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403章 楊主任推出的“大殺器”

這是一個通訊技術和信息技術還比較落後的年代。

西部地區相對封閉的地形地貌,相對保守閉塞的社會人文環境,為楊衛平的西部戰略構築了一道天然的隔斷屏障。

這道屏障,可以將東部沿海省份改革開放過程中涌進來的一些墮落腐朽的糟粕文化和理念完全阻擋在「紗窗」之外。

發揚大三線建設精神,是西部大開發中提出的唯一口號。

在西部,當初為了響應太祖爺提出的建設大三線,備戰略荒最高指示,匯聚了千千萬萬來自全國各地的工人、學生、知青、知識份子、解放軍官兵。

他們將全部的青春和熱血都奉獻了三線建設,但在改革開放的浪潮席卷中,卻因為無法適應外面的巨大變化,而被時代的潮流淘汰,漸漸淪為社會最低層最窮苦的弱勢群體。

許多曾經的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國營工廠、絕秘工程,很多都被人們遺忘,荒廢,變得野草叢生,狐鼠出沒。

而今,在楊衛平全力推動的西部大開發中,所有的三線建設者,包括西部當地的居民和黨員干部,重新煥發出了比當年建設三線工程時更為激情澎湃的生機和活力。

37萬鐵道兵,如今有近三十萬官兵奮戰在西部大開發建設的鐵路、公路交通一線工程工地。並在重渝成立了華夏人民解放軍鐵道兵西部開發總指揮部,隸屬國防科工委指揮。

鐵道兵,華夏人民解放軍陸軍的一個工程技術兵種,包括鐵路、隧道、橋梁、建築、舟橋、通信、工程等部隊,它擔負著工程保障任務。

戰時,擔負戰區的鐵路搶修、搶建任務,保障軍隊的機動和作戰物資的輸送;平時。主要參加國家鐵路建設。

從1948年解放軍組建鐵道縱隊到今天,這支為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援越抗美戰爭和共和國鐵路大動脈建設立下了不朽的功績的英雄的功勛部隊,楊衛平是絕對不會讓他們淹沒在改革開放的經濟大潮中的。他要讓鐵道兵的精神繼續發揚光大,在華夏經濟建設的浩大工程中重塑鐵道兵的榮譽和光輝。

英雄的華夏鐵道兵,他們將在有著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上,再創人類鐵路史上的奇跡。修建青藏鐵路!

西部大開發,無疑是一只巨大的吞金怪獸。

在中.央只給政策支持,而沒有過多財政支持這一大前提下。楊衛平當然不會奢望口就能吃成一個大胖子。

從1979年西部大開發啟動,楊衛平就頭腦清晰明確地做了四個五年發展規劃,一邊經營發展西部地區的民生經濟和工業,改善物質生活水平,一邊將產生的經濟效益再投入基礎設施建設當中去。

有桂省防城北部灣當出海口,加上與滇、桂省兩省接壤的印支半島礦產資源支持,楊衛平壓根就不用怎麼去理會東部沿海地區。

利用東南沿海省份不重視教育資源和投資這個大好時機。楊衛平揮動手里的教育司調令,將大量的優秀教師全往重渝大學城、明昆大學城、蘭洲大學城在建高校調動。

同時,借助修鐵路和公路開發沿線地區資源的便利,將西北、西南偏遠貧困山區的居民,有組織有計劃的遷移出來。往安南、老撾、柬埔寨印支三國所轄的平原地區移民。

卸任國家計委主任的時候,楊衛平對西部大開發的多方布局也漸漸完成,產業結構調整也基本順利成型。

在東南沿海地區都在拼命生產黑白電視機、雙卡收錄機、電風扇等低端家用電器的時候,西部地區的長虹電子集團,春蘭電子集團,海爾電子集電已經推出了平面直角大屏幕彩色電視機、漢字傳呼機、錄相機、卡拉ok音響、隨身听、全自動洗衣機、電冰箱、空調、程控電話交換機、gsm數字手機等高端電子產品。

伴隨著漢字無線尋呼台和中繼機站在全國各地一、二線城市的網絡布點和運營,gsm數字移動通信網絡也開始在華夏大陸的各大一線城市悄然成形。

早在1977年年初的時候,楊衛平就給瑞士天工實驗室下達了研制gsm數子移動電話的指令,經過三年時間,投入了近五億美元的巨額研究經費,第一代gsm通信系統和標準,終于由瑞士天工實驗室研制成功並制定出來。

目前,歐洲已有好幾個模擬蜂窩移動系統在運營,例如北歐多國的nmt(北歐移動電話)和英國的tacs(全接入通信系統),西歐其它各國也提供移動業務。但這些系統都是國內系統,不可能在國外使用。

由瑞士天工實驗室開發出來的這套gsm移動通信標準和系統,北歐和西歐諸國現在都持觀望的態度。對此,楊衛平也沒有打算花費時間和精力去搞公關,他只需要讓這套系統在華夏得以成功運營,屆時,不需要他去跟cept(歐洲郵電行政大會)打任何招呼,他們也會主動求上門來。

楊衛平的這一理念,得到了老菲爾德的深為認同。

盡管菲爾德大公知道這種數字移動通信比歐洲正在盛行的模擬蜂窩移動網絡好用得多,但他也非常清楚,要改變nmt和tacs等蜂窩移動運營商的思維觀念,讓他們接受gsm系統,其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既然有華夏大陸這麼一個移動通信運營完全空白的龐大市場,還真沒必要在歐洲浪費巨資打廣告。

1980年3月1日,農歷元宵節。

京城國家郵電總局旁邊剛剛落成沒兩個月的華夏移動通訊公司敲鑼打鼓,彩旗飄揚。

整棟高達15層的移動通訊大樓的外牆上,掛滿了一條條長達三十米的鮮紅賀彩條幅。

「熱烈祝賀全球第一代gsm數字移動通信網絡投入運營!」這是所有條幅上共同顯示的祝賀詞。

但是,每一條條幅的落款可就不同了。

計有華夏國防科工委慶賀、國家郵電總局慶賀、天工國際集團恭賀、菲爾德大公親賀、瑞士天工實驗室恭祝、瑞士銀行恭賀、摩根銀行慶賀、英格蘭銀行慶賀、恆生銀行恭祝、香港捷安特國際集團恭祝、紅樓商業會所恭祝、聯邦德國西門子集團慶賀、聯邦德國梅塞德斯公司慶賀、歐洲空中客車公司慶賀、英國羅羅公司慶賀、香港高新技術產業園管理委員會恭祝……等一百多家不同單位、個人和國際財團和跨國公司。

上午九點過十九分,華夏移動通訊公司寬敞明亮的大堂里,近三百多名來自世界各國的記者安靜地或坐或站,所有人的視線都聚焦在台上一只他們從來沒見過的小巧玲瓏的長條形電子產品上。

據說這是天工移動通訊電子公司開發出來的一種移動手機,只不過現場的記者們都是將信將疑。

這麼小的移動電話,能用嗎?它實在比歐美各國正在使用的蜂窩移動電話小太多了。(參考諾基亞8210)

「鈴鈴鈴……」原本靜靜地躺在一只精致的銀盤紅綢上的這只手機,一邊響著鈴聲,一邊因為嗡嗡振動而輕輕轉動著。

在現場所有的照相機、攝影機鏡頭聚焦中,身著一套黑色唐裝的楊衛平,從容不迫地主席台的幕布後台走出來,緩步走向台中.央那張放著銀盤和手機的玻璃圓幾前面。

楊衛平面帶微笑地拿起這款天工900手機,摁下接听鍵,將手機送話筒湊近台上的麥克風前面。

「楊!能听到嗎?信號清楚嗎?我是修斯菲爾德,我現在在香港。」

通過大堂四周安放的揚聲器,現場所有人都听到了這只小巧精致的手機里發出的清晰的通話聲音。

楊衛平將頭低下,對著手機大聲說道︰「菲爾德,我是楊衛平,信號非常清楚,我現在就在京城的天工900手機產品發布新聞會現場。」

與此同時,台上擺放的兩台34cm平面直角大屏幕彩色電視機的畫面上,通過電視台的轉播信號,同時出現了楊衛平和人在香港的修斯菲爾德的影像。

兩邊的通話現場,都有好幾百多來自世界各國的新聞記者在盯著,這讓所有人都可以放心,這次通話,不存在做假的可能。

「哈哈哈,楊!我們的天工實驗室,再創奇跡!gsm數字通信系統和手機,必然取代全球所有的蜂窩模擬信號移動電話和系統!」電視畫里西裝革履的修斯菲爾德,明顯是無比的興奮和激動。

「呵呵,菲爾德,我早就說過,gsm數字通信系統,才是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方向。我們現在用事實告訴了歐洲郵電行政大會,以及全世界所有的蜂窩移動通信運營商,他們錯過了在地球上第一個使用gsm數字通信系統和手機的機會,因為,這一刻,必將永載地球人類的通信史冊,成為永恆!」

為了更進一步證明這不是作假,也不在做秀,楊衛平和修斯菲爾德結束了通話,分別拿出三百台天工900手機,交給現場的記者,並告訴他們拔打的139xxxxxx全球通號碼。

這麼一來,現場可就熱鬧了。

身在京城和香港的兩拔記者,在將各自手里的手機號碼拔通後,用十幾種不同的語言,向電話那端的同行來驗證這種gsm數字手機的通話質量。(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