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有關宋、金戰爭和岳飛評價的幾個問題

(轉載︰鄧廣銘)

一、宋、金戰爭的性質

十二世紀初期,崛興于我國東北白山黑水地區的女真族,在完顏部酋長阿骨打的領導下,集中全族的力量,反對遼王朝契丹統治者的剝削和壓迫。就女真貴族所發動的這次戰爭的性質而言,乃是被壓迫民族對于壓迫民族的殘暴統治與種族壓迫的反抗斗爭,是「要用反抗的手段來解除這種壓迫」,因而它符合于女真族全體人民的利益,我們也必須承認他們有發動這次戰爭的充分理由。到遼王朝既已被女真族的兵馬消滅掉之後,女真族在長城以外的廣大地區已躍居于統治者的地位,金王朝既不曾受到宋王朝的欺凌,它原所統轄和新從遼王朝奪佔的地區的居民,也全都沒有受到宋王朝統治階層的壓迫和剝削,而女真貴族卻無端尋釁,發動了南侵的戰爭,侵佔了黃河下游的廣大地區,滅掉了已經建立了百數十年的北宋王朝,對華北、中原以及大江南北廣大居民的生命財產肆行殘殺奴役和掠奪。進入這一階段之後的戰爭,其性質已與其反抗遼王朝的戰爭大不相同,已完全變為侵略性、掠奪性和非正義性的戰爭了。

在十二世紀最初的三四十年內,女真貴族的軍事實力雖然發展得很快,而女真族的生產方式,較之漢族地區則遠為落後。漢族地區是已經高度發展的封建生產方式,而女真族進入奴隸制社會還並不太久。女真貴族全都是大奴隸主,主要的生產勞動全部由奴隸承擔。女真貴族佔領了華北地區之後,為加強其鎮壓力量,曾屢次下令,以女真貴族原來的社會組織猛安(千戶長)、謀克(百戶長)為單位,從東北移向華北,取名為屯田軍。為了安置一批接連一批的屯田軍,金國統治者在華北大生產區,強奪大量的肥沃農田,強令「前日之主(按即土地所有者),今則為客(按即租種土地者)」,接著便把這些客戶「並籍入官」。大量的華北農民,就這樣地淪落為女真貴族的奴隸。猛安、謀克們所強佔的土地,或則由其擁有的奴隸為之耕種,或則強迫附近的漢族農民佃種,租佃條件極其苛酷,而且常常向租佃者預征兩三年的租課。女真貴族們的這類行徑,理所當然地招致了華北漢族人民的切齒痛恨和頑強反抗,漢族人民豈肯再為女真貴族認真努力地去耕耘收獲?于是,屯田軍所霸佔的廣大農田,便大都由貧瘠而趨于荒蕪,使華北地區的農業生產力遭受到極其嚴重的破壞。這就是說,專從社會經濟方面來說,女真貴族們的侵宋戰爭,也完全是一種破壞性和落後性的戰爭。

既是如此,則在宋王朝統治區域內的軍民們抗擊女真鐵騎的斗爭,從政治意義上講,乃是屬于用反抗的手段以解除外來的民族壓迫的,亦即自衛性的戰爭,從而也就是正義性的戰爭!從經濟意義上講,則更是為了保障一種進步的生產方式,要盡量使其免受破壞以至更向後逆轉,自然也是屬于進步性和正義性的戰爭。

在此姑舉淮南地區社會生產情況的前後變化作為例證。

在北宋一代,淮南地區是以「土壤膏沃」、「廛里饒富」著稱的,趙構在一次與劉大中對話時,就曾追憶其地之富實情況說︰「淮南利源甚博︰平時一路上供內藏庫綢絹九十余萬,其它可知。」而劉大中也說︰「淮南桑麻之富不減京東,而魚鹽之利他處莫比,今荒殘可惜。」ヾ但到趙家王朝南遷到江南以後,其地變成了宋、金鏖戰的沖要地區之一,居民四向逃散,以求免遭女真鐵騎的蹂躪,農業生產幾乎全廢,于是而突然變為一個荒涼地帶。見于汪藻建炎四年(1130)所上奏章中的淮南地區的情況已經是︰

淮南近經兵禍,民去本業,十室而九。其不耕之田,千里相望,流移之人非朝夕可還。ゝ

到紹興二年(1132),擔任淮南東路提點刑獄兼營田副使的王實,也對其地農業生產的荒廢情況做了一番調查統計,說道︰

被旨措置營田,勸誘人戶或召募軍兵請射布種,今相度︰先將根括到江都天長縣未種水田一萬六千九百六十九頃,陸田一萬三千五百六十六頃,分撥諸軍,趁時耕種。ゞ

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雙方訂立了所謂和約,以東起淮水中游、西至大散關作為兩國的分界線,遂致淮南地區成了南宋王朝北部的「極邊」。南宋王朝這時雖已定都杭州,但是,為了確保杭州以及江南各地的安全,它所應采取的最正確的戰略性措施,是必須充實沿淮的防務和軍務,而且也必須千方百計使淮南地區的流民盡速還鄉復業,必須使從北方流徙到淮南來的人民在淮南地區定居下來,分與一定數量的生產資料,使其能夠從事耕種,這才符合于所謂的實邊政策。然而南宋王朝的當政者們卻一直不肯這樣做︰既沒有把沿淮的防御力量充實強大起來,從而當地外流的農民也都不敢回鄉復業,而從北方流徙來的人民,更不敢在那里落戶定居。其結果是,直到宋孝宗趙的乾道七年(1171),據淮東安撫使司向南宋王朝所陳報的,淮南東路真州、揚州、通州、泰州、楚州、滁州、高郵軍、盱眙軍的「系官荒田」和「在戶未耕荒田」,總共還有三萬五千一百二十四萬頃。々

如果南宋王朝地抗戰派。特別是岳飛所一貫堅持地武裝抗金地主張能夠貫徹執行。則不但淮南地區地農業生產不至凋殘到這等地步。就連淮北以及整個華北地區地已經高度發展地封建生產方式和文化。也全都可以不至長期遭受女真鐵騎地踐踏、蹂躪和向後逆轉。對比看來。女真貴族所發動地侵宋戰爭。和南宋王朝地抗戰派們所主張。特別是岳飛始終以堅苦卓絕地精神去履行地抗金自衛戰爭。不論就雙方地動機或其效果而論。其孰是孰非。孰為進步性地。孰為落後性地。孰為正義性地。孰為非正義性地。也全都是明明白白地-

ヾ《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一九。紹興八年五月丁未記事。

ゝ同上書卷四○。建炎四年十二月末。

ゞ《宋會要-食貨》二之九。

々《宋會要-食貨》六之二一。

二、岳飛是南宋地一員愛國將領。也是屬于整個中華民族地英雄人物

(1)

我們必須確認,南宋政權與金政權,乃是兩個國家。

曾經有人以為,宋、金戰爭,是在全中國分裂為幾個政權的歷史時期內,發生于同時並存的兩個政權之間的戰爭,是屬于內戰的性質,不能把它認為是國與國之間的戰爭。

我不同意這種意見。

眾所周知,每當我們歷史上在同一時期內出現幾個割據政權時,每個政權都要選用一個特定的國號,而從來沒有一個政權是用「中國」為其國號的。齊、楚、燕、趙、魏、秦爭霸時是如此,魏、蜀、吳鼎立時是如此,東晉、十六國、南北朝時期是如此,遼、宋、西夏、金先後對峙時期也是如此。其中的每一個政權,都是一個具有特定名稱的獨立王國。單就某一個獨立王國來說,它雖然是與其他若干個獨立王國同時並存于中國的疆域之內,但由于它的統治階級是以維護自己的政治統治為目的的,它具有一套階級統治的機器,擁有自己的領土、人民和主權,我們遂也不能不把它稱做一個國家。除了「國家」這個詞兒,實在也找不出更合適的名稱可用。

如果把同時存在的某一個特定國家的國號作為「中國」的同義詞,而把其他國家排斥在「中國」這一個詞的涵義之外,那當然是錯誤的、荒謬的。當人們談到魏、蜀、吳三國鼎立時,不論以魏為正統也好,或以蜀為正統也好,從來沒有人把另外兩個國排斥在中國之外;當人們談到南北朝時期內先後出現于南方或北方的諸國時,不論以南方的宋、齊、梁、陳為正統也好,或以北方的魏、齊、周為正統也好,也從來沒有人把非正統的一方排斥在中國之外,同樣,當宋、遼、西夏或宋、金、西夏同時並存時,我們稱之為三國鼎立也完全可以。他們雖互為敵國,但也並不把對方排斥在中國之外。例如,宋、遼雙方互通文書,即互相以南朝、北朝相稱。遼道宗曾向人說道,自來都認為居處在在北極星下的才是中國,而遼的境土就正處在北極星下(洪皓《松漠記聞》)。金主完顏亮在決定出兵伐宋的時也寫有這樣的詩句︰「萬里車書盍混同,江南豈有別疆封?」ヾ可見遼、金的統治者也全是以中國自居的。

既然宋與金各自都是一個國家,則金國人把宋稱為外國,或宋國人把金稱為外國,是理所當然的事,而我們把宋、金雙方相互派遣的辦理交涉的人員,稱為外交使節,也同樣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是這個所謂外國,僅僅是金對宋或宋對金而言的,決不是以宋或金與「中國」相對而言的。

既然宋、金是兩個同時並存而又相互敵對的國家,那麼,當他們之間互相征戰時,把屬于進行正義戰爭的一方,而又矢忠矢勇維護其本方主權與利益的岳飛,稱國的將領,而把力主屈己降敵的秦檜叫做賣國賊、漢奸,自然是完全恰當而且完全正確的-

ヾ張棣《正隆事跡記》(自《三朝北盟會編》卷一四二轉引)。按,此詩為蔡靖代作。

(2)

**同志在《中國革命和中國**》的第一章第一節中,曾有這樣一段話︰

中華民族的各族人民都反對外來民族的壓迫。都要用反抗的手段解除這種壓迫。他們贊成平等的聯合,而不贊成互相壓迫。在中華民族的幾千年的歷史中,產生了很多的民族英雄和革命領袖。

這里所說的「外來民族」,固然也包括來自中國以外的民族,例如十七世紀內佔領我們台灣的荷蘭人,但主要卻是指「中華民族的各族」中的某一族而言的。因為,在十九世紀中葉以前,除了鄭成功從台灣趕走的荷蘭人而外,在中國的疆域之上,並不曾有中華民族以外的什麼族,來對中華民族的任何一族進行過進行過壓迫;而且,對于荷蘭這樣的外來民族,中華民族的各族人民也不可能與之談什麼「平等的聯合」。經常並大量地出現在中國疆域之上的,卻只是中華民族的各族之間的相互斗爭的事實。而在每次大規模的相互斗爭之後,繼之而來的又總是各族人民之間的互相融合。

在中華民族內部民族間互相斗爭時,總有一方較強而另一方較弱,一方面是正義的而另一方面是非正義的,因而也就必有一方是壓迫人的而另一方是受人壓迫的。單就十二世紀初期我國東北地區的女真貴族和契丹族之間相互斗爭的事例來說︰當時的女真族是處在遼王朝契丹貴族統治之下的,它在政治方面既受到遼王朝的壓迫,在經濟方面也受到遼王朝的殘酷剝削。從1114年以來,女真族人民就在完顏部的酋長阿骨打的領導下,起而反抗遼王朝的統治,先後用了**年的時間,就把遼王朝所屬的上京臨潢府、東京遼陽府、中京大定府、西京雲中府、南京析津府全部攻佔,把遼政權全部摧毀。這一場進行了十來年的戰爭,雖然是由女真族完顏部的酋長發動和挑起的,但卻是因契丹族統治者長期以來對女真族進行的嚴酷壓榨而引起的,是女真族為解除來自契丹族這一「外來民族的」壓迫剝削而采取的反抗手段,一句話,是一場正義的戰爭。從而領導了這次戰爭,而且取得了一個勝利接連一個勝利的阿骨打,他的斗爭既符合了女真族全體人民的利益,且又不是以損害契丹族人民的利益為代價的,因此,我們理所當然地應稱完顏阿骨打為民族英雄。不只是屬于女真族這一狹隘範圍內的民族英雄,而且是屬于全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

阿骨打在把遼王朝滅掉之後,並沒有把兵鋒轉向北宋王朝的打算。但他的弟弟吳乞買于1123年繼位,並于1125年把逃往西北地區的遼的末代皇帝捉獲之後,在沒有受到北宋王朝任何觸犯的情況下,卻無端尋釁,舉兵南犯,在既已把北宋王朝滅掉之後而仍不肯罷休,這很明顯地是一種不義之戰。而代表了宋方的全體人民的願望,為衛護漢族地區已經高度發展的封建的生產方式及其精神文明,起而以武裝抵抗女真的鐵騎,阻止其蹂躪破壞,以求避免整個社會被拉向倒退浩劫的人物,像岳飛其人,同樣是理所當然地應被稱為民族英雄。也同樣,不只是屬于漢族的民族英雄,而是屬于全中華民族歷史上的一個民族英雄。

有人認為,即使承認南宋軍民抗擊女真鐵騎的斗爭是正義性的,即使承認領導了這次戰爭的著名將領岳飛為民族英雄,但也只能承認他是漢族歷史上的一個民族英雄,漢族以外的各族,特別是受到他的抵抗和打擊的女真族,是不能承認他為民族英雄的。這也就是說,岳飛並不是屬于全中華民族的英雄。

我以為這一論點是很值得商榷的。

自從女真的軍事貴族率領鐵騎南侵宋境之日始,岳飛即投身于抗擊南侵軍的斗爭當中,並從此確定了以抗擊女真鐵騎,洗雪國家仇恥作為他的職志。通過他後半生的實踐,更確實證明了,他從立定這一職志以來,就一直念茲在茲地,為求實現他的這一職志,而始終篤實英勇地置身于抗金斗爭的最前線,盡最大的努力以抵御女真兵馬的南進,及其在進軍途程中的掠奪和屠殺,以求使東南半壁的各族人民盡可能免遭蹂躪和涂炭。這說明,岳飛對于保衛高度發展的封建的生產方式,封建的精神文明和文化,都是做出了杰出貢獻的。這種種,固然符合了廣大漢族人民的利益,而對于女真族人民(更不用說其他族的人民了)的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來說,也是不會發生任何損害作用的。這就等于說,他對于整個中華民族的進步和發展,確實提供了大量的積極因素,把他稱做中華民族的英雄,他的的確確是當之無愧的。

三、論岳飛的「精忠報國」

(1)

《宋史》卷三八○《何鑄傳》記有一事說︰

秦檜力主和議,大將岳飛有戰功,金人所深忌。檜惡其異己,欲除之,脅飛故將王貴上變,逮飛系大理獄。先命鑄鞫之。鑄引飛至庭,詰其反狀,飛袒而示之背,背有舊刺「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

我以為,這段記載基本上是可信的,也就是,在岳飛的後背上,確實是刺寫了「盡忠報國」四個大字。這四個大字,究竟是在什麼時候刺寫在岳飛的後背上的,是什麼人為他刺寫上的,史無明文可考。傳說中以為是岳飛的母親在岳飛少年期內為他刺寫上的,那是很難憑信的。因為,沒有任何記載,說岳飛的母親是個讀書識字的人,因而她不可能做刺寫文字的事。

募兵制度開始于晚唐,稍後,朱溫建立了後梁政權,惟恐應募而來的士兵臨陣逃月兌,便采用在每個士兵的臉上刺字的辦法。這種辦法,在北宋和南宋還都在沿用。北宋初年,李順領導四川農民起義,建國號為大蜀,建年號為應運,他所率領的農民軍便都在面部刺寫上「應用雄軍」四字。宋高宗趙構即帝位于歸德之初,王彥、岳飛等人率兵渡河攻入新鄉城內,及兵敗之後,王彥領導了當地的忠義民兵到太行山腳下從事游擊,這些忠義民兵也都在臉上刺寫了「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個字,從此便被稱為「八字軍」,這都說明,當時的軍人在身體的某個部位刺寫上某些文字,乃是一樁極平常極隨便的事體。

岳飛的後背上所刺寫的「盡忠報國」四字,既然當受審訊時還特地袒露以示何鑄,可知這必是經岳飛自己有意識地選定的四個字,而請求什麼人為他刺寫在後背上的。

從岳飛從軍以後的半生戎馬生涯和戰斗實踐來看,他所謂的「盡忠報國」,大致可以落實在以下三個方面的軍事行動上︰一,平定流動于南宋統治區域內的軍賊、游寇,如李成、曹成等;二,鎮壓對南宋政權進行武裝反抗的農民起義軍,如虔、吉地區的十大王和湖湘地區的楊ど等;三,抗擊一再南侵的女真鐵騎,恢復失地,報國仇,雪國恥。在這三者當中,只有最後一項才是岳飛立定的職志所在,也就是他所要「盡忠報國」的確切涵義;前兩項,則全不屬于他所預定的戰斗目標。但是,既然每樁事都是由岳飛親自去做的,在下文里我們也必須逐一加以論述。

(2)

關于岳飛和岳家軍平定軍賊、游寇的問題。

當女真軍事貴族以其鐵騎初次侵入黃河下游沿岸各地時,前此出現于這一地區的反抗北宋腐朽統治的一些人民武裝力量,為了有效地打擊更凶殘的外來敵人,大都自動或被動地把矛頭轉向女真侵略者。特別是在宗澤、李綱、張所等人承擔了軍事或政治上一部分職責之後,都堅持以武力抗擊金人的主張,對于各地的忠義民兵,也都在進行收編、改組和予以支援,使得忠義民兵的氣勢更較前蓬勃發展,隨時隨地都能給予女真鐵騎以有力打擊。只可惜好景不常,李綱居相位僅七十幾天即被罷免,而從此以後,以趙構和黃潛善、汪伯彥為首的宋王朝最高統治集團,只顧南向逃竄,不管宗澤怎樣聲嘶力竭地吁請趙構「回鑾」到開封去,他們總是置若罔聞。對于一批一批從戰爭前線潰敗下來的軍隊,趙構、汪、黃諸人都一律听憑其自生自滅,或任其各自尋找後路,再也不肯稍加聞問了。

從戰爭前線潰敗下來的部隊,有許多又聚集成大大小小的群伙,依然留在黃河下游兩岸,各自為戰,繼續對敵人進行斗爭。然而其中也有大量人群,既不肯再回歸到宋政府的正規軍事編制中去,也不敢把重新結成的隊伍留在戰區與敵人繼續斗爭,而卻成群結伙地向江淮地區流竄,到處打家劫舍,攻佔城邑。有的還剃頭辮發,打扮成女真軍隊模樣,狐假虎威地對南部中國人民肆行蹂躪殘害。南宋的統治階層中人,把這班人稱為游寇,有時也稱軍賊。其中如李成、張用、曹成等人所率領的各股,人馬都較多,力量都較大。當岳飛剛剛被宋廷拔擢為偏裨將領之日,首先就受命擔負了消除這般游寇軍賊的任務。而岳飛,也一次接連一次地,很好地完成了任務。

游寇、軍賊流竄于南宋王朝統治區域之內,不但是南宋王朝甚感頭痛的問題,對南部中國各地個階層居民來說,也是一種幾乎和女真鐵騎相等的禍害。因而,岳飛先後帶領部隊對他們追擊掃蕩,一方面是為南宋王朝除掉了大患,另方面也是為南宋境內的百姓居民除掉了大患。

(3)

關于岳飛和岳家軍鎮壓農民起義軍的問題。

以趙構為首的南宋最高統治集團,雖然以大敵當前為借口,向國內人民進行苛酷的壓榨,卻是把財政收入的幾乎一大半用在皇帝、貴族和文武大臣們的奢侈縱欲、揮霍浪費上去,而不是用在準備或者充實對大敵作戰的實力和條件上去。人民把錢財帛谷等等輸納給南宋王朝,本是希望它能夠把敵國的鐵騎阻擋住,而他卻一味地懼戰避戰,結果是使得各地居民依然遭受戰爭和兵燹。對于可以組織和動員的民間的一些實力,南宋王朝自始就不敢著手組織和動員,不敢引導他們去攻打前來侵犯的敵人。對于這樣怯懦凶殘的南宋王朝,南宋人民是不會無限期無條件地支持、擁戴的。因此,在征斂最繁苛、兵匪騷擾最厲害的地方,例如江南西路的虔、吉諸州,湖湘地區洞庭湖四周諸州縣,便先後爆發了以李洞天、羅閑十和鐘相、楊ど等人領導的,反抗南宋政權的武裝起義。

概括說來,在南宋初年,盡管民族矛盾那樣劇烈。而由于南宋最高統治集團不但不肯堅決執行抗擊金人的政策,反而企圖借此題目,渾水模魚,既把對人民的壓榨一再加重,還準備把更多的國土和人民出賣與敵方,為其小朝廷換取一個苟延殘喘的局面。這就使得處在水深火熱中的人民,不能不把注意力再集中到統治階級、剝削階級身上,不能不把階級斗爭交織在民族斗爭的過程當中。

由此可見,先後起事于南宋王朝統治區域之內的,被南宋的統治者們稱做「土寇」的那些武裝力量,全都是以各地無法生活的農民為其骨干力量的,因而是和前面所說的游寇、軍賊截然不相同的。

然而,不論是起義于虔、吉州的或是起義于湖湘地區的農民軍,卻又全都與李成、曹成等人所率軍賊、游寇一樣,都是被岳飛率軍把他們最後鎮壓下去的。

岳飛之忠心耿耿地去執行南宋王朝交付給他的征戰任務,雖是他的階級局限和時代局限使然,然而與他同時代並且同是統治階層中的人,卻也確確實實有許多人能夠認識到,江西和湖南的起義軍的性質,與李成、曹成等軍賊、游寇大不相同,因而主張,應當從政治上尋求解決途徑,而不應當用武力進行鎮壓。岳飛卻竟見不及此,而心甘情願地奉行南宋王朝的旨意,用武力去加以蕩平。這是岳飛應該永世受到譴責的,並且是無法滌除的罪行。盡管他之絞殺洞庭湖旁楊ど的起義水軍,是在他相信了楊ど要與李成合力去攻打杭州的諫言之後出師的,但可以斷言,即使其時沒有這一諫言,岳飛也會接受這一次的「討伐」任務。因而這也不能成為替岳飛進行辯解的理由。

如果岳飛一生的作戰實踐,就到瓦解了楊ど的這支起義軍為止,那麼,岳飛便只能是我們歷史上一個負有罪咎的人;所幸是,在瓦解了楊ど的起義軍以後的五六年之內,岳飛更能英勇果決地擔負起抗擊女真鐵騎的任務,而這卻是關涉到整個中華民族(包括女真族在內)的發展前途和命運的重大時間。因此,要對岳飛做出最後的論定,就必須從岳飛畢生事業中這一主要方面著眼,要看看他的這一主要方面究竟做出了什麼貢獻。

(4)

關于岳飛和岳家軍在抗金戰爭中所起的作用,在本章的第一、二兩節中已經著重地做了論述;在這里,我只就以下兩個同題在略做分析和論證。

(1)從第一、二兩節中的論述,可以得出結論說,岳飛和岳家軍在抗金戰爭中所做出的努力,所收取到的效果,是遠遠超出于保衛趙家王朝這一狹小的界限之外的。盡管如此,但就岳飛和岳家軍(甚至是包括所有主張抗金的文臣、武將和軍民在內)的主觀願望來說,主要地卻還是為了保衛那個趙家王朝的,而其奮勇抗金所收取到的最直接的效果,也確實把那個趙家王朝保全下來。對于這一問題,應給予怎樣的評價呢?

我認為,通過抗戰派人物的戰爭實踐所得到的這一直接效果,是絲毫也不減損抗金戰爭的意義的。

首先,從當時奮起于各地的忠義民兵的意圖上看,就可看出,他們全都是希望取得趙家王朝的物質支援和統一領導,希望在它的號召之下一致行動,而不是想把這一趙姓政權推翻,去另建政權來擔負這一領導職責的。

這情形,從馬擴所領導的慶源府(今河北省趙縣)五馬山諸營寨的發展過程中,可以得到證明。馬擴使金被留,及建炎初年從金人軍營中逃出之後,即在五馬山建立了朝天、鐵壁諸寨,他的部眾卻一直還得不到大的發展。稍後,燕地有一個名叫趙恭的人,異想天開地要冒充趙佶的兒子,遂假稱自身乃是信王趙榛,ヾ是在被金軍所俘而「長驅北去」的中途,在慶源府境內「遽謀逃竄,得敵中忠義數人為力,遂月兌羶網」的。馬擴聞之之後,信以為真,便把他迎接到五馬山寨中去,奉為山寨的總領導人。這事傳播出去之後,立即有十萬以上的壯勇民兵聚合到五馬山寨中來,一致表示,要在「信王」的旗幟之下共同抗金。散在河北、河東各地的忠義社,總計有幾十萬人,也全都表示,願受五馬山寨的節制,有的干脆就打出了「信王」的旗榜,進行號召。

這可見,作為一個政權、一個國家的標志而有了數百十年歷史的趙宋王朝,當其未遭到「外來民族」的侵逼壓迫時,雖已因其本身的腐朽而為其統治區域內的廣大人民所仇恨、所厭棄,而在它所遭遇到女真鐵騎的侵逼,並因此而面臨著危機存亡的關頭時,所有從事于抗金斗爭的人群,為求使分散的力量可以集中,可以給予來犯之敵以更有力的打擊,卻是寧願再承認這個王朝的統治地位,寧願歸屬在它的統一領導之下的。同時這也反映出來,當時南宋統治集團中的主戰派的主張,是和南宋統治區域內以及黃河以北淪陷地區廣大人民的意願全相符合的。如果能把抗戰派主要人物如宗澤、張所、李綱等人的主張見之施行,則南宋王朝的正規軍隊與華北民間的武裝組織,必然可以匯合為一支能夠克敵制勝的宏偉強大的軍事力量。

然而,由于趙構的極端怯懦和自私,當馬擴和「信王趙榛」不斷以蠟書向他呼吁,要求他給予物質接濟,並調撥正規軍前往應援時,他始終置之不理;只有在听到「信王趙榛,要渡河去據守開封」時,他才下詔佯稱,即將「回鑾「京師,借以杜塞「信王趙榛」的入據京師之謀。這說明,趙構惟恐其皇位受到威脅,是寧願「信王」、馬擴諸人所領導的,以及活動于北方各地的忠義民兵盡速失敗,而不願他們有任何發展、取得任何成功的。

惟其如此,故從南宋王朝建立以來,便先後好幾次出現了以趙構為首的主張屈己降敵的賣國集團,隨時給予主戰派人物以打擊,使其不能在南宋王朝站穩腳跟,使其主張難以實現。

在這般情況之下,在南宋統治集團當中,能把個人厲害完全置諸度外,不顧小朝廷上賣國集團的勢焰如何高漲,始終堅持抗戰,始終要與河北、河東忠義民兵保持密切聯系,並始終以忠義篤實的精神去把這些主張附諸實踐的,為數實在不是很多,而在這批為數並不很多的人物當中,岳飛則是最為杰出、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人。

自從進入十二世紀的三十年代以來,即自從岳飛被拔擢為一個軍區的負責人之日開始,他就堅定不移地奉行著抗擊女真鐵騎、收復失地、報仇雪恥的政策。在此期間,不論內部或外部的環境如何惡劣,他再也不曾發生過猶疑,不曾動搖過對于勝利的信心。

岳飛的抗金斗爭的實踐,盡管並不是完全符合趙構的心意,而其結果,對于南宋王朝之能夠持續存在來說,卻是起了決定性作用的。

(2)在岳飛的「盡忠報國」這一指導思想當中,是否包含有愚忠的成分在內呢?

歷來有人認為,岳飛對趙構的意旨,只肯遵從而不敢違抗,特別在紹興十年的一次抗金戰爭中,已經勝利在望了,卻因接受到趙構令其班師的詔令,也竟不敢援用「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的道理拒絕班師,而俯首帖耳地班師回朝了。

看過這一本傳記的人,就應已知道,這種議論是和當時的實際情況不相符合的。

說岳飛在其將近二十年的戎馬生涯當中,在軍事斗爭方面所做的一切努力,全都直接服務于趙姓王朝,這當然是沒有問題的;但說他一貫忠實地奉行趙構的旨意而不違抗,那就大有問題了。最明顯的事例,就是對金的屈服與斗爭的問題。特別是在趙構第二次起用秦檜做宰相,並于紹興九年與金國訂立了第一次所謂和約之日,趙構下詔大赦新收復的州郡,夸大其詞,粉飾太平。岳飛看了詔書之後,寫了一道《謝表》奏進,其中的主要話語是︰

臣幸遇明時,獲觀盛事。身居將閫,功無補于涓埃;口誦詔書,面有慚于軍旅!尚作聰明而過慮,徒懷猶豫而致疑︰謂無事而請和者謀,恐卑辭而益幣者進。

臣願定謀于全勝,期收地于兩河。唾手燕雲,終欲復仇而報國;誓心天地,當令稽顙以為藩!

這些話語所表述的一個中心思想,是對趙構、秦檜與金國的統治者訂立的所謂和約,非但根本不予承認,而且還要依照岳飛的夙願,率師北進,去收復河北、河東和燕雲諸州;非但不能把趙宋王朝降格為金的附屬國。而且還要把金國打敗,逼令它作為趙宋王朝的附庸國。只可說,這是對于由趙構、秦檜合力造成的一股屈膝降敵的惡浪逆潮,正在用力挽狂瀾的偉大魄力加以救正,是強烈抗議,哪里是「奉表稱賀」!對于趙構的投降行徑給予這樣的鄙視蔑視。怎能說岳飛一貫順從趙構的意旨呢?

關于岳飛在紹興十年從郾城班師一事,我在本書第十五章的第四節,即《十年之功廢于一旦》那一節中,已做了較詳細的論述,說明那是岳飛為求不落入趙構、秦檜所制造的陷阱,在喪師與班師二者之間,做出的極英明、極具卓識的抉擇。試想,他在這時如不遵守班師回朝,則在淮北宋軍全已接奉「密旨」相繼撤回淮南之後,岳家軍突然處于孤軍深入的情況下,金軍固然可以對岳家軍構成從正面、側面合擊之勢,把它圍殲;而趙構、秦檜也可以用「違抗朝命」做借口,調集張俊、楊沂中等人的部隊,對岳家軍大張撻伐,與金軍合力把他殲滅。岳飛為避免遭受這種嚴重後果而奉詔班師,這決不是用來對趙構表示其惟命是從的「盡忠」的行為,自然更與所謂「愚忠」毫不相干。

再則,從岳飛奉詔班師之後,到他遭受慘殺之前,中間還有援淮西、任樞密副使、視察韓家軍等等事節,並非班師回朝即遭殺害。這同樣可以說明,班師一事和所謂「愚忠」是毫不相干的-

ヾ《靖康裨史-宋俘記》謂「燕人趙恭托榛號,號召山賊助宋」。

四、岳飛是杰出的戰略家和軍事家

自從紹興三年(1133)為始,南宋政府就把東起江州、西至荊州、北邊包括長江北岸一些州縣,分劃為一個軍區,指定由岳飛負責防守。長江的下游,淮南東西兩路,則由劉光世、韓世忠和張俊分別負責。在南宋的這幾支部隊當中,只有岳家軍曾連續對偽齊和金國的南侵軍采取過主動的攻勢;另外的那幾支,只是當敵軍攻入防區之內時,才被動地進行一些軍事周旋,有時還必須岳家軍前往支援,才可以招架得住。這說明,在南宋王朝的正規軍當中,唯有岳家軍的戰斗力最為強大。

岳家軍的戰斗實踐,證實了它的戰斗力之特別強大。至于其所以特別強大的原因所在,固與岳飛平素的操練和教閱分不開,而更加重要的,則是因為具備了下述兩個條件。這兩個條件,都具體反映出來,岳飛是如何地要把他的部隊與人民大眾緊密聯系起來;從而還具體反映出來,岳飛確實是一個卓犖不群的戰略家和軍事家。

第一,岳家軍的風紀之好,不但為南宋諸軍之冠,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也少有其比。南宋初年幾員大將的部隊,一般說來,軍行所至總都不免勒索財帛,驅擄丁壯,掠人妻女,居人廬舍,岳飛的部隊卻獨獨不是如此。他們平時全居住在軍營當中,街巷中很少有出外游逛的士兵。在行軍途中,則「夜宿民戶外,民開門納之,莫敢先人。晨起去,草葦無亂者」。ヾ他們始終堅守著「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的戒條。

在趙構獎勵岳飛的許多詔令當中,幾乎每一次都稱贊他的治軍有法紀律嚴明,例如夸獎他「師行而耕者不變」,「涉千里之途而樵蘇無犯」,等等。對別的將帥雖也頒發過很多獎勵詔令,卻很少用這樣的詞句,唯獨對岳飛的詔令中才使用,這正好證明,岳家軍的紀律必非其同時諸將帥部隊之所能及。而也正是這一原由,才使得岳家軍到處受到廣大人民的歡迎、愛戴與合作。

荊湖北路的人民,在岳飛被害之後,不顧權奸秦檜的凶焰如何高漲,也不怕會因此引惹出什麼麻煩和災禍,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家,全都畫了岳飛的像而在家中加以供奉ゝ。他們還把岳飛的一些事跡,編成傳奇式的乃至神話般的各種故事,彼此稱述,互相傳播。岳飛之所以贏得人民這樣的熱愛,固然主要是以他在抗金戰場上所立功勛使然,而另外一個同樣主要的原因,則是由于岳家軍曾長時期在這里駐扎過,曾經為這里的每一戶人家服過務、謀求過福利之故。而岳飛本人的純樸篤實的作風,也必有極大的感召力量。

岳家軍在其所到之處,都以這樣的軍風紀而獲得當地人民大眾的熱愛,各地人民大眾自然就樂意與岳家軍合作,盡量給予一些精神的或物質的支援,使岳家軍的戰斗力量得因之大大提高。

第二,岳飛對于各地人民抗金的武裝力量具有深切的認識,從而對它非常重視。岳飛在南渡之前,曾一度參加過太行山區的游擊戰爭。到他參加了趙家王朝的正規軍,並隨同杜充從開封而轉移到長江以南,其時河南、河北各地人民,不願屈服于女真貴族的統治宰割之下,依然到處自動團集,靠山的結為山寨,靠水的結為水寨,分別對女真軍隊從事于激烈的斗爭。當李綱執政之日,當澤宗留守開封之時,都曾計劃對這些地方的忠義民兵加以支援、組織和領導,使其發揮更大的作用和力量;而在李綱去職、宗澤逝世之後,南宋王朝的當權者們卻全不再考慮此事,只有岳飛,他確知這些自動結集的抗金武裝力量之強大,在他身任將領之後,便把連接河朔的忠義民兵作為他的抗金戰略的重要環節之一,並經常派人去和這些山水寨的首領們進行聯系。他在每次出兵對偽齊或金人致討之前,更大量地發遣人員潛入敵境,策動這些山水寨的忠義民兵遙相配合。而河朔地區受到金軍掃蕩的忠義民兵,到實在無法立足而必須南下時,南下之後也大都以岳家軍營作為他們的歸趨之地,把敵方的情況和動向提供給岳家軍,這就又會使岳家軍對敵方的虛實強弱之所在更能了如指掌。

紹興十年(1140)夏秋間,岳飛的大軍北進抵達穎昌,先頭部隊克復了鄭州、洛陽等地,河朔地區太行山以東以西的山水寨忠義民兵也都大肆活動,有的在大名、磁、相等地邀截金人補給線上的糧綱、馬綱、金帛綱,ゞ有的則專力于攻打城邑,例如河東路的翼城、趙城以及絳州的垣曲縣城等。其在此以前尚未組織起來的民眾,也都暗自積聚一些兵仗和糧食,往返奔命,要乘此機會組織起來,以配合岳飛的大軍渡河北進。

從南宋政權建立以來,直到1234年金政權的滅亡之日,在南宋政府軍抗擊金軍的全部戰爭歷史上,紹興十年岳家軍在穎昌所立功勛,乃是登峰造極的一次。而這次輝煌戰果之取得,與岳飛「連接河朔」的戰略方針是分不開的-

ヾ王自中︰《郢州忠烈行祠記》(自《金佗續編》卷三十轉引)。

ゝ王自中︰《郢州忠烈行祠記》(自《金佗續編》卷三十轉引)。

ゞ《金佗續編》卷十一,《令契勘梁興見今措置事宜開具申聞省札》。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