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更新時間︰2013-02-28

觀音菩薩卻與木吒,辭了悟能,半興雲霧前來。正走處,只見空中有一條玉龍叫喚,菩薩近前問曰︰「你是何龍,在此受罪?」

那龍道︰「我是西海龍王敖閏之子,因縱火燒了殿上明珠,我父王表奏天庭,告了忤逆。玉帝把我吊在空中,打了三百,不日遭誅。望菩薩搭救搭救。」

觀音聞言,即與木吒撞上南天門里,早有邱、張二天師接著,問道︰「何往?」

菩薩道︰「貧僧要見玉帝一面。」

二天師即忙上奏,玉帝遂下殿迎接。

菩薩上前禮畢道︰「貧僧領佛旨上東土尋取經人,路遇孽龍懸吊,特來啟奏,饒他性命,賜與貧僧,教他與取經人做個腳力。」

玉帝聞言,即傳旨赦宥,差天將解放,送與菩薩,菩薩謝恩而出。

這小龍叩頭謝活命之恩,听從菩薩使喚。

菩薩把他送在深澗之中,只等取經人來,變做白馬,上西方立功。小龍領命潛身不題。

菩薩帶引木叉行者過了此山,又奔東土。行不多時,忽見金光萬道,瑞氣千條,木吒道︰「師父,那放光之處,乃是五行山了,見有如來的壓帖在那里。」

菩薩道︰「此卻是那攪亂蟠桃會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今乃壓在此也。」

木吒道︰「正是,正是。」

師徒俱上山來,觀看帖子,乃是「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

菩薩看罷,嘆惜不已,作詩一,詩曰︰

堪嘆妖猴不奉公,當年狂妄逞英雄。欺心攪亂蟠桃會,大膽si行兜率宮。

十萬軍中無敵手,九重天上有威風。自遭我佛如來困,何日舒伸再顯功

師徒們正說話處,早驚動了那大聖。

大聖在山根下高叫道︰「是那個在山上吟詩,揭我的短哩?」

菩薩聞言,徑下山來尋看,只見那石崖之下,有土地、山神、監押大聖的天將,都來拜接了菩薩,引至那大聖面前。

看時,他原來壓于石匣之中,口能言,身不能動。

菩薩道︰「姓孫的,你認得我麼?」

大聖睜開火眼金楮,點著頭兒高叫道︰「我怎麼不認得你,你好的是那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承看顧,承看顧我在此度日如年,更無一個相知的來看我一看。你從那里來也?」

菩薩笑道︰「我奉佛旨,上東土尋取經人去,從此經過,特留殘步看你。」

大聖恨道︰「如來哄了我,把我壓在此山,五百余年了,不能展掙。萬望菩薩方便一二,救我老孫一救」

菩薩喝道︰「你這廝罪業彌深,救你出來,恐你又生禍害,反為不美。」

大聖道︰「我已知悔了,但願大慈悲指條門路,情願修行。」

那菩薩聞得此言,滿心歡喜,對大聖道︰「聖經雲︰‘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你既有此心,待我到了東土大唐國尋一個取經的人來,教他救你。你可跟他做個徒弟,秉教伽持,入我佛門,再修正果,如何?」

大聖聲聲道︰「願去,願去」

菩薩道︰「既有善果,我與你起個法名。」

大聖道︰「我已有名了,叫做孫悟空。」

觀音菩薩又喜道︰「我前面也有二人歸降,正是「悟」字排行。你今也是「悟」字,卻與他相合,甚好,甚好。這等也不消叮囑,我去也。」

那大聖見性明心歸佛教,這菩薩留情在意訪神僧。

觀音菩薩與木吒離了五行山,一直東來,不一日就到了長安大唐國。斂霧收雲,師徒們二人變作兩個疥癩游僧,入長安城里,早不覺天晚。行至大市街旁,見一座土地神祠,二人徑入,唬得那土地心慌,鬼兵膽戰,知是菩薩,叩頭接入。

那土地又急跑報與城隍、社令,及滿長安各廟神祗,都知是菩薩,參見告道︰「菩薩,恕眾神接遲之罪。」觀音菩薩有無量慈悲、無量智慧,自然不會動怒,溫言道︰「汝等切不可走漏一毫消息,我奉佛旨,特來此處尋訪取經人。借你廟宇,權住幾日,待訪著真僧即回。」

眾神這才稍安,各歸本處,把個土地趕在城隍廟里暫住,他師徒們隱遁真形。這日,唐僧登壇宣講小乘佛法。觀世音便與惠岸行者木 化作化個疥癩形容,身穿破衲,赤腳光頭,將袈裟捧定,艷艷生光,往法會上走來,一個僧人見了這袈裟和禪杖,不由得心生喜歡,便上前攔住,開口問道︰「那癩和尚,你的袈裟要賣多少價錢?」

觀世音道︰「袈裟價值五千兩,錫杖價值二千兩。」

僧人听罷,當場無了那購買的**,只是開口得笑道︰「這兩個癩和尚,真是瘋子!是傻子!這兩件粗物,就要賣得七千兩銀子?除非你穿上了,身長生不老,坐能立地成佛作祖,那還差不多。況且,便真是寶物,也值不得這許多!我看你這麼貴的東西,絕對是賣不成了!」

觀音菩薩听了,只笑不語,更不爭吵,只與木 往前走。兩人形象頗為特異,在法會上,很快就為唐太宗所察覺,唐王覺得有趣,便請兩人上來答話︰「不知兩位法師手捧袈裟,拿著錫杖,自己不將其穿用,反倒落得如此落魄,這是為何?」

觀世音听了,答道︰「此兩物只有得仁德聖僧可用,貧僧如今願將此寶賣出。若是仁德聖僧,此物不要一分,非仁德聖僧,袈裟價值五千兩,錫杖價值二千兩。」

「此兩物有何神奇。只有仁德聖僧可用,賣得如此高的價錢?」唐太宗頓時來了興趣,開口便問。

觀世音答道︰「這袈裟,龍披一縷,免大鵬蠶噬之災;鶴掛一絲,得超凡入聖之妙。但坐處,有萬神朝禮;凡舉動。有七佛隨身。這袈裟是冰蠶造練抽絲,巧匠翻騰為線。仙娥織就,神女機成。方方簇幅繡花縫,片片相幫堆錦。玲瓏散碎斗妝花,色亮飄光噴寶艷。穿上滿身紅霧繞,月兌來一段彩雲飛……沿邊兩道銷金鎖,叩領連環白玉琮。」

「那九環錫杖又有何神奇?」唐太宗開口問道。

菩薩道︰「我這錫杖,是那銅瓖鐵造九連環,九節仙藤永駐顏。入手厭看青骨瘦,下山輕帶白雲還。摩呵五祖游天闕。羅卜尋娘破地關。不染紅塵些子穢,喜伴神僧上玉山。」

唐王聞言,即命展開袈裟,從頭細看,果然是件好物,道︰「大-法長老。實不瞞你,朕今大開善教,廣種福田,見在那化生寺聚集多僧,敷演經法。內中有一個大有德行者,法名玄奘。朕買你這兩件寶物,賜他受用。你端的要價幾何?」菩薩聞言,與木 合掌皈依,道聲佛號,躬身上啟道︰「既有德行。貧僧情願送他,決不要錢。」

說罷,將兩件寶物留下,抽身便走。唐王得帝位,靠的便是他的仁德和名聲,此時見兩位法師將東西留下來就走,急忙讓人將菩薩攔住,開口說道︰「你原說袈裟五千兩,錫杖二千兩,你見朕要買。就不要錢,敢是說朕心倚恃君位,強要你地物件?更無此理。朕照你原價奉償,卻不可推避。」

菩薩起手道︰「貧僧有願在前,原說果有敬重三寶,見善隨喜。皈依我佛。不要錢,願送與他。今見陛下明德止善。敬我佛門,況又高僧有德有行,宣揚大-法,理當奉上,決不要錢,貧僧願留下此物告回。」

唐王再三挽留,菩薩卻是不理,徑自離去。

太宗只能作罷,隨即找來玄奘,拿著袈裟和九環錫杖給他看。玄奘一看袈裟,就知道這是何物,不過這場子還是要過的,當下不由得連勝稱贊兩件寶物了得。唐王听了大喜,只覺得自己目光不凡,當下朝玄奘說道道︰「法師如不棄,可穿上與朕看看。」

玄奘隨即遂將袈裟抖開,披在身上,手持錫杖,侍立階前,眾人一看,不禁眼前一亮,好個莊嚴俊朗的佛子。眾位大臣開口,紛紛贊揚︰是個活羅漢下降,活菩薩臨凡!

一番贊賞之後,佛門法會便接著開下去。

登壇開講第七日,玄奘**完畢,見眾人不肯離去,便念一會《受生度亡經》,談一會《安邦天寶篆》,又宣一會《勸修功卷》。觀世音菩薩近前來,拍著寶台厲聲高叫道︰「那和尚,你只會談小乘教法,可會談大乘麼?」

玄奘聞言,知道觀音來了,就翻身跳下台來,對菩薩起手道︰「老師父,弟子失瞻,多罪。見前的蓋眾僧人,都講的是小乘教法,卻不知大乘教法如何。」

菩薩道︰「你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渾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難人月兌苦,能修無量壽身,能作無來無去。」

這時,唐王也走了過來,開口相問︰「你便是那送袈裟的和尚,如今打斷這佛事,卻是為何?」

菩薩道︰「你那法師講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月兌苦,壽身無壞。」

太宗正色喜問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處?」

菩薩道︰「在大西天天竺國大雷音寺我佛如來處,能解百冤之結,能消無妄之災。」

太宗道︰「你可記得麼?」

菩薩道︰「我記得。」

太宗大喜,開口道︰「教法師引去,請上台開講。」

那菩薩帶了木 ,飛上高台,遂踏祥雲,直至九霄,現出救苦原身,托了淨瓶楊柳。左邊是木 惠岸,執著棍。抖擻精神。眾人一看是竟然是菩薩降臨,當下連忙跪拜。唐王也沒料到這人竟然回山菩薩,亦行了大禮,自然也沒有再提讓觀世音將大乘佛法地事情了。

接下來,玄奘從觀世音菩薩那里接了西行法旨,發了西天取經的宏願,得了個三藏的法號。而後。太宗便封玄奘為御弟,給了一個紫金缽,一匹馬。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