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附近村民的不斷加入營地的民工越來越多,有了勞動力和相對于他們的消耗量來說幾乎是取之不盡的煤礦做後盾他們又陸續砌起了幾座煉焦爐和煉鐵高爐。經過他們指導培訓的民工在煉焦方面掌握的很快,燒出來的焦炭質量也越來越好。
他們組織民工在鐵礦東南兩三公里處開挖了大批的粘土用來燒制耐火磚和耐火陶瓷,煉鐵煉鋼高爐二次供風需要耐高溫的陶瓷管道,制造蒸餾水也需要大量的大容量容器,回收煉焦時產生的副產品也需要大量的管道及容器。而且他們實驗用的冷凝器根本不能滿足批量生產的需要也必須得使用耐高溫耐腐蝕的陶瓷制品。
磚瓦窯上的一些原來制作過瓷盆瓷缸瓷瓶的窯工對他們設計制作的奇形怪狀的各種容器還勉強能夠理解,但他們不明白這些老爺干嘛要制作那麼多的粗細不等的各種陶瓷管道,而且還燒制出很多的經過多次燒制加工再燒制再加工還要灌充上水試試漏不漏水的彎彎曲曲的管道。
他們第一次煉焦時就是因為干餾爐耐火層不過關又沒控制好火候燒穿了內膛結果全燒成了煤渣,而且陶瓷管道及容器還沒出爐,煤焦油、二氧化硫等副產品全部白白浪費了。
當第一批耐火陶瓷出爐的時候張康杰就迫不及待的讓張朋鄭之航等專門設計了一個用于干餾硝石的干餾爐用來大批量制取硝酸,而且他還讓林岩趙一方等人制作出一個簡單的用電流量表,在不影響機加工用電的基礎上用剩余電力電解食鹽水制取氯氣氫氣合成鹽酸順便得到氫氧化鈉,化工用的三酸一堿基本上都有了著落。有了批量的硝酸就可以提高雷酸汞的產量,有了三酸一堿就能有辦法合成高氯酸鉀就能制造黃火藥……
幾個煉鐵爐晝夜不停的冶煉近十天來已經煉出百多噸的生鐵,經過回爐復煉和鍛工們反復鍛打錘煉的幾十噸勉強可以稱為鋼鐵的產品已經被用在槍、炮、鏈接鋼板等處,王東林李軍他們做了幾副砂模用鍛打好「鋼鐵」熔融澆鑄了一部分車輪和車軸,因為滾珠軸承對材料、工藝要求太高暫時還不能制做,就用銅鐵結合方式在機床上制做了一部分滾柱軸承,因沒有合適的鋼材制作減震鋼板他們只能制作普通的兩輪或四**車,為了能使火炮能夠機動他們給幾門大炮都配上了輪子,基本上用一匹馬或幾個人就可以拉上移動。
趙一方林岩王東林等曾經探討過說原時空就有很多小廠用泥土坯芯方式制作無縫鋼管,咱們也可以利用泥土芯做無縫鋼管。但經過多次試驗發覺無論怎麼控制都無法保證鋼管內徑同心率,但再用機床修復內徑工作量又太大不合算只好暫時放棄,只能繼續采用塑料棚的支架鋼管做槍管。支架鋼管的內徑有點兒大,但澆鑄熟鐵後既可以增加槍管的耐受力又可以拉膛線提高步槍的射擊精度,缺點是槍管重量增加了不少,但還在大家能承受的範圍。發射榴彈直接用紙殼空包彈就可以,只要控制空包彈的火藥量後坐力不會超過大家的承受力。而且槍托早已經由王東林按照他們試制的樣品讓木工們按要求制作了,已經做成不少。
張康杰說單基火藥目前根本無法制作,只能把現有火藥精化制粒。而且雜貨店董掌櫃說認識一個小紙廠老板,紙廠已經倒閉半年多了現在荒廢中,看咱們能不能暫時先接過來,僅僅靠買紙長期下去也不靠譜。
鄭之航林岩說曾經考慮過自建造紙廠,只是傳統造紙術太落後咱們有的是新技術,沒有必要再復制那些已經淘汰的東西,但新型造紙機又受到材料制約暫時不能制造,現在本地的紙根本不能滿足咱們使用的,如果咱們僅靠購買的話肯定會引起價格飛漲的。最近買的幾批紙張價格已經漲了不少。現在既然有一個現成的小紙廠完全可以買下來先湊合使用,等以後咱們造出機器再淘汰它。原材料也不必用傳統的破布爛麻等雜物全部采用木屑和碎木材。而且那個紙廠地處偏僻周圍都是荒野,即使以後升級改造也不受面積限制。最後決定買下紙廠後先讓老板把原來的伙計找回來復工,並由鄭之航江小峰負責紙廠恢復生產並對其進行技術改造。
「可惜這些我們都幫不上忙,前幾天小曲小柳他們還興致勃勃的跟著王總江小峰他們學習機床操作,可學了幾天他們耷拉著腦袋回來,說看是簡單但真的學不會。」鐘銳不好意思的說︰「我知道我學不會,所以我壓根就不去那兒現眼。」
林岩開解說︰「老鐘,其實你們責任也挺重的,你們訓練民兵、營地民工管理也不輕松的,沒必有一定去學機床的,咱們就那兩台機床,僅王總他們就已經有**十來個操作工了,而且李軍張朋也都能熟練操作的。」
「就是,你趕緊把兵練好吧,要不我造出槍炮讓誰用啊?咱們這些人除了你們幾個還有誰能訓練部隊啊?是不老鐘?」王東林說︰「還有,老趙,我還想動用風力發電機的鋼管立柱,發電機立柱可以用木頭代替,但炮管必須得用鋼管。」
「當然可以,但這鋼管能經得起炮彈的膛壓嗎?」
王東林解釋說︰「跟咱的槍膛設計一樣,炮管瓖嵌在炮膛內層熟鐵里,絕對能經受起炮彈的膛壓的,只是暫時受到加工條件限制還不能加工,只能先靠兩響炮了。還有就是大家說的手榴彈能扔到的地方都在弓箭的射程之內的問題,上次咱們跟林岩之航他們討論過的,手榴彈咱們扔不遠咱就做槍榴彈!咱這鋼管雖然內徑大了點,但跟咱那時候的獵槍差不了多少,五六半的槍榴彈射程還能達到五六百米,咱這槍加裝的槍榴彈射程應該能達到五六百米,如果加上火藥助推的話輕松達到一千米。」
「在學校和軍訓時投彈就是我是弱項。」
「手榴彈本來也就在步槍的射程內啊,不也照扔不誤嗎?干嘛就這麼怕弓箭啊?」
「戰斗人員密度!那時你一個投彈手能面臨幾個槍手啊?但現在不一樣,能跟咱們對陣的敵人都是成千上萬,密密麻麻的弓箭手一排就是成百上千,而且後邊還有幾排拉滿弓的弓箭手在預備著,也就是說對陣的時候至少會有幾十個弓箭手拉滿瞄準了在弓等著你,手榴彈能扔出去的幾率太低了,勉強扔出去一個恐怕也被射成刺蝟了,而且在敵人沖鋒的時候咱也扔不了幾顆手榴彈的,扔過去一手榴彈,還沒爆炸騎兵已經沖到眼前了。」
「哦…這是個問題。」
「但槍榴彈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槍榴彈沒有射擊死角,從一兩千米射程開始發射到敵人沖到百米內至少有一千多米的距離最起碼可以發射五到到次,一個連的齊射差不多可以發射上百榴彈過去,密集的爆炸什麼樣的精騎兵也難以繼續沖鋒了。最重要的是弓箭手根本就走不到能發射的位置。」
….
關于在民工里培養的技術員問題王東林等表示目前很難,時代差距太大很多東西工匠根本不能理解的,就連張迪郝強他們學習起來都很困難。而且僅有這兩台機床也舍不得讓他們使用,等克隆機床出來再培養不遲。現在雖然需要加工的東西很多但他和徒弟們大家都趕的很緊輪流換班作業,基本上沒讓機床空閑過。等鋼材質量提高以後就抓緊時間先克隆幾台簡易機床,這兩台機床盡量用做精密加工使用。」
臘月十一,龍家糧行送來了第二批一千兩百石小麥和兩百石豆子。當龍掌櫃看到上次過來還正在砌牆的大房子短短幾天已經落成不禁感到吃驚,同時還看到大房子的旁邊還有兩座差不多規模的房子正在興建中而且已經在用奇怪的機器吊裝大梁。在這一時期要蓋跨度這麼大的房子僅準備木料一項就需要很長時間,一座這樣大的房子就需要十余萬磚而他們竟然一口氣蓋三座!而且在他們帳篷板房不遠處還有幾排幾十間房屋已經建成正在後期粉刷安裝門窗中。
他們知道肅州嘉峪附近有多少磚瓦窯,也知道制作燒制一窯磚所用的時間,而這些人在這里落腳也不過二十來天卻竟然能整出這麼大的動靜。他們試探性的請求說到那大房子里邊看看,趙一方鐘銳等人很爽快的同意了。
龍家一行人除了馬夫家丁在幫忙卸貨之外其余七八個人在鐘銳的陪同下到了建築工地,眼前的大梁沒有他們預想的那麼粗大只是比普通房屋的大梁粗一點約一尺左右,仔細打量才發現每根大梁都是有三根木頭拼接而成而且下邊還沒有支撐立柱。他們仔細查看了那些放在一邊等待吊裝的三角大梁才發現大梁連接處和中間支撐除了榫卯連接之外還用了兩三分厚三四寸寬的鐵板加固,固定鐵板的釘帽全是六角的,而且一樣大跟一個模子做出來一樣。他們不理解的是每個民夫的頭上都戴著一頂可以防刀箭的黃色的跟草帽一樣的鐵帽子只是帽檐沒那麼大,龍掌櫃旁邊的一個人叫過一個民夫要過帽子查看︰大約兩斤左右,制作很精巧邊沿打磨的很光滑里邊襯有棉墊,兩根帶子系著防止月兌落,他戴在頭上試了一下很舒適。看到他們好奇的樣子鐘銳解釋說工地上很危險,這安全帽是用來預防高處跌落磚瓦等物以免被砸傷。
龍家人心說你們這些人真夠奢侈的,這麼多民夫那得多少鐵啊?
更讓他們驚奇的是郝強蔣小博拿著紅綠旗指揮張帥操作的笨重的吊車,那麼粗大的鐵臂還吊著那麼大的三角梁竟然移動的那麼精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