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外篇三 中國篇 第十章 建設(下)

與如火如荼的建設場景不同,新行政機構的搭建和人事安排卻進行的有些艱難。

軍方的不說,光是擴大的村辦、學校、醫院、商場,以及新成立的工廠、法庭、監察所、儲蓄所等等單位無不人手緊缺,還是要那種專業的人員。

各處都在要人,又要挑人,幾個單位一照面,往往就吵得不可開交。再加上各處工地又時時告急,人手不夠了要派人頂上,材料不夠還是要派人給運上去。

平衡了這個,還要照顧那個;這頭剛壓下去,那頭又冒出來了。

衛村長被*得是腳後跟直打蛋,連頭都愁白了不少。

而李小萬和龐世輝也跟著忙得不行,他們一個是學校的負責人,一個是新商業部門的負責人,還都要兼顧村辦和新民兵營的工作,每天不是在工地上監工,就是面試挑人、安排崗位……忙得恨不能有分身之術。

幾個月下來,李小萬瘦了一大圈;但奇跡的是,老龐居然胖了不少,惹得楊明、張斌他們時常開玩笑問他是不是最近變腐敗了,居然能養得這麼滋潤!

每當這時,龐世輝都是哭笑不得,道︰「這世道哪還有可以讓人腐敗的門路!我一天才睡三四個小時,一餓就猛吃,能睡就抓緊時間睡,結果就成這樣了!要說腐敗,只要能讓他回家蒙頭睡個三天三夜就是最大的腐敗了!」

一番話,听得兄弟幾個都是唏噓不已。

與之相比,劉文軒雖然也忙,倒是看上去輕松了許多。

這位仁兄之前沒事的時候,就整天在村里及周圍瞎轉悠,回來後就四處忽悠,一會兒說要建這個、一會兒又說要建那個。

開始,先說要建什麼加工廠、修理廠、被服廠之類的,他來做指導工作;村里研究了一下,覺得可行也就同意了。

畢竟,一來劉文軒的水平不用太懷疑;二來那麼多槍炮、車輛平時都需要維修保養;而食品和衣物也是日常消耗品和必需品,以一定手段加工後,是可以延長消耗時間的。如果這些以後都能自己解決的話,還是很有作用的。

于是,相關工作開始陸續上馬。

過了幾天,他又說要建個小型水電站,說是光靠柴油電機不行。後來一看那條小河水流的流勢實在平緩,高低位差也不大,要是人工改造工程量又實在太大,于是作罷。

沒幾天又說可以建個小型自來水廠,畢竟工業生產沒水也不行。于是,部隊又去靈淮給他拆了一套回來,順便還拆了一套火力電機組。

這下,可把劉文軒高興壞了。領了一幫人整天安裝這個、又琢磨那個,最後鼓動衛村長連火電廠和自來水廠一塊兒建了。

原先村里是沒那麼大想法的,結果一來二去的,整個工業計劃竟變成僅次于靈水岩軍營與戰備洞庫的龐大工程。雖然每座廠的規模都很小,甚至可以用作坊來形容,但畢竟從無到有,所缺多多,從設備、廠房到工具、原料無不讓人撓頭。

好在部隊反正都要出去收集建築物資,于是順理成章的把各種缺少的機器設備和原材料也納入名單中;而劉文軒本人也隨同部隊出擊了好幾次,以便確定目標後現場指揮。

很快,劉先生就成了前塘村新工業計劃的實際負責人,衛村長後來干脆給了他個「顧問」的頭餃。而他從此以後,也絕口不提自己那個四處游方的手藝人身份了。

當然,別人就更不會再提了。

只是楊明他們幾個私下議論時,龐世輝搖頭道︰「這個劉先生本事是很大的,可無論怎麼看也不像是個手藝人,倒十足十像個技術型官僚!」

眾皆深以為然。

既然顧問了,那麼連帶著村民委員會、法庭、監察所、儲蓄所、新貨幣、新商場等概念也被劉文軒一一提出來。

不但提,而且全程參與。參與計劃、參與實施、參與選人、參與制定細則……

後來,人們才漸漸現,這位劉先生實在堪稱「全才」。不僅機械修理的手藝好,其他方面也實在不賴,政治、經濟、軍事、法律、文化、商貿……幾乎都能說出個子丑寅卯;而且他口才極好,思路清晰,但凡有不服的,上前和他幾個交鋒下來無不是狼狽而去,倒不是詭辯壓人,也確實言之有物。

劉文軒為人隨和,說話也風趣,游走四方見多識廣,甚至連喝酒打牌、唱歌跳舞也是拿手好戲,很受村里人歡迎。幾個月下來,無論上下對他無不折服。

衛村長更是將劉文軒引為臂膀,就連這份「新十一條」公告也大多出于他的手筆。

在他的推動下,各項計劃和調整工作重新進行完善後開始全面推進。

而他那兩個徒弟也跟著留了下來︰方杰進了新的民兵營,很快就被任命為連長;而唐薇則進入新醫院擔任主任醫師。

這個結果在所有人中間,最高興的莫過于李小萬了。之前他老是擔心唐薇會走,這下才算是徹底放下心來。

雖說有些混亂,過程也很艱難,但各個部門始終有條不紊地按計劃進行擴大,而新部門也開始初見雛形。

而這一切中間,最難的就是村民委員會的建立。

作為今後前塘村的最高決策機構,所有人都明白進入這一機構的重要性。

經過幾個月各方的討價還價後,前塘村全體居民,包括軍方所有戰士和後來的難民,最終在第一座新民居落成的當天進行了投票……

新的委員會也隨即宣告成立。

在所有席位中,軍方有四人入選,分別是趙長海、楊明、王復來、許良才;如果加上新醫院的負責人,也就是原來的孫軍醫和蔣軍醫,在這十五人的委員會中,軍方實際差不多佔據了近一半的名額。

另外,衛村長、龐世輝、肖剛老師、李小萬這四名前塘村代表也榜上有名;而劉文軒居然也位列其中,顯然劉大顧問已經正式落戶前塘村了。

剩余的四個名額被分給了外來難民中的代表。

而最重要的主任一職,經一致推選後,由趙長海擔任;楊明作為他的副手,又是公認的戰斗英雄,理所當然地擔任了主管軍事的副主任一職;而衛建國村長則擔任了另一副主任職務,主管行政事務。

結果一出,可以說皆大歡喜。

這是一個各方利益平衡後都能接受的結果,也是最能反映目前前塘村現實格局的結果。

……

確立了新的行政體系後,人們集中精力、理清思路,開始力。前塘村的建設步伐也開始全面加。

三個月後,一片片嶄新的宿舍樓矗立起來,難民們洗干淨臉,歡笑著搬進新家……

醫院建起來了,雖然只是原來醫務所的擴大,但好歹里面有了全套的醫療設施,藥品和病房也有了,衛生條件也好了許多……

學校建起來了,孩子們背著書包走進教室,開始全新的學習生活……

工廠的廠房建起來了,各種設備逐步到位、安裝、調試……

村辦開始重新辦公,樓前還起了個小廣場,平時用來開個大會什麼的,晚上還能看露天電影……

廣播站開始不知疲倦地播放各色歌曲,即使站在田頭也能不時听到那大喇叭里高亢的歌聲,起初還讓不少習慣了動蕩的人們多少有些不適應呢……

毗鄰村辦大樓的袖珍法庭和監察所也迎來了他們第一批案件……

新的商場又恢復了喧鬧,每每置身其中都仿佛回到了戰前某一刻時光……

部隊開始在新營區訓練,每天清晨人們都能听見那熟悉的軍號聲,還有那鏗鏘有力的口號聲……

甚至還有一個小小的儲蓄所悄悄開門營業……

更重要的是,田里,人們迎來了戰爭爆以來第一批夏糧的成熟……

這,實在是一個收獲的季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