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作品相關 138、四月五月六七八月

138、四月五月六七八月

雖然四月就下了詔,但是,直到傅介子歸京,範明友與傅介子才于七月正式受封列侯。

與策封諸侯王不同,列侯受封時並不需要受茅土,因此,並沒有太繁瑣的禮儀,不過是大鴻臚奏策,再受封而已。

都是例行文章。

對于大鴻臚等人來說,既然範明友與傅介子同詔封侯,那麼,傅介子一日未還京,範明友與傅介子的受封就不會進行。

大鴻臚忙著的是新任丞相的封侯事。

——漢制,以列侯為丞相、相國,故又稱君侯。

——高皇帝撥亂誅暴,庶事草創,及其行賞而授位也,爵以功為先後,宮用能為次序。後嗣共己遵業,舊臣繼踵居位。

——直至孝武皇帝,元功宿將略盡。會上亦興文學,進拔幽隱,公孫弘自海瀕而登宰相,于是寵以列侯之爵。自是之後,宰相畢侯矣。

田千秋薨後,御史大夫王為丞相,自然也是要封侯的。

元鳳四年,四月乙丑(注1),王以丞相封宜春侯。同日,大司農楊敞為御史大夫。

之後,又是一系列的官員變動。

先是河內太守,平原人趙彭祖遷為大司農。

到了五月,丁丑,孝文廟正殿火。天子及群臣皆素服,又發中二千石將五校作治,六日而成。隨後,查明此事乃因廟郎夜飲而致,太常及廟令丞、郎、吏,皆被劾大不敬。不過,也是因為此次的災異,六月,赦天下,太常諸人得以免死。最後,太常轑陽侯德免為庶人。代其為太常的是蒲侯蘇昌。

——蘇昌與江德一樣,都是,征和二年冬,因捕反者故城父令公孫勇之功而封侯的。此番又先後為太常,倒也真的是極有緣份了。

隨後,還有京兆尹的變動等等……

可以說,元鳳四年的夏天,長安很熱鬧,也很平淡無奇,直到傅介子還京,長安才再次熱鬧起來。

傅介子還京當日所受的詔書也很有意思。

天子詔曰︰「樓蘭王安歸嘗為匈奴間,候遮漢使者,發兵殺略衛司馬安樂、光祿大夫忠、期門郎遂成等三輩,及安息、大宛使,盜取節印、獻物,甚逆天理。平樂監傅介子持節使誅斬樓蘭王安歸首,縣之北闕,以直報怨,不煩師從。其封介子為義陽侯,食邑七百戶。士刺王者皆補侍郎。」

這份詔書羅列樓蘭的罪行,與之前的那份詔書相比,顯然意義更深刻一些。

——師出有名

大漢天下,還是有不少人講究這個的。

——不義之戰是有害國運的

元鳳四年,七月乙巳,範明友以擊烏桓,獲王,虜首六千二百之功封平陵侯,傅介子以平樂監使誅樓蘭王,斬首之功封義陽侯。

至此,所有事情都告一段落了。

範明友專心地做自己的度遼將軍、衛尉。倒是傅介子,待了沒幾日,便上書,請往西域。

霍光沒有同意。

——以傅介子如今的身份地位,一般的官職是安置不了他的,但是,像大鴻臚、典屬國之類的官職,又都是有人的,眼看著一時半會也空不下來,因此,傅介子不樂意留在長安也是人之常情。

——但是

——西域不行

——如今,傅介子之名在西域真的是有小兒止啼的功效

——而且,一直以來,漢對西域都沒有正式地進行管理,現在,借著傅介子的聲勢,固然是可以多做許多事,但是,那樣……西域還是漢的西域嗎?

——對傅介子本人來說,西域……恐怕也更自在一些……

——太自在了……人就會失去敬畏之心……

因此,霍光沒有同意,甚至因為傅介子的請求,而懷疑其心存妄念……霍光自然是不喜的,也就更不可能孝慮用他了。

不過,傅介子也是大氣豁達心性,見為官無望,便干脆去了義陽。那是南陽郡平氏縣下的一個鄉上,卻是他的封邑。在那里,他度過人生最長的一段時間,直到暮年,因為唯一的兒子身犯重罪,肯定無法嗣侯,他才帶家人回到了北地的故里。(注2)

——元康元年,傅介子薨,子敞有罪,不得代,國除……

……

對劉病已來說,孝文廟正殿如此,傅介子的遭遇如何,他都不關心,也沒有辦法關心,他能關心的只是自己究竟將如何。

幸好,這一次,哪怕有流言議論孝文廟的火災乃天降戒,影影綽綽地提及「夏成周宣榭火」,也沒有再出變故。

——榭者,所以臧樂器,宣其名也。

——此事發生在宣公十六年,但是,董仲舒以為,此事乃是因為十五年王札子殺召伯、毛伯,天子不能誅而起。天戒若曰,不能行政令,何以禮樂為而臧之?

——《左氏經》曰︰「成周宣榭火,人火也。人火曰火,天火曰災。」榭者,講武之坐星。

不過,這種議論太過高深,明白的人不敢說,糊涂的人不會說,到底沒有流傳開來。

到七月末,劉病已終于被張賀喚到掖庭正堂,一份封以「宗正之章」的文書被正式交予了他。

劉病已欣喜萬分,因為堂上只有他與張賀兩人,他便當堂拆了封檢,一看之下,卻是又驚又喜……

——當真是喜出望外

張賀之前已經知道此事,倒是沒有什麼,只是笑吟吟地看著劉病已,只覺得他的神色十分有意思。

「……大人……」半晌,劉病已回過神,竟是立刻稽首相謝,卻是把張賀嚇了一跳。

「曾孫禮重矣」張賀離席扶起劉病已,卻發現少年淚流滿面。

「曾孫……」張賀一怔。

注1︰王的封侯時間《漢書.外戚恩澤侯表》的記為二月乙丑,可是二月的乙丑日是二月十一,而田千秋是甲戌日,也就是二月二十薨的,田千秋並未上辭相位的記錄,因此,是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的。因此,易楚在此將王封侯的時間放在四月乙丑日。另外,《漢書.百官公卿表》將田千秋的薨日記為「正月甲戌」,可是,元鳳四年的正月初一是丙戌日,正月之中根本沒有甲戌日。易楚猜測,作表之人可能是因此搞錯了月份……

注2︰傅介子封侯的經歷毫無記錄,也無其益封的記錄,易楚猜測,他應該是沒有繼續為官。,否則,作為列侯,他不應該沒有參與昭帝死後的事情。

孝武皇帝,景帝中子也,母曰王美人。年四歲立為膠東王。七歲為皇太子,母為皇後。十六歲,後三年正月,景帝崩。甲子,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太後竇氏曰太皇太後,皇後曰皇太後。三月,封皇太後同母弟田蚡、勝皆為列侯。

建元元年冬十月,詔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諸侯相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丞相綰奏︰「所舉賢良,或治申、商、韓非、蘇秦、張儀之言,亂國政,請皆罷。」奏可。

春二月,赦天下。賜民爵一級。年八十復二算,九十復甲卒。行三銖錢。

夏四月己已,詔曰︰「古之立孝,鄉里以齒,朝廷以爵,扶世導民,莫善于德。然即于鄉里先耆艾,奉高年,古之道也。今天下孝子、順孫願自竭盡以承其親,外迫公事,內乏資財,是以孝心闕焉,朕甚哀之。民年九十以上,已有受蠰法,為復子若孫,令得身帥妻妾遂其供養之事。」

五月,詔曰︰「河海潤千里。其令祠官修山川之祠,為歲事,曲加禮。」

赦吳、楚七國帑輸在官者。

秋七月,詔曰︰「衛士轉置送迎二萬人,其省萬人。罷苑馬,以賜貧民。」

議立明堂。遣使者安車蒲輪,束帛加璧,征魯申公。

二年冬十月,御史大夫趙綰坐請毋奏事太皇太後,及郎中令王臧皆下獄,自殺。丞相嬰、太尉蚡免。

春二月丙戌朔,日有蝕之。

夏四月戊申,有如日夜出。

初置茂陵邑。

三年春,河水溢于平原,大饑,人相食。

賜徙茂陵者戶錢二十萬,田二頃。初作便門橋。

秋七月,有星孛于西北。

濟川王明坐殺太傅、中傅廢遷防陵。

閩越圍東甌,東甌告急。遣中大夫嚴助持節發會稽兵,浮海救之。未至,閩越走,兵還。

九月丙子晦,日有蝕之。

四年夏,有風赤如血。六月,旱。秋九月,有星孛于東北。

五年春,罷三銖錢,行半兩錢。

置《五經》博士。

夏四月,平原君薨。

五月,大蝗。

秋八月,廣川王越、清河王乘皆薨。

六年春二月乙未,遼東高廟災。

夏四月壬子,高園便殿火。上素服五日。

五月丁亥,太皇太後崩。

秋八月,有星孛于東方,長竟天。

閩越王郢攻南越。遣大行王恢將兵出豫章、大司農韓安國出會稽擊之,未至,越人殺郢降,兵還。

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國舉孝廉各一人。

衛尉李廣為驍騎將軍屯雲中,中尉程不識為車騎將軍屯雁門,六月罷。

夏四月,赦天下,賜民長子爵一級。復七國宗室前絕屬者。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