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卷 強勢而起 第四十九章 端雲省的招牌

無巧不成書,當袁教授對這一次被孫女硬拉著鄉下之游沒什麼信心還有些反感時,孔進功的到來將一切化解,原來兩人也算是老相識,當年孔進功在家鄉搞林蛙養殖的時候也遇到過這樣那樣的問題,幸得當時有不少的農戶都在養殖,問題一出現就是連鎖反應,驚動了當地政府,孔進功才有機會在縣政府和市政府的聯系下到省農科院求援,恰好當時袁教授在鄰省研究一個課題,農學專家的稱號不是假的,袁教授跟幾位教授親臨現場,解決了問題,才讓那十里八村成為當地的養殖林蛙區,每年創造的經濟收益很是可觀。

這下子可有話題聊了,從郭宇的車轉到穆竣的吉普車,穆竣沒有不懂裝懂,將勾窪子村老盧的原話復述,然後就是很認真的听著袁教授和孔進功聊著一些他並不能全部听懂的話。

「不歇了,先去養蛙那邊看看,藥材那邊先等等,這兩年好大喜功很多鄉鎮都鼓勵農民種藥材,也不看看土地氣候濕度合不合適,方法對不對,一股腦的全都瞎跟風,不用看我都知道差不離,先去看看養蛙。」袁教授這才道出他沒什麼興致的真正原因,也是下面鄉鎮太多為了經濟發展開闢的路子,有地方成功了就全面跟風,弄的很多鄉鎮都是怨聲載道,見得多了,袁教授自然沒什麼興趣。

「好,就先去勾窪子村,到了那我請二位嘗一嘗我們大口鄉的全蛤宴。」穆竣看到二位干事的興致很高,也被提起了干勁,還是老江提醒他︰「穆書記,你的傷。」

「沒事,不要緊,都是小事,去勾窪子村。」穆竣揮了下手沒當回事,袁教授和孔進功也不明就里,到了勾窪子村村支書老盧熱情的關心穆竣的傷勢,才听一旁的郭宇說起昨天晚上發生的事情,再看穆竣眼中的輕視少了很多,能夠沖鋒在第一線敢于跟歹徒搏命的干部,怎麼想也不是不作為的混官。

「老盧,叫誰去弄點林蛙,今天我請客。」

「哪能叫你穆書記請客,能帶著朋友來咱勾窪子村,那就是咱村子的榮幸。」老盧連連擺手,他以為這些都是穆竣的朋友,來玩正好來嘗一嘗這里的林蛙。

「我說了我請客就我請客,別爭。」穆竣掏出二百塊錢塞到老盧的手中。

「成,柱子,柱子,去,弄點母子,再弄兩道好菜,去買兩瓶酒。」老盧喊過兒子,讓他去準備。

「老盧啊,你把咱村子過去養蛙的人找來,這位是省農科院的袁教授,這位是我從鄰省請來的養蛙專家,來咱這看看,別是當初咱們弄錯了方法……」

經過穆竣這麼一介紹,老盧才恍悟,原來穆書記不是來吃的,而是應了前天的事情真的帶來了專家,要給看看,再看穆竣手上綁著的繃帶,想到昨夜午夜追凶後穆書記肯定是沒怎麼休息,這一大早就又……

所謂真心換實意,老百姓不傻,你是在敷衍還是在真為他們做事他們清楚得很。

「柱子,柱子!」老盧一激動,就為剛才收了穆竣的錢自責,大聲的喊著。

穆竣拉住了老盧︰「老盧,別的事都是小事,先把正事辦了,我這個人有個毛病,不能讓不懂一直留在心里,不管咱們這里適合不適合養殖林蛙,總要弄個清楚是不是,你趕緊通知一下,我帶著袁教授和孔叔先去那邊看看。」

「欸,穆書記你放心,村東頭老陳家當初心細,听著縣里技術員的話把每天的情況都記錄下來,當初蛙都死了,氣得老陳頭差點把那些資料都燒了,還是他家小子說就當是買個教訓,留著警示,估計現在還能有,我去看看。」老盧重重的點了點頭,省農科院,就這四個字,就是響當當的金字招牌,今年縣里楊書記在省農科院推薦下買回來的種子那叫一個好,這才出苗不長時間與土地互動了一輩子的老百姓就知道,今年要是天公作美將會是一個大豐收年,再者他也想到了當年,養了那麼多的蛙,出了問題都想著要到省農科院去求高人,可他們沒有孔進功幸運,也沒有孔進功他們家鄉當初的規模,最終只能獨自咽下苦果。

老百姓很多時候輸不起,他們害怕失敗是因為沒有資本揮霍,一旦在某項不熟悉領域內慘敗一次,馬上就會視作洪水猛獸不敢再次靠近,本該引領他們的當地基層政府又在不作為或是謹慎的狀態下保平穩,又沒有幾個神通廣大的,自然也就請不來袁教授這般人物。

當老盧帶著老陳頭一家帶著那份被塵封當作失敗教訓的筆記來到河邊時,袁教授和孔進功已經在山腳半山腰和河邊溪邊草叢中看了半天,兩人眼中都露出了別樣的驚喜神色,遠處老盧的兒子柱子帶著家里的孩子抓蛙,兩人都拿過活的觀看,穆竣是一點不懂,就是看二人不住的點頭臉上露出喜色知道這東西果真跟一般地方的不一樣。

袁教授和孔進功是全身心投入,穆竣是作為一地的父母官神經也跟著繃著,他此刻沒想別的,只想著要是真能成,那無疑勾窪子村的百姓多了一條生財之道,能夠改變他們一直以來面朝黃土背朝天、只有一條土里活計的命運。

苦了郭宇和袁秋秋,大老遠的開車來,沒歇一歇就被拉到了山溝溝,幸得今天天氣很好,河流也非常干淨,兩人也不乏林間采風的興趣,拿著相機相互拍照,光著腳在清澈的小河邊戲水。

半個小時後,歡呼聲響起,袁教授和孔進功都很肯定,當初勾窪子村規模養殖林蛙失敗是因為紅腿病和胃腸炎,皆是大面積養殖會出現的病癥,細菌病毒感染和飼料變質、環境污染,算不得太大的病,兩人也不知道當初為何會無法治療,縣一級的技術員也該懂得這些。

為了以防萬一,袁教授提出可以小規模的圈養一些嘗試,他的提議並沒有得到村民們的支持,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他們可不敢再將辛辛苦苦攢起來的辛苦錢再去打水漂。

「我來干,穆書記,我來投錢,袁教授說了,這里的山水養殖出來的林蛙,產出的林蛙油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都非常高堪比東北林蛙,不過我個人沒有那麼多錢,但小規模投入一點試驗沒問題,不過話說在前面,我可要有優先承包的權力。」孔進功在商言商,當年就是他走出了一條新路才能資助佷子孔令新上大學,這兩年漸漸做大,也有了生意人的架勢。

有鄉里的領導,又有村支書在,孔進功自然得到了他想要的承諾保證,都是實惠人,說干就干,草簽了一個臨時協議,孔進功就給家里打電話準備錢準備人,這邊雇佣村民們捕捉野生成蛙、幼蛙,又正值繁殖季節,有經驗的捕手弄了些蝌蚪,當初有經驗的那些老人也都出來了,听聞又來了人要投資養殖林蛙,還是鄉里穆書記帶來的,紛紛出來圍觀,在地里揚肥放水的農民也都听到消息湊了過來,當初賠錢的經歷猶在眼前,心有余悸的紛紛議論,對穆竣和袁教授號召農戶入股的事情不予理會,就連一項支持領導工作的老盧這一次都沒有開口,保持了沉默,干什麼需要村里配合什麼都支持,就是不提入股投資的事情。

看來孔令新是繼承了叔叔的脾氣,或者孔家的人就是這副模樣,想到就做風風火火有股子爽利勁頭,下了決定就忙了起來,穆竣也讓老江拉著孔進功去準備該準備的用具。

「袁教授……」還沒等穆竣說話,袁江先開口︰「穆書記,你們鄉里要好好支持一下,這要是能夠開展起來,我敢保證能夠打造成端雲省的一塊招牌。」

穆竣也被袁江的話驚了一下,端雲省的招牌,目標有些太遠大了吧?

「當然了,這要看規模養殖出來的整體水準,我看還是很有希望的。」袁江的大喘氣說話方式讓穆竣暗中莞爾,搞學術的不全是書呆子,有的也很可愛。

有了希望,袁江和孔進功都很自然的留在了大口鄉,一頓全蛤宴,吃的大家是賓主皆歡,來自于山村的特殊小菜山野菜,清爽味道獨特,讓郭宇和袁秋秋這兩位來自大城市的公子哥大小姐吃的絲毫不顧忌形象,老百姓家中自釀的米酒也非常爽口,連不喝酒的袁教授都破例喝了一杯。

當天晚上,穆竣本意是將大家安排到鄉里的招待所,在老盧的盛情邀請下,袁教授和孔進功也覺得合適,大家都留在勾窪子村。

屋內換了大燈泡,孔進功在隨身帶著本子上記錄著一些東西,老江早早的躺了下來;這邊屋子里郭宇則拿著手機和另一個院子中的袁秋秋無聊發短信,穆竣拿著手機給清塘村的老黃打電話,囑咐他準備好相應的資料和產品,以便于省農科院的教授到了現場能夠第一時間進行采樣分析。

想了想,穆竣又分別給楊平和張大海匯報了這邊的情況,臨了睡覺前,絲毫不避諱郭宇,直接給卓萱打電話,讓她聯系哥幾個從公司里抽調出來一些資金,如果這邊養蛙可行,需要資金來給農民墊資進行入股。

「穆哥,真漢子,爽利。」

在暖暖炕上坐著的郭宇豎起了大拇指,對穆竣這種方式很是贊許,有效的資源不做作的利用起來幫助自己的仕途之路。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