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零一章︰見機行事

默然良久之後,朱棣終于還是沉著臉一字一頓的緩緩說道︰「那就須得賢弟當機立斷,見機行事。」說到這里,情不自禁的伸手牢牢抓住朱權的衣袖說道︰「總而言之,若是愚兄有幸入城,實不願再于紫禁城內見到這個冥頑不靈的佷兒。」言及于此,雙目之中不禁泛起一縷寒光。

朱權聞得朱棣這般語焉不詳之詞,卻沒有再加追問,權衡輕重之下終于還是點頭接下了這個千難萬難,可謂九死一生的任務。當下兩人約定,四日後由朱棣率領軍中精銳前往金川門,兵臨城下再相機行事。

第二日曙光微露時分,朱權換過青衫,扮作一個落魄潦倒的讀書士子,獨自踏上了前往應天的官道。

第三日午時光景,應天城朝陽門,正陽門等一十三處城門,官道上已然擁堵不堪。城外數十里方圓的百姓已經被渡江而來的燕軍駭得魂飛魄散,為免兵凶戰亂之禍,紛紛逃離家園,扶老攜幼,朝城中涌去。

燕軍近在咫尺,京師應天早已陷入極大的混亂中,朱權混在亂民之中悄然入城,絲毫沒有引起守城軍士的注意。

漫無目的的行走在長街之上,朱權郁郁獨行著朝前走去。

待得一座極具氣魄的府邸大門映入眼簾之時,朱權仔細一打量間這才發覺,自己滿月復心事之下不知不覺間,竟是來到了昔日自己在應天城的寧王府前。

遙見王府大門緊閉,封條赫然在目,門口卻無兵卒駐守。朱權當即繞到王府後院,趁著四下無人之際縱身入內。

游目四顧之下,只見得昔日幽靜的院落中小湖依舊,四面八方荒草及膝,一派蕭索荒涼的景象。自他追隨朱棣造反作亂以來,此處府邸便給皇帝降旨封閉,數年光景之下,倒成了野鼠飛鳥的棲居樂園。

造反作亂自保,他和燕王朱棣可謂同舟共濟,可惜對于一個有可能攻破京師,君臨天下,大明開國皇帝第四個兒子的朱棣來說,他不需要,也不可能再有什麼患難與共的盟友。如若自己趁著城中大亂之際潛入皇宮,將朱允炆殺之,天知道心狠手辣的朱老四會不會反將弒君的罪名扣到自己的頭上,再打著名正言順的旗號將自己鏟除。念及昔日待自己頗為親厚的懿文太子朱標,難道面對他的兒子之時,當真便能這般當機立斷麼?

緩步來到昔日和徐瑛時常釣魚為樂的湖邊樹下,朱權回想昔日在這個院中做逍遙王爺,每日里在此和徐瑛習武的樂趣,更曾在此地拜堂成親的往事,念及于此,他雖是面臨事關生死的極大難題,也渾然間仿佛置身世外,什麼千軍萬馬,君臨天下,仿佛都和自己再不相關,腦海中浮現起遠在千里之外大寧,徐瑛,馮萱的音容笑貌,情不自禁的面露微笑忖道︰瑛兒,漢民不知尚記得我這個老子不。

小樓上的木門無聲無息開啟間,一個身穿黑色衣衫的人影悄無聲息的走出房外,朝著湖邊獨坐的朱權而去

朱權這數年間所歷經險死還生的場面不知凡幾,來人步入三丈方圓內時已然有所察覺,待得對方猱身撲來之際,右手反揮之下,一塊早已暗自握在手中的卵石疾飛而出,直奔對方面門要害而去。于此同時身形朝一側縱去,避開對方這勢若蒼鷹撲兔般的凌厲一擊。

全力擲出的卵石猶如強弓勁弩射出的箭矢般疾飛而出,消失得無聲無息,朱權心中震駭下已然深知對方武功卓絕,站起身來細細打量駐足丈余之外來人面目,只見得鬢邊略顯白發,淵停岳屹般矗立的師傅秦卓峰,不禁一呆。

秦卓峰眼見愛徒武功勝過往昔多多,不禁滿意的略微頷首,沉聲問道︰「你如何也入城來了?」原來他昔日得朱權的老師荊鯤訴說萬一江山易主,燕王朱棣登上皇位後愛徒一家可能遭逢的極大險境,早已南下而來,昨日入城後便即來到昔日的寧王府藏身落腳。

給師傅見禮後朱權當即說出了燕王前日和自己所謀,以及顧慮朱棣過河拆橋的隱憂。

秦卓峰聞言不禁長嘆一聲說道︰「共患難易,同富貴難,何況此事涉及皇權。」說到這里,看了看朱權微笑說道︰「好在老酸儒未雨綢繆,早已慮及此事,已然有了計較,為師此次南下而來,便是為了讓朱棣縱然君臨天下,對你和瑛兒也須得顧忌三分,不敢輕舉妄動。」

朱權眼見師傅數年不見下略顯蒼老的面容,回想老師荊鯤的深謀遠慮,心中不禁一暖,問道︰「不知老師所謀何為?」

秦卓峰沉聲說道︰「以老酸儒所謀,朱棣縱然身登大位,也決計不敢公然將他的佷兒殺之,廢之,既然他遣你入城,咱們便將計就計,尋個時機溜進皇宮大內,讓朱允炆活不見人,死不見尸,他的去向當今之世,唯有你一人知曉。」

夜深人靜時分,距離寧王府數條街外的曹國公府邸中,燭火照耀之下,一個來回踱步的身影映照在書房窗紙之上,顯示出了此間主人內心的惶惑不安之態。

房門輕響間,顯見得有人躡手躡足的步入房中,身穿華服的曹國公李景隆因燕軍即將兵臨城下之事內心驚懼,惶恐下早已坐立不安,以為有府中下人不得自己傳喚下擅自入內,當下也不轉身,惱怒異常的呵斥道︰「滾。」

「曹國公別來無恙否?」一個男子的輕笑聲傳入耳中。

這般甚為熟悉的輕言細語,傳到李景隆耳中,卻猶如九天驚雷一般駭人心魄。他渾身一顫下霍然轉身,眼見一身青衫的寧王朱權面露微笑,大馬金刀的端坐書桌後椅上。

李景隆雖則無能,畢竟也曾統領數十萬兵馬,看了看放置于朱權身前紫檀木茶幾上的三尺長劍,腦海中登時清醒過來,面露苦笑的說道︰「殿下深夜造訪,到讓下官有失遠迎了。」他識得朱權久矣,深知這個寧王殿下武功高強,數年之內和燕王朱棣屢敗朝廷大軍不說,竟還奇跡一般率領大軍千里奇襲,橫渡長江來到了京師數十里之外,自己府中雖有上百親兵,卻是遠水救不得近火,只怕呼喊之間就得血濺三尺,死于朱權劍下。

「想曹國公昔日便與我和四哥交厚,兩軍交戰,生死相搏實乃情非得已,思之豈不令人傷感。」朱權說到這里,不禁長長嗟嘆。

李景隆听他言及自己更加畏懼的燕王朱棣,終究承受不住心中泰山壓頂般的壓力,努力凝定心神後問道︰「殿下深夜到此,恐不是為了和下官敘舊吧?」

朱權沉聲說道︰「四哥兵臨城下之日,只須你率軍獻城,當為大功一件。」

李景隆聞言心中大震,強自說道︰「若是下官執意不肯,殿下是否便要取了在下性命?」

出乎意料之外,朱權聞言也不著惱,微微搖頭說道︰「本王無須這般下策,只在城中散布謠言,說是朱老四已然許以高官厚祿,曹國公不日便要獻城歸順,做那從龍功臣。」

念及此時燕軍即將兵臨城下,城中軍民大亂,謠言滿天飛的時刻,若是這般虛實難辨的謠言傳到早已坐臥不寧的皇帝陛下耳中,自己一家老小會有什麼下場已是不言而喻,李景隆面若死灰般頹然坐到太師椅中,長嘆一聲後問道︰「聞得殿下這般上策,下官還有得選擇麼?」

「沒有。」朱權這次的回答簡短而不容置疑,心中暗自嘆道︰自朱允炆大刀闊斧的削藩以來,我和朱老四率軍反叛以來,所有置身于這場你死我活,皇權爭奪的漩渦中的任何一人,都沒有了選擇的余地。我沒有,朱老四沒有,你沒有,尚在紫禁城中的當今大明皇帝陛下,也不會有。

翌日,燕軍十余萬之眾浩浩蕩蕩而來,陳兵于應天城外。

午後時分,扮作親兵百戶,跟隨在曹國公李景隆,谷王朱橞身側的朱權駐足金川門城門樓上。原來建文皇帝朱允炆削藩之下不但將周王朱橚,齊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等四位王叔廢為庶人,更曾逼得湘王朱柏不堪受辱下闔家*,使得谷王朱橞等一眾親王內心之中早有兔死狐悲,物傷其類之感,念及縱是燕王,寧王兵敗身死,自己在佷兒皇帝,以及一干腐儒手中也決計沒有善終,心中早有叛意,今日一早得曹國公李景隆暗示後,當即一拍即合,決意獻城歸降。

遙見燕王朱棣高踞汗血馬之上,率領大軍逐漸迫近金川門,朱權當即抽出腰際三尺長劍高喝道︰「本王乃是寧王朱權,燕王殿下率軍而來,降順者概不殺戮。」

李景隆,朱橞兩人深知此時朱權喝明身份下自己已是騎虎難下,無路可走,當即不再猶豫,率領各自心月復的數百親兵一涌而下,殺死依舊忠于朝廷的將校士卒數十人,開關落鎖,敞開了金川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