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二四章 陛下的定情信物

)

雖然那天在御書房里,淳慶帝曾經說過「江南你也不要再去

了」的話,但是就算是淳慶帝那也不能朝令夕改,所以一任三年

的吳州府知府,蕭慶之還得繼續當下去。經此一事,淳慶帝對蕭

慶之更溫和,甚至可以看得出更加喜歡了,但是卻似乎不再是那

麼器重。

就像是顧弘承,淳慶帝一直認為這是個好兒子,但不怎麼看

好這個兒子做皇帝的前景。蕭慶之也一樣,淳慶帝私心底喜歡這

樣重情重義的孩子,但做為一個臣子,他做的似乎就處處漏洞了。

少年人要有少年人的朝氣,淳慶帝覺得還是應該觀望一下,

如果少年時胸中一點熱血沒有,老成得跟那些老朽一樣,那反倒

應該心懷不安。

「若不奉召再歸京城,朕要治你的罪。」淳慶帝看著蕭慶之

唇紅齒白地站在自己跟前,不由得心生感嘆,這孩子越長越好了

,江南的水果然養人,把個炭頭都養成了玉面郎君。

「是,陛下。陛下,殿下……」

「再說朕就留下你讓你去東宮陪太子禁足。」淳慶帝滿面笑

意,語調卻涼冰冰的。

見狀,蕭慶之趕緊深深一禮翻身上馬,頭也不回地和玉璧一

道騎馬奔遠了。輕車簡騎的來,輕車簡騎的回,本來玉璧說走陸

路,但是蕭慶之卻堅持走水路︰「走水路輕便一些,暈船癥好像

也不是那麼嚴重了。」

于是一行人又上了船,這回卻在出京後轉了個彎,向著另一

條水域去了。問明了船家才知道,要繞吉水經琴山。玉璧得到答

案後,想了半天都沒想明白,明明有船可以直到吳州,而且還不

用繞道,為什麼蕭慶之卻挑了這艘船繞這麼大個彎子?

「你有陰謀。」站在船頭,玉璧這麼跟蕭慶之說道。

「過幾天就是子和生辰,去看看他罷了,能有什麼陰謀。」

蕭應之在福田做縣令,也不知道怎麼樣了,福田縣地處山區,書

信來往不方便,蕭慶之這回也是一時念起。

一听是去看蕭應之,玉璧就不說話了,這家伙真是百折不饒

,就算被蕭張氏嫌棄成這樣,就算是大約知道自己的身世,也照

樣是那麼的熱愛著這家人。到福田縣外的碼頭下船,令武先去縣

衙送信,玉璧和蕭慶之則領著儉書和桑兒慢慢走。

一路上倒真是見民風淳樸,但百姓的生活苦得可見一斑,這

時不是農忙時節,大部分百姓都在屋里做著手工活計,或紡紗或

織布,男人或打鐵或做木工活,都是勤勞而淳樸的勞苦大眾。福

田縣處江南西道邊陲,深山老林縱橫交錯,從碼頭到縣上走路得

大半天,騎馬也得一個時辰往上。

「窮山惡水啊!」都說窮山惡水出刁民,其實也不可一概而

論,普通的底層老百姓,又能刁到哪里去。只要你不觸犯他們生

的權利,他們都是很好說話的。

路上,踫上大人小孩兒大多衣不蔽體,像看外星人一樣圍觀

著他們四個人,蕭慶之竟站著看了半晌︰「我小時候大抵也這樣

,泥猴似的,家里也不給穿太好的衣裳,穿了出去也是渾身破爛

沾滿泥漿子回來。那時候,不知道叫憂慮,更不知道這世間有多

大,只知道滿山遍野瞎樂。」

原來是想起自己小時候了,玉璧還以為這位犯了聖人癖,結

果人家根本想的不是一回事︰「我還以為你是憐憫他們生活不易

,正要做散財童子呢。」

卻見蕭慶之望著一群正在拿雜草織昆蟲的小孩兒,笑道︰「

一時散財,只能讓他們心生僥幸,說到底這是子和的責任吶。」

「罷了,你不散財,我散。桑兒,桔子糖還有沒有,讓他們

別圍著看了,一人發幾顆讓他們趕緊回家去,難道真要跟著我們

馬後邊到縣城去。」玉璧說完就讓桑兒去那不多的行李里把桔子

糖拿出來,這是在京城街上買的,當時看著新鮮,隨手買了點在

路上當零嘴吃。不過太甜了,後來給誰誰都不愛,想來孩子們會

很喜歡。

桑兒拿著一小袋子糖去發,小孩兒們一捅而上,倒也不搶,

拿了糖就歡天喜地離開,也不見誰多要。得了糖果,有往嘴巴里

塞的,也有往口袋里揣的,吃了糖的孩子一臉滿足和高興,把糖

揣在口袋里的則大多快步跑走了。

不一會兒,一小袋桔子糖就發光了,桑兒把裝糖的袋子和最

後一粒糖都給了墜在後邊怯怯地不敢上前的小姑娘。那小姑娘跟

著桑兒走了幾步,沒過多會兒就被一個婦人跑上前來抱回去了,

還向桑兒道了聲謝。

玉璧和蕭慶之相視而笑,正要走,卻忽然听得一陣急促的馬

蹄聲響起,那原本抱了小姑娘走的婦人又急急忙忙地走上前來,

用福田話夾著少許只能猜出內容的官話慌慌張張地跟他們說著什

麼。鬧了半天都沒誰明白,還是蕭慶之看到家家都在關門閉戶問

道︰「大嫂,可是有盜匪要來?」

那婦人趕緊點頭,又沖他們指了指自己家,一行人心領神會

趕緊牽上車馬進去。婦人剛把門窗關嚴實,外邊的馬蹄聲就近了

,大家在屋里大氣也不敢喘。蕭慶之和儉書一個站在門邊,一個

站在窗邊,玉璧則和幾個大大小小的女子在後頭站著,一個個如

臨大敵。

「屋頭的人听到,早說要納平安錢,某家兄弟要得不多,算

是給鄉親們留了條活路。不過,要是一不交,二不交,三還是不

交,那某家兄弟就不客氣了。某家兄弟在這等一刻鐘,要是冒得

人出來,那殺人放火的事,某家兄弟也不是不敢做。」喊話的漢

子,半是官話,半是福田縣土話,明顯不是本地人,土話學得不

怎麼地道,倒是官話很地道。

玉璧在屋里睜大眼楮,心想這大概就是傳說中的土匪,玉璧

和桑兒倒還好,兩個男人也只是臉色難看一點。卻苦了那婦人和

小姑娘,抱在一起涕淚橫飛,母女兩哭得好不淒慘︰「不要出聲

,剛才進門前我已經替你家把鎖上好了,應該不會有事。」

原本儉書是好心安慰,但母女倆一听,更加哭得傷心了。玉

璧湊上去,細聲細氣地問道︰「大嫂,你放心,有我們在,不會

出事的。」

但那母女倆還是啜泣著,一個賽一個的傷心。在母女倆的哭

聲里,蕭慶之側耳听著屋外的動靜,他雖然不是什麼大聖大賢,

但真讓他看著這群人殺人放火,那也不可能。門邊的儉書看了眼

自家侯爺,輕聲道︰「侯爺,不要沖動,他們有幾十人,光憑我

們會有損傷。」

「我們不能動手,我們打完甩手就可以走,來日他們會報復

到這里的鄉民身上。」蕭慶之未嘗沒有想過殺出門去,但這念頭

剛升起就被掐了下去︰「儉書,你在這里護著他們,我去跟他們

說幾句。」

「侯爺,你不能這麼沖動。」儉書忙要去攔,但他的武功也

就是花拳繡腿而已,哪里攔得住蕭慶之。

玉璧也想攔,其實他們不出面就是了,讓這位大嫂捧了銀錢

去,先渡過眼前。回頭去了縣城再讓蕭應之帶得兵來把這群土匪

給滅了就行,哪里用得著以身試險。可她也來不及攔蕭慶之,蕭

慶之到底是軍中的熱血兒郎呀!

不過,蕭慶之要沒有把握不可能出去。

「喲,出來個小白臉,一人五十個大子兒,趕緊交上來。」

領頭的粗漢子原本還小心防著,一看蕭慶之穿著襦衫,看起來文

文秀秀的就笑出來。

「听口音兄台關西人,關西當地都是軍中後裔,想必你父輩

祖輩扛過刀劍上過戰場,說不定還立過軍功。兄台既然有這樣的

出身,為什麼還要做這有今生沒來世行當。」蕭慶之問道。

「還是個熟門熟路的,得,你就不用交了。」領頭的漢子見

蕭慶之一副雲淡風輕,胸有成竹的樣,心里直犯嘀咕,于是就搶

先免了這白臉書生的平安錢。

「我在關西營里待過四年,我知道你是誰。」蕭慶之說完走

近前,騎在馬上的土匪們個個嚴神戒備,三十步開外,蕭慶之停

下,沖那領頭的漢子說︰「沈大成,還認得我嗎?」。

「侯……侯爺。」

「很好,看來還認得。」

「侯爺……看什麼看,還不快把刀收起來,別惹侯爺笑話了。」沈大成翻身下馬,走到蕭慶之面前行禮,然後恭敬地站在一

邊︰「侯爺,您老怎麼到福田來了。」

「我若不來,怎麼知道你居然做起佔山為王的勾當來了。」

蕭慶之冷冰冰地看著沈大成。

好半會兒,沈大成才帶著哭腔地說︰「侯爺,小的才上山三

天,要不是被人一伙強盜搶了盤纏,小的哪里會做這勾當。小的

也不知道小的居然這麼倒霉,還沒開張就遇上了侯爺您老人家。」

看了沈大成許久,蕭慶之才確定沈大成說的是實話︰「很好

,那就還有得救。」

……

這結果,真意外。

更意外的是,沈大成身上居然帶著件東西,還是當年沈大成

在蕭慶之帳下做先鋒時,蕭慶之賞給他的。

「玉凰。」

「是,玉凰。」

「你干嘛非要從沈大成身上要回來,怕他將來再混不下去給

你當了?」

「不是,玉璧,這是陛下的東西。如果我沒記錯,不是陛下

賞賜給我的,是父親給我的。這樣的東西,陛下也不會賞給父親

,這……這是陛下的定情信物。」(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訂閱,打賞,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