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50章 絕地求生

周憲章和姚喜出了趙家宅院,回到縣衙。顧不得一夜勞累,給恩師那晉請安,陪著那晉用早餐,把幫助趙正倫販賣高麗參的事告訴了那晉,請那晉幫忙把貨物帶過江。

那晉向來以道學家自居,最看不起的就是商人,在道學家眼里,無商不ji n,經商就是坑蒙拐騙。他的弟子不好好讀聖賢書,反倒去做ji n商,按照他的脾氣,必然要狠狠痛罵周憲章一頓。

然而,這一次,那晉不僅沒有責怪周憲章,反而破口大罵朝廷昏聵無能,把他這個好端端的弟子逼得去做下九流的商人!

那晉知道,周憲章販賣高麗參的原因,是朝廷不發糧餉,章軍缺糧缺槍缺棉衣!

那晉不僅滿口答應了周憲章的請求,還拍著胸口向周憲章保證,要親自押送這批貨去b ijing,保證貨物安全。回到b ijing,他還要給朝廷上一道奏章,奏請皇上允許周憲章在朝鮮開設厘局,征收稅金,用于章軍的糧餉。當年,湘軍和淮軍和太平天國打仗的時候,朝廷不發糧餉,也是這麼干的。

不過,周憲章勸那晉不要上這道奏章。章軍目前的處境,與當初曾國藩的湘軍完全不同。湘軍是在本國打仗,可以向本國商人征稅,而現在的章軍是在朝鮮,向朝鮮人征稅,合法xing值得懷疑。而且,朝鮮商業原本就極不發達,百姓極為貧困,溫飽問題都沒有解決,向貧困的朝鮮百姓征稅,所收無幾,不僅對章軍的糧餉無濟于事,反而會激起朝鮮百姓的怨恨,無異于是火上澆油。

那晉想想,也是這個理,只得打消了這個念頭。

用過早餐,周憲章陪著那晉和袁世凱出城,來到鴨綠江邊,江上有兩條大船,是九連城的四川提督宋慶專門派來迎送欽差的。錢有貴和十幾個士兵,已經帶著十幾車高麗參等在了江邊,錢有貴告訴周憲章,都是上好的高麗參,運到b ijing去,至少可以賣出三倍的高價。

周憲章點點頭︰「貨物出手後,留下十萬兩銀子,剩余的錢,全部買成棉衣和糧食帶回來。」

「師長,要不,少買些棉衣,再買些槍支彈藥,好多弟兄還空著手呢。」錢有貴說道。

「恐怕沒有那麼多錢。」周憲章嘆道︰「冬天快到了,我估計ri軍會在初冬發起鴨綠江戰役。義州那座糧庫里的糧食,支撐不到一個月。章軍一萬多人,首要解決的是吃得穿的,槍彈的問題,再想辦法。車到山前必有路。」

錢有貴立正敬禮,招呼士兵們把貨物運上那晉乘坐的大船。

周憲章與那晉、袁世凱道別。那晉淚流滿面,拉著周憲章的手,千叮嚀萬囑咐,就是不肯上船,周憲章好說歹說,好不容易把那晉送上了船,那晉又要親自把周憲章送下船,下了船,周憲章又不好意,只得再次把那晉送上船,兩人送來送去,送了七八個回合,沒有了局。

最後,還是袁世凱出面打了個圓場︰在兩條大船之間搭上一塊跳板,袁世凱的坐船居于那晉的坐船與碼頭之間,算是長亭,周憲章把那晉送到袁世凱的船上,雙方作別,周憲章回到岸上,那晉則是走過跳板,登上他的坐船。

雙方接受了這個方案,不過,那晉回到自己的坐船上後,還是站在船頭上,一把鼻涕一把淚,哭得一塌糊涂,船一開動,那晉忽然大叫︰「把蘆葦叢都拔了去,這些蘆葦擋住了我徒兒!」

周憲章站在岸邊,被那晉搞得眼淚汪汪,听見師命,馬上命令姚喜,找來一個連的士兵,把鴨綠江邊的蘆葦拔了個干干淨淨。

船離開岸邊,向鴨綠江北岸駛去,師徒二人隔江相望,眼淚灑滿了一江秋水。

送別了恩師,周憲章回到縣衙,立即召集營以上軍官,商討重新部署章軍。

昨晚與趙正倫的一番的詳談,周憲章對義州的地理狀況有了相當的了解。戰前,馮國璋曾經跟隨聶士成對鴨綠江兩岸的地形地貌進行過詳細勘測,並繪制成一張《鴨綠江地形圖》,馮國璋拿出地圖,向周憲章詳細講解了義州附近的地形,馮國璋的講解,進一步印證了趙正倫的說法。

一切情況顯示,義州城無險可守。

然而,義州卻是ri軍進攻滿洲的必經之路。它不僅僅是鴨綠江上的一個橋頭堡,而且,要想進攻大清國的龍興之地滿洲,義州是最好的進攻方向。

從義州跨過鴨綠江,阻擋在ri軍面前的,只有九連城、摩天嶺等兩三處要塞,然後就是一馬平川的遼河平原,在數百公里的範圍內,清軍很難組織起有效防御。ri軍進入遼河平原後,向北可攻擊奉天,那是大清國的祖墳所在地,從而控制整個滿洲。向南則可直搗山海關,依照當年大清國攝政王多爾袞的方略,進軍b ijing,進而控制長江以北的大半個中國。

ri軍從南面進攻義州,可謂是易如反掌。然而,大清國一旦丟失了義州,要想重新奪回來,卻是難于上青天。因為,義州與九連城隔著鴨綠江!

ri軍對于義州志在必得,但是,大清國自恃有九連城,對于義州的得失,似乎並不是很看重。

因此,章軍的處境極為尷尬。

章軍在義州的存在,在朝廷眼里,只據有一種象征意義,事實上,朝廷並沒有看出義州城的戰略意義。所以,朝廷嚴令章軍固守義州,卻不肯為章軍提供糧餉。

而義州的存亡,卻關系的章軍一萬多人的生死!

周憲章必須守住義州,其目的,不是為了阻擋ri軍進攻滿洲,而是為了章軍的生存。

但義州又是守不住的!

軍官們討論來討論去,最後達成一個共識——坐守義州是死路一條。

章軍唯一可以憑依的,只有距離義州三十公里處的橋川江,但是,橋川江所謂「江」,其實只是一條小河。ri軍配備有現代化的舟橋部隊,過大江如履平地,這條小河很難發揮出天險的作用。

最後,周憲章做出決定,樸永烈的第四團留守義州,所謂留守,其實不是為了守城,目的有兩個,一是保障章軍的後勤補給,二是作為預備隊。

其他三個團全部開拔到橋川江一帶布防。其中,吳佩孚的第一團和那哈五的第二團在橋川江以北構築堡壘,設置防線。張勛的第三團則是渡過橋川江,登上胎里峰,駐守在山峰上。

周憲章的這一部署,讓所有軍官目瞪口呆。

表面上看,胎里峰山勢險峻,易守難攻,扼守從安州到義州的大路,是兵家必爭之地。但是,胎里峰是一座孤立的山峰,距離橋川江尚有十多公里,且在橋川江南岸,與北岸守軍不能相顧。有些類似于當年馬謖守的街亭。

第三團扼守胎里峰,其實是孤懸于章軍的防線之外,得不到章軍主力的策應,一旦被ri軍包圍,就成了甕中之鱉。太里峰的險峻反倒會成為守軍的墳墓!

同時,裝備jing良的第三團調往胎里峰,大大削弱了橋川江的防守力量,ri軍完全可以留下部分兵力圍困胎里峰,主力全力攻擊橋川江,橋川江北岸兩個團的兵力必然捉衿見肘,難以應付。

分兵拒敵本就是兵家大忌,而章軍兵力有限,更不應該分兵。

對于周憲章的部署,軍官們紛紛搖頭,漢納根更是瞪著一雙藍眼楮,沖著周憲章大呼小叫︰「上帝啊!這是什麼陣勢?這不是德國陸軍的戰術思想!」

「漢納根先生,以你的想法,我們該怎麼辦?」周憲章問道。

「我軍放棄守義州,已經是沒了退路,橋川江是我們唯一能夠憑依的天險,現在,我們只能集中三個團的兵力,固守橋川江!如果再分兵,橋川江就守不住了!」漢納根叫道。

周憲章搖頭︰「漢納根先生,你應該明白,一旦ri軍第一軍全軍來攻,就算我們這三個團槍械彈藥充足,靠一條橋川江也擋不住ri軍!」

眾人默然。其實,大家都知道,在橋川江北岸,三個團也好,兩個團也罷,以章軍現有的兵力裝備,都難以抵擋ri軍的進攻。把三個團都擺在橋川江北岸,其實只是一種心理上安慰。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