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3-03-11
劉曄,字子揚,淮南成德人,是光武帝劉秀之子阜陵王劉延的後代,正史中是三國時期魏國著名的戰略家。
劉曄年少知名,人稱有佐世之才,是當今天下舉足輕重的謀士,他屢獻妙計,對天下形勢的發展往往一語中的。
古人思想過于中庸,對于奇.婬技巧頗為不屑,以至于中國古代悠悠幾千年,各種發明卻並不太多。即便是諸葛亮這樣的大智者,也不能免俗。他之所以能夠研究出木牛流馬這樣的運輸工具,大部分則是出自妻子黃月英的的想法。
然而這劉曄卻是個異士,雖是漢室宗親,阜陵王之後,卻對于民間各種奇.婬技巧頗為喜好,年少時就對鄉里的耕犁多有改進,深得農夫的推崇。雖然此舉不得各文人學士的支持,但是出于興趣愛好,也樂此不疲。
當初看到黃祖給劉勛的來信,勸阻劉勛攻打上繚城時,他就一語中的直言不諱的說︰「上繚雖小,城堅池深,攻難守易不可旬日而舉,則兵疲于外,而國內虛。策乘虛而襲我,則後不能獨守。是將進屈于敵,退無所歸。若軍今出,禍今至矣。」
然而劉勛利欲燻心,固執己見,根本就听不進去劉曄的意見,這才導致了孫策奇襲廬江,攻破皖縣。
劉曄雖然大才,卻無統兵之能,守城士卒雖有數萬,但是奈何他在軍中的影響力根本就不值一提。雖然他發起了無數壯丁百姓一同守城,但是軍心渙散,簡直是一盤散沙,在孫策攻城的第三日凌晨,皖城即告破。
無可奈何之下,劉曄帶著二千多跟隨自己的殘兵趁著夜黑逃離出城,沒有戰船,只好從陸路而行,向劉勛處靠攏。
劉曄率領手下兩千多人一路奔逃,同時又時刻派出探馬打听,終于知道了原來此刻劉勛大軍正在彭澤附近,與當地的守軍對峙已有數日。
從毫無頭緒的逃竄到如今有了目標,這兩千殘兵頓時好像就恢復了元氣,再加上劉曄的幾番鼓舞,終于鼓起斗志,星夜兼程,向彭澤趕去。
水路難行,因為鐵索攔江;陸路難行,因為高擼橫立,宛如城牆一般難以逾越。劉勛絞盡腦汁卻依舊無計可施。
水路過不去,陸路也過不去,眼看手下數萬將士被彭澤這幾千人攔截在此,劉勛埋頭嘆氣,本來就火爆的脾氣更是時常暴跳如雷,就連他的親弟弟劉偕在他面前都不敢大聲說話。
劉勛在彭澤上游五十里的地方屠戮了一個村子,好像把所以的怒氣都發泄到這些手無寸鐵的村名身上,男女老少一個不留。再加上掠奪來的糧食和攜帶的軍糧,數萬大軍安營在此已有七八天的時間,卻沒有一個人知道明天到底該走向何方。
此時劉勛正在營帳中喝著悶酒,長吁短嘆的樣子哪有一點當世人杰的風采。他此時已經知道了廬江已被孫策攻陷,又想到了那日謀士劉曄勸阻他的話,不知不覺中,一種後悔的情緒就漫布心頭。
忽然一個小校一臉興奮的前來匯報,說是劉先生率領著兩千多人趕了過來!
听到這句話,一臉陰霾的劉勛頓時眼中好像看到了一絲希望,暴戾的脾氣也趕緊收斂起來,態度卑謙的站起身來,組織人手,便趕緊想要上前迎接。
劉勛脾氣暴躁,利欲燻心不假,但是知錯能改卻是他的優點。這也就是劉曄之所以能夠久久跟隨在這樣一個性情火爆、脾氣乖張主公身邊的原因。
「將軍,罪人劉曄來了……」
呼嘯的北方把劉曄的頭發吹的雜亂無章,鼻子被凍得通紅,滿臉的風塵掩飾不去他失去城池的自責。一身儒袍破破爛爛的早已沒有了那份儒雅之氣,就連袍裾都因為長時間的趕路而沾染無數泥土,顯得狼狽至極。
看到劉曄這麼一番頹唐狼狽的樣子,尤其是他神情中夾帶著的那種愧疚更是讓劉勛心頭有了一絲自責。他趕緊走上前去,親手把劉曄給攙扶起來,雙手都不禁打顫起來。
「子揚切莫自責,廬江之失,非你之過。」劉勛嘆了口氣,黯然搖頭道︰「只嘆我辛苦半生闖下的基業,竟然如此頃刻間毀于一旦,痛心疾首啊!」
見到劉勛這番自責的表情和真情實感的流露,有些感動,心中對于劉勛的那一點微末的不悅也消失殆盡,悵然道︰「哎……昔日高祖一生被楚霸王欺壓,最後才博得一勝,平定我大漢江山。
將軍千萬不要氣餒,大起大落的人生才是英雄本色。此時還需從長計議,商量將來的對策才是。」
劉勛鄭重的點了點頭,與劉曄執手而入營帳。
來到了營帳中坐好,劉勛虛心詢問道︰「先生,依你之見,我軍現在該何去何從?」
劉曄捋須月兌口道︰「孫策虎狼之師,廬江郡已盡入他手,再難有重奪的可能。現曄有上下兩策,可供將軍選擇。」
「哦?」劉勛頓時大喜,急切道︰「先生請速速道來!」
劉曄慢條斯理的徐徐道︰「將軍與曹孟德有舊,且曹孟德‘攜天子以令不臣’,獨佔中原大地,兵鋒正盛,所向披靡。可投靠他,以將軍和他的故情,定然不會埋沒將軍。他日建功立業,還愁壯志難酬?故……此為上策。」
劉勛沉吟半響,臉上陰晴不定,顯然在細細思索著劉曄這話中的玄機。
過了許久,劉勛才猶豫不決的道︰「本將與孟德的交情非同一般,我若投靠他,孟德定然不會虧待我等。只是……」
見劉勛欲言又止的樣子,劉曄開口道︰「將軍可是擔心如今袁本初揮軍南下,擔憂曹孟德難以抵擋?」
見到劉勛點頭之後,劉曄繼續道︰「將軍無須有此擔憂。袁本初雖是四世三公,名門之後,但是此人剛愎自用,優柔寡斷,難成大器。況且此時將軍若是投奔曹孟德,無異于雪中送炭,定然會得到他的重用!」
雖然明白了劉曄話中的道理,但是劉勛仍然是擔憂不已,有些氣虛的道︰「可是即便袁本初才能不及孟德,奈何兵馬十余萬,大軍所至,如何能擋?不妥不妥,此策看似有理,實則凶險萬千,且听听另一策如何。」
劉曄有些失望的搖了搖頭,神色也有些黯淡,低聲說出了他心中的下策︰「江東此番出軍實為攻取江夏,討伐黃祖。而將軍也是受到江夏太守的書信這才攻打上繚,以至于失去廬江。可以說如今我等與江夏已是同敵盟友。
可以出兵趕赴江夏,與黃祖共同守御江夏。他日面見劉荊州,討上一方將領,也不在話下。」
「此計大妙!」
出乎劉曄的意料,本來他心中的上策被劉勛否決,沒有想到心中的下策竟然得到了劉勛如此的贊同。
只見劉勛高興的一拍大腿,眉飛色舞的喜道︰「先生此言甚是有理,當真是解了本將的燃眉之急。此番受到孫賊襲擊,大軍更被困在這小小的彭澤一帶,心中當真是惱火萬分。
只是對方如今高擼數里,堅壁清野,無論我軍如何誘敵,根本就不為所動做那縮頭烏龜,想要堂堂正正打上一仗都不成。
那黃祖雖然才能不怎麼樣,但是好在與江東對峙多年,交戰無數。此番若與黃祖聯手,共擊孫賊,一則報我心頭只恨,二則可建立功勛,他日在劉荊州面前也有話說!此計甚妙,此計甚妙啊!」
看到劉勛那高興的樣子,劉曄卻怎麼都高興不起來。黃祖不過是劉表手下的一員將領,一個江夏太守而已。別說是他黃祖,就算是荊州牧劉表在曹操面前都不值一提。此番劉勛棄曹操而投黃祖,當真是不智之舉。
即便是此番對于孫策有著深仇大恨,但是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忍過一時,他日成就大業再報今日之辱,才是大丈夫所為。若是就這樣與黃祖聯手狙擊孫策,雖能有一時心頭之快,但是黃祖虎狼之心,難與之相謀。
就在劉曄失望之時,劉勛忽然又想到了什麼,高呼一聲︰「對了,此彭澤小地,守御士卒不過數千人,只是借助地勢,堅壁清野才難以得到消滅。先生可有妙計,消滅這幾千敵酋,消我心頭之恨!」
劉曄有些急切道︰「將軍,我軍困守此地已有多日,想必江東大軍定然會多有動向。此時還是趕緊乘船離去,趕赴江夏才是,若是遲上片刻,孫策大軍到來,恐怕節外生枝啊!」
劉勛不屑道︰「孫賊行事,無異于偷雞模狗,趁機偷襲而已,何敢與我等堂堂正正的交手?先生不必擔憂,只需想好計策,消滅這一地敵軍便可。待破敵之後,在趕往江夏不遲!」
「哎……」
看到劉勛那堅定不移的樣子,劉曄無可奈何的嘆了口氣。他了解劉勛的脾氣,知道他一旦決定的事,就算是十頭牛也不能把他拉回頭。沒有辦法,只能盡快想出計策破敵,趕在孫策援軍到來之時逃離此地,趕赴江夏。
只是對方堅守高擼,並不出擊,這該如何是好?
劉曄閉目沉思,忽然想到了曾經遍覽古籍中看到的一種裝置,頓時喜上眉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