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十二章 翻手為雲

第三十二章翻手為雲

穆箋卓與朱石、董達和、董馱羅、郭凌濤四人在混亂中集合到了一起,點了一下人馬,五人一集合,剛好有六千多人,當下眾人點齊兵馬,向邊興城趕去。去看看小說網。

穆箋卓帶軍走了半天時間,發覺前方隱有炊煙,當即獨自運起輕功,先行趕去查看。到了營地數丈外,發覺前面是一所營地,他暗運「潛龍訣」,發覺營內約有幾十名士兵,他劍眉微揚,抽身折回軍中將情況告知眾人。

幾人商量了下,便決定前去攻擊,眾人經過水軍營地一戰,大多已感疲憊,正需要食物補充,而這里只不過是幾十名士兵,當下向那營地沖去,該營地本是李孝逸安排的,但是卻被程咬金強行抽去幾千士兵參與圍攻,不料卻被穆箋卓輕松取下此營,獲得糧食補充後,眾人休息了半個時辰,便開始起程了。

穆箋卓方才在攻營時便已經抓了幾名俘虜,查到此處距離邊興城不過半日路程,當下由那幾名俘虜帶路,向邊興城趕去。

眾人走了半天時間,終于趕到邊興城城下。邊興城位于長安四雲城之一的北雲城附近,四雲城為李世民在登基後在長安四周鑄建的四座城池,分別為東雲城、西雲城、南雲城、北雲城,世人統稱為四雲城。

四雲城防守牢固,內有精兵良將駐守,可以說是長安最強的防御措施。而邊興城的防備也是不弱,尤其是張浩到後,整治風氣,一日內連斬數名不服之將,將整座邊興城治理的井井有條。

眾人來到城下,仰天遙望城頭,一時心頭感慨。穆箋卓沉吟良久,收拾心情,叉腰長嘯道︰「張浩何在?!」嘯聲凌厲,四字更似晴空霹靂,末字才出,前字余音尚未消除,四字飄蕩半空,久響不絕。嘯聲寂靜了良久,城頭方才有一人笑道︰「我道是誰,原來是穆將軍!」

穆箋卓冷冷一笑,揚聲道︰「張浩,快放我們進去。」城頭人影一晃,一名紅袍男子探出頭來,笑道︰「穆將軍不知是失心瘋了還是如何,不知爾等乃我大唐叛賊麼?竟然還妄圖讓我放你們進城,一旦你們進城,我不也就得了個造反的罵名麼?」

董達和並不認識張浩,卻曾經听度素說過此人,聞言不由大怒道︰「你個中原蠻子,快點打開城門,不然老子打你個粉身碎骨!」張浩哈哈一聲大笑,將手一揮,城頭頓時現出數十鐵弩手,箭弩指下,紛紛將弩鋒指向城下眾人。

「八臂連弩?!」穆箋卓瞳孔瞬間收縮,下意識退了一步,將手一張,真氣自丹田瞬間涌起,三柄黑色魔刀在他身後緩緩浮現而起,而一面盾牌則在他身前幻化而出,他深吸一口氣,沉聲道︰「張浩,昔日我待汝不薄,為何今日定要逆我?」

張浩冷笑一聲,將手再一揮,那批弩手又退了回去,清風吹拂下,他紅色長袍也仿佛有一絲妖艷,而他的聲音,似乎也有了一點蠱惑︰「要讓我放你們進來,似乎要有一個更好的理由吧?!」穆箋卓眉宇一凜,沉默了一下,淡淡道︰「我的理由,難道你不知道麼?」

張浩怔了怔,冷哼一聲,冷笑道︰「我知道?我知道什麼?」穆箋卓雙手負背,傲然向上望去,沉聲道︰「天下之大,能與我軍交鋒者,除了已經敗亡的突厥鐵騎、唐朝精兵,只有那支軍隊。」張浩目光一變,聲音不由有了一絲顫抖︰「什麼?你也知道那支軍隊?!」

穆箋卓朗聲一笑,頷首道︰「不錯,至于那支軍隊的指揮權,卻在一個你絕對想不到的人的手中。」張浩長眉一皺,右手捻住了長須,仰頭望著天穹,沉默不言。穆箋卓亦是負手而立,長甲上的鮮血慢慢滴落,逐漸將他足底染成一片紅泥。

沉默了半天時間,張浩忽然雙掌一拍,失聲道︰「難道……難道竟在那人的手里?!」穆箋卓目光中流露出一絲欣賞,笑道︰「說來看看,是不是我說的那人。」張浩目光中神色復雜,慢慢道︰「听東立防。」穆箋卓輕輕一頷首,笑道︰「不錯。」

張浩神色變幻了良久,忍不住問道︰「你如何知道他會來?」穆箋卓微笑道︰「只要你仔細想想,就會知道。」張浩沉默片刻,忽地長長一嘆,將手一揮,嘆道︰「賈粟,開城門。」話音才落,城門已被「嘎吱嘎吱」地打了開來,只見一名玄衣青年負手而出,背後一柄黃色長劍,長髻飄懸,三道戟須順風而舞,如同得到高人一般瀟灑自若。

穆箋卓劍眉一皺,拍馬上去,拱手道︰「敢問大名?」那玄衣青年拱手一笑,淡然道︰「後學末進賈粟,見過穆將軍。」穆箋卓眉宇微沉,問道︰「敢問山東賈家和閣下是……」賈粟微微一笑,淡然道︰「賈家之主賈翊行正是家父。」

山東賈家,是山東少數的儒家大家族之一,其家主賈翊行更是有名的大儒,曾與房玄齡並稱為唐朝二儒之一。聲名顯赫,想不到此刻居然會見到其子。賈粟雖名聲不比其父高,卻也不低,自幼聰慧,三歲能言,七歲能倒讀《孔子》、《史書》等冊,學富五車,知識淵博。

郭凌濤身在長安多年,卻也听過賈粟之名,但他對于學士素無好感,當下沉默不言。朱石卻從陳卿處曾經知道過山東賈家,當下略一拱手,淡然道︰「銀羽朱石。」賈粟對之淡然一笑,重新看向穆箋卓,輕輕一揖首,微笑道︰「請穆將軍入內。」

穆箋卓眉宇微凜,卻不作聲,雙腿一緊,緩緩策馬而入,此刻張浩已經到了城下,見穆箋卓率軍而入,上前拜倒在地,沉聲道︰「見過將軍。」穆箋卓輕輕一頷首,轉頭看了看四周,皺眉道︰「張浩,你這軍隊可不怎麼樣啊?」

張浩微一苦笑,嘆道︰「自從將軍叛變後,朝廷便停止給我城的一切糧食供應,好在城外農田頗多,暫時也支撐了一陣子,不過前段時間朝廷卻派了一支軍隊來,帶走了許多糧食。」穆箋卓心頭一動,問道︰「他們大概多少人?」

張浩想了想,說道︰「大約兩千人,不過听說後來被程咬金帶走很多人,只有一部分人留在一座營地里。」穆箋卓哈哈一聲大笑,翻身下馬,將他扶了起來,笑道︰「有意思,我們剛好將那營地取了,稍後糧食便會運來。」

賈粟此刻已到張浩身旁,笑道︰「拙才,我早說那營地必定會為穆將軍所取吧?!」張浩微一苦笑,無奈道︰「果然給你這鬼才說中了……」穆箋卓心感好奇,忍不住問道︰「什麼意思?」

張浩笑了笑,拱手道︰「幾日前賈粟來到我城,游說我大開城門,任將軍入城,並說將軍定會破長安,我也同意了,方才不過想探探銀羽軍的虛實,看看是否與他所言一樣,想不到,唉……」

穆箋卓目光一亮,看向賈粟,微笑道︰「久聞山東鬼才賈粟之名,今日一見,果然不同凡響。」賈粟微微一笑,揖首道︰「將軍遠來疲憊,先去休息吧,稍後再商定策略。」穆箋卓略一頷首,指揮士兵進入城內休息,見一切無恙後,便帶著幾將隨張浩、賈粟二人前往太守府休息。

穆箋卓這幾日戰事頻頻,平時不覺如何,但是此刻一安靜下來,卻突然感覺十分疲倦,不知不覺已伏案而睡。

不知睡了多久,忽然他心頭一動,猛地回過神,直起身來,只見四周事物如故,一盞油燈默默灼燒,他長長嘆了口氣,不知以後還會有多少時間能夠安睡。他站起身來,慢慢伸了個懶腰,哈了口氣,轉身從懷中取出一封白色信紙,凝望了半晌,慢慢展開,喃喃念道︰「瀟瀟夜塵雨,客居寂寞中。倚窗欲佇立,相思化希冀。明月清輝內,把酒欲臨風。緩歌徐吟唱,未思已醉人。」念到此處,他忽然嘆了口氣,輕輕一笑,將書信重新放入懷中,轉身推門而出。

門外已有幾名奴僕等候,見他出來,便將他引到大堂門口,便抽身退下。穆箋卓見大堂裝扮樸素,不覺暗暗頷首,當下抬步走入,只見張浩、賈粟二人正在低聲商議著什麼,見他進來,趕緊站起身來對之一拱手。

穆箋卓亦回了半禮,走到首座坐下,問道︰「現在你們城中有多少人?」張浩點了點頭,與賈粟分別挨了左右二座坐下,拱手道︰「我城有平民兩百六十一人,士兵五千人,其中老幼士兵約一百五十人,將軍所得糧草已經運來,加上將軍原來的六千四百三十七人,剛好夠我們用六天時間。」

穆箋卓微一頷首,沉吟了下,轉頭望向賈粟,問道︰「唐軍動向如何了?」賈粟對之一揖首,恭敬道︰「魏征、長孫無忌已與薛仁貴一軍會合,李靖、李績也已到達坨龍河一帶,程咬金、尉遲恭、侯君集三軍分為數股,四處搜索我軍,同時李孝逸也已備齊水軍,向長安退去。」

張浩長眉一緊,沉聲道︰「此時形勢對我軍絕對不利,不知將軍所言的那支軍……何日會到?」穆箋卓沉吟片刻,淡淡道︰「大約十天時間。」賈粟沉默了下,搖頭道︰「除此之外,听說將軍還有一些武林勢力的朋友,不知他們會來嗎?另外,那支軍隊听說動如風,快入電,想必不出五日便能到。」

穆箋卓斜目一橫賈粟,心頭暗嘆,頷首道︰「不愧是鬼才,思緒之快,望塵莫及。」賈粟輕輕一笑,拱手不言。穆箋卓閉目沉思了片刻,忽地一個響指,說道︰「進來!」話音未落,門外已躍入一名黑衣男子,對之一拱手,冷冷道︰「見過青龍堂主。」

穆箋卓對之輕一點頭,冷然道︰「放出消息,就說我軍全部兵力皆在此處。」黑衣男子面色不動,伸出三根手指,穆箋卓劍眉微凜,伸出兩根手指在他面前擺了擺,那黑衣男子眉宇微皺,想了想,又比出兩根手指,隨即又伸出五根手指。

穆箋卓輕哼一聲,冷冷道︰「別忘了,現在除了我,還有誰會照顧你們?」那黑衣男子面露難色,遲疑了下,又伸出兩根手指,穆箋卓點了點頭,閉上雙言,揮了揮手。那男子對之一拱手,轉身飄然而去。穆箋卓倏地睜目,兩道冰冷寒光破瞳而出,冷冷道︰「小心一點,我不保證哪天會出些意外?」

那黑衣男子微微一震,但並未轉身,隨即快步飛去。穆箋卓輕哼一聲,又閉上了眼楮。賈粟皺著眉看向那黑衣男子的背影,遲疑道︰「他們是……劍氣樓的人?」穆箋卓睜開雙眼,奇怪地看了他一眼,訝然道︰「你也知道劍氣樓?」

賈粟點了點頭,遲疑道︰「知道一點……」穆箋卓點了點頭,閉上眼,不再說話。

第二天,整個唐朝都流傳著一個消息,穆箋卓已經集合了所有軍隊,正在邊興城進行休養,隨即準備進攻長安。

這個消息一出,天下皆驚,李世民雷霆大怒,當即調集李靖、李績的北伐軍、薛仁貴的西涼鐵騎、李孝逸的唐朝精兵,向邊興城進攻而去。

第一日,薛仁貴的西涼鐵騎到,久攻不下,退到北城口。

第二日,李孝逸、程咬金、尉遲恭、侯君集四人帶兵趕到,自東城殺入,奈何穆箋卓神功已成,大敗其軍,退出城門,分駐南、東二城口。

第三日,李靖、李績帶兵趕到,駐守西城口不攻,與其余二軍並為四軍圍住邊興城。

第四日,三路大軍圍而不攻,欲不戰而絕其糧草。

第五日,李孝逸不欲再等,調集兵馬,強行攻城。

三路大軍均為當世罕見的精兵強將,此刻全力攻城,當真是聲勢浩大。董達和、董馱羅二將駐守北城口,郭凌濤、賈粟駐守西城口,朱石、張浩駐守東城口,穆箋卓獨自一人立于南城口。

這次戰斗絕對是銀羽軍成立以來的最驚險的戰斗,但也就是這個時候,才體現出了軍紀的重要性和銀羽軍的訓練之強,即便是處于弱勢,但是他們卻依舊沒有絲毫投降的態度。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