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回 歡慶牛年除夕夜 昊軒初患小兒癢

且說建國後第一個春節轉眼間就到了,姚家莊的人民是在熱熱鬧鬧中渡過的。該章節由網提供在線閱讀莊子里第一次看到幾乎是家家戶戶貼上了紅對聯,第一次听到了大面積的鞭炮聲響徹在姚家莊的上空和夜空。這里過陰歷年的風俗習慣是這樣的︰臘月二十四過小年;臘月二十六除灰塵;臘月二十八準備年貨;臘月二十九當年去世的亡人過年,親戚朋友都要于這一天提著禮物來給亡人拜年陪亡人吃年飯;臘月三十上午寫對聯貼對聯,下午一家人在一起給祖宗上香放鞭洗手吃團年飯,這一餐的飯煮的較多,不能吃完,取來年有結余的吉祥。吃完年飯以後,長輩給小孩歲錢。

據說給歲錢的由來是這樣的︰「在我們江漢平原一帶有這樣一個傳說︰據說,古代民間有一個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除夕夜里出來,專門模熟睡的小孩子門。小孩被模過後就會高燒、說夢話,退燒後就會變成痴呆、瘋癲的傻子了。大人們怕祟來傷害孩子,常常在除夕整夜亮燈不睡,這也叫做‘守祟’。有一戶姓管的人家,夫婦倆老年得子,十分珍愛。在這年三十的晚上,為了防止祟來侵擾,這對老夫妻不敢睡覺,用紅紙包了幾枚銅錢,逗著孩子玩。但隨著夜漸漸深了,小孩子受不了,先睡著了,老夫妻年歲大,也熬不住,一看都已是四更天了,想來那祟該不會來傷害他們的孩子了吧!這對老夫妻便把包好的幾枚銅錢放在他的枕邊,睡了。可他們剛一睡著,一陣陰風吹過,黑矮的小妖就進了屋,就在他要用手模孩子頭的時候,突然孩子枕邊的幾枚銅錢出響聲,閃出一道金光,祟尖叫著逃跑了。很快,這件事就傳開來,後來大家紛紛效仿,在大年除夕夜里用紅紙包上錢給孩子,祟就不敢來侵擾了。因而人們把這種錢叫「壓祟錢」,「祟」與「歲」音相同,日久天長,就被稱為「壓歲錢」了。」

到了晚上大人們則圍坐在火爐旁守歲直至深夜放鞭後才去休息,小孩子們則提著燈籠在屋外面游玩到直至疲倦才回家睡覺,這種活動可一直延伸到正月十五,同時這天晚上如果村里有當年去世的亡人,心細的鄉鄰還要帶上鞭炮香紙到亡人家去給亡人拜年。守歲的緣由是︰荊楚大地,自古就有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守歲是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在一《守歲》詩中寫道︰「相邀守歲阿戎家,蠟炬傳紅向碧紗;三十六旬都浪過,偏從此夜惜年華。」珍惜年華是人之常情,故大詩人蘇軾寫下了《守歲》名句︰「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夸!」由此可見除夕守歲的積極意義。

年三十守歲,俗名「熬年」。為什麼稱作「熬年」呢?民間世世代代流傳著這麼一個有趣的故事︰相傳,在遠古的洪荒時代,有一種凶惡的怪獸,人們叫他「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獸就要從海里爬出來傷害人畜,毀壞田園,降災于辛苦了一年的人們。人們為了躲避年獸,臘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關緊大門,不敢睡覺,坐等天亮,為消磨時光,也為壯膽,他們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獸不再出來,才敢出門。人們見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賀道喜,慶幸沒被年獸吃掉,這樣過了好多年,沒出什麼事情,人們對年獸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獸突然竄到江南的一個村子里,一村子人幾乎被年獸吃光了,只有一家掛紅布簾、穿紅衣的新婚小兩口平安無事。還有幾個童稚,在院里點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紅,竹子燃燒後「啪啪」地爆響,年獸轉到此處,看見火光嚇得掉頭逃竄。此後,人們知道年獸怕紅、怕光、怕響聲,每至年末歲,家家戶戶就貼紅紙、穿紅袍、掛紅燈、敲鑼打鼓、燃放爆竹,這樣年獸就不敢再來了。在《詩經?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記載。所謂「庭燎」就是用竹竿之類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燒後,竹節里的空氣膨脹,竹腔爆裂,出  啪啪的響聲,這也即是「爆竹」的由來。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獸怕紅,常常被年獸吃掉。這事後來傳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兒,他為了拯救人們,決心消滅年獸。有一年,他待年獸出來時,就用火球將它擊倒,再用粗鐵鏈將它鎖在石柱上。從此,每到過年,人們總要燒香,請紫微星下界來保平安。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在這「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團圓,歡聚一堂。全家人圍坐在一起,茶點瓜果放滿一桌。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正月初一清晨每家男主人必須起來上香放鞭炮,叫接年,又叫‘出天方’。從這一天起開始拜年,叫初一拜祖宗,初二拜家公,正年基本過完了,但過年氣氛的余波還要延伸到正月十五日。到了初三直至初九開始沒有規定的拜年,拜年到此基本結束。人們又把初一至初九日叫上九日︰初一曰雞日;初二曰狗日;初三曰豬曰;初四曰羊日;初五曰牛日;初六曰馬日;初七曰人日;初八曰日;初九曰日。

在過年的前後期間中,禁忌也很多。中國是內涵最深的一個民族,有著幾千年的悠久歷史文化。從前古人講究‘敬天、敬地’,因此在民間流傳的禁忌也不少,一代代流傳下來,就連最熱鬧的新年節日,老人也常提醒後輩不要觸犯禁忌,以期來年好運,據說確實有其靈驗性。中國人過的農歷新年指的是初一到初九這幾天,當然我們通常會將前後幾天都算進去一起慶祝,從臘月二十四直到正月十五後節日氣氛才慢慢淡下。具體禁忌如下︰

1、要說好話,忌罵孩子︰傳統認為孩子初一若挨了罵,就要挨一整年的罵。尤其要求初一這天要說好話,不能說粗口不雅之言,有些地區萬一小孩說溜了嘴,大人會馬上跟著說︰「孩童之言,百無禁忌」;若是不小心摔破了東西,就會說‘打打’。

2、忌打掃,忌將垃圾掃出門外︰過年前要拜「灶王爺」,送走後「灶王爺」,年三十夜以前要打掃完畢,叫「掃揚塵」,有除舊迎新的意思,到過年那幾天則忌打掃。初一至初五忌倒垃圾,也不能將垃圾掃出門外或往外倒污水,恐將家中的財氣掃掉。

3、初一、初二忌洗衣︰水神的生日在初一、初二,因此忌諱在這兩天洗衣服。

4、初一忌催人起床︰年初一的上午不要催人起床,認為這樣會讓對方整年都會被人催促著做事。

、已婚女子忌初一、四、五回娘家︰過年期間,嫁出去的女子和女婿只能在初二或初三回女方娘家,據說這樣才不會把娘家吃窮。

6、忌跟還在睡覺的人拜年︰年初一忌跟還在睡夢中人拜年,須等到對方起床後再拜年,否則會讓對方一整年都在病床上。

7、忌吃魚頭、魚尾︰過年期間魚是必備菜,曰「有余」。吃魚時,應將頭尾留下不吃,這樣就表示來年不僅有吃穿,還有剩余。

8、忌討債︰傳統認為,過年期間不管是被人要債還是向人要債的人這一整年都會很倒霉,因此忌諱向人討債。

過了正月初九日,家家就開始籌辦正月半的食物——月半粑,到了正月十五日,主要活動是鬧花燈,有條件的還要開辦花燈會。在古代,皇帝在這一天也會參加游燈會與民同樂,各省府、卅衙及府縣的軍政長官也要在這一天參加游燈會與民同樂。年過到這一天,節日氣氛才慢慢淡下,到了正月十六日,人們就要各司其業了。在農村有一句俗語說︰「吃了月半粑,各人做莊稼。」就是這過意思。

姚大牛一家這個年過的也是非常熱鬧和幸福的。臘月二十九這天,姚大牛和菊花、小蘭商量說︰「明天團年飯我想把二伯二娘二老接到一起團年,你們看怎樣?」

菊花說︰「應該的,我贊成!」

「謝謝哥哥姐姐,這是我巴不得的事,我感謝都來不及還說什麼不同意的話。不過這得要大牛哥去說。」小蘭紅著臉說。

大牛連忙說︰「既然都同意,那我明天早上就去說,過去時我還要帶一付對聯過去,給他們家也貼上對聯旺一旺。」說完他就著手準備紙筆墨硯準備寫對子。如是就吩咐小蘭磨墨,自己就揮筆寫了兩付對聯。

自己家的一付上聯是︰翻身解放不忘黨恩情,下聯是︰服務鄉親要公而忘私。

橫批是︰歡渡春節二伯家的一付上聯是︰翻身不忘**,下聯是︰幸福全靠**。

橫批是︰歡渡新年大牛的二伯叫姚承德,今年五十五歲,身體比較硬朗,弟兄三人,大哥姚承道,巳去世,沒有後人;三弟姚承文,也就是姚大牛的父親,也巳去世多年。姚承德二老只生有姚老二一人,也于二年前去世了。二老孤苦呤叮,帶著守寡媳婦過日子。

第二天早上,大牛打好了槳糊,把自家大門口的對聯貼好了後,就帶著對聯和槳糊到二伯家去了。走到二伯家門口,小蘭正好從屋子內出來,看見大牛來了,連忙迎上去喊道︰「大牛哥哥來了!」

大牛回答說︰「來了,二伯起來了麼?」

「起來了,」小蘭用手指了指房內回答說。

大牛又小聲說道︰「蘭兒,你這時先過去邦你姐姐的忙吧!我馬上就回來的。」說完,大牛見左右無人,就輕輕摟住小蘭在她臉上親了一口。

小蘭羞紅著臉輕聲答道︰「我曉得,我這馬上就去。」說完就從大牛懷內掙扎出來走了。

大牛走進房內,見二伯正在穿衣服,連忙上前喊道︰「二伯,您起來了。」

二伯見是大牛來了高興地答道︰「是大牛來了,快請坐,有什麼事嗎?」

大牛說︰「今天過年,「我想討請二伯和二伯娘到我家去團年,」

二伯傷感地說︰「這怎麼要得,平時就麻煩你不少了,」

大牛連忙恭敬地說道︰「麻煩什麼,二哥不在了,我是您的親佷子,我的父母也不在了,您可以把我當作是您的兒子,我會瞻養您二老的。」

姚承德含著眼淚說︰「大牛啊!你比親兒子都還要好啊!二伯知足了,好!我們馬上過去。」二伯看見大牛手上拿著對聯和槳糊感動地說︰「大牛,我這邊也還要貼對子。」

大牛說︰「貼,怎麼不貼,要貼的旺盛,您二老也會有孫子的,二哥的祀一定要眺起來。」

二老隋著大牛過來了,菊花和小蘭抱著孩子連忙迎出了屋外。二伯母連忙接過孩子說︰「菊花,麻煩你了。」

菊花連忙孝順地說︰「您說的見外了,我也沒有公婆,你把我和小蘭一樣看待就行了,我以後就是您兒媳婦。」說到這個份上,二老也就看開了,高高興興地逗著孩子玩去了。

一家人高高興興地吃完了團年飯,就圍坐在火爐旁嘮家常。二伯拿出了一快銀元給昊軒當壓歲錢,大牛連忙阻止道︰「二伯,太多了,您春耕生產也需要錢花。」

二伯不高興地說︰「說什麼,昊軒是我孫子,當爺爺的喜歡怎麼給就怎麼給壓歲錢,除非你不把昊軒當作是我孫子。」

話說到這個份上,大牛連忙陪禮道︰「是,是,我說錯了,請您二老原諒。」

「這才象話,你伯母身體不好,以後就給你們帶小孩,你們好安心安意做好農活,大牛還要全心全意做好農會工作,為全村的父老鄉親們服好務。」

家常一直嘮到深夜送年後,二伯二老還意猶未盡地由二牛送回家休息去了。

時間流逝,轉眼間巳到了晚春季節。由于沒有了戰亂,姚家莊大地巳呈現出了一片生機勃勃景象。巳是接近夏天的時候,小草不是和以前一樣了,在和我們捉迷藏,而且是在健康地成長著,不再是那麼脆弱了,已經堅強起來,更加茁壯了。樹木的枝葉也越來越茂盛了,仿佛象一個剛出生的小孩子,幾年後頭越來越多了一樣,而且越來越綠了,就象房子刷上油漆一樣顏色更濃了。花兒更鮮艷了,象荷花一樣,在暴風雨中抓住泥土不放,風雨過後根扎得也更深了。藍天和白雲都顏色深了,象人的頭越來也黑一樣。晚春景色真美呀!有詞為證︰[詞牌小令]《晚春景色》

春雨綿綿花謝盡,閨閣佳人倦。

誰家燕子,心怡楊柳,溪岸獨邀伴。

小舟輕泊清溪岸。

雨過朱紅傘。

碎步石橋邊,水波迷漫,回眸肝腸斷。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且說姚大牛一家在平凡的日子中一天一天地過去了。因為還沒有實行土改,還是租種地主的幾畝簿田,大牛的精力主要還是放在工作上,其它時間就在自家田間內勞作,生活雖然清貧點,一家幾口過的倒也其樂融融。

這一天,大牛二口子從田間勞作回來,二伯母焦急地告訴他們道︰「昊軒今天不知怎麼哭個不停,剛剛睡下一會兒。」

菊花說︰「勞累二娘了,孩子不燒、不痛、也不癢,怎麼就哭過不停,是不是餓了,看晚上怎麼樣,您休息吧!」

到了晚上,昊軒還是整夜哭吵不停。第二天一清早,二伯母就過來了,看見昊軒還在哭就說︰「菊花,听說貼一個什麼貼子,上面寫什麼天皇皇……,就可以治好。」

大牛笑著說︰「我知道,這只是傳說而巳,是否能治病,還不得而知,不過我們可以試一下。」說完就馬上行動,找了十幾張紙,就用毛筆在上面寫上了這麼幾句話︰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個吵兒郎,過路君子念一遍,我兒一覺睡到大天光。

寫完,大牛和小蘭二人就分頭將這十幾張貼子貼到了村頭村尾和路旁。過了兩天,昊軒還是哭個不停,他們這才急了。由于當時姚家莊缺醫少藥,根本找不倒正規醫生。他們好不容易找了一個土醫生,一看說︰「是長‘耳燦’,你們看,孩子左耳有些紅腫,還有些微微燒。」

大牛急忙問道︰「有什麼方法可以治好?」

醫生說︰「不要急,有一種土方子可以治好。就是用一種很香的松墨,在硯盤里放一點冰片粉,再加上一些水,用松墨在硯盤內磨成濃墨水,然後用毛筆蘸上濃墨水在患處涂擦,患兒覺得又香又涼爽,每天早一次晚一次,不上兩天,負責就會徹底痊愈。」

醫生剛說完,大牛就急忙找來筆、墨、硯盤、冰片粉磨成濃墨水,要醫生示範涂擦了一回,當時昊軒就安靜多了。大牛馬上感激不盡地說︰「謝謝醫生,這是一點小意思,請收下。」當時就拿出一張一元的新中國新出版的人民幣遞給醫生。

醫生連忙推辭道︰「這要不得,都是鄉里鄉親。何況我也沒有花費什麼,你大牛也是個好人,沒日沒夜為鄉親們做好事,我們感謝你都來不及,這點小事還收你的錢,以後叫我怎麼能在鄉親面前做人,這酬金是萬萬不能收的。再這樣說就是瞧不起我了。」大牛只得罷了。

過了兩天,昊軒果然徹底痊愈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