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更新時間︰2013-03-24

朝鮮當局之所以把金玉均的遺骸懸掛在楊花津刑場示眾,除了威懾民眾之外,一個更為險惡的用心是,以金玉均的遺骸為誘餌,誘使金玉均的支持者前來收尸,以便一網打盡,斬草除根。為此,朝廷在楊花津周邊部屬王宮衛隊,設下天羅地網,專等收尸者自投羅網。進入刑場容易,要想離開刑場,難于上青天!

開化黨、東學教多次組織力量前往楊花津刑場,劫取遺骸,全都是有去無回,甚至一些普通民眾,僅僅是想到金玉均的遺骸前祭奠一番,也被朝鮮的王宮衛隊當場斬殺。金玉均的遺骸周圍,尸橫遍野,慘不忍睹。

更為嚴重的是,就算有人能沖破王宮衛隊的包圍圈,把遺骸帶出京城,也無法把遺骸帶走。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盯上遺骸的,還有日本人。

京城周邊已經被日本人包圍了!

自東學教起事以來,日本政府以保護僑民為借口,大舉向朝鮮增兵,一個八千人的混成旅團向朝鮮開進,在日本國內,還有兩個師團(第三師團和第五師團)正在集結。日本混成旅團在旅團長大島以昌的率領下,在仁川登陸後,直撲京城,將京城團團包圍起來。

日本政府的意圖是,迫使朝鮮與大清國月兌離宗屬關系,然後吞並朝鮮,將朝鮮變成第二個琉球!

而要吞並朝鮮,除了依靠強大的軍事力量打垮朝鮮軍隊,還必須獲得朝鮮民眾的認可。

日本軍隊是打著救民水火的旗幟出現在朝鮮的。與朝鮮當局的橫征暴斂行成鮮明對照的是,日本軍隊在朝鮮紀律嚴明,所過之處,秋毫無犯。

這就如同三國時期,劉備向東吳開戰的時候一樣,蜀軍進入吳國境內,一路上愛民如子,蜀軍將士拿了吳國百姓的一件斗笠,立即斬首示眾!

這不是說蜀軍是仁義之師,正如孫權所言,劉備已經把吳國當成了他的屬地!

日本人同樣,已經把朝鮮當成了他的國土!

然而,朝鮮民眾對日本人的仇視有五百年的歷史,這種仇視,絕不會因為一支文明之師的出現,就消除得干干淨淨。

所以,日本人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金玉均。

金玉均是個十分復雜的人物。

在一般人看來,他是親.日的,但是,他的親.日並不是無條件地服從日本。金玉均只是想把明治維新移植到朝鮮。但不管怎麼說,金玉均在日本和朝鮮,都有相當多的追隨者和同情者。

和開化黨人、東學教徒的想法一樣,日本人迫切希望得到金玉均的遺骸,予以厚葬,從而獲得朝鮮民眾的認同。

所以,大島義昌的混成旅團完成了對京城的包圍後,就對楊花津刑場上金玉均的虎視眈眈。

與此同時,日本參謀本部組成了一個特別行動小組,由神尾光臣少佐指揮,滲透到朝鮮,這個行動小組的任務有二,第一,策劃奪取遺骸,安葬在日本;第二,尋找金玉均的妻女帶回日本,表面上,日本政府出面予以禮遇,其實是囚禁在日本,。

這兩個任務,只要完成了一個,日本就能夠獲取絕大多數朝鮮民眾的支持。

神尾光臣沒能找到柳瑩和金姝,只能打遺骸的主意。

但是,日本軍隊不能公然劫奪遺骸。因為,直到現在,日本尚未對朝鮮宣戰,日本軍隊是以保護僑民的名義進駐朝鮮的,一旦動用武力,其狼子野心世人皆知,就算搶到了遺骸,只能引起朝鮮民眾更大的憤怒!

所以,日本人在等待機會。這個機會就是,一旦有人將遺骸劫出刑場,日本人就可以在背後下手,以保衛遺骸為名,把遺骸劫回日本。

日本人在京城周邊戒備森嚴,不僅有軍隊,還有神尾光臣的特工組織,眼楮死死盯著楊花津!

這種情況下,要想把金玉均的遺骸劫出京城,勢比登天!

更為嚴重的是,隨著朝鮮局勢的進一步惡化,日本隨時可能向朝鮮宣戰。一旦正式宣戰,朝鮮京城駐軍根本就不是日軍的對手,日軍拿下京城後,金玉均的遺骸就永遠屬于日本了!

必須趕在日本人之前將遺骸搶奪出來,但是,東學教卻沒有這個能力。

東學教不是一個軍事組織,其教徒絕大多數都是淳樸百姓,而且,東學教的教義是反暴力的,盡管,封魂谷總壇有少量武器和衛隊,但都是缺乏軍事經驗的草莽教徒,要想從王宮衛隊和日本軍隊的雙重包圍里劫取遺骸,根本就不可能。

所以,當眾人對周憲章哨隊的死活爭論不休的時候,崔時亨想到了這麼個一箭雙雕的辦法。讓周憲章帶兩個人去劫刑場,余下的清兵當人質。

清兵的戰斗力不敢讓人恭維,但是,清兵畢竟是正規軍。

更為重要的是,崔時亨發現,這個周憲章與他印象中的清兵完全不同,此人有血性,是條漢子!而且,他是天津武備學堂出身,會打仗。

盧文俊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說了一遍,周憲章心頭暗暗打鼓,那哈五和錢有貴更是打起了擺子。很明顯,京城如同龍潭虎穴,進得去出不來!

姚喜小心問道︰「沒有別的選擇嗎?」

盧文俊大笑︰「當然有。你們三個對柳夫人和金小姐有救命之恩,我們東學教向來恩怨分明,你們不願意去京城,可以自便,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當然了,其他的清兵,應該為金先生的去世,承擔責任!」

錢有貴痛苦流涕︰「總爺,小人上有八十老母,下有幼子嗷嗷待哺,小人要是死了,全家就要餓死!」

一百多清兵跟著錢有貴剛號哭起來,個個都是「上有八十老母,下有三歲幼子。」一群熊兵的嘴臉暴露無疑。

大清國竟然指望這樣一群熊兵能打敗日本人!

周憲章一聲長嘆︰「去一趟京城倒也無所謂,不過,崔教主,盧軍師,我們三個人生地不熟,連朝鮮話都不會說,別說是楊花津,就是京城的邊都模不著。」

盧文俊對崔時亨說了幾句,崔時亨大笑,從懷里模出一只黑鐵牌,遞給周憲章。

周憲章接過來一看,那鐵牌不大,拿在手里沉甸甸,正面刻著一匹飛躍的駿馬,背面是刻著個箭頭,圍繞箭頭一圈有十三個符號。鐵牌烏黑發亮。

盧文俊沖著周憲章躬身說道︰「周先生,此牌名叫驪鐵,是我東學教教祖崔濟愚留下的震教之寶,是用鎢鐵鍛造而成,堅硬無比。上面的十三字祝文,是我東學教的十三字真言!我東學教眾,見此牌如見教主!」

周憲章大為驚奇,慌忙躬身說道︰「憲章無功,不敢受此重禮。」這崔時亨竟然以鎮教之寶相贈,那是對他周憲章無比信任!

盧文俊正色說道︰「我教主說了,金玉均先生是我朝鮮萬民敬仰的英雄,如果周先生能奪回金先生的遺骨,葬在我朝鮮三千里山河之內,不致金先生落到日本人手里!我教主立即退位,周先生就是我東學教第三代教主!」

周憲章大驚︰「在下是大清國人,豈敢覬覦教主之位!」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