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k";
範蠡的這個徒弟叫做猗頓.
《史記集解》引《孔叢子》說︰猗頓原籍魯國.是一個窮困潦倒的年輕人.「耕則常饑.桑則常寒」.饑寒交迫.艱難地生活著.
正當他為生活一籌莫展的時候.听說越王勾踐的謀臣——範蠡在助越滅吳.輔成霸業後.便棄官經商.將一謀臣的富國之策用之于家.輾轉至當時定陶(今山東定陶).「治產積居.與時逐」.19年間獲金巨萬.遂成大富.因號陶朱公.
猗頓羨慕不已.試著前去請教.
陶朱公十分同情他.便授與秘方︰「子欲速富.當畜五牸.」牸即母牛.泛指雌性牲畜.陶朱公是根據猗頓當時十分貧寒.沒有資本.無法經營其他行業.便讓他先畜養少數牛羊.浙漸繁衍壯大.日久遂可致富.
這對于猗頓來說.確是一個切合實際的致富辦法.于是.猗頓按照陶朱公的指示.遷徙西河(今山西西南部地區).在猗氏(今山西臨猗境)南部畜牧牛羊.
當時.這一帶土壤潮濕.草原廣闊.尤其是猗氏縣南20里處的對澤.為一片面鏟很大的低窪地區.水草豐美.景色宜人.是畜牧的理想場所.猗頓最初就在這里放牧有猗頓宅和猗頓墓).
由于猗頓辛勤經營.畜牧規模日漸擴大.「十年之間.其息不可計.貲擬王公.馳名天下.」因起家于猗氏.遂號猗頓.致富後的猗頓為了表達對陶朱公的感恩之情.在今臨猗縣王寮村修建了陶朱公廟.
《韓非子•解老篇》中提到︰「夫齊道理而妄舉動者.雖上有天子諸侯之•勢尊.而下有猗頓、陶朱.卜祝之富.猶失其民人.而亡其財資也.」
說明猗頓之富已超過陶朱公.並可與王勢並提.
猗頓初始在河套地區放牧牛羊.規模並不大.河套——屬現在的華北.後來逐漸的將自己的牧群擴展到了現今的內蒙古錫林郭勒.這里有天然的天山牧場.水草肥美.到達了這里猗頓的畜牧養殖才開始快速發展起來.
再到後來.猗頓商經天下.不過卻是在最為鼎盛的時期.突然暴病而亡.崔元懷疑.猗頓的猝死.正與範蠡的巨寶有關.甚至崔元也懷疑.猗頓的巨富是範蠡的財產.範蠡為了麻痹勾踐.將自己小部分的財產分與四鄰.而將絕大部分財產都轉移到了自己徒弟猗頓的旗下.
這才有了猗頓之富勝過範蠡的說法.
听到崔元這麼說.四人都沒敢說話.畢竟這個猜測也太過大膽了.
不過崔元的懷疑還是有一定根據的.猗頓死後.大批的財產不翼而飛.更加堅定了崔元的猜想.據崔元所說.他懷疑猗頓的這批寶藏.讓範蠡用來對付越王勾踐了.
猗頓死在內蒙.根據當時的條件.**根本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運回.是以直接在內蒙修建了大墓.而現在山西臨猗縣的猗頓祠堂.根本就是猗頓的衣冠冢.
如果真是如崔元所說還真的沒有什麼可以挑剔的.想當年秦始皇死的的時候正好.踫上東尋各郡.趙高為了掩人耳目.讓胡亥即位.命人火速回京.路上秦始皇的尸體**.趙高無奈之下都讓人在馬車的各處掛上了咸魚.
再到後來.鐵木真親征西夏王朝.久攻不下.糧草匱乏之際.就有人獻出良策.妄圖盜掘猗頓的大墓.鐵木真找來全真道人.全真教歷經萬險.找到的時候.卻是發現這猗頓墓中並無可用之物.
鐵木真惱羞成怒.這才下令速速功成.妄圖攻破西夏國的城池.掠奪城內的糧草.以戰養戰.可是西夏人城高池固.鐵木真帶軍沖鋒給人被落石所傷.觸發舊疾.這才一命歸天.
「那這猗頓的墓不是成了一個空膛子.」蜂子听了有些著急.這就像是當年孫殿英盜掘慈溪墓一樣.只要是官盜.墓里面的東西.一件都不會落下.
崔元听了搖了搖頭.「這我就不知道了.不過這猗頓墓咱們必須走一趟.不管里面到底還有沒有東西.」
謝非也不知道自己該說什麼.畢竟這話自己說不得.如果讓崔元察覺了自己的意圖.那估計自己的日子也就到頭了.
眼下的辦法只有一個.跟著崔元一起收集那四面銅鏡.如果範蠡墓的寶藏真的是那件鬼甲.到時候再拿泰阿神劍把它砍了也不遲.
現在是六月.正值最熱的時候.崔元怕眾人不適.決定再等兩個月.等天氣入秋的時候再動手.
這兩個月里崔元自然會多方查證.將猗頓墓的位置.以及全真盜寶的事情.在徹查一遍.
蜂子作為崔元的開路先鋒.崔元將他先行派往內蒙.小雅和謝非剛剛回來.自然就不用出去了.老吳身體已經垮了.想用也用不成了.便也一同留了下來.
只要有錢拿.蜂子對什麼事情都不反對.自己常年在外.也早就已經習慣了.五人喝完酒的第二天.蜂子就急不可耐的坐上了去內蒙的飛機.
謝非去看了一下老吳.和蜂子說的一模一樣.六月剛到.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謝非都開始穿短褲了.老吳還穿著棉襖.
兩人聊了一下午.不過聊的最多的卻是小雅.老吳只是說自己不配.讓謝非好好的照顧小雅.謝非現在也分不清對小雅的感情.雖然自己對小雅也確實是喜歡.可是卻是沒有像一般的情侶那樣.一天不見就全身癢癢的感覺.
感情上的問題.謝非還是只笨鳥.自己即不去排斥.也不去追求.一句話听天由命吧.
之後謝非又問了一遍幾人的身世.除了老吳和小雅的身份確定了之外.蜂子和少爺兩人的身世卻是誰也不知道.老吳只知道.四人自小就在一起長大.其他的就什麼也不知道了.問崔元.崔元只是說兩人是從孤兒院抱養的.
蜂子和少爺也都是沒心沒肺的人.也不去追究.只要自己能活得開心就好.
當年崔家傳人.為了躲避‘不過五’、‘魚大仙’和‘徐和尚’改名為楊白丁.並來到西安成立了‘鑽地鼠’一派.楊白丁的手下共有四名徒弟.除了自己的閉門弟子‘六寸釘子’英年早逝.無子無嗣之外.其余三人都已成家.更是有了孩子.
崔元之前也曾經說過.‘紫墨軒’留下來的目的.就是將‘鑽地鼠’一派的後人湊齊.
可是他為什麼又不把實情說出來.
崔元師兄弟總共四人.除去「六寸釘子」.那西安楊白丁一派的後人至少有三個.除去自己是崔元親口承認的之外.那剩下的兩人是不是就是少爺和蜂子.
謝非是越想腦子越亂.不過老吳卻是悄悄的把崔元當年的事情.和謝非說了一遍.
這是二十年前的事了.崔元是結過婚的人了.崔元的對象是小學里的教員.也是出了名的美女.當時的祖師爺已經在西安城站穩了腳步.雖然做的是見不得光的生意.但是單就論財力也算的上是西安城的上等人家.
兩人結了婚.更是很快就有了孩子.可是就在孩子出生沒幾天的時候.崔元家里卻是突然闖進了盜匪.崔元的對象給人拿刀刺死.家中的孩子更是不翼而飛.不過讓人懷疑的是崔元家中的東西卻是一件也沒有丟.凶手怎麼找也沒有找到.再到後來這事情就不了了之了.
不過這些都是老吳和蜂子打听來的.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崔元在西安城也算的上是屈指可數的人物.風言風語自然是少不了.就是不知道.這里面有多少是真的.又有多少是假的.不過謝非猜測.這事情多半和楊白丁有關.
楊白丁手下三個弟子死于非命.自己又是無故失蹤.這些事情總是有原因的.
時間轉眼間就過去了大半.這一個月里.謝非不斷的在網上搜索關于歐冶子、關于範蠡.關于鬼甲的事情.不過卻是一點收獲都沒有.
剩下的時間就去‘紫墨軒’.有了少爺的指導.謝非現在也算的上是半個行家了.雖然沒有少爺那變態的眼力.可是只要細細把玩.多半也能分出個真假.
這一個月崔元都沒回家幾天.不是趕往山東渮澤就是山西臨猗.
謝非也樂的清閑.不過和小雅的感情依舊是不咸不淡的.按理說以小雅這條件.謝非應該沒有什麼不滿足的.可是卻總沒有那種感覺.少爺倒是頻頻的朝著謝非拋媚眼.可是自己敢接受嘛.
入夜.謝非正苦惱的時候.手機卻是突然的響了.謝非拿過來一看.是一條短信.
信息只有幾個字.‘跟這他走’.
謝非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這是誰.難道是徐老頭子.
謝非回了一句你是誰.到底什麼意思.
等了半天手機再響起的時候.謝非卻是嚇了一跳.
「跟這他走.等這一切做完咱們再回林子.」
再回林子.
難道這是老頭子.這老頭終于說話了.可是據謝非了解.這老家伙是不會用手機的.謝非趕忙順著號碼撥了回去.可那邊卻是傳來‘嘟嘟’的盲音.十幾遍後過謝非終于放棄了.
跟這他走.
這話又是什麼意思啊.跟這他.跟這誰.崔元還是徐老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