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作品相關 164、李家的興亡

164、李家的興亡

霍光記得李家如何在朝中興起的。

——那是烈侯薨後。

到元封五年,衛青的病已經拖了很久,久到那位天子雖然不願相信,但是,當一刻到來時,他已經可以接受了。

——即使如此,那位天子仍然在甘泉宮待了年末。

在甘泉宮,孝武皇帝分置十三州部,皆置刺史,又以名臣文武欲盡,下詔︰「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負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駕之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才、異等可為將、相及使絕國者。」

總而言之,對衛青的薨逝,劉徹並沒有完全不能接受的表現。

——那位天子十分平靜地處理著之前沒有完成的事情。

元封六年,衛長公主卒。

之後,方回長安的皇帝在冬天再次出巡,行幸回中。春,作首山宮。

三月,皇帝行幸河東,祠後土。詔曰︰「朕禮首山,昆田出珍物,化或為黃金。祭後土,神光三燭。其赦汾陰殊死以下,賜天下貧民布、帛,人一匹。」

隨後因為益州、昆明反,赦京師亡命令從軍,遣拔胡將軍郭昌將以擊之。

夏,京師民觀角抵于上林平樂館。

就是在上林平樂館,李延年用一曲《傾國傾城》將自己的妹妹推到寵姬之列。

當時,霍光已經是奉車都尉、光祿大夫了,隨侍天子左右的他不能不承認,善歌舞的李氏兄妹的確令人驚艷的資本。

——李延年善歌,本就擅作新聲,而當時孝武皇帝方興天地祠,又因郊祀無樂,而欲造樂詩歌弦之。當時已經是天子幸臣的李延年弦次初詩,作好音,由此而佩二千石印,號協聲律。

——李夫人本來就是因為善歌舞而被平陽公主推薦給天子。

——很多人都知道李夫人是天子寵姬,卻很少有人知道,這位天子寵姬早在元鼎年間就已經入永巷了。

——元鼎二年,平陽公主的第二任丈夫汝陰侯夏侯頗,坐尚公主,與父御婢奸罪,自殺,國除。

——喪夫的平陽公主只是想與皇帝搞好關系,自然難免投其所好。對皇帝來說,對于自家姊妹的合理期望,自然也是不能拒絕的。

——收下平陽公主所薦的美人,也就表明了他們姊弟之間的親近。

——皆大歡喜

——至于那個美人是不是得幸……

——那就不是平陽公主能決定的了

——就如孝景皇帝的長姊,長公主劉嫖,那位長公主給孝景皇帝也進獻過很多美人,孝景皇帝也都收下了,但是,有幾個得寵的?

——反正孝景皇帝的十四個子男,沒有一個是其長姊所送的美人生的

——雖然不曾得寵,但是,李夫人入永巷後,本來坐法腐,給事狗監的李延年也被天子重新安排了更好的職位,也是因此,李延年才有機會用自己在歌樂上的才華得到孝武皇帝的青眼。

——元鼎六年之後,李延年以天子幸臣的身份,開始展露頭角。

霍光听過宮婢的議論——協律都尉儼然就是今日韓嫣。

——那是霍光第一次听說「韓嫣」這個姓名。

——未央宮,每日里得寵、失寵的人不計其數,一個已經死了十幾年的幸臣……哪怕曾經非常得寵,又有幾個人會去談論了?更不必說,韓嫣還是被皇太後賜死的。其中的忌諱如何,宮中誰又不知?

想到這兒,霍光倒是有些想笑了。

——再如何像韓嫣也不是韓嫣啊

——否則,同樣的罪名,韓嫣是被賜死,李延年兄弟卻是族……

——但是,李延年的確比韓嫣聰明

——那位協律都尉抓住了機會,在皇帝最空虛的時候抬出了自己的妹妹。

……

——很多人都以豆蔻年華是最美的,但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怎麼可能比盛開的鮮花更奪目嗎?

即使是現在,霍光也不能不承認,那一天,在平樂館,李夫人的出場驚艷無比,當真是奪人心魂

外面,民眾大聲喧鬧,熱情歡快的氣氛幾乎是直沖雲霄,室內,歌舞齊作,官吏趨奉,年過半百的天子自然也笑著,但是,眼中的落寞卻是瞞不過親近之人的。

就是在一片喧囂中,樂聲陡然一靜,眾人都是一愣,隨即就听到熟悉的清亮之聲由遠及近,漸漸清晰。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沒有伴樂,只有李延年的清亮歌聲,卻又不見李延年的身影,片刻之後,在越來越清晰的歌聲中,一個青色的人影緩緩步入堂上,赤祼的雙足縴細白皙,身上的交輸曲裾深衣束腰深深,有著異常寬大的衣袖,卻沒有一件金珠玉飾,黑亮的頭發隨意地散著,一陣風過,衣裳鼓動,發絲輕飄,仿若仙人。

一時間,所有人都看呆了,包括皇帝。

直到那個人影走到皇帝席下,緩緩下拜,伴著一陣輕微的細碎鈴聲,皇帝才忽然回神。

「妾伏祈陛下萬世如意……」清雅的聲音比之李延年毫不遜色。

……

從此,李夫人從永巷中默默無聞的一員成為皇帝的寵姬夫人。

宮人們都說,從王夫人卒後,永巷中再沒有稱得上受寵的女子,李夫人成了第一個。

當時,衛皇後也罷,皇太子也罷,甚至包括霍光,都沒有太在意這個寵姬。

——頂多也就第二個王夫人……

——再者,皇太子已經二十四歲了。

——皇帝有寵姬、愛子,又能如何呢?

直到,李夫人有了身孕,離宮就館,霍光都沒有在意。

然而,李夫人的兄長李廣利的拜將,讓霍光警覺起來。

——寵幸若王夫人,也沒有惠及王家人……

——若是皇帝真的打算抬舉李家……

並不是只有霍光一個人這樣想,很多次,霍光都听到過背人的角落中傳出議論聲。

——李家會不會取代衛氏……

沒等霍光將自己的擔憂告訴衛氏,李廣利敗了……李夫人驚懼之下,早產了……

孝武皇帝卻絲毫沒有顧惜李夫人的情況,直接下詔,遮玉門,「軍有敢入者,輒斬之」。

——從元光五年開始,二十七年來,那位天子何曾接過戰敗的消息?

孝武皇帝的震怒讓宮中的竊竊私語頓時消失無蹤。

——衛氏的根基是皇帝的寵信,但是,那份寵信的根基是什麼?

——軍功

——想取代衛氏?

——說起來也不算難吧……

——討皇帝的歡心,然後,建立足夠的軍功

——孰輕孰重呢?

——這就有些難說了……

——畢竟,如果你能讓夢日入懷而生的孝武皇帝喜歡到指著日食,說這是大喜事,甚至因為你在日食前後所做的事情大赦天下,因為之前已經賞過的功勞而再次益封賞你……簡而言之,就是,你能讓那位自私、猜疑、暴虐……的大漢天子因為你的事情,睜著眼楮對全天下,包括他自己,說瞎話

——那麼,有沒有軍功也許真的的不算重要……

——不過,誰又能說得清,那位皇帝對你的喜歡不是因為你之前的軍功給他足夠的虛榮呢?

——不過,很顯然,太初二年的李氏,兩者,一樣都沒有佔到……

李夫人支撐不住,身體迅速的敗壞下去,唯一值得慶幸的是,皇帝並沒有免去李廣利的將軍。

太初三年,李廣利再次出征大宛,這一次,他勝了。但是,李夫人沒有等到長兄的喜訊。

也算幸運,她也沒有等到另外兩個兄弟的噩耗。

——就在李廣利再次出征之後,李夫人終于沒能繼續撐下去,在她卒後,李延年與其弟李季,因為與中人亂,兄弟皆被族……

——李廣利凱旋,回到京師,面對的卻是親人盡亡的悲慘局面。

——哪怕是李廣利一次就封八千戶的海西侯,也不能改變,李家被皇帝厭棄的格局。

直到天漢二年夏,五月,遣貳師將軍廣利以三萬騎出酒泉,擊右賢王于天山,得胡首虜萬餘級而還。又遣因杅將軍出西河,與強弩都尉路博德會涿涂山,無所得。

這一戰,騎都尉李陵將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與單于戰,李陵兵敗,降匈奴。

就在這李陵兵敗降敵這件事的處理上,孝武皇帝被認為過于偏袒李廣利了。

——雖然得首虜萬餘級,但是,李廣利所部在還師途中被匈奴大圍困,漢軍乏食數日,死傷者多。最後,還是假司馬隴西趙充國與士百餘人潰圍陷陳,李廣利引兵隨之,才得以突圍。漢兵物故什六七,趙充國身被二十餘創

于是,朝中投向李廣利的人越來越多了。

——或者說,是投向皇子劉髆的人越來越多了。

就在某些議論——比如孝景皇帝廢長立幼的舊事——越來越多的時候,天漢四年,七歲的劉髆受封昌邑王,隨即就國。

……

這一切的一切,與征和三年的那次李廣利家被族又有多少不同呢?

……

沒有多少人知道,天漢二年,春,天子幸東海,還幸回中,在路過河間國時,因為望氣者之言,天子帶回過了個趙女。

(對這章有疑問的朋友,可以在評論區說明。)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