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吐蕃和談(下)
孔齊老臉發熱,深感顏面無光,躬身道︰「聖上,三十萬兩銀子是小事,但面子卻是大事啊太祖太宗,千辛萬苦打下江山,這一進貢,如同丟棄了這錦繡河山啊」
楊漣見魏忠賢侃侃而談,非但言辭有理,話語有力,連大明軍資、國庫收入等也隨口道出,心道︰「這絕不是魏忠賢的本事。(請記住我們的)看來他有備而來,老宰相是辯不過他了。」
皇上听了孔齊的話,道︰「愛卿所言,不無道理。」
魏忠賢也不著急,又道︰「皇上,奴才所說的和,並非一味遷就吐蕃王的屈辱求和,乃是以退為進。先前所說,為退,奴才所說的進,皇上還沒听呢。」
此前魏忠賢展現無與倫比的辯才,群臣震動,他再開口,不少人已有了洗耳恭听的意思。魏忠賢道︰「割讓土地,嫁出公主,送上銀子,可說咱們沒拿到多少好處,卻大大折了面子。奴才這一條,便是既能挽回些許面子,又能大大賺一筆。說不準,吐蕃會就此滅亡。」
皇上眼楮一亮,道︰「愛卿快說。」
魏忠賢悠悠道︰「說到兵多將廣,物埠糧豐,吐蕃遠不及大明。說到武器裝備,吐蕃弓箭手再強,也及不上我們的火銃。可為什麼這些年來,明軍屢戰屢敗?全在于一個士氣。吐蕃軍王銊一揮,麾下士兵莫不效死,寧可血肉成泥,也決不後退一步。但我大明軍卻沒這等銳氣,得勝時倒還罷了,一旦落入下風,便四散而逃,大敗虧輸。U點奴才的法子,便是拖住吐蕃,讓吐蕃數年不進軍。正所謂一鼓作氣勢如虎,二則衰,三而竭,吐蕃軍備廢弛後,自然也就不足為患了。」
這幾句話說得不僅有道理,更是談吐文雅,不僅楊漣等人懷疑,滿朝文武都不相信,這麼一個大字不識的魏忠賢,竟能說出「一鼓作氣二而衰三而竭」這等文縐縐的話語。
魏忠賢回頭看了眼群臣,道︰「這最要緊的一條,便是大明與吐蕃恢復邦交,允許經商貿易。」
眾大臣本以為魏忠賢會有什麼高妙見解,听了這條件,都是大搖其頭。孔齊先前被魏忠賢冷言質問,心頭不快,當即便道︰「魏公公,正所謂士農工商,商居最末。兩國通商,不過小道,何來最要緊的一條?」
魏忠賢搖頭道︰「孔宰相,你錯了。敢問一句,吐蕃若與大明通商,有何事物可賣與我大明商人?」
孔齊沉吟道︰「吐蕃商貿落後,所強者不過刀槍軍馬。若與我大明通商,只怕我們無利可圖啊。」
魏忠賢笑道︰「吐蕃王擔心大明軍力增強,這些沙場器械只怕不允許交易。一旦開通商貿,吐蕃根本沒有東西可以賣過來。相反,我大明的陶瓷器皿、絲綢布匹、金銀首飾,沒一樣不是吐蕃向往的。兩國貿易一開,吐蕃國內勢必無數人掏出錢財,來買我大明的器物。」
皇上問道︰「那又如何?」
魏忠賢長笑道︰「陛下,你想,吐蕃的金銀,全都廉價賣于大明,經過一些銀匠打磨,轉眼便高價還于吐蕃,此間所賺金銀,何止萬千?年年月月,吐蕃出錢出物,我大明只不過一些平頭百姓出力,何愁我大明不富,吐蕃不窮?」
皇上眼楮頓時亮了︰「愛卿所言有理。(看小說就到葉子•悠~悠)好比,朕從愛卿手上廉價買來些木料,做成木椅、木床、木人之類,便可高價賣還于你,大賺一筆。」
魏忠賢連連點頭︰「聖上所言甚是。」
熹宗皇帝听魏忠賢說了一番話,怒氣也消了,便道︰「繆昌期,你起來。辦事多用腦子,向魏忠賢學學」繆昌期唯唯諾諾,起身回了行列。眾臣都想︰「要學也該學給魏忠賢提主意的人,怎麼該學魏忠賢?到底誰不用腦子?誰整天丟下江山社稷,只想著做木活?」
左光斗躬身走出,道︰「魏公公所言有理。但未免太流于空想。究竟效果如何,誰也不知道。倘若效果並非如同魏公公所說那般神奇,我大明卻為此嫁出公主,每年上貢,卻又如何是好?」
魏忠賢從懷中取出一枚銅錢,道︰「左大人,您見多識廣,可認識這枚錢幣嗎?」
左光斗遠遠望去,已經識別出,道︰「這是南宋時期所鑄錢幣,市面上很是常見。」
魏忠賢問道︰「半點不假。但凡古幣,大多值錢,何以南宋所鑄銅幣,多如牛毛,反倒一文不值了呢?」眼看無人接話,魏忠賢緩緩道︰「諸位還記得澶淵之盟嗎?當時南宋分明打了勝仗,卻割讓燕雲十六州,並年年進貢,舉凡漢人,莫不以此為奇恥大辱。可惜,可惜,遼也好,金也罷,都是被南宋用這法子拖垮了。作為結果,奴才不用多說,南宋錢幣數不勝數,但元朝,金國,遼國,有過什麼錢幣流傳嗎?」
這些話極有說服力,非但皇上連連點頭,心頭愉悅,就連東林黨的幾名大臣也生出了贊許的想法。幾人對望一眼,心中都是一個念頭︰「這陰魔果然是經世治國之才」
老宰相孔齊平素地位極高,即便說錯了話,也少有人當面頂撞,今日魏忠賢竟冷言冷語把他嘲諷了一通,叫他如何忍受?便道︰「魏公公,我大明軍威赫赫,豈容旁人輕視?依著你的意思,豈不是叫天下人小覷當今皇上?堂堂一戰,我大明百萬之師,未必就輸于吐蕃了」
魏忠賢淡淡道︰「當年忽必烈進軍中原,南宋群臣拒絕議和,結果南宋就此滅亡。」
這話說出來,誰都沒敢再接口了。即便是威望如孔齊,也是噤若寒蟬。倘若魏忠賢編排兩句,說哪位大臣是吐蕃奸細,想要滅掉明朝,只怕沒人吃罪得起。
熹宗皇帝越看魏忠賢越高興,哈哈大笑道︰「愛卿妙計,愛卿妙計啊」
魏忠賢所提建議極有道理,東林黨之人不同于東廠,只要有利于社稷江山,他們便是贊同,絕不會故意拆魏忠賢的台。朝廷兩大派都已點頭,何況皇上為此龍顏大悅,更加不會有人再出面干涉。
魏忠賢躬身道︰「皇上,奴才有一請求。」
熹宗皇帝撫掌笑道︰「愛卿但說無妨。」
魏忠賢沉聲道︰「刑部密探統領田海旺兩次救駕,大有功勞。前些日子,秦王兵變,田海旺奮不顧身,慘遭毒手,但總算幸運,如今傷勢已經復原在即。奴才希望皇上冊封田海旺為護嫁將軍,護送和親公主,駛往吐蕃。」
皇上幾乎從龍椅上跳了起來︰「田將軍尚在人世?朕早有心讓他做朕的貼身侍衛,當天他死在朕的面前,朕還真的難受了幾天。好,好,好哈哈魏忠賢,這等好消息,你為什麼不早告訴朕?」
魏忠賢似乎也沒想到皇上竟會如此賞識田海旺,干笑兩下,道︰「回皇上,田海旺受傷極重,傷勢反復,奴才也不知道究竟能否救回性命,活下來了,武功又能留下幾分。如今田海旺痊愈在即,奴才便向皇上推舉此人了。」
熹宗皇帝連連點頭,滿面皆是喜色︰「太好了。朕的身邊又多了一名武功高強還忠心耿耿的護衛。此次朕就冊封田海旺為護嫁將軍,待他回國,就讓他接任內宮侍衛首領」
群臣相顧失色。皇宮大院內守衛森嚴,御前侍衛分為虎林、羽林、驃騎三大營,這任一營的統領,都是正四品官階。而內宮侍衛首領,乃是虎林、羽林、驃騎三營統領的上司,整個皇宮內,除了皇上,便是他官階最高,乃是從二品。田海旺原本擔任刑部密探統領,說到官職,最多算是從七品,如今一日間竟連升數品,叫人如何不驚?眾人心中明白,田海旺受重用,魏忠賢只手遮天的時代,也即將到來。
熹宗皇帝見諸事已畢,道︰「究竟哪個公主出嫁,魏忠賢,就由你來決定。朕有些倦了,今夜回去,好好看你的《東林點將錄》。魏忠賢,你不僅大事辦得好,小事也是滴水不漏,連編纂出的書,也極是叫人欣賞。朕已經是欲罷不能了,哈哈」笑著起身,走向後宮。
繆昌期看了魏忠賢一眼,那《東林點將錄》的怪異名字,與魏忠賢臉上的猥瑣笑容,都讓他止不住地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