攢錢,收縮自己的最低消費水平,這會導致小局部的金融滯漲;等到死了以後,兒女們為他買地下用品,又把他生前緊縮的消費資源返還給社會,帶動小局部的商業繁榮。
年輕人是社會的中堅力量,是社會發展的最大推動力,可以說,青年強則中國強——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不可取,少年不應承擔社會責任,他們應該好好地享受自由時光,不要過多關心政治,因為很容易被洗腦。我們都是年輕人,我們有著自己的夢想和困惑,我們一直在尋求著答案,國家給我們的答案是,明天會更好。我們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不受過分的約束,可是生活在世俗成分過于濃厚的中國家庭里,我們很難做到。在中國,過了結婚年齡三五年而沒有結婚的,就會被大家嘲笑看不起,盡管他們自己的婚姻硝煙彌漫,他們卻總那麼興致勃勃的圍觀你的孤單——其實也未必就是孤單,至少不會有人添亂。我可以明確的說,很多已婚人群是渴望二次艷遇的,無論男女,對我而言這是不能容忍的。我最佩服的就是從一而終的伴侶,他們知道什麼是愛。
一個人,無論多麼的不優秀,長相多麼的不容樂觀,他都會有心儀的某個人,也會有某個人心儀他。或許有的人會對我說,可是我長得比你都難看,還有救嗎?對于這樣的問題我只能略表遺憾的回答,你這樣的人確實不多見啊。
我們回到人與社會的話題上來,人構成了社會,社會肢解了人。我們的生命軌跡是清晰明了的——出生,成長,結婚,生子,變老,死亡。其中出生是我們無法選擇的,有的人出生就很富有,有的人出生卻很貧窮,還有的人尚未出生就死于人流;成長的過程就是一個分流的過程,有的人躋身上流,有的人淪落下流,還有的人成了中流砥柱。我們要談的是結婚生子。
當代中國青年的使命是什麼,是結婚生孩子——只有結婚生子,才能促進家庭和睦,家庭和睦了社會就和諧了。絕大部分人結婚的對象不是自己最初心儀的那個人,這並不妨礙婚姻的掛牌經營,因為我們錯覺的以為,走到一起的就是自己的——等到經營不善的那一天,我們又想吊銷這個執照。其實根本不存在緣分或者命中注定,愛情真的無需城府,它是很自然的一件事。魯迅先生說過,看著街上的迎娶儀式,儼然是**的廣告。這樣說過于極端,也不全是道理,置之不理也罷。我想說的是,彼此在乎的兩個人,不要過于考驗或者挑剔對方,人無完人,你自己照照鏡子就知道對方生活的有多艱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