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兩響炮試射
第六天,營地圍牆已基本完工,除保留了幾個十余米的豁口繼續取土以外,其他地方已全部竣工。營地內留了少量民工繼續取土平整土地,按照要求搭建塑料大棚。部分民工清理平整營地,保證營地干淨整潔。王東林看到塑料大棚的鋼管支架後跟趙一方商量要求用本地的竹子代替,因為這種質量的鋼管他們自己短時期內根本不能制造。趙一方離開明白了王東林的意思,讓村委的人幫忙收集竹子、木材,就按當地的現行價格結算。
流落到此地的現代人們經過幾天的惡補,大部分都掌握了一些急需的施工簡單知識。他們經過簡單的分工各自帶領並指導民工們施工。
大部分民工已經開到西邊四公里處的山坡下,他們依照劃好的白線開挖,由張朋、李翔宇、蔣小博分頭監工。李軍張迪帶領二百多人繼續向南開進,準備讓鐵礦同時開工。硫鐵礦雖然也是露天礦,但施工難度要大,施工地段基本都是碎石和岩石。李軍張迪他們指揮民工在指定的地方開挖,遇到堅硬岩石時幾個有經驗的民工過來問是不是應該準備干柴點火。張迪楞了一下,李軍解釋說以前遇到巨石的施工方法就是用火燒,然後澆冷水使石頭炸裂。
李軍張迪指揮民工在岩石上開鑿炮眼,民工們從來還沒見過這種開挖方法,心想用鑿子打開巨石那得到哪年哪月啊?可剛才已經跟老爺提醒過準備干柴了,難道這些老爺不懂?可明明听見那個李老爺跟張老爺解釋了可為什麼不用啊?最重要的是這幫警察老爺干嘛要挖這石山?讓這麼多人吃著白面饅頭來這兒挖石頭,上午過來的時候還有那麼多人在北邊說是挖山土。這是要干什麼啊?難道這山里邊藏有寶貝?可是大伙在這兒祖祖輩輩住了這麼多年沒听說過這兒有什麼啊?大家議論紛紛但手依然不閑著︰「干活吧,老爺們讓我們大家吃飽不是來這兒聊大天的,讓咱們挖咱們就挖,只有有人管飯就成,更何況還有工錢呢!」
營地西側四公里處的煤礦是一處露天礦,他們先讓民工在預定地點開挖整理出一個平台場地,然後挖出的土依次向南填埋修築路基,質量較好可以做磚坯的土堆放在一旁,由另一隊人引水和泥造坯。
王東林問︰「老趙,你說什麼時候能見到煤啊?」
「原先這個露天礦的平均覆蓋層是二三十米,預計平均每天能挖進三四米左右,差不多十天左右基本就可以了。但具體礦口方位在哪兒,不知道選擇的開挖點對不對。」
「每天三米?不能直接向前開挖嗎?如果挖洞的話可能要快點兒。」
「可能會快點,但我怕如果那樣的話會塌方的,咱們這樣直接把上層挖掉,如果見到煤層的話也就像挖土一樣了。以前這樣的煤礦都是先爆破,再用挖掘機自上向下挖的,咱們沒設備,只能這樣挖了。慢雖慢了點兒,但安全。」
「要是萬一挖錯地了?」
「那就換個地重新挖!」趙一方笑著說。
負責監工的張朋叫道︰「啊?那得挖到什麼時候啊?」
「慢慢挖吧,反正閑著也是閑著。」
「那倒是,民工們還能掙到口糧呢!」
「你這一說倒提醒我了,咱們應該在幾個地方同時開挖,每個工作面不要那麼大,四五米即可,哪個工作面先進入狀態就放棄別的所有地方,集中力量擴大工作面,怎麼樣?」
「可以,反正都得十天才能見效,要不看一下土質結構,如果能用窯洞式推進的話進度可以加快的,見到煤層以後立即撤出,按卸坡式進行,可以嗎?」
「能不能挖窯洞得問問有經驗的民工,咱們也不知道啊。咱現在就去。」
「等模清礦脈以後最好能同時把圍牆修起來,簡易的就成。」
「出礦以前圍牆應該好了,現在基本上是挖山石修圍牆同時進行的。」
王東林趙一方來到開挖山體的百姓跟前︰「如果要挖到十丈深的地方,你們看是這樣一起挖的快還是挖窯洞比較快?這兒能挖窯洞嗎?挖十丈深會不會塌方?」
一民工回答︰「當然是窯洞快了,前一、兩丈不能起窯容易塌方,兩、三丈以後就安全了,一般都是越往里挖越安全的。」
王東林說︰「好,前三丈齊挖,然後開始挖洞,洞大小沒關系,形狀也沒關系,能挖進去十丈就行。多找幾個地方一起挖。」
趙一方他們讓民工每向前五六十米左右處開一個工作面,在南北兩測又開了六七處工地,因為工作面小,每處只能用十幾個人連挖帶運土都夠了。
王東林囑咐說︰「如果發現窯洞有塌陷的跡象立即停工,放棄窯洞。一定要注意安全。」
民夫們听到警察老爺竟然怕民夫因窯洞塌陷引起死傷而放棄窯洞,不禁更加感激︰從來沒有官老爺考慮過民夫的死活,只要窯洞還沒塌陷,就是死了也要往里挖的。只要不餓死就要干活,誰還讓你白面饅頭管吃飽還讓吃肉,唉這做人的差距咋就那麼大呢
其余人員平整場地道路,大家輪流作業。
林岩鄭之航建議讓部分民工休息,分白班夜班四班倒,這樣可以加快進度。因為民工們說晚上也可以挖窯洞的。
各村委負責人員分工,輪流休息作業。
趙一方對王東林說︰「鐵礦那邊先挖著,如果遇到比較堅硬的岩石就先讓民工先清理工作面,在岩石上先鑿好炸洞,我帶的有鋼 ,但數量不多,先用著吧,隨後再說。咱們也該給大伙普及一下冶煉及化工知識了,光咱們幾個可不行。」
鄭之航說︰「民工們現在恐怕還接受不了的,我們先從自己人開始吧,然後慢慢教民工照做就可以了,民工可以不懂,但必須得照做。可以先找一部分悟性高的做組長隊長,以後他們就可以代替咱們領工了,咱們不可能長時間泡在這兒的,需要咱們親自做的事太多了。」
趙一方囑咐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從一開始就把安全意識灌輸給民工們,他們可以不懂可以不理解,但必須得執行;讓他們記住這些規矩,以後就好多了。還有就是在勞動表現突出的、有一定影響力可以選幾個隊長副隊長,這樣便于我們管理。對于不能勝任的盡量不要隨意撤換,可以找個理由和借口把他們調離,否則會影響他們積極性的。」
從煤礦到鐵礦,安全問題被他們強行灌輸到了每一個民工意識中,民工們不但不反感反而認為老爺慈悲為懷工作時更加賣力。
第七天,李翔宇張帥王博等護送趙緣去玉門關給曹姑娘拆線,幾個姑娘也要跟著去游玩,于是幾乎所有女眷浩浩蕩蕩組隊出發了,因為她們大部分人騎馬還不過關,劉忠親自帶領一部分士兵幫她們牽馬護送他們以保證安全。
曹姑娘傷口愈合不錯,但因體質較差拆線後還需靜養一段時間。
曹延晟和夫人親自陪同那些女眷們在玉門關各處游玩。
王東林張康杰他們把碾坊、磨房位置安排在西塔樓的旁邊,暫時先用搭建的木屋子,等磚瓦燒好了再改造房屋。因為聯系的三套石碾只送來兩套,兩套石磨也只送來了一套,他們就迫不及待的組織民工安裝,並花高價買來了幾頭毛驢。
石碾安裝完畢,套上買來的新毛驢先拉著空碾轉圈,逐一試轉。
火硝硬度不高,又不是可燃物,很容易就被碾碎,只是粉塵對人體有害,加工時戴好防塵口罩,注意保護呼吸道。
為了防止火藥技術外泄林岩專門讓鐘銳物色了一部分相對比較可靠的俘虜,因為普通民工不能限制人身自由,但這些俘虜他們最起碼可以控制他們五年。
王東林再三囑咐石碾絕對不能混用,碾木炭的石碾只能碾木炭。碾硫磺的石磨只能碾硫磺,給操作的俘虜配備口罩,注意防護,嚴禁煙火。並讓家屬們組織來營地的那些丫鬟女佣用較稀的粗布縫制口罩。一切準備妥當張康杰便命令俘虜們開始加工。
加工好的原料細粉被俘虜分別送往不同的倉庫存放,王東林張康杰取來少量原料按76:10:14比例在一大容器內混合並用木棍攪勻,同時又按67:9:24比例混合做出緩燃型火藥用來做導火索。
「老趙,鐵礦那邊的炮眼打好了嗎?要不要去試試效果?」
「火藥做好了?這麼快?」
王東林說︰「用來用它炸石頭真是可惜了,威力小了點。但目前只能用它了。」
趙一方說︰「現在趁天黑人少,找一些民工騎馬把周圍兩三公里範圍內的閑雜人員清理干淨,回來後清點人數,確認無誤後再點炮。」
張康杰接上說︰「兩三公里?威力沒那麼大。好吧,我把藥量加大點兒。」
王東林說︰「別!煤礦那邊正在挖洞,萬一引起垮塌就麻煩了,過幾天再說吧,反正咱不需要試驗的,只要比例正確就沒有問題。」
「也好,我再把導火索整理一下,這些太簡陋了。」
「趙總,沒事兒我先給咱們搗鼓幾個兩響炮玩,就是你說的那種大個的,咱們先試一下射程問題。」
「當然可以,這個是必須的,等試驗定型以後咱們還得多做一部分備用,萬一再有馬賊什麼的咱們也可以用兩響炮歡迎啊對不?」
「鋼管炮閂我那些徒弟早就加工好了,按林岩說的每個一米五長,以備以後做大炮的時候用。一根立柱鋼管可以做六個炮管,但現在我們只加工了兩個,先試試效果以後再說。」
「雜貨店張老板早已經把紙張送過來了,都在倉庫里。」
「張康杰,你把火藥型號一定要在包裝上表明清楚,萬一弄混炸膛了咱們就完蛋了。」
「沒問題,這個你就放心吧!」
王東林張康杰他們用草紙卷成三十公分長、略細于鋼管內徑的紙筒,用泥土封住一端然後填裝爆炸性火藥,(試驗用的前邊不裝炸藥只裝了同等重量的泥土碎石和少量的發煙火藥),留出引線然後用少量泥土隔離,接著在事先糊有泥土的紙筒內填裝緩燃性推進火藥。填裝好幾個不同裝藥量的兩響炮之後他們便讓幾個民工抬著一個炮管到營地東邊的荒灘上試放並通知林岩趙一方鐘銳等前來觀看。
听說要試放「火炮」營地人員基本上都上到圍牆上來觀看。
雖然裝藥量經過張康杰王東林反復計算過,但試放時還是從裝藥量由少到多進行。
宋佳特意從倉庫中拿出來幾個摩托車頭盔讓他們戴上以確保安全並拿來測距儀以便測量射程。
一聲哨響「大家注意,堵上耳朵。第一炮試放開始倒計時!三、二、一」
「 」的一聲巨響兩響炮向前方飛去,「啪」的一聲落地的彈頭開始冒著縷縷青煙。
兩響炮落地點遠遠超過了他們預計。
「飛這麼遠?這也太彪悍了吧?只是威力小了點,恐怕連老鼠也炸不死的!」
「這是試驗炮,前邊本來不裝火藥的,為了觀察彈著點才裝了一點發煙物。」
宋佳跑向彈著點開始測距︰「1600米」
趙一方林岩稱贊道︰「不錯,再做一部分五六百米的和更遠點的就更好了,遠近程都有了。」
「我又沒做過兩響炮,我和王總做了幾個小兩響炮試放成功以後,就按重量、射程等比例放大做出來的。」張康杰說︰「這個是最小號的,原先預計五六百米就不錯了,沒想到能飛這麼遠。現在開始第二炮,宋佳快回來!」
接連試驗了五炮,最遠射程已經達到了2700米,最後決定推進藥量減小三分之一再試驗幾次,大家一致認為太大射程基本超出目視範圍暫時不需要,但爆炸力可以再大一些,1500米射程的爆炸力最起碼達到五六顆手榴彈的爆炸力,500米射程的也可以適當制作一部分。最後決定兩響炮按五六百米和一千五百米射程兩個標準制作,並通知後勤制作一部分耳罩和棉球以便讓士兵們保護耳朵以免被震破耳膜。
王東林張康杰趕回去又減小藥量制作了幾個拿過來試驗,其中兩個是爆炸彈頭。經過實彈試驗爆炸彈頭的威力相當于五六顆手榴彈,小的也能抵三四顆手榴彈的威力,爆炸碎石基本上覆蓋了方圓四五十米。但落地點誤差太大,最小誤差五六米,最大誤差近三十米;而且發射時的巨響讓人有點膽戰心驚,缺憾是彈頭落地一兩秒鐘後才能爆炸。張康杰表示為了發射安全期間絕對不能縮短爆炸時間,在彈頭的引信制作出來之前只能用這種延時起爆方式,並表示雷酸汞正在合成中很快就能做爆炸引信的擊發藥。
趙一方林岩跟張康杰商量,看能不能給兩響炮加上尾翼,這樣的話可以提高一點精度,王東林表示可以試試看,但對減小誤差沒有信心。說這一時期敵人都是成百上千的密集隊形,誤差幾十米根本不算什麼的。剛開始那幾個沒裝藥的就是怕它飛出去轉一圈再回來,落咱們腳底下爆炸才叫冤呢。
張滿嚷嚷道︰「雖然咱們倒霉穿過來了,咱現在的運氣不會那麼壞吧?剛才放炮時我還在想會不會打下一只鴨呢?最好還是熟的,烤鴨最好,別忘了帶餅帶醬帶蔥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