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43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七)

【第一更】

「牛痘?」

「牛也生痘瘡?」

黃氏兄弟一前一後的追問。

對于農事,他們都不在行,背下《齊民要術》是為了應付科舉中的策問。有水的是稻,沒水的是麥,至于田地里種植的其他作物是什麼,如果沒人告知,他們根本都分不清麥苗和韭菜的區別。

其實也不能怪他們。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當地的世家也不可能靠著田地的出產來支撐家門,開作坊的,從事貿易的,都比田地出產更豐厚。如果韓岡提的是工商業方面的事,黃庸和黃裳倒是都能說出個一二三來。

兩人的無知,韓岡不以為意,詳加解釋︰「牲畜和人有時能得同樣的病,小到感冒、月復瀉,大到癆病、瘟熱,人能得的病,牛馬豬羊等牲畜也一樣會得。所以人和牛同染痘瘡一點都不奇怪。出在人身的叫痘瘡,出在牛身的自然就是牛痘。」

「原來如此。」黃庸連著點頭,「原來這就是牛痘。」

黃庸也拱了拱手︰「不得龍圖解釋,學生還真的不知道牛還會生痘瘡。」

韓岡笑了一下,什麼都不知道才好忽悠︰「牛生的痘瘡,與人截然不同。只有小小的幾個痘而已,不注意根本發現不了。但只要人接觸了,就會染,而後發病,不過發起的病並不重,也只是出幾個痘,完全不像人痘那般,滿身滿臉都都給長。」

韓岡說得口干了,停下來喝了口茶,卻見兩位听眾卻動也不動的等著他繼續說故事,心中得意,這是徹底鉤。

放下茶盞,他繼續述說︰「同樣是痘瘡,為何由人傳來的重,有牛傳來的卻輕?……韓岡在發現此事後,也考慮了很久,有很多種解釋。不過聯系起滅毒種痘法,卻是最合理的。」再看看兩人,對黃裳投過來的視線,笑問︰「不知勉仲想通了沒有?」

韓岡明里暗里的提示了很多,黃裳抿了一下嘴,抬眼反問︰「可是牛滅毒比人要強?」

「正是這個道理。」韓岡點頭,「牛比人健壯十倍,人會死于痘瘡,而牛卻不會。人要輪回七次方能將痘瘡中的毒性拔出,那麼以牛的健壯,只要一次就夠了。」他又笑著,「這一番推理演繹,就不是孫師的傳授了。」

黃裳雙目灼灼有神,身子更前傾了一點︰「格物致知!」

韓岡開懷笑著,他給了黃裳表現的機會,對方也沒讓人失望,順勢的抓到了︰「沒錯,正是格物致知。世間萬物,只要悉心觀察,用心去格,總能格出其中的道理。牛痘免疫法,正是最好的證明!」

「格物致知之說,讓飛船天,馬車入軌,如今又出來能救治萬民的牛痘。都說龍圖學究天人,往日尚有三分疑慮,今日一見,方知盛名之下固無虛士。」黃庸沒口子的贊嘆著。

黃裳則是呼吸一促,比起他的兄長,黃裳對韓岡所說這一段話,體會得要深得多。

‘形而者謂之道’,現在所有學派,都是在‘形而’中做文章,爭得是對大道的詮釋。而韓岡宣講的‘格物致知’則別開蹊徑,是以實證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從‘器’推入‘道’,而後再從‘道’返回到‘器’,也即是‘明體達用’。

在此之前,韓岡通過《浮力追源》和飛船互相印證,已經向天下展示了他走的這條道路。張載能在京城宣講,多得其力。不過那只是雛形,還沒有對儒門各派產生顛覆性的影響,只是讓氣學走入了京城。

但現在牛痘一出,則是大戰拉開了序幕。這是韓岡對所有學派的挑戰,是將學派爭論的戰場,從經的釋義,拉到實際運用中來。韓岡為氣學、為格物致知拿出了飛船、拿出了牛痘,其他學派又能拿出什麼相抗衡?

……來到韓岡所擅長的戰場,試問要怎麼樣才能擊敗他?

黃裳,比自己年紀要小七八歲的韓岡,不僅僅是在

韓岡這時笑著在桌拿過來一卷,翻了幾頁,就手遞給了黃庸,「這一部《肘後備要》雖然是借用了葛稚川的名,卻是韓岡為政多年的一點心得,主要是如何應對旱澇蝗瘟之類的災異,其中也包括種痘之術,只希望能對世人有所裨益。」

葛稚川就是葛洪,東晉有名的方士、醫者,在《抱樸子》之外,還有一部《肘後備急方》,主要是常見病的藥方,故而名為‘肘後’。韓岡既然以‘肘後’為名,其中的內容當然就是針對著常見災異或是疾疫。

探出雙手接過來,只看了一下紙頁和裝幀,黃庸就看出了這本的底細,是手稿,而不是印刷的制品。端端正正的小楷就不知是手抄本,還是韓岡本人撰寫的原稿。但再仔細一瞧,卻發現中的正文,卻是一句句分得很清楚,句與句之間用奇怪的符號來分割。

哪有這樣的?!正常的文章都是連綿而出,斷句全要靠自己,就是《論語》《尚》都是一樣不分句讀。斷句是老師的工作。‘師者,傳道、授業、解惑’,句讀也是授徒時少不了要教給弟子的。就是尋常的手抄本,也是在句子末尾的那個字邊的行列空白處點一點,不會將正文用符號分割開來。

黃庸很驚訝,抬頭指著正想發問,就見韓岡說道︰「事關人命,就不讓人費神去句讀了。讓小吏多少也能看懂一點,省得斷句錯了誤會。說我文字淺薄是事小,害了百姓就不好了。」

黃庸討好的笑著︰「龍圖一片仁心,那還會有人有臉說龍圖文字淺薄。」

韓岡皺著眉,感慨著︰「就韓岡看來,醫都該如此。要準確無誤,不能讓人誤會。不僅是斷句,就是勘誤,也得下功夫。次看一本醫,竟將‘餳’印成了‘錫’,丸‘餳’服用,變成丸‘錫’服用。本來是藥弄軟了做成藥丸,現在是加個錫丸一起吃下去,這是要死人的!」

黃裳義憤填膺︰「這樣的醫該燒掉才對!」

黃庸翻翻,「龍圖在序中也寫了這件事。」

「是啊,就是因為有了此事,才動了念頭。」

黃庸翻著,韓岡一開始翻給他看的那一篇,正是方才所說的牛痘。只是掃了一下,一切就都得到了解釋。大概是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韓岡在面將有關牛痘的整件事的來龍去脈說得很明白。而其他篇章,則就是韓岡所說,如何應對旱澇蝗瘟之類的災異的手段,說得很詳細。以黃庸多年為官的經驗,如果當真遇到災異,依法施為,倒還真是能免去不少問題。一時間竟舍不得放手,十分專注的翻看著。

黃裳有點不顧儀態的斜著身子,張望著黃庸手的。遠遠的看了了兩眼,心道‘果然如此。’

從牛痘和《肘後備要》,可以看出韓岡是雙管齊下,從道理和實用同時下功夫。

黃裳在江南士林中也算是小有名氣,對如今儒門學派之爭有所了解。他曾听說張載病逝之後,氣學無人出來擔當大任。而傳承氣學衣缽的韓岡,當年亦曾立雪程門。所以在江南的士林中,多數都認為在韓岡的率領下,氣學弟子多半會投奔二程門下,要不然就是歸于新學。

恐怕沒人能想到,韓岡竟然還在堅持,之前的沉寂,只是為了以種痘法為刀槍為戰鼓的驚天一擊。

兩名客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一時間冷了場。韓岡等了半天,終于忍不住咳嗽了一下。

黃庸和黃裳驚醒過來,抬起頭,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龍圖此事一出,我等為官也有了依循的憑證,天下百姓可都要受到龍圖的恩德。」

「過獎了,只是打算讓人用來參考而已。」韓岡謙虛了一句,看兩人的模樣,也到了說正事的時候,清清嗓門︰「前兩日,伏龍山中試行種痘功成,我便給唐州去了信,沈存中昨天回信,想在唐州推廣種痘免疫法。本來我是打算讓他先做好準備,等我朝廷後,待天子和政事堂批下來,再行推廣于唐州。等唐州那里有了功效,轉運司也就有了向全路推廣的底氣。」

「那要耽擱多少時間?!」黃庸知道韓岡是在賣關子,便是一副焦急的模樣,「龍圖,朝廷、唐州兩個地方一耽擱,至少要一年半載,試問這段時間中,又會有多少幼子因此而夭?既然伏龍山中已見功效,應當早日推廣才是。」

「龍圖……」黃裳也道,「轉運司可就在襄州。襄州滿城的百姓也都知道了龍圖有種痘之法。不能拖延了。」

「是啊,沒想到外面就這麼給圍了。」韓岡苦笑了一下,「所以我打算提前在襄州推廣種痘法,今天請常伯來,就是為了此事,想要勞煩一下常伯。」

「利國利民,豈可曰‘勞’?」黃庸陡然起身,「固所願也,不敢請耳。」

韓岡似是滿意的點著頭,「如此,就商量一下章程,也給之後推廣立個範本。」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