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質地的托盤上擺放著花形鏤空的燻香小爐,一旁的桌案邊有一女子伸出縴縴玉手將頂上的蓋子掀開。將爐蓋放置在側,女子取了鑷子夾了些圓形餅狀的香料投注其中。蓋上小蓋,女子揚起柔婉的微笑,伸手撫上案上的古琴並將目光投向身旁的男子。站立在旁的男子早已明了女子用意,淡淡地回以女子微笑,接著將手中的長笛抬至嘴邊。少頃,幽美飄揚的曲音伴隨著裊裊清香慢慢回蕩在偌大的房間。
好一對璧人!顏落怡望著眼前的情境心下贊嘆不已。
男子風流蘊藉,俊灑不凡,即使身在茫茫人海也必是萬眾矚目的焦點;女子柔美溫婉,相貌雖算不上一等一的美女,但周身散發的氣韻卻遠非常人可及。這雙男女一坐一立,琴笛相合,外人看了,怕都是要羨慕不已。
若論琴技,眼前的女子遠不如瑯琊仙子,但不知為何,這個女子指尖流瀉出的音樂卻如汩汩暖流直入心房,讓人倍感幸福溫馨。就在顏落怡思緒飛揚時,琴聲驀地戛然而止。顏落怡抬頭,看見女子皺著眉將原本撫琴的雙手轉而放在了凸起的肚子上。
「小東西,又在折磨你母親了。」男子俯子,寵溺地模了模女子凸起的肚子。
「也不知是男是女,這麼會鬧騰。」女子唇角微揚,笑意盈盈。
這樣的橋段對于這段時間以來的顏落怡來說顯然並不陌生。如果說相濡以沫,舉案齊眉的成語只是她以前在書本里看到用以形容古人夫妻恩愛的場景,那眼前此情此景絕對是對這些成語最好的注解。
看著這一雙恩愛的男女,顏落怡的思緒不由得回到了幾天前初遇的時候。
那日,諸葛明宣帶著她前去客棧與王獻之會合共去建康。原本一早她的心情是極好的,卻只因臨走之際諸葛明宣的一句子涵和子房有事不能和他們同去而一下子失落不少。想到之後幾日路上無人聊天作陪,顏落怡心底一陣嘆息。諸葛明宣見她一路沉默不語,嘴上雖未明說,但心底自然也明了幾分。
到了約定的客棧,引房的小廝告訴他們王獻之早已在廂房等待,于是他們不作任何停留徑直往廂房走去。才剛踏入廂房,顏落怡便看到一幕有趣的場景。
一個氣質出眾的孕婦端坐在王獻之的對面。兩人面前各擺一個茶杯,杯子中間還以小爐溫著茶壺,茶壺兩邊則錯落地置著幾個小碟,碟上放著棗子鹽巴等物。
懷孕的女子相貌溫婉,神態自若,眉目間還帶著淺淺的笑意,反觀對坐的王獻之卻不復往常的神采飛揚,神情頗有絲委屈得像個吃不到糖的孩子。
「郗姐,你已經連勝子敬五次了。如果這次還是你勝出,那子敬的面子可往哪擱啊?」
被王獻之換做郗姐的女子嫣然一笑︰「要丟面子那也丟了五回,想來也不差多這一回了。還是趕緊翻開看看吧。」
王獻之聞言,听話地打開手邊的古本,當他翻閱到某頁時,他的腦袋霎時耷拉了下去。
「好吧,郗姐,你又勝了。」說著王獻之拿起女子面前茶杯,提起茶壺緩緩倒了杯茶,雙手低眉遞到女子面前。
女子含笑接過王獻之手中的茶杯笑道︰「我已經飲了五杯茶了,杯子雖小,但再這麼喝下去怕也無福消受了。」說著,女子將茶杯轉遞給王獻之︰「這一杯就讓你代我飲了吧。」
王獻之聞此,黯淡的眼神倏地恢復神采,臉上盡是滿滿的笑容。
那時顏落怡不知,王獻之口中的郗姐就是他的表姐郗道茂。說起這個女子便不得不提起她的家族------高平郗氏。雖說郗氏一族在當朝的影響不及四大家族王謝桓庾,但在當前朝廷那也是數得上的名門貴族。顏落怡從諸葛明宣口中得知,郗道茂的祖父郗鑒乃是明帝時尚書令,清節儒雅,權傾一時。別看這位名將平常做起事來一板一眼,頗有原則,但選起女婿來卻是非常地不按常理出牌。雖說是幫自己的女兒選夫君,但這位老人家卻沒自己去挑人,反而派了個門客來到當時還任丞相的王導家。王家的年輕人一听郗家來選女婿,平常不羈灑月兌的個性不知怎麼得一下子全不見了,個個都拘謹得正襟危坐起來。而在這群王氏子弟中,唯有一個年輕人好像沒有听見這件事一樣,自顧自地躺在東床邊敞開衣襟。老人家一听這件事情,非不以為忤,反而當場便拍案決定將自己的女兒郗璇嫁給這個年輕人。事實證明老人家的眼光果然獨具一格,那時怕是誰也沒想到,當日狂放的年輕人居然就是後來歷史上鼎鼎有名的書聖王羲之。
不過這顯然並不算什麼稀罕事,當顏落怡听到諸葛明宣接下去的話語時那才一個叫眼珠子都要掉下來。
原來這個叫郗道茂的女子除卻是王獻之的表姐,其實她還有著另一重身份,那就是王獻之之妻。姐弟結婚,擱在現代,那實在有些荒唐。可在古代,尤其是民風開放的魏晉朝卻是件十分平常的事情。試問,有誰會覺得吃飯睡覺是件怪事?
據諸葛明宣說,王獻之和她的表姐郗道茂自小便熟識,現在兩人雖已成了夫妻,但王獻之卻似乎早已習慣兒時的稱謂,因此一直不曾改口。說來也頗神奇,王獻之其人狂傲不羈,宦情淡泊,但一遇到郗道茂卻總似換了個人,時而孩子心性時而溫柔體貼,讓人猜不透究竟是姐弟還是夫妻。饒是如此,兩人的恩愛卻是世所共見,比如現時備受文人推崇的《洛神賦十三行》就是當初王獻之送給郗道茂的生辰禮物。
******************************************************************************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顏落怡記得早在初中的時候她就學了這兩句句子,那時候的她可恥笑了作詩的詩人好久。你說一個人盼著回家,好不容易到家了卻開始緊張得不行,這人是不是腦子有問題?但這幾日下來,顏落怡可算是深刻地體會到了詩人彼時的心情。
近鄉情更怯。是啊,不知道自己盼望已久的家鄉會是怎樣,不知道自己期待已久的人又會是怎樣。可能每個人都擁有著這樣的心理------越接近自己期待的人或物就越害怕,不是害怕見到,而是害怕失望。
這不,夜幕降臨,萬籟俱靜,可是她卻翻來覆去地睡不著。一想到明日就可到建康,她的心情就緊張得不行。
算了,既然睡不著那便出去走走罷。打定主意,顏落怡索性撐起身子,一骨碌地從榻上爬了起來。批了件披風,顏落怡關上房門便向外走去。就在她關門的那一剎那,一抹熟悉的身影閃過眼前。
那是……顏落怡覺得有些好奇,她應該沒有看錯,可是這麼晚了,他還不睡?一時好奇心起,顏落怡跟著熟悉的身影一路而去。那時的顏落怡恐怕怎麼也沒想到,她這一去竟讓她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