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18章 後黨變帝黨

更新時間︰2013-05-24

光緒絕望地望著翁同龢,希望師傅能夠站出來,畢竟,在朝廷上,他是大家公認的「帝黨」。

翁同龢看見了光緒的絕望,其實,他的內心也充滿絕望。

正是光緒自己,一手把周憲章推上了絕路。這個長在深宮中的小皇帝,直到現在,還是那麼任性,那麼單純,一點政治手腕都不懂。

更讓翁同龢絕望的是,在今天的御前會議上,唱主角的不是德高望重的恭親王奕,而是太後的新貴,端郡王載漪全文閱讀。

這是一個政治信號!園子里早就傳出風聲,太後對光緒極度失望,她要換人了!

現在看來,這個風聲很可能會成為事實。載漪如此跋扈,說明老佛爺心目中的新皇帝,與載漪有關!

光緒連自己都保不住了,他哪里還保得住一個小小的周憲章?更何況,這個周憲章還得罪過李鴻章!

早在半年前,他就該死了!

翁同龢看了一眼李鴻章,李鴻章眯縫著眼楮,像是睡著了。

不過,翁同龢知道,李鴻章絕對沒有睡著,相反,他的腦子比誰都清醒。他肯定想起了天津武備學堂的演武堂,在那里,周憲章讓他大丟了面子。

在今天的御前會議上,李鴻章一言不發。大清軍隊連連敗北,作為總理戰爭的北洋大臣,李鴻章沒有臉面說話,他只能保持沉默。現在,載漪要殺掉周憲章,李鴻章肯定是在偷著樂。

翁同龢暗罵李鴻章老奸巨滑,借刀殺人,卻也無可奈何,園子里的老佛爺已經起了殺心,誰也無力回天。

翁同龢長嘆一聲︰「皇上,周憲章滯留在朝鮮,不足以彌補我大清的失敗。」翁同龢這話,是提醒光緒,不要再糾纏于周憲章的話題,光緒越是要提拔周憲章,越會促使太後老佛爺下決心殺掉周憲章!

「翁大人的意思是……」光緒追問道。

翁同龢一咬牙,說道︰「臣以為,當務之急,應該是決定我大清國對日戰爭下一步的策略,周憲章的事,可緩一緩再說。」

翁同龢知道,這個時候,必須把周憲章這個名字冷處理掉,否則,老佛爺非殺了他不可!

李鴻章突然睜開了眼楮︰「翁大人,咱們還是先把周憲章的事說清楚,這樣比較好!」

翁同龢真的絕望了。

李鴻章站起身來,來到大殿中央,面向龍椅上的光緒皇帝,俯首說道︰「朝鮮敗北,老臣李鴻章罪該萬死!敗軍之將,原不該鼓噪,但老臣有一言,不得不說,還望皇上明鑒。」

光緒的鼻子輕輕哼了一聲,面無表情地點點頭。他完全猜到了李鴻章想說什麼,但他不能不讓李鴻章說出來,他是朝廷重臣!光緒帝已經命人查清了周憲章的出身底細,他知道周憲章是天津武備學堂的逃兵,李鴻章容不得他!

「自開戰以來,將士不可謂不用命,可我大清國屢戰屢敗,究其原因,是老臣指揮無方,老臣願承擔一切責任。」

光緒冷笑不語,戰敗的責任,當然要由總理戰爭的北洋大臣來負!這筆賬,李鴻章自己不說,光緒也要找他算,只要他還是皇帝!

李鴻章繼續說道︰「平壤之戰,我軍潰敗千里。而千總周憲章率區區數百哀兵,奮起迎敵,與十倍日軍激戰于虎飛嶺,斃日軍少將大島義昌,殲敵五百,捷報傳來,我大清舉國振奮,日本聞之膽寒!虎飛嶺之戰,必然彪炳青史!老臣懇請皇上,在治老臣敗軍之罪的同時,表彰周憲章不世之功,以激勵我大清將士,忠心報國奮勇殺敵!」

「李李李中堂,你說什麼?」光緒以為自己听錯了。

養心殿上,所有的文武大臣王公貴族都以為听錯了。

他們都听說過,周憲章與北洋大臣李鴻章有過節,為此,李鴻章還把周憲章的恩師那晉下了大牢,沒想到,這個時候,李鴻章竟然要為周憲章出頭。

而且,李鴻章這是公然跟老佛爺對著干!誰都知道,李鴻章是「後黨」,今天,突然變成了「帝黨」!

翁同龢慌忙問道︰「李中堂的意思,是要表彰周憲章?」

李鴻章點頭︰「翁大人,我軍新敗,日軍虎視眈眈,將要攻我遼東。此時的當務之急,是要振作士氣,同仇敵愾,拒敵于國內門之外!而要振作士氣,必然要賞罰分明。葉志超怯懦畏敵,指揮無方,致使我軍大敗,應立即逮捕交兵部議處;周憲章英勇善戰,功勛卓著,應予重賞,如此,我前方將士方能萬眾一心,有進無退,奮勇殺敵,否則,一切都是空談誤國!」

李鴻章慷慨激昂之余,忘不了譏諷翁同龢空談誤國。

「李中堂說得好!」光緒大喜過望︰「以李中堂的意思,朝廷該如何表彰周憲章。」

光緒搞不明白李鴻章葫蘆里賣的什麼藥,反正,只要能保住周憲章就行。保住了周憲章,就等于保住了他的皇位!

李鴻章說道︰「周憲章率部據守義州,義州是我大清國的門戶,義州丟失,我大清國門戶洞開,日軍即可長驅直入。臣以為,可升任周憲章為義州總兵……」

載漪大叫︰「李中堂差矣,周憲章現在的職位是千總,一躍而升為二品的總兵,大清國無此先例,其二,義州乃朝鮮城池,我大清國豈能加封朝鮮的總兵!」

坐在椅子上一直沒有說話的恭親王奕?終于開口了︰「我大清向來用人唯賢,不拘一格,周憲章戰功赫赫,此時又是用人之際,我看,這個總兵他當得起。至于義州嗎,朝鮮本來就是我大清的屬國,朝鮮的城池就是我大清的城池,何況,朝鮮現在沒有朝廷,漢城的那個朝廷,是日本人的傀儡,我大清斷斷不會承認!」

自此,大清國不再稱呼朝鮮京城,而改稱「漢城」,就是不再承認在漢城的傀儡政權。

「恭親王所言極是!」光緒驚喜異常,他萬萬沒想到,朝堂之上,李鴻章和恭親王這兩位「後黨」,竟然站在了他的立場上。

恭親王皺眉說道︰「不過,有一個問題,不知李中堂是否考慮到?」

「王爺請說。」

「周憲章升任義州總兵,以他的才能,必能獨當一面,也就是說,他是我大清國在朝鮮最高長官,位同當年的袁世凱。此人若是忠心報國,倒也罷了……」

李鴻章大笑︰「王爺所慮極是。正與老臣不謀而合。老臣以為,太原總兵聶士成忠心報國,且極有謀略,此人可接替葉志超擔任直隸提督,統帥遼東大軍。周憲章所部歸聶士成調遣,聶士成對周憲章有知遇之恩,且御下有方,料想周憲章不會有二心。」

翁同龢恍然大悟,他終于明白了,李鴻章的葫蘆里賣的什麼藥!

大清國駐朝鮮的部隊,以李鴻章的嫡系淮軍為主,而北洋水師更是李鴻章嫡系中的嫡系。不管是淮軍還是北洋水師,都吃了敗仗,李鴻章的面子丟大了。

唯一給李鴻章爭了面子的,恰恰就是當初得罪了他,差點被他砍頭的周憲章。這是一件很尷尬的事,但是,此時的李鴻章顧不得尷尬了!

戰前,李鴻章一力主和,現在,他的部隊連吃敗仗。這不僅不能證明主和是正確的,相反,很多王公大臣會以為,李鴻章這是故意打敗仗。尤其是那些王爺貝勒們,他們本來就對漢人掌兵心存疑慮,現在,李鴻章手握重兵,卻是連連敗北,他月兌不了要挾朝廷的嫌疑。

所以,到了這個時候,李鴻章比任何人都渴望一場勝利,以洗月兌自己的嫌疑。

而周憲章在虎飛嶺的勝利,來得正是時候。

周憲章是聶士成的部下,而聶士成是淮系將領。這一場勝利,最終還是要記在李鴻章的名下。

所以,李鴻章不能拋棄周憲章,而且,他必須親自提拔他,以向世人彰顯,周憲章是李鴻章的人,周憲章的勝利,是李鴻章的勝利!

不僅如此,周憲章升任總兵後,歸聶士成節制,如此一來,世人會自然而然地認為,周憲章是淮系將領,周憲章堅守朝鮮義州,就是李鴻章在堅守朝鮮!

如此一來,李鴻章不僅能夠躲避戰敗的責任,而且,他還可以借此向世人宣示他戰斗到底的決心,贏得國人的尊敬,提升自己的威望。

翁同龢暗罵李鴻章老奸巨滑,可又不得不佩服李鴻章的度量——他不僅容忍了周憲章的冒犯,而且,親手提拔了他。

至于恭親王奕?也跟著李鴻章起哄,也可以理解。

恭親王這麼做,是沖著端郡王去的。

端郡王載漪太跋扈了,誰都知道,他這郡王的頭餃是怎麼來的,可這位新貴不僅沒把光緒放在眼里,也沒恭親王放在眼里。

自從咸豐帝駕崩後,恭親王奕?就是朝廷的柱石,誰都知道,沒有恭親王,就沒有今天的老佛爺!

載漪當上郡王才幾天,就敢咆哮養心殿,你可以不給皇上面子,但你不能不給恭親王面子。

更何況,恭親王原本就對慈禧提拔載漪很是不滿,說白了,慈禧把載漪推上前台,就是為了制約恭親王。

載漪大喝一聲︰「李中堂,你要和園子里唱對台戲嗎?」

李鴻章默然,園子里的太後,不想饒過周憲章。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