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40章 使西紀程

更新時間︰2013-06-08

街道上,不時有巡哨士兵列隊走過,大部分士兵沒有槍,扛著長矛或者大刀,但他們精神飽滿,隊伍齊整,在長官的帶領下,大步前行,見到周憲章,則是立正敬禮。

秋風吹佛,撩起士兵們單薄的衣服,一些士兵的臉色發青。

周憲章猛然想起了西京丸。

在仁川,西京丸給第一軍運來了棉衣!

這是一個信號,莫非,日軍打算在冬天展開鴨綠江作戰?

朝鮮的冬天一般是在十一月下旬來臨。

如果這個判斷正確,日軍很可能會在十一月中下旬才會對義州發起進攻,現在是九月下旬,也就是說,章軍有將近兩個月的時間休整。

這當然是個好消息。目前章軍的裝備和訓練水平,都不足以與日軍決戰,有兩個月的時間休整,那是周憲章求之不得的。

周憲章轉身對姚喜說道︰「冬天快來了,大家還穿著夏天的衣服。明天你告訴錢有貴,槍炮的事他不用管,他現在要做的,就是無論如何要在冬天到來之前,搞到一萬多套冬衣。要不然,大家都得當凍死鬼!」

「師長,咱們要在朝鮮過冬嗎?」姚喜有些失望。他滿以為到了義州,很快就能見到他的新婚妻子了。

周憲章沒回答。

那哈五喝道︰「姚喜,這是軍機大事,我這個副師長都不敢亂問,你個副官還問個屁啊!」

姚喜咧嘴︰「你?副師長?我操,我……」

「那哈五是我任命的副師長!」周憲章冷冷說道。

姚喜只得怏怏閉嘴。

很快,三人來到姜家大院,大院門樓前掛著兩只燈籠,在夜風中搖擺不已,門前站著兩位荷槍實彈的士兵,他們是袁世凱的親兵,體格健壯,站姿筆挺,精神飽滿。

周憲章暗暗點頭,強將手下無弱兵!袁世凱不僅在官場上左右逢源,看來,他在軍事上也頗有一手,門前的這兩個士兵,明顯與李鴻章的淮軍不同,他們的站姿和持槍的姿態,頗有些西式軍操的影子。這個袁世凱,莫非在操練新軍?

周憲章知道,袁世凱曾經當過兵,不過,現在的袁世凱是個文官,他手里沒有軍隊,只有幾個親兵衛隊。

見到周憲章,一個士兵舉手敬禮︰「周總兵,袁大人正在等你。請!」

周憲章點點頭,跟著士兵進了宅院。宅院不大,迎面就是一間堂屋,三人來到堂屋里,里面燈火通明,一張圓桌上,擺著茶具,茶具很是普通,不算精致。

士兵說道︰「請周總兵隨我去書房,這二位請在此用茶。」

姚喜叫道︰「我是副官……」

「姚喜,這是欽差大人的住所,不要大呼小叫,不成體統!」周憲章斥道︰「客隨主便!」

姚喜急忙噤聲,和那哈五在圓桌旁坐下。姚喜的眼里沒有欽差,除了周憲章,他眼里誰也裝不下。

周憲章跟著士兵,出了堂屋,來到西廂房,西廂房大門緊閉,門窗里透出淡淡的燭火。

「周總兵請,袁大人在里面等你。」士兵閃在一旁,做了一個手勢,然後離去。

周憲章輕輕敲了敲門,朗聲說道︰「義州總兵周憲章,求見袁大人。」

里面傳出袁世凱的聲音︰「周總兵請進。」

周憲章輕輕推開門,廂房里,一張暗紅色的長幾正對大門,長幾上擺著紅燭和一堆書籍,袁世凱端坐長幾之後,手捧一本書,封面上一行正楷字《使西紀程》,正讀得津津有味。

《使西紀程》是**!其作者是朝野公認的漢奸賣國賊郭嵩燾!

周憲章心中暗暗吃驚。

說起郭嵩燾這個大漢奸,還要從馬嘉禮事件說起。

1874年,英國修築一條由緬甸仰光到雲南思茅的鐵路,派出一支探險隊從緬甸出發,前往雲南,英國駐華公使威妥瑪派出翻譯馬嘉禮南下迎接,1875年1月,馬嘉禮到達緬甸,與探險隊匯合後,向雲南進發,2月21日,在雲南騰越地區與當地少數民族發生沖突,馬嘉禮與數名隨行的中國人被打死,史稱「馬嘉禮」事件,或稱「滇案」。

馬嘉禮事件的主因是英國探險隊未經中國.政府允許,擅自闖入雲南,且悍然向當地居民開槍。然而,事件發生後,英國公使威妥瑪趁機向清政府施壓,聲言派兵入滇。其時,新疆正值多事之秋,清政府決心派左宗棠西征,全力收復新疆,難以兩面兼顧,又擔心英國人與俄國人聯合起來奪取新疆,只得派出李鴻章與英國人談判,簽訂《煙台條約》,向英國賠款道歉,開放宜昌、蕪湖、溫州、北海為通商口岸。

馬嘉理事件和平解決,為左宗棠收復新疆解除了後顧之憂,清政府得以全力向西,擊退俄國人,取得了晚清唯一一次對外戰爭的全勝。從此之後,中國囊括新疆全域,新疆正式成為中國的一個省。清政府在新疆的勝利,就是放在康乾盛世,也是一件極為艱巨的偉業,而在貧弱的晚清,這一勝利就顯得更為耀眼。

然而,如果不把新疆與雲南結合起來,單看發生在雲南的馬嘉理事件,整個事件的處理,清政府就顯得極為屈辱。馬嘉理事件原本是英國人理屈,中國人卻要道歉賠款,開放口岸,英國人佔盡了便宜。

一百多年來,對于馬嘉禮事件的成敗得失,眾說紛紜,爭論不休。在當時,就有許多台鑒清流怒斥主持談判的李鴻章賣國求榮。

時任兵部侍郎的郭嵩燾是站在李鴻章一方的。他上了一道奏折,力主與英國人和談,彈劾雲南巡撫岑毓英,抨擊那些盲目自大封閉守舊的官僚士大夫,惹怒了清流派,被清流派冠以「漢奸」「貳臣」的罵名。

1876年冬,按照《煙台條約》,清廷派使團前往英國,就馬嘉理事件向英國政府道歉,郭嵩燾被朝廷任命為正使,劉錫鴻為副。

郭嵩燾出使英國,再次招來國內如潮的罵名,這一次,痛罵郭嵩燾的不僅僅是清流派了,而是舉國上下朝野共憤!他成了舉國公認的「漢奸」!

國人憤怒的,不是他代表清政府向英國人道歉,而是他出使英國,並在英國設置公使館。

數千年來,在中國人的政治地理觀念中,中國居于世界之中,是世界文明的中心和世界秩序的主導者,中國以外的國家,都是狄、夷、蠻、戎,他們需要中華文明的教化,中國的皇帝就是世界的皇帝!中國與狄、夷、蠻、戎不存在平等的外交關系,只存在中國皇帝對他們的懷柔與教化。所以,盡管管大清國在西洋人面前屢戰屢敗,大門被西洋槍炮一次次敲開,簽訂了無數不平等條約,但是,在國人的心目中,天朝上國仍然保持著強大的心理優勢——中國是上國,中華禮教是終極文明,那些手持洋槍洋炮的西洋人都是不開化的蠻夷,總有一天,他們會被中華文明所教化,並成為中華的順民。

按照這個理念,大清國拒絕向西洋各國派遣使臣,因為,一旦派遣使臣,就是承認了西洋各國與大清國是平等國家,天朝上國的理論就破滅了!

大清國不僅不向外派遣使臣,甚至不允許西洋各國在北京設立公使館,所有各國的公使館都設在天津,由直隸總督負責與西洋公使打交道。大清國這麼做,是要表明一個姿態——西洋各國沒有與大清國朝廷平等對話的權力,他們只能與大清國的地方政府對話。正如古語所說,小國國王到了大國,只能算是上卿,小國上卿到了大國,只能算是老百姓。

現在可好,堂堂天朝上國的大員郭嵩燾,竟然跑到蠻夷人的英國去當公使,英國與大清國平起平坐,這完全就是敗壞朝廷的威勢,破壞中華文明,禮樂崩壞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國人想不通郭嵩燾為什麼要這麼做,唯一的解釋就是,郭嵩燾被英國人收買了,甘心「事鬼」當漢奸。

更為可惱的是,郭嵩燾在英國「事鬼」的時候,還不老實,他寫了一本《使西紀程》,里面滿是對英國政治、文化、軍事、教育、工業、科學的溢美之詞,主張中國要向英國人學習。

天朝上國竟然要向蠻夷學習!郭嵩燾要麼是瘋了,要麼就是利令智昏,變成了一只徹頭徹尾的英國走狗!

國人強烈抗議《使西紀程》揚洋夷之威,滅天朝威風,是徹頭徹尾的漢奸書籍,清廷不得已,宣布《使西紀程》為**,予以全面禁毀。

但是,清廷沒有召回郭嵩燾,他繼續在英國擔任公使。

支持郭嵩燾的有兩個人,一個是李鴻章,另一個就是太後老佛爺!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