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氏退出書房,領著眾僕抄了另一邊游廊,趕往北院西角的拾翠軒,這處原本是叫金菊園,因園內闢了一大片菊畦,待李天天搬進園子,念了些詩文後便作主換了這園名,叫作「拾翠軒」,然這軒內卻並不翠來,李天天心好牡丹,一寸寸地將這片菊畦改種了各色牡丹,還為此專門請了名師親自教導如何將牡丹種出風格來。
此時,方氏一踏入園子,便聞見園子里牡丹花香四溢,雖還只是一大片花骨朵,但依稀可以預見那四月花開的盛景,御衣黃、壽星紅、紫二喬、景玉等等,不一而足。想到這些都是出自女兒手筆,方氏不由心境大開,步履漸緩,身姿漸擺,而原有些緊繃臉上也漸漸綻開。
這一大群人的動靜很快引來四個清秀丫頭近前,對著方氏蹲身請禮,然後一並簇擁著迎至主屋門前,這時,李天天帶著一早便過來一處做針線的兩個庶妹一同走出來,李天天搶前一步,挽了方氏胳膊,撒嬌道︰「娘,您也不多歇歇,有事您叫個人過來傳一聲,讓女兒過去您那就是了!」
方氏聞言喜笑顏開,看著已經與己齊肩的寶貝女兒,蓉粉輕涂,艷若桃李,備齊了驕嬌二氣,又琴棋書畫俱精,當真天之嬌女了。轉眼再看一旁的李天嬌和李天靈,雖樣貌氣質略有所遜,然也有如初出的芙蓉,十分清麗,這三個年紀相仿的姑娘站于一處,直似三個朵花樣兒。方氏心里也像開了朵花,暗自盼著明日宴會早些到來,看她如何讓旁人羨煞的!因而說起話來就不免帶著幾許叫人不易察覺的激動︰
「娘也是順便過來看看,正好你們都在。怎麼樣,給你們準備的衣裳首飾都合適吧?去,都去把明日要穿得衣服先穿來給我瞧瞧!」
三姐妹听後,各自襝衽作禮,接著各回自屋去梳妝打扮了。方氏自然是隨著李天天一塊兒,芳兒扶著李天天,李天天又攙了方氏,一齊進了東里屋。芳兒揭起一個絳色夾紗盤銀線的簾子,李天天側身先進了屋,再扶了方氏進得屋來。
方氏只覺腳下的鴨綠絨毯綿軟軟的,又見右手側的秀氣臥榻之上鋪著古錦斑斕的鋪墊,沉香色的羅紗帳繁復華貴,一頭的榻幾上正供著一個寶鼎,濃香芬馥。室內兩邊的牆上皆糊著白花綾,一邊掛著女兒親作的山水畫,另一邊是兩個博古廚,上頭盡放些楠木匣子,里面都是些古書,女兒自幼便聰穎好學,如今早已才名遠揚。
李天天就坐于自己的梳妝台前,從鏡中瞧見娘親正目光柔和地看著自己,便復又起身扶方氏近前坐下。芳兒卸下李天天頭上的發簪、步搖和一些小花飾,然後拿過篦子,剛抬起臂來,手上的篦子就被方氏接過去了,就听方氏說道︰「芳兒,你先去泣壺茶來,我來給小姐編發!」
芳兒立等心里有了數,行禮退了出去。
方氏一下一下地給女兒梳理青絲,對著鏡中的女兒輕語道︰「天兒,想必近日你也听了些風聲,沒錯,娘近日正籌著給你說親的事兒!」
李天天不料母親突然提起這個來,有些不知所措。方氏見了淺淺一笑,「這個你放心,娘一定給你選最好的夫婿!你這麼出類拔萃,找遍京城世家也找不出幾個你這樣的來,所以娘對你的親事是甚之又重。明日趁著給你六叔辦慶宴的機會,你爹和娘遍請了京城內各家未婚適齡公子小姐,並于晚上另行設宴招待。」李天天含著首,只是豎了耳朵听。
方氏全無昔日管理內宅時的那副嚴凜,只一味溫和地接著道︰「到時宴上,男女席位都是兩邊分開的,且都是按序排座的。娘明日中午時候給你送來明晚上宴席位次的名冊,屆時你依對著名冊私下里悄悄地觀察一下,如有中意的,或者看著還不錯的,就偷偷記下來,宴後告知娘一聲,娘便同你爹爹相商,想法叫人家前來提親!」
方氏的這段話,雖十二分貼和李天天的心意,可她卻不好意思表露,扭捏著往方氏身上蹭了蹭,方氏歡笑︰
「怎麼這會曉得羞了,爹娘還不是都依著你的意來,讓你自己挑親事麼!娘本來是不想讓你這麼做的,不過你爹倒是寵你,由著你的意,不過娘把話說前頭,不能光依著你的眼光,爹娘這一關也是要過的!」
李天天听著母親的話音,似有不信任自己眼光之嫌,這才稍抬了臉,嗔起來︰「娘……您什麼時候起,這麼不相信自己閨女的眼光了?」
方氏聞言掩嘴一笑,回道︰「就知道你是假害臊!怎麼,你這話听著倒像你是很會相似的?你見過多大點世面,怎曉得自己選的人就沒差錯?你的夫婿,樣樣必須都得上成,才能配得過你!據我所知,目前在京城里,能合適的人選也就那麼幾個,不出五個指頭。」
母親這般抬舉的話,李天天听了自然高興,回嗔作喜,靜待母親下文。
「娘雖由著你挑,實則也就是于這幾個里面挑!明晚,你多花些心思在這幾人身上就行了,其他人,你縱是看上了,爹娘也是不一定允的!」方氏說到後來,臉色不知不覺地就轉冷,換上了往日的那副神色。
李天天乍得這樣的話,初時有些不忿,再一想,母親定已是替自己打听過了的,家世、人品、才貌必是都過了她那關之後,方才得已入選的,想來應該都不會有所差。雖然在自己這兒,這幾個條件的次序會有所顛倒,卻是才貌、人品、家世這樣的序才對,可如若有人三樣兼具的話,這次序的先後也就不如何重要了。于是李天天輕輕地點了點頭,表示依照母親的意思行事。
母女二人這才將心思放在梳妝上來,待一切停妥,李天嬌攜著李天靈也梳妝好,重又過來拾翠軒,一由方氏過目。方氏一一評點一番,又賞了三人一些首飾珠玉,叫她們明日換著戴。然後又給三人講了些規矩禮儀,叮囑她們切不可失了大體,丟了國公府的臉面等等,直到午飯前才安心離開拾翠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