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一十章 定悲搖落盡成空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間到了公元776年,江楓代替李豫成為代宗皇帝即位第十四個年頭,這一年的年號為大歷十一年。

十四年的帝王生活,江楓潛移默化的改變了許多,這就是高處不勝寒的君王性格,曾經他指責過封建王朝的君主,獨斷專制,殘酷無情,現在才深有感觸,無論多麼善良的人,當了皇帝,主宰天下,日復一日的在群臣山呼萬歲聲中,都會不知不覺的改變,有時候自己都難以控制,這還是他時刻不忘自己的來歷,時時反省,關鍵時刻盡力抑制其霸道習性,警醒自己用現代思維與手段去解決問題,都變成了如今這樣自負的性情。

江楓有了21個兒子,自然包括李豫的兒子李軒,17個女兒,包括李豫那一對早亡的雙胞胎女兒,另有四個女兒剛剛出生不久,既已夭折,他們的姓名與封號都是追封的。現在還有21子,11女。

這些年,最令他頭痛的就是太後不斷地把嬪妃送到大明宮來,還派小惜在他寢殿外整夜的守著,使他想要應付都不行,眼見兒女們如雨後春筍般陸續降生,有時候,一個月就有四個兒女出生。

那晚,實在無聊之時,他取出電腦,上網查詢,查看唐代宗李豫的子女,驚異地發現他的兒女(即代宗李豫的兒女),姓名、封號都與史書上沒有出入,以前雖是歷史學者,從未仔細去看過帝王子女這一欄,歷史真的太神奇了,兒女們出生時,他總是憑著感覺給他們任意取名,賜以封號,怎麼會有這樣驚人的巧合?看來一切都是在冥冥中注定的。

而今,最大的兒子李軒23歲,最小的女兒新都公主李惠 都已經三歲了,史書上,李豫還有最後一個女兒李雯尚未出生,這就是說,他還要再生一個女兒,他好奇地想,這個女兒什麼時候能應史而生?

雖然擁有三十多個兒女,他最在意的還是在東宮時生的十個子女,子女太多了,他總覺得不能一一用同樣的愛去對待每一個,自己都認為偏心了,只是,他清楚,他對這些親骨肉都是一樣的愛,一樣的難舍難分。

長女靈仙公主李慧蘭,次女真定公主李慧娟這對孿生姐妹出生不久,就已經相繼去世,華陽公主李萍于大歷七年出家,號瓊華真人,今番搜索網上,史書記載,華陽公主李萍的確是在大歷七年出家的。

三年過去了,江楓一想起此事,心里還隱隱作痛。萍兒自幼就很安靜,不甚合群,雖也同其他兄弟姐妹一起學武功,但見她更愛看那些佛學方面的書。性格內向,不善言辭,有時候,父女相見,最多就是行禮問安,余外再無第二句話,江楓還要去主動找話和她說。十歲時,出家的念頭就形成了,江楓心里明白,李萍是個心事很重的女孩子,自從五歲那年,她的生母獨孤琴去世後,李萍就變得沉默寡言,性格憂郁而沉悶。

隨著年齡增長,出家念頭更強烈,皇後沈珍珠向來對孩子們都一視同仁,的確有非凡的氣度,不愧為一國之母,她百般哄勸安慰萍兒,希望打消女兒出家心思,皇上的女兒去伴古佛青燈,畢竟名聲不大好听。

記得那天,大歷三年三月十四日。

江楓正在御書房里專心的批閱朝臣奏疏,一群宮女內監屏聲靜立,室內靜靜的燃著濃郁的檀木香,淳厚的香味彌漫室內,讓人又無比的舒適與愜意。

突然,華陽公主李萍的貼身宮女艷兒一陣風似的沖了進來,跪在地上泣不成聲。江楓大吃一驚,正要呵斥她無視宮規,蕭畦已喝命御林軍把她捉住,艷兒嬌柔的身軀被拖了出去。大聲高呼︰「皇上,奴婢該死,請皇上快去救公主吧!」

江楓略微震驚,擺手命令蕭畦放開她,把這些御林軍帶出去。

艷兒轉身伏地,痛哭失聲︰「皇上,公主已經絞去青絲,吵著要出家,永清、升平兩位公主都勸不住,求皇上快駕臨公主府吧!」

江楓又驚又駭,忙命艷兒快快隨他趕去華陽公主府。

淺淺的春光從稀稀落落的枝干間,如水般傾瀉而下,在光滑的鵝卵石上投下一片斑斑駁駁、支離破碎、沒有規則的影子。

庭院中,花開無數,各色鮮花耀眼,當真是春深如海啊!與公主府內人們的愁情煩緒形成鮮明地對比。正是初春三月,芳草青青,繁花似錦的時節,一路上彩蝶飛舞,翩翩輕盈,此起彼伏。

華陽公主閨房里,永清、升平兩位公主摟著哭的梨花帶雨般的三妹。

「皇上駕到!」的呼聲傳入,所有人都急忙跪下接駕。

江楓步子急促的邁進來,見女兒原本柔黑閃亮的秀發已剪去半截,一陣火氣︰「萍兒,你到底想要怎麼樣?」

李萍走近幾步,跪在父親面前叩頭︰「父皇,求你答允兒臣,我要去慈雲庵為尼,人生太痛苦了,只有佛門是兒臣快樂的地方!」

「難道你這些年生活在不快樂之中嗎?」。江楓厲聲叱喝︰「你貴為皇女,位居公主之尊,呼奴使婢,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還不快樂?你看到過真正不快樂的人嗎?他們終日為生計擔憂,衣不蔽體食不果月復,隨時都有凍死、餓死的危險,然而他們誰也沒有想過要遠離紅塵、躲避苦難,反而勇敢、樂觀地面對困難,你是為什麼?」

「父皇,兒臣的不快樂正是因為生活太富足了,終日無所事事,消耗青春、浪費生命,過的是寄生蟲一般的日子,佛曰︰眾生平等,人憑什麼要有高低貴賤之分?唯有佛門才真正是人人平等,自食其力。求父皇成全女兒吧!」

江楓愣了好半晌,原來女兒有這樣一顆金子般聖潔的心,她看淡了功名利祿,榮華富貴,比二十一世紀的人還要清高、偉大,真是難得「萍兒,如果你想過平凡的生活,父皇可以成全你,把公主府里的下人全都遣走,你在這里獨立生活,自己照顧自己的飲食起居,何必非要吵著出家?」

李萍輕輕搖頭︰「父皇,我不是單純想過平凡日子,我是厭倦人世的爭斗殺伐,爾虞我詐,更有無數的生離死別,只有佛門才真正能夠四大皆空,不必終日煩惱、憂愁。萍兒要隔絕塵世,六根清淨。若果父皇認為兒臣使皇室蒙羞,請賜兒臣一死吧!女兒寧死也不想再住在京城里。」

望著女兒剛絕的倩容,淒苦的神情,江楓心痛難抑,看這情形,萍兒心意真的已定了,想不通,一個十五歲的女孩子,怎麼就看破了紅塵?如果只為喪母之痛,世間不知有多少人經歷過這樣的痛,為什麼?

「萍兒,難道你的父皇與這麼多的兄弟姐妹在你心目中就沒有一點地位嗎?」。江楓黯然問︰「你就要這樣把我們拋棄麼?你忍得下心?」

「父皇與母親當年本就不該生下我,這些年的經歷告訴我,親情不靠,友情虛無,愛情更是骯髒污濁,這個世界在我眼里永遠都是灰暗的,除了佛門清修之所能容兒臣一席之地,我哪兒也不想再呆了。」李萍的雙目空洞無神,嬌美、動人的玉靨萬分的蒼白。

江楓越加難過,在萍兒心里,這個人世沒有什麼可以令她有牽掛,她的心怎麼這樣冷?回想她小時候那乖巧、聰穎的言行,于今日一比,真有天壤之別啊!是什麼奪去了我的女兒那顆火熱有朝氣的心?她愛萍兒,不舍得讓她出家,不讓她了斷塵緣︰「萍兒,朕可以告訴你,朕絕不允許你出家!」

李思琴、李倩姐妹兩扶起妹妹,柔聲安慰,不時用同胞手足、父女骨肉之情去勸她,無論他們如何動之以情,李萍只是一口咬定,除了出家,只求一死。

江楓大怒︰「你這個不孝女,忤逆父母,只求自己解月兌,難道朕生了你,只是讓你半途就把父親拋棄去過青燈古佛的日子嗎?朕不讓你死。也決不讓你胡鬧,掃盡皇家顏面。把李萍帶回宮,暫時囚禁天牢!」

幾名御林軍奉旨走進,就要去捉拿李萍。

李萍突然一躍而起,推開兩位姐姐,閃電般抓過一把小刀,放在頸間,近前的御林軍硬生生的停下腳步,這個時候,誰若貿然靠近,公主定會香消玉殞。

「父皇不肯成全女兒,那麼兒臣只好來生再見了!」她毫不猶豫的抹向了脖子。

「萍兒!」江楓驚叫一聲,飛奔而至,以他身手速度,仍然沒有攔住,鋒利的刀刃在李萍粉女敕的頸上留下一個口子,鮮血直涌,幸虧這把小刀短小,李萍又是著急之下,沒有傷到氣管。

江楓心疼的掉淚,急叫快傳太醫。李萍拒絕療傷,瘋狂的撕打靠近她的人。

沈皇後聞訊趕到,看到這一幕,玉容失色,不停地哄勸,試圖靠近,為她包扎。然而李萍情緒激動,只想一死,不肯听任何人勸說。

眼見女兒粉頸已被鮮血染紅,那血還在不停地往外流,江楓又急又憂,如果今日不順她意,萍兒存了必死之心,寧可讓她出家,也不願意看到她死啊!「萍兒,快,快讓太醫療傷止血,朕,答應你了!」

「父皇,君無戲言,不能反悔!」李萍不放心。

「朕尊重你的選擇,不反悔!」

江楓悵然良久,窗外明淨的月色,落在他身上,仿佛是照在一個永遠陰暗的角落上,怎麼也照不亮,他雖然失落,又不得不面對現實,只要是女兒的選擇,無論有多難過,多難接受,他都的接受,尊重女兒的心願。只要女兒覺得快樂,他就沒有遺憾。

皇上下詔,送華陽公主李萍于城外慈雲庵出家,賜號瓊華真人。

想到此,江楓心中酸酸的,萍兒真的絕情絕愛,連當初自己提出每個月或者她回宮一次,再或父皇前去見一面,萍兒斷然拒絕了,她要與塵世斷的干干淨淨。並且當著所有送她出宮的親人說︰「從今以後,貧道再也不見任何一個姓李的人,各位與貧道情斷義絕,在人世了無牽掛。如果要逆我心意,貧道只好離開慈雲庵,去一個沒有人找得到的地方。」李萍的神情的確是一副要忘記所有感情的樣子,江楓越發傷感,他的女兒、他的親生女兒怎麼這樣忍心拋棄七情六欲?

「萍兒,難道朕這個親生父親,你也忍心永不相見嗎?」。江楓聲音微顫。

「從跨出宮門這一刻,貧道與皇上再無父女之情,從此視同路人,永不相見!」李萍臉上沒有一點表情,語氣冷如寒冰,讓人听起來渾身發顫︰「皇上兒女成群,應該不會在乎失去一個女兒吧?就當沒有生過我就好了。」她說得很輕巧,能當做沒有生過嗎?雁過終究要留痕的,誰能當做什麼都沒發生過?

女兒的話字字句句像一把利劍,扎在江楓心上,世間如此漠視感情的人,他尚是首次見到,而且就真真切切的發生在他的身上。月復內如火燒鑄,疼痛如絞,江楓含淚用手按住,怒憤交加,厲聲道︰「既然你這個做人子女的都可以把生身父母視同路人,朕有什麼不可拋?你滾吧?朕會當你已經死了!」

江楓轉身不再看李萍一眼。

細心地沈皇後看到了李萍眼中閃過了一絲歉意,但很輕微,只那麼一瞬間就消失了,她決絕的跪下,叩了三個頭,然後腳尖一點,騰空而去。

回到寢宮,江楓三日不朝,反鎖宮門,痛哭了一場,發誓要把李萍這個名字徹底的從記憶中抹去。

然而,骨肉天性,要徹底淡忘,談何容易?失去一個女兒之後,江楓更為珍惜一群兒女,眼看著與兒女們告別的日子只剩下三年了,終生都不能再見。他除了日常政務,大部分時間都用在與兒女們聚會,與兩位愛妻同宿宮中。他覺著對他們負疚很深,真的到了分別那一天,也不可以告訴他們真相,無論對兒女還是對兩個最在乎的妻妾,也要留一份能夠相見的希望給他們。有了希望,才有生活的目標,三十年的情分,一生都有記憶啊!

從前年開始,幾乎每隔幾個月,江楓總要叫孩子們入宮來共進晚膳,父子之間親密無間,貼心的交談,這麼多兒女的生活,他都時常關注著,李適、李偲、李遐、李述四兄弟已于去年選了王妃,成了家。長女永清公主李思琴下嫁玄宗之女興平公主之子,也就是戶部尚書嚴運城之子嚴峰,次女升平公主李倩嫁了郭子儀五子郭曖,今年一下子添了四位皇孫,兩位孫女。外孫、外孫女各一人。看到孩子們擁有了自己幸福的家庭,江楓感到無比的安慰與快樂。

這幾年,江楓對幼小的子女,也不再逼他們學武功,古今相隔,應該把作為父親最好的愛留給他們,成為將來永別之後最美好的回憶。

沈後明顯覺到皇上對孩子們的要求比從前寬厚了,反而多了慈父的仁愛之情,江楓解釋,以前孩子們還小,人生觀念沒有形成,所以對他們的要求嚴格一點,是要他們成長為對國家、對自己的家庭支柱,現在他們已經長大,有自己為人處世之道,又很懂事明理,不需要再苛刻于他們,我有了這麼多孝順又懂事的兒女,正是先皇想也想不到的、妻賢子孝的天倫之樂啊!

沈後心里清楚,皇上所以轉變,多半因為華陽公主李萍的出家,此事對他震動太大了,他

哪里了解夫君的心?那不過是最小的原因,可以說,沈珍珠從來就沒有真正的理解過自己的丈夫。

有時候,江楓會自然地想起,太後為他娶來的二十幾位妃嬪,十幾年來,雖然太後時常輪流著把嬪妃送到大明宮來,但仍然有七八個女人他還沒有沾染過,他在想,離開之後,給適兒留詔書,把這些女子遣返回鄉,任其嫁人。說起嬪妃,江楓很自然的想到那些更為淒苦、更加卑微的宮女。有一次,他無意中看到許多二十多歲的甚至三十多歲的宮女,淒然的在空院中愁容滿面,飽含憂郁,年紀一大,侍候皇上和嬪妃都沒有資格了。

江楓馬上就付諸行動,下詔沈後,查明宮中還有多少十八歲以上宮女,全部遣返回家,與家人團聚,並詔令每三年選一次十三歲以上、十八歲以下秀女入宮,三年釋放一次,特別下詔,將來的歷代大唐皇帝,必須遵照這個規矩。

皇後接旨後,心里很感動,皇上真是自古少有的明君,立刻命內務府呈報宮女花名冊,十八歲以上宮女六千余人被送回原籍。這些與親人分別多年,以為再無相見之期的宮女與其家人不住的叩謝皇恩。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