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卷 第三十九章 神打(下)

說實話,荊州的將領中自然也是有精通守城之戰的,可是這些將領的名號中絕對是沒有蔡瑁,張允的。盡管這兩人也當是屢經戰陣,可是他們那多是在水上作戰,即便是他們也見識過陸戰,守城戰,可是見過與懂行卻是完全的兩個概念,況且以這兩個人的資質,也並不是什麼能夠頓悟的那種天才。

游離著心神的張允,自然也就無心全力抵擋著南門外糜芳的攻城。盡管要說能力糜芳與張允相比,或許也是半斤八兩的份兒,可是要知道糜芳的出身之地是徐州,那里可是出產天下有名的丹陽兵,而糜芳這些年也是隨著劉備多年轉戰的,卻于著攻城上的能力要比張允高出些來。

盡管此時劉備軍少,可是糜芳的攻城套路卻是有條不紊,井井有條。什麼雲梯,投石車,都被他運用的有板有眼。

位于糜芳身後的陸遜,此時自然正在觀察著城上城下兩方的態勢。當然,陸遜自然戰陣上的閱歷要遠遠少于之前的兩位,可是閱歷並不一定就是能力,智力水平不在一個層次,對有些事務是無法比較的。

看著眼前的局面,陸遜自然也是想起了之前徐庶和諸葛亮曾與他交談過的信息,知道眼前他所面對的是一群心神不定的荊州兵,可是即便如此,畢竟襄陽城乃是天下有名的雄城,城中的守將再不爭氣,可是這城牆卻是爭氣,數量上的差距並不是單單能夠靠質量簡單的就能彌補的。

看到這里,陸遜自是知道,是時候讓他從上庸帶來的那些東西上場了。恰好之前糜芳也在有意無意之間,只是攻擊城牆,而對居于中間的城門處,卻是給後邊的陸遜留下了一些空隙。

陸遜從上庸帶來的兵士,其實並不是真正的戰士,他們其中有不少都是鄧瀚建議關羽成立的輜重兵,是一些實驗性的輜重兵,根據鄧瀚的建議,這些人的出身有不少的木匠,鐵匠,以及什麼泥瓦匠。這些人除了可以像當時的輜重兵那樣之外,還有著更為專業的能力,或許這是鄧瀚在這個時代給創建的「工兵」吧!

看著夾雜在戰陣中前進的轒讟車,想著當初見到這種東西時的場景,陸遜不得不又一次的對鄧瀚的才華拜服,鄧瀚所提議的轒讟車,或者可以叫做尖頭木驢車,原本應該到南北朝時期才出現,因為鄧瀚的到來,也隨之出現在這個時代。車上是類似等邊三角形的木質車頂,蒙以牛皮,再覆蓋以泥土,其下自然可以掩護攻城的士兵掘城牆、挖地道時免遭敵人矢石、縱火、檑木的傷害。

木驢車緩緩前行,它的出現自然引起了城上士兵的注意,不過注意是注意了,大家的心思不齊,那射向木驢車的箭矢,雖有些數量,卻也無力破防,既然無功而返,原本就無心的荊州兵更是不願費力了,卻是方便了木驢車的繼續前行。

當靠近了城門,自然城牆上落下了不少的檑木,不過借助于驢車的造型,處于木驢車下的兵士們倒也能夠勉力支撐。趁此機會,幾名泥瓦匠出身的兵士,自然奮力的開始了工作。

襄陽城的城門過道卻也是用巨石鋪就,有鑒于此,兵士們自然不會在這里費力,他們卻是將奮斗的目標轉向了固定城門的門軸處,能有一技之長的自然不會是憨直人,鄧瀚的建議自然就是看向了這些手藝人的靈性。

正在指揮攻城的糜芳,和還在待命的陳到自然也都是看見了木驢車的行動,他們雖不知道接下來將要發生什麼,可是卻都很是期待。

陸遜卻于此時吩咐一名副將策馬向東而去。

看著城門下,輛輛木驢車不動了,城牆上的士兵卻是突然間都感到了些莫名的緊張和恐慌,卻是將城樓上屯集的檑木,紛紛的往下砸去,發泄著內心的不安。

頂著城牆上邊紛紛落下的檑木,驢車中掩護的士兵們卻也很是緊張,畢竟這些人中也有不少的新兵,可是想著在上庸城中的好日子以及之前在北地流浪的困頓,又使得他們,用自己很是抖動的雙手,揮動著鎬頭,鏟器工作著。

同樣的抖動還出現在車下那幾名手里抬著一個碩大的瓦罐的士兵,他們只是興奮又害怕,這幾個人卻是見識過他們手里這東西的威力的,不過此時他們抬著的可是比之前他們見過的試驗品要大得多,想必那威力也是大得很吧!

陸遜雖然也有些擔心,可是他更是相信那些木驢車下的經過訓練的士兵們不會讓他失望的。這種信心或許還是從鄧瀚那里得到的吧!

終于兩輛木驢車又重新的動了起來,這次卻是以比之前快捷的速度往後移動著,雖然兩輛木驢車在城牆上無邊落木之下,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些損壞,不過此時在陸遜的眼中卻是變得更加的可愛些。

此時已經和陸遜待在一塊的陳到,自是覺察到了陸遜的喜悅,這位歷史上並不怎麼出名的白耳精兵的創建者,卻也很快的覺察到陸遜的喜從何來,身為武將的直覺讓他向著身後的白耳精兵們,揮了揮手,早就和他心意相通的手下們,自是了解他的意圖︰「弟兄們,準備好,該輪到我們出場了!」

襄陽城東門處,城牆上的士兵以及此時還有些看戲意味的蔡氏似乎已經有些厭倦了諸葛亮在那高台上的動作,都變得意興闌珊。而諸葛亮卻是對這些不管不顧,遠處的人看不清楚,不過若是仔細觀察,還是能夠察覺到,諸葛亮的眼神總是會不間斷的看向南面。

他自然是在等待。此時時雖已近午,可是深秋時分的天氣還是讓他在外的雙腳變得赤紅。可是諸葛亮卻依然在一絲不苟的做著那些動作,依他本意,諸葛亮自是不信這些,可是他信冥冥之中的上蒼不會辜負了他這份良心,這份真誠,他信這享有漢室四百年余恩德兆億子民不會讓他們這些跟著仁義著天下的劉使君的苦心人虛耗了精神。

雖然這是個人心喪亂的世界,各個所謂的梟雄霸主,爾虞我詐,翻雲覆雨,在這片土地上粉墨登場,可是正是這個時代,不也有著如劉備這般的正人為此亂世挽天傾!

于是,在他的眼角的余光中,他看到了,看到了從南方遠處,一騎飛馳而至!

此時的他卻是霍然而起,仗劍行于高台之上,往來縱橫,顧目四盼間,已是神采飛揚,配合著手上的劍光熠熠,諸葛亮的雙眼也是神光湛湛!

猛地,他似乎有了某種預感,身形卻是恰好停滯于燭台前,握劍的右手卻是昂然前指!

此時的遠方,卻是傳來了一聲震天的響動,像是天邊忽然落下的巨雷,滾滾而來!

天道即人道,天心即人心,萬眾一心即可為神矣!

襄陽城中的居民,自是感受最深的,稍有些記憶的人,都被這聲巨響震動了那記憶深處關于建安三年夏時炸響于襄陽城內的那道巨雷,這似乎是襄陽城內百姓多年來听到過的最震耳發聵的雷聲了!

雷神發怒麼!?上天發怒自是有人不道,老百姓的心思自然簡單!

此時高台上的諸葛亮卻是有些僵直了,直到在下方感到有異的甘寧輕身上來,才發現,原來這位先生有些月兌力給僵住了。

不過瞬間緩過神兒來的諸葛亮,卻是又看了一眼對面襄陽城牆上的城內諸人,已變得惶惶不安,卻是不知所措了。諸葛亮卻是吩咐道︰「興霸將軍,你這便領軍去南門吧!速去那邊助陳到將軍奪城!」

「也好,我便留兩百軍士,護衛軍師回大營!」甘寧自是干脆。

「留一百吧!其他都帶走,想來此時襄陽城中還沒有什麼人的有這份心思來這邊的!」諸葛亮說道。

甘寧在留下了一百軍士後,卻是迅速的向著襄陽南城門跑去。

此時的諸葛亮卻是在回想著之前的一些場景。那是他和徐庶,還有陸遜,以及飛鴿傳信與鄧瀚交流的過程。

鄧瀚自是將火藥的威力以及一些特性告知了他們,相較于諸葛亮和徐庶,身在上庸的陸遜自然要更多的熟悉一些這件東西,還有從上庸帶來的那些輜重兵,自然也是由陸遜統領更能發揮出能力。

新野與巨野兩處奇跡般的戰事,自然給了襄陽城中一些本來就有心事的人,疑神疑鬼,發揮想象力的空間,而有著臥龍稱號的諸葛亮卻也是三人中最符合這一處借神行天道的人選。

除此之外,徐庶也就剩下運籌帷幄之中了。

雖然這次是一場並不會有多大傷亡的戰事,不過卻是借助了不少的外部條件,也是耗費了多少人的心血才得到眼下的這般場面。

經歷了這幾次的使用,鄧瀚苦心積攢了將近四年的火藥全部耗光了,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才造好的新野城,卻是變成了只剩四面圍牆般的牢圈。

不過終于要告一段了。

想著緊接著要面臨的局面,諸葛亮卻是不由得輕聲道︰「蔡瑁最好爭氣些,將該帶走的,就請都帶走吧!」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