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相國,咱們兩家離得不是太遠,今天你既然來了,不如就在這青州附近游玩一番,這附近倒也有幾處名勝,很是值得一游!」龔景出言相邀道。
木三心中一動,心中想道︰「對啊,反正我急著回去也是沒有什麼事情,不如就在這青州游玩幾日,放松一下心情,順便和龔景拉拉關系,將來也好有個助力。」
想到這兒,他展顏一笑,對龔景說道︰「既然龔太守如此盛情,木三那就恭敬不如從命了,我就在這里待上幾天,看看這青州的名勝古跡。」
龔景挽留木三本來就有些私心的,他見木三麾下兵強馬壯,在前來救援的兵馬中屬于佼佼者,就起了招攬之意,但是又擔心木三匆匆離去,沒有了招攬的機會,因此急中生智想以游玩的名義借故多留他幾日,然後再伺機向他表明心意。
如今見木三稍微一沉思就爽快地答應了,心中暗自歡喜。又怕木三看出些什麼來,連忙舉杯向木三敬酒以作掩飾。
這一通酒下來,已是暮色低垂,太陽的余暉在青州附近的山上灑下一片金黃色的光芒。遠遠的望去,燦燦生輝,倒也是別有一番景象。
木三見其他眾人大多數早已是喝的東倒西歪,爛醉如泥,便無奈的搖搖頭,心中一下子想起了後世有一位網友說的,這酒場險惡,行走其間沒有酒量是舉步維艱逢酒必翻那!
想和主人龔景說一聲告辭回營,但見龔景趴在案幾上睡得如同死豬一樣,推搡了幾下也不見醒,便和太守府的管事招呼一聲,顧自回到軍營帳內,也是倒頭便睡。
多年養成的習慣,第二天一大早,木三便起身洗漱完畢,和趙雲一起率領士卒開始了一天的訓練,直到一個多時辰之後,伙夫營敲響用餐的大鑼方才作罷。
用過早餐,已是日上三竿,這時候龔景派人來請,說是邀他共游雲門山。
這青州雲門山位于青州城南,她北餃金鳳山,南依劈山,東臨墨跡山,往西和另一魯中名山駝山遙遙相望,她立于中央,平原拔笏,松蔭蓋足,山雖然不是很高卻有壁立千仞之勢。
自山下向上望去,主峰大雲頂上,有一石洞如同大門,高闊過丈,遠遠望去就像高懸的明鏡一般,引得游覽的眾人不勝唏噓。
龔景陪著木三拾級而上,置身山巔,極目遠眺,只見遠處遠海時隱時現,腳下雲霧繚繞,自下方雲門洞穿洞而過,如滾滾波濤,繼而冉冉升空,把整個山頂托于其上,襯托的山上之人若隱若現,虛無縹緲,宛如在仙境一般。
龔景吩咐隨從下人在山頂亭中擺上酒食,招呼木三等人一起入座,大家杯觥交錯,飲酒賞景,雖然已是入冬時分,今年的冬天並不怎麼樣冷,到現在一場雪也未下,坐在山頂的亭中,喝著熱酒,沐浴在風中,賞著山景,到也別有一番風味。
「木相國,本官曾听人傳言,說是木相國才華橫溢,七步成詩,今日大家都興致頗雅,不如請木相國賦詩一首,以助雅興如何啊?」龔景對木三說道。
木三訕然一笑,有些臉紅,他哪里是什麼才華橫溢啊,不過比眼前這些人多了幾千年的學識而已,又得益于上學時因為興趣參加了個國學班,博聞強記,多記了幾首唐詩宋詞罷了。
他雖然也有才華,但不是在吟詩作對這方面特別有才華,讓他作首詩倒也能做得了,但是要做出像李白杜甫那樣流芳百世膾炙人口的絕世佳作來,那可就是難為他了。
好在這雲門山在前世他也來過,那是在軍事大學時,軍事院校之間搞了一個交流學習,他被派到青州參加交流,組織方安排了一次登山活動,因為時間日程安排的很緊,只是粗略的匆匆逛了一下,不過出于對古代文學的愛好,當時倒是記下了幾首關于雲門山的詩,只是這一晃好幾年了,他也只是依稀還記得一首了。
他謙虛了幾句,見眾人有些不依不撓,便不再客氣,站起身來,將寬大的袍袖甩了幾甩,負手背在身後,緩緩地踱著步子,站在亭邊,眼望遠方,只見群峰層巒疊嶂,煙霧飄渺,浩瀚如波濤洶涌,雄渾如萬馬奔騰,大好河山盡收眼底,心中一陣激動。
木三略作沉思,結合著眼前的美景努力地回憶著以前讀過的那首詩。
片刻之後,他輕咳一聲清了清嗓子,用抑揚頓挫的語調說道︰「路轉羊腸細,峰回鳥道悠,山坳藏古寺,石隙清泉流;官清赤心在,孤哀切隱憂,斗酒聊行樂,閑雲洞中收。」
「好,好一句‘官清赤心在,孤哀切隱憂’啊,木相國胸懷寬闊,憂國憂民哪!」龔景贊嘆道。
另外幾個一起游玩的青州府的名士也都附聲贊同,紛紛都說木相國文思敏捷,才華不凡。直把木三夸上了天。
此時,已是下午時分,眾人眼看雲門山已經無處可游,便有人提議去西邊的駝山一游,話一說出,眾人欣然同意,于是叫隨從下人收拾東西,眾人結伴下山往駝山而去。
俗話說︰「望山跑死馬」。這雲門山和駝山雖然山勢相連,但真是走起來,卻不是一時半會兒能走到的。好在眾人都騎著馬,省了部分腳力,盡是如此,也直到日頭西斜,收斂起刺眼的光芒,變成一個金燦燦的光盤的時候,眾人才趕到駝山山腳。
「木相國,眼看著天色已晚,不如我們就此尋一人家暫且住下,待明日早起登山觀日如何?」龔景和木三商議道。
木三看看眾人確實都有些疲憊,便欣然點頭同意。龔景連忙吩咐隨從尋找棲身之處,自己便和木三等人下馬等候。
不一會兒,隨從回來稟報,說轉過這個山腳,就在前面不遠處,有一處廟宇,已經和知客僧說好了,今晚就借宿在此。
眾人在隨從的引領下,轉過山腳,果然看到前面密林處露出一角廟宇,走到近前,只見一座簡樸的寺廟在朦朧夜霧的籠罩下,像一幅飄在浮雲上面的剪影一般,顯得分外沉寂肅穆。
這座廟宇佔地甚是寬廣,分為前後三進,廟宇雖然很大,但是裝修卻是很簡樸,沒有後世一些廟宇的張揚,多了幾分莊重和寂靜。
知客僧早就在廟外等候了,一見龔景等人走近,立即笑呵呵的迎上前來,對龔景躬身合十說道︰「不知太守大人大駕蒞臨,貧僧有失遠迎。還望太守大人和諸位大人恕罪,恕罪!」
「師傅不必如此多禮,我等游山時間晚了,就想在貴寺叨嘮一宿,不當之處,還請大師傅見諒!」龔景客氣地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