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一四章 淚眼盈盈少年郎

)

知趣園秋初的午後來了位意想不到的客人,六皇子顧弘川,開門的是玉璧,她剛出月子,整日里就在院中繞來繞去想著把身上的肉甩開去。正好走到屋院門邊听得有人叫門,她一開門看到的竟是眼里盈盈有淚光的顧弘川。

這孩子從小灑月兌奔放,兼之是在鐘山書院里長大的,多少有些市井氣,但那點雍貴氣從沒消退過半分。一見到玉璧看著就像是要撲過來,玉璧倒沒讓,不過顧弘川自己頓住了,有點不好意思地站在玉璧面前,微紅著臉眼楮里淚珠子閃閃地喊道︰「嫂子。」

「殿下,怎麼不多帶幾個人,外著小雨的天兒也不打傘,快些進來,我給殿下沏茶。」玉璧拉著顧弘川往里走,回頭卻瞥見跟著顧弘川來的侍衛太監都沒有進來,只向四周散開布防,卻沒一個有進知趣園陪著的意思。

進了二門,丫頭婆子們上前見禮,顧弘川擺擺手,玉璧也把手放在身側揮了揮,丫頭婆子們也就沒跟著侍候。蕭桓和蕭楨都上書院去了,蕭慶之倒是在書房,玉璧就問了一句︰「殿下可是來找慶之,他在書房呢,我引殿下過去吧。」

顧弘川卻揉了揉眼楮,眼眶泛著點紅地道︰「不用了嫂子,我是……心里有些事不知道該和誰說,悶著難受就隨意走走,沒想就走到這里來了,便想來看看小佷女。」

看著少年郎不好意思開口的樣子,玉璧就主動開口問他︰「要是殿下不嫌棄,我倒願意側耳傾听。」

進了廳堂里坐下,玉璧把爐子打開坐上水,又問了顧弘川喝什麼茶。

顧弘川看著玉璧有條不紊地沏茶,手上動作緩緩地,屋子里也安安靜靜的,除了院子里細微的雨聲和幾句鳥鳴外,一片靜謚舒緩。顧弘川也慢慢的不再那麼激動,等玉璧的茶沏好,他接過來道了聲謝,才品飲起來。

茶沏到第三道時,顧弘川終于是把話題從茶上轉到了他的心事上︰「嫂子,有一樣人人都想要的寶貝,可是我一點也不想要,可是他們非要給我。我從前只想和蕭大哥一樣,做好學問,習好武藝,將來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可是……可是,父皇他,他說太子哥哥不好,非要讓我,讓我……」

話雖然說不下去了,但顧弘川眼楮直直地看著玉璧,他明白他嫂子已經清楚他的意思了。

「啊……這事兒,要不還是找慶之來跟殿下談吧,這可是朝中的大事兒,哪有跟我這樣的婦道人家談的。」玉璧這時候感謝自己是個「婦道人家」,她還真不想跟顧弘川談這種要命的事兒。

不過,老顧家難得有個不愛江山愛自由的,真稀罕。

「嫂子,我知道你是有大智慧的,這事兒跟蕭大哥談不得,我也只能跟你說了。嫂子,年幼時你曾教我們知農事,通民間疾苦,告訴我們百姓想要過怎麼樣的生活,現在也必然能告訴我該怎麼去做。」顧弘川要是能跟蕭慶之說,就不會滿京城走一圈下來還是到了知趣園,滿京城沒幾個人能听他說心事。等閑的人,他敢說別人都不敢听。

她有大智慧?玉璧低頭看了看自己的手手腳腳,莫明其妙得很,她有個毛線的大智慧︰「殿下過獎了,我哪有什麼大智慧。唉,也罷,殿下若是沒個人可以談,那我就隨意說說,今天不管殿下說了什麼,我說了什麼,咱們都左耳進右耳出,全當沒這回事兒。」

顧弘川聞言連連點頭,眼里盈盈的淚光終于收起一點來了︰「好,我听嫂子的。」

屋里,叔嫂二人有一句沒一句地說著,玉璧是想到什麼說什麼,顧弘川是听到覺得對的就記著,覺得不著調的就只當他嫂子沒說過。屋外,蕭慶之听了幾句後,就轉身回了書房,顧弘川一進門,令武就來報過,他本以為有什麼大事兒,結果只是個迷途的孩子。

但是,听顧弘川這幾句話後,蕭慶之大約能理解了,為什麼遺詔上會有「禪位于嫡後孫顧樞」這樣的字眼,原來是顧弘川無心皇位。連這一條,大約都是顧弘川上請淳慶帝加上去的吧,太子那一支扶不起了。在淳慶帝心里,蕭瑜才是他正兒八經的元配,雖不曾為後,但到底是心中元配,元配生的自然是正室嫡出。

只是選的為什麼是蕭楨,蕭慶之心想著︰「桓兒才是正兒八經的嫡長孫,為什麼選的是楨兒。」

「爺。」

「看著正屋,殿下他們不出來,就不要放人過去,我去宮里一趟。」蕭慶之琢磨好半天,想想還是去宮里走一趟,倒不覺得淳慶帝逼一逼顧弘川有什麼不對,只是憑著他對淳慶帝的了解。如果不到要緊的時候,淳慶帝不會逼顧弘川。

淳慶帝今年五十出頭,看起來身子還很硬朗,很少生病,精神也向來很好。但是年齡擺在那兒,年輕時南征北戰怎麼會沒點舊疾,這幾年每況愈下,雖然不至于倒下,但到底不是年輕輕的身子了。

蕭慶之到御書房外時,淳慶帝剛喝過養生的湯藥,才涌上來點困意,就听得外邊小太監稟報︰「蕭公子求見陛下。」

听著這句蕭公子,淳慶帝困意頓時就醒了一半,皺眉暗道︰「什麼蕭公子,這孩子也該給他個出身了,成日里進宮都不方便,難怪他不愛來。」

「宣。」

御書房的門打開一線,烏雲低垂的雨幕間,一點青灰的光滲進來,蕭慶之拜倒殿中央︰「小民拜見陛下。」

「起來坐著,你媳婦不在,茶就免了吧。」淳慶帝這絕對是在控訴,有你這麼當兒子的,想用你媳婦在御前沏茶,你這幾年盡是隔一年就生一胎,連茶都不讓喝了。

听著這話,蕭慶之莫明想笑,但到底把笑掩了去︰「是,陛下。」

說是不奉茶,下邊侍候的又怎麼敢少這位的茶水,平民布衣哪有隔三岔王來朝見天子的。茶奉上來,蕭慶之嘗了覺得確實不如玉璧的手藝。淳慶帝在御案上把他的表情看著正著,笑道︰「現在知道了吧,朕還是天子呢,喝個茶都喝不著順口的。你媳婦要是身子好了,趕緊進宮來,領著月錢不當差,宮里也就她這麼一個了。」

「是,陛下。」

听著一口一個「是,陛下」,淳慶帝那叫一個氣不打一處來,這個兒子怎麼越看越不順眼了。淳慶帝思量了片刻,揭過這茬,擱下茶碗說道︰「朕琢磨著,憑著你早些年的功績,不該少了你的封賞。都說封侯拜相,晉城侯之位你沒承襲是對的,那該是子和的……便封廣毅候吧。你媳婦兒本就是一品之身,便不加封賞了。」

想了想,蕭慶之本來想推拒,但打眼一看,見淳慶帝神色間有濃重的疲老之態,拒絕的話就這麼咽了下去,只拜倒高聲謝恩︰「謝陛下隆恩。」

「這麼著,日後就不必再稱小民了,免得朕听了覺得虧欠了你。」光憑蕭慶之在西北那幾年的軍功,再封高點也是可以的,不過淳慶帝得留點余地給他的繼承人,直接封了公爵,日後新帝登基還怎麼加封賞。

「是,微臣明白。」蕭慶之深深的覺得,淳慶帝非要在這時候封他侯爵,多半的原因是不想听他一口一個「小民」地自稱。

「子雲來,是因為小六吧,不要管他,他能明白便明白,不能明白,朕難道還要向他解釋麼。」淳慶帝這話不僅僅是因為顧弘川這事兒說的,也同時是跟蕭慶之說,他怎麼做你蕭慶之明白就明白,不明白他也不用向誰解釋什麼。

蕭慶之應聲稱「是」,就不再說這個話題。

次日朝會上,淳慶帝當廷宣讀了封賞蕭慶之的聖旨,好些年沒出現在朝堂上的蕭侯爺又重新站到了金殿上領旨謝恩。朝會散後,諸位大臣紛紛向蕭慶之道喜,偏蕭慶之臉上笑容是有,歡喜卻很是欠缺。

「陛下什麼意思?」有大臣不怎麼能理解這個旨意。

「什麼什麼意思,廣毅侯早些年功績擺在那兒,要我說早該封賞了,只是他家中本就有爵位可承襲,再封賞就聖恩就太過了。結果,誰料想他家次子襲爵,這事兒就一直擱著,現如今封下來也是該他的。」

「誰問這個,我是問廣毅侯這名餃。」

「嗯,這是公爵的名餃,看來陛下已經為蕭侯爺定了調,將來哪位殿下登基加個封賞不就是廣毅公了。到底是從小養在身邊兒的,陛下真真是用心為他打算了。」

「憑子雲現在的態度,不過問政事,不參軍事,說破天也只是個清貴的出身罷了。要我說,這麼一員儒將,還是放到西北去才是地方,做學問體現不出子雲的能耐來。」

朝中大臣們私底下說的這些個閑話,蕭慶之心里也有數,听到「廣毅」倆字,他就明白,淳慶帝明著不能賜給他一座王府,于是用了公爵里最高的幾個名餃之一來封他。

「廣毅侯,我們用搬侯府嗎?」。玉璧喜歡知趣園,侯府在一堆兒勛貴們聚居的地方,出門抬頭低頭都是公侯伯子男,你要光是個官身兒都不好意思出門。

「不用,就住著這兒吧,廣毅侯府邸那邊修繕好了放著就是。」

蕭慶之不搬去有他不搬去的原因,那邊家家侍衛林立,有多少隱在暗出的眼線,哪如知趣園這邊清淨。(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訂閱,打賞,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隆重推薦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