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6章 晚來誰復鳴鞭梢(下)

讓天下的農戶都能用上便宜的鐵制農具,這當然是一件好事。器:無廣告、全文字、更不過趙頊能不能接受這個提議,或是在接受提議之後,能不能持之以恆的執行下去,那就兩說了。韓岡很清楚這一點。

以大規模的傾銷,將鋼鐵制品的價格大幅壓低,不但有鋼鐵流入敵國的可能,也會損失大量的利潤——至少表面上看起來如此——還讓許多鐵匠失去了生計。這樣的政策延續下去的可能x ng很小。

這與新法不同。新法能充實國庫,使得朝廷,就算如今天子為了鈞衡朝堂,任用舊黨,也不會改變繼續推行新法的心意。可看到大量的利潤流失,誰還會去想百姓們耕種的辛苦?——過去幾千年不都是這麼來的嗎。到時候,一個遼人收購農具的奏章,就能讓天子改弦更張。

但這個提議對絕大多數的百姓有好處,提出來也不會損失什麼。只是想真正推行開來,還是等到自己做了宰相或是執政,能夠影響朝政時再說吧。

話說回來,賺錢的辦法韓岡其實也有。王安石和馮從義的信都在今天到了,一個是借用朝廷的驛傳,另一個則是用的順豐行的商隊。

韓岡很早就在想要是能將遍及天下的驛傳體系利用好,也是個不得了的財源,郵政本就是個賺錢的大買賣。朝廷眼下每年往驛站里面砸進去上百萬貫的真金白銀,就算一時之間只能幫著賺回來一兩成,那也是十幾二十萬貫了,而且日後只會越來越多。

只是這件事韓岡並不著急,天子正愁著自家老是立功,現在寫奏表提議上去,也是打入另冊的份。還不如放一放手。

「代州的事先放著。」韓岡笑著道,「真要有什麼事,也是幾年之後,不可能是現在。如今還是先清閑一陣吧。好歹是幾十年的老仇家完了。」

折可適附和道︰「家兄前日也寫信來說,不知該怎麼打發時間呢。」

「有空時那就多讀讀書。」黃裳說道,「演習武藝、習練兵法之余,把看書當消遣。就是不喜經學,不過讀史可知過往戰例,有補于用兵之道。」

「家兄最怕的就是讀書,看到白字黑字就腦仁疼,一輩子也不指望能改過來了。」折可適自嘲的笑了一笑,將m n世家的子弟,經史也就在小時候看一看,年長之後,除了喜歡讀書的人以外,大部分子弟寧可習練弓馬,不獨折可大一人,「倒是家十六叔一向愛讀書,家里牆邊一圈書架,全都是經史子集。前些日還托小弟去市面上找蘇老泉的史論集寄回去。府州那里一間書鋪都找不到,也只有雜貨鋪子代賣黃歷,六經都沒處買。」

「蘇洵的史論有什麼好看的。」黃裳搖頭,「老蘇父子慣自小處起議論。其論六國,老蘇說弊在賂秦,大蘇轉去論過秦,小蘇只說六國不能合力。皆是只見其一,不見其余。秦滅六國,伐戰勝之,伐ji o勝之,人心亦勝之,六國何以不亡?秦之亡,乃是戰不勝、ji o不利,人心背離……」

「好了,好了。」韓岡打著適可而止的手勢,「要批蘇家父子的史論,也得讓人先看過才好說。一口否定,誰會心服?」

三蘇的史論,世間流傳甚廣。其中一二名篇,後世也流傳千年。韓岡基本上都通讀過,覺得很有些意思,但也只是有意思而已。乍看是很有些味道,但看得多了,也就膩味了。而且有許多不通的地方。只是別人要讀,韓岡也不覺得有必要義憤填膺。

黃裳醒悟過來,折可適不是跟他辯難的同m n,拱了拱手,然後歉然一笑。

折可適笑著搖搖頭,示意沒什麼關系。又對韓岡道︰「記得龍圖曾經也說過,蘇家父子是縱橫家一流,所學不正。」

「這話是家岳所言,當初我只是轉述。不過當今的儒m n中人,倒有大半是這麼看。」韓岡笑了笑,補充道,「我也不例外。」

蘇洵的弊在賂秦,迎合的是仁宗年間元昊起兵立國的時勢,是借古諷今,反對給西夏歲賜以求息兵。並不是為了論六國而論六國。說起道理,真的放在戰國末年的環境中來評價,其實是很偏駁的。

蘇軾的六國論則是偏了題,變成了過秦論。不說六國因何亡,不說秦因何得天下。只說秦速亡,乃是因為不養士之故。只要能將‘智、勇、辯、力’這四等人豢養起來,剩下的愚民無人領導,縱受壓榨也不用擔心。抱著這樣的觀點,所以一說到免役法的不好,就是官宦人家若是少了衙前役的百姓在m n前奔走,將會‘凋敝太甚,廚傳蕭然,似危邦之陋風,恐非太平之盛觀。’

至于蘇轍的六國論,最近才在士林中傳播開。說六國覆亡是坐視趙楚齊燕坐視秦人攻打據有中原月復地的韓魏,等韓魏一滅,四國亦不能獨存。從天下地理戰略上不為錯,但指望山東六國能長年累月的守望相助,還不如指望老母豬能爬樹,一點現實意義都沒有。

三蘇的《六國論》以說動世人為目的,並不在乎說辭的是非對錯,牽強與否。在儒m n,這是不可容忍的。于儒者看來,道理應該是萬世不磨的規則,怎麼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所以王安石對蘇洵、蘇軾的評語,最嚴重的就是說他所學不正,乃是縱橫術。

而且不僅僅是王安石,二程,還包括張載,都批評蘇洵的史論,是蘇張之流。以其兩頭說話,總是試圖以小證大,是縱橫家的手段。

韓岡將這些觀點簡略的說了一通,折可適點頭道,「原來如此。」

「不僅如此。」靜坐著的黃裳忽然又接口,「如果僅僅是因為史論,便說是三蘇乃縱橫家一流,那倒是污蔑了。蘇明允所著的《權書》、《衡論》、《幾策》,蘇子瞻在參加制舉前,上《進論》二十五篇,《進策》二十五篇,乃至蘇子由在制舉考試中,以道听途說之言污蔑仁宗,這一樁樁事做出來,卻都是在運用縱橫術,以博功名。」

黃裳言辭變得j 烈起來,「此外蘇家父子的錯繆並不限于史論。蘇明允有《易論》,說《易》之難明,乃是聖人故意為之。‘探之茫茫,索之冥冥,童而習之,白首而不得其源’。聖人之學難窺難測,如天之高,神之幽,故而世人尊聖人而不敢違。也就是說聖人是故n ng玄虛,就像售符水的巫婆神漢。這番言論,卻把聖人看得淺了。故n ng玄虛,那是縱橫術中的一條法m n,豈是儒m n正道?!賊眼里看人都是賊,此是一例!」

折可適有些發怔,他還是第一次見到黃裳如此j 動的樣子。而黃裳一通話砸了出來,省悟過來之後,又自覺失態,道了歉,坐下來喝茶。

道統之爭,一如生死大敵。從黃裳身上,就能看得一清二楚了。韓岡暗暗搖頭,心中也有幾分凜然。

前幾日他剛剛收到蘇轍對《ch n秋》的幾篇注解。本想著拿出來跟黃裳一起評析。在《易》和《ch n秋》兩經上,黃裳有著很高的造詣。而且韓岡手上還有蘇軾對《ch n秋》的注釋,正好可以將蘇家兄弟二人的觀點一起研讀。但現在看黃裳的模樣,還是等過兩日再說。

不過韓岡對蘇軾經學觀點印象更深的,是他對《中庸》一書的大加批駁。而黃裳對三蘇父子的成見也來自于此。蘇軾說《中庸》其書鄙滯而不通,汗漫不可考。又說《中庸》的作者子思求聖人之道而不可得,所以‘務為不可知之文’,也就說子思不懂裝懂,然後故作高深,欺騙後世。而後人被其唬住,‘相欺以為高,相習以為深’。

這與張m n、程m n乃至新學三家的觀點完全對立。但韓岡則有兩三分贊同。他一向主張大道至簡,反對往玄虛里說話。把中庸當成行事準則就夠了,若是鑽著字眼,沉湎于經傳,跟皓首窮經的漢儒也沒兩樣了。要明體達用,關鍵是實踐在世間的‘用’啊!他要實踐自然科學,當真要在儒m n經典上hu 費太多功夫,可就走偏了。

「蘇氏父子,其謬甚明,倒也不用擔心lu n我正道。」韓岡慢條斯理的說道,「可慮者,一干似是而非之言,似是而非之論。似是有理,使人難辨真偽。實則錯繆,致人遠離正道。」

折可適屏聲靜氣,雖然有些不明白,但韓岡平淡的語調中,卻有種莫名的壓迫感。

「子曰︰鄉願,德之賊也。鄉願何以為賊,‘非之無舉也,刺之無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潔,眾皆悅之,自以為是,而不可與入堯舜之道,故曰「德之賊」也。’‘惡莠,恐其lu n苗也;惡佞,恐其lu n義也;惡利口,恐其lu n信也;惡鄭聲,恐其lu n樂也;惡紫,恐其lu n朱也;惡鄉願,恐其lu n德也。’」韓岡抿了口茶水,潤了潤喉嚨,「這些歸納起來,也就四個字,似是而非。人如此,道亦如此。lu n大道者,也就在這似是而非上……」

黃裳坐直了身子,抿著嘴,眼神堅定。

韓岡一番話雖未有明指,但他的態度已經很明顯了。總結起來,就是正邪不兩立。對于其他學派,要硬頂著來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