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八年農歷十二月初二年老體衰的俺答汗沒有熬過這個冬天跟以往的蒙古貴族一樣享年還沒到六十就早早死去了。
大漠上的人雖然身體比較強壯但老了之後畢竟沒有中原人懂得保養。
大汗一死草原隨即大亂。
先是汗位之爭本來汗位正統的繼承者黃台吉(即太子的意思)應當繼位但是這個黃台吉並沒有多少實權個人能力也不是很強所以在俺答汗死後的權力爭奪中輸給了俺答汗小夫人的二兒子名叫桑吉。在兵力的劃分上如果將俺答部的十萬騎兵分成十份的話那麼黃台吉佔了兩份桑吉佔了五份還有三份則是三娘子控制的一直駐守在歸化城(呼和浩特)。
大汗死後權勢最大的應該是明朝皇帝親自冊封的俺答正妻——三娘子。三娘子鐘金不想看到同室操戈的情形生出面調解軟硬兼施迫使黃台吉和桑吉放棄決戰一起率兵來歸化城和談。
明朝這邊張居正、張四維等人博古通今知道中國歷史上像這樣爭權的故事數不勝數結局往往都是慘劇雖然民族不一樣但是不管什麼民族人心都是一樣的。和談相信只是三娘子的緩兵之計爭斗不可避免。
在明朝與蒙古兩百年的恩怨里大量的前車之鑒告訴著萬歷和大臣們︰草原上一旦混亂特別是在冬天混亂那麼邊關的浩劫勢不可免甚至還有幾次蒙古騎兵們直入中原、燒殺搶掠。因為征戰使得蒙古人物質匱乏、征戰使得他們野心驟長。
于是雖然已是年關京城內外白雪皚皚但是皇帝一聲令下神機營的兩個火銃營、一個騎兵營京衛營的一個步兵營、一個輜重營。都整裝出前往薊州計人數有近三萬人。
得知俺答部兵力全部往歸化城聚集山西麻貴總兵遣步兵一萬、遼東李如松總兵遣騎兵一萬各自啟程前往薊州。
萬歷八年農歷十二月二十九。黃台吉的兵與桑的兵一起到達了歸化城外出乎意料的是兩軍並沒有任何爭斗三娘子聞訊引兵出城邀請黃台吉和桑吉一同入城和解之余吃頓年夜飯(俺答部多用漢族節氣)。
讓人臆想不到的事情生了當黃台吉和桑吉只帶著隨身的幾個親兵入城後。三娘子立刻變臉大叫左右將兩個逆子拿下不由分說。直接押入地牢。
旁邊幾個老臣見狀。大為驚訝。原本以為三娘子是請兩位王子來調解地。沒想到三娘子突然這麼做。他們認為這樣會直接危害部族和平。故力勸三娘子釋放黃台吉和桑吉。三娘子听了沒有理會他們。主子不听臣子地。臣子當然是什麼辦法也沒有了。
消息很快傳出城外。城外地兩路兵馬頓時亂了套。本來王子不在。還有其他跟隨地小王子。就算沒有王公了。也有很多德高望重地貴族隨軍。所以想要找個領導人出來率領軍隊還是有地。
不過。由于要攻打地是歸化城。兩路兵馬都猶豫了起來︰三娘子是明朝冊封地正宗夫人。俺答汗死前明確說明歸化城為三娘子所有。一直到三娘子去世(蒙古族習慣把勢力範圍內地任何事物都分封給誰誰誰)。如果他們要攻打歸化城。就必須殺害三娘子。這個行為恐怕不但南邊地明朝不答應。其他地蒙古部落也會借機生事地。
更何況還有一點最重要地。那就是。俺答汗地尸骨還存放在歸化城中。若貿然攻城。兵荒馬亂之中。難免會損毀大汗尸骨。蒙古人雖然粗野了點。這點忠孝禮義觀念還是有地。
三方就此僵持了起來。由于是年末寒冬。兩支王子地私軍就算有帶軍糧。可是這水和柴火什麼地就難辦了。還沒幾天。他們就熬不住了。又不敢來攻城。于是理所當然地各自跟對方打了起來。不過由于領導們鑒于情況不明。還不敢下進攻命令。所以他們目前只是幾隊小兵搶柴火引地小打小鬧而已。
三娘子扣押了兩位王子後。立即手書一封。派出快騎。星夜趕到薊州。準備讓她熟識地戚繼光轉交給皇帝。
不料萬歷就在薊州知道情況後萬歷和大臣們都很驚訝。不是驚訝兩位王子會起內亂而是三娘子竟有如此魄力獨自主宰此事將當事人全部扣押讓整個草原局勢掌握在自己手中這頗有點當年武皇馬後地味道。
三娘子特意修書讓人飛馬送來意思已經很明顯了︰既然蒙古部落里有一股勢力掌握了局勢並且飛書請示明朝皇帝自然是要讓這個皇帝快做出決定。
薊州眾臣紛紛獻策在萬歷的意料之中分為兩派︰一派認為應該立即誅殺兩位王子、撥亂蒙古俺答部的軍隊控制權這樣一來俺答部就暫時沒有可以沖破長城的力量了;另一派則是主張和平解決俺答汗位的繼承人應該是黃台吉可以馬上釋放並在歸化城登上汗位小王子桑吉既然並不是太子如此鬧騰有叛逆之嫌只要他肯同意放棄爭權爭位可以放走他但先在城中留居一段時間待局勢穩定後獨自前往封地。
兩派各有各的道理而且都是明朝有好處比如和平解決黃台吉軟弱被扶上汗位後也必定听命于三娘子。而如果兩個王子都殺掉全俺答部必定是屈服在三娘子座下後面以明朝的意思來選一個新大汗也很不錯。
萬歷其實從來沒有想過要殺兩個王子但是群臣分析的也很有道理思慮再三萬歷開口說張四維等大臣的和平解決方案很不錯就這麼辦。
薊州軍中也挑出快馬數匹帶上皇帝親筆信火前往歸化城回復給三娘子。
萬歷和三娘子雖已久別但是萬歷依稀記得她對那個故事地推崇就是那個獵人在石頭前救下被貶公主的故事如此看來三娘子這人善心很大必定不會同意對孩子痛下殺手與其讓她難堪還不如自己這邊先給她個台階。
書信送出後萬歷特意命戚繼光派出多人前往草原宣傳這樣一個信息︰大明已經屯兵邊關若是草原內亂將會出兵扶正懲逆若草原和平解決各有晉賞。
本以為此事會就此完結因為傳回來的消息稱二王子桑吉已經同意和解並暫時留居歸化城等待黃台吉稱汗結束……不料變動還是生了︰原來歸化城有著不少桑吉的勢力之前沒有動作是因為三娘子舉動突然他們沒有反應過來桑吉一出監獄城中他的人馬就在住處跟他聯系上了並且還溝通到了城外的桑吉部隊內外呼應攻進城來。
城中人馬根本沒有料到會有人攻城措手不及之下兵敗已成定局。但最要命的是三娘子竟然被捕而大王子黃台吉卻順利逃月兌出城往西循去。
這一下變化太大由于三娘子的情報系統大亂歸化暴亂的消息在整整兩天才傳到薊州這個時候桑吉已經控制住了歸化城內外特茂水、西鄂等富饒地地區也紛紛依附桑吉這樣除了歸化城南部至明朝這些地區依舊忠于三娘子外草原大部分地區都被桑吉控制。
這個黃台吉看起來果真沒什麼本事人還自由著部下的地盤都卻紛紛倒戈、離他而去看來草原上要是沒有明朝相助一臂之力的話俺答汗位一定是桑吉的了這個結果對明朝來說太糟糕了。
萬歷馬上傳令下去薊州所有機動部隊做好準備糧草、向導、陣型與進攻路線等必須要面面俱到確保萬無一失。
萬歷九年正月初七也就是歸化暴動的第三天蒙古俺答部二王子在歸化城宣布稱汗明朝以桑吉不敬順義王和忠順夫人、且代兄長稱汗、大逆不道的罪名出兵草原討伐桑吉。
在兵部尚書王崇古和薊州總兵戚繼光的堅持下戚繼光特意操練的戰車營位列大軍的最前面。按理說當先鋒地應該是輕騎兵或者重步兵才是怎麼可能是度最慢最需要地保護的車營呢?雖然萬歷對戚繼光很有信心但是這個違反他現代常識地舉動卻是不能理解因為這個時候的戰車可不是坦克。
但是戰車營的實際行軍度讓萬歷吃驚說是車營但其實每輛戰車都配了八至十二匹的優良戰馬小型戰車由八匹戰馬每四匹一輪直接拖運度極快大型戰車卻竟可以拆分拆成四截一個輪一截依舊由戰馬拖運。
在草原行軍時這樣拖運根本就不費力而且小型戰車在前開路戰車上配置火銃手、火箭手和長矛手大型戰車在後前面遇敵時他們可以迅合並戰車填裝車上所載的火炮還有相當一部分戰車為兵車上面是滿滿的重步兵用以克制蒙古人常用的輕騎兵突進戰術。
戰車營體積大又不容易被擊破作為整支明朝部隊的一個強力屏障這樣蒙古騎兵的度優勢直接作廢然後在車營之後是精良的戚家步兵還有兩翼的遼東鐵騎兵這樣一來沖鋒的蒙古騎兵就進也不是退也不是了。
萬歷在馬上听完戚繼光的這番介紹後噓唏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