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竹簡一 潘鳳初長成 第一百三十章 封賞

聯軍大寨之中。數日來,諸侯皆是養精蓄銳,只是這虎牢關上卻沒有任何動靜。

關東聯軍數十萬大軍,日耗糧食甚重,時間一久,眾人自是不願在等,加上數日來聯軍所造雲梯、沖車等物極多,正適合強攻虎牢,乃向劉辨請命強攻虎牢。

劉辨無法,只得將各路諸侯召集,共同商議攻關之事。

「如今已過七日,虎牢關上守備依舊,不知孟德之計可是失敗了?」袁術帶著笑意,自得的說道,「當初我便提議強攻虎牢,如今不過徒費時日,這不,最終還是得選擇強攻。」

曹操听袁術之言,也不知如何回答,畢竟如今的確七日時間已過,而李典、樂進二人也未回營。只是當初說七日。如今卻也不適再將時間延長。

「我等尚不知孟德所施乃是何計,孟德不若說出讓我等知曉,若是妙計,延上幾日亦是無妨。」老好人陶謙開口說道。(陶謙︰總算有台詞了……淚奔)

韓馥雖不知曹操所行乃是何計,但他亦是知道潘鳳需要時間,乃走出對劉辨言道︰「陶恭祖所言甚是,不若听听孟德之言。」

「孟德且將計策說來便是,若是可行,再延幾日亦是無妨。」劉辨隨後跟著言道。

曹操見幾人如此說,不知是否該將錦囊之事說出,畢竟若是將真將此事說出,而潘鳳又未行計,恐怕會傳入董卓軍中,而另一面,若是潘鳳乃是欺騙于他,那麼不說無疑是拖延大軍時日,徒費糧草。

「莫非孟德有何難言之隱?」袁紹見曹操模樣亦是感覺吃驚,曹操自幼在他眼中卻是從未如此猶豫,便是當初與他二人為睹新娘面貌而去搶婚之時亦無如此遲疑,想來定是有難言之處。

「還請殿下屏退左右。」曹操看了看一眾諸侯,終究嘆了口氣,開口說道。

劉辨看了看四周,多為諸侯親衛之人,帳中諸人自明其意,乃將身後之人支出門外,只留親信大將。

曹操見諸人身後皆已是各自大將,自知不可能讓他們也跟著出帳。方才將身上錦囊取出,欲要交給劉辨。

「報,呂布領軍出關!」

正當此時,一小校于帳外喊道,讓眾人一驚,曹操那錦囊卻未來得及交至劉辨手中。

「何事如此驚慌?」坐于諸侯之尾的劉備,扶助正氣喘不已的小校開口問道。

趙雲看著劉備動作卻是不禁感慨,暗道︰「此人禮賢下士,雖為漢室宗親待人卻無高人一等之氣,對一小校都是如此有禮,與他比之,袁公……多有不如啊!」

只是這樣隨意之舉,卻讓趙雲對劉備印象加深不少。

「呂布領大軍下虎牢關而來,揚言讓盟主前去答話!」小校卻是因氣喘而有些口齒不清。

張飛大怒,于劉備身後喝道︰「三姓家奴怎敢如此,待某取其性命。」

只是張飛剛欲行出,便被身旁關羽拉住,只見關羽搖了搖頭,低聲道︰「翼德莫要莽撞,如此豈不讓大哥為他人所笑。」

听得關羽之言,張飛方才想到他們三兄弟麾下僅有三千兵馬。且多為郡兵,如何能與呂布鐵騎相比?若是沖動而出,無疑是去填呂布牙縫而已。

「呂布驍勇,唯有袁本初麾下趙雲方可抵擋,何不領兵拒之?」袁術看了看袁紹,話中不免有些酸意。

袁紹雖為袁術兄長,然二人不和,袁術卻未曾叫過他兄長二字。

「還請本初帶兵拒之。」

眾人一听,甚覺有理,方跟著說道。

只是袁紹卻深感為難,趙雲雖可阻呂布,但若是讓其一人于之拼命,自是心中不樂,方想開口說話,曹操卻在他前面說道︰「呂布非一人可敵,今日當不可于之糾纏,以孫文台及劉玄德麾下關羽、張飛二人,加之本初大將趙、顏、文三人,合力敗之,若敵將潘鳳、黃忠等人前來相援,則大家以多敵少便是,後大軍趁機取虎牢而去,當可一舉而下。」

眾人一听,雖有人覺得不喜,但無疑這確是取下虎牢的好辦法,雖說顯得有些卑鄙。

諸人商議已畢,便各自領軍出陣。

怎料當各路諸侯擺開陣勢,等著呂布搦戰之時,卻現對面僅有呂布一員大將。潘鳳、黃忠等人皆是不見蹤影。

更奇怪的是呂布身邊竟有一文士騎于馬上,要知此刻乃是處于戰爭之時,一名文士立于戰陣之前,又怎會不讓人覺得奇怪。

「不知辨殿下可在?」

那文士不是別人,正是當今太傅荀爽。

潘鳳自「無雙軍」中選出五百精銳,將他護送至虎牢,便是為了頒布劉協「旨意」。

「何人膽敢直呼秣陵王名諱?」

一眾諸侯一听卻是一驚,雖眾人都知秣陵王名為劉辨,但卻無人敢在多人的場合敢直呼劉辨名諱,當今天下,除卻身為天子的劉協,就只有為其師之人可如此稱呼。

「可是荀師?」劉辨于後听得荀爽聲音,在關張、二人護衛之下,出陣說道。

不過關、張二人護衛劉辨出陣時雙眼卻死死的盯著呂布軍陣之處,仿佛深怕其中再有射暗箭之人,看來先前潘鳳、曹性二人的暗箭已經讓他們深有防備。

「辨殿下,老夫今日來乃是頒陛下之旨。」荀爽同樣在呂布護衛之下駕馬向前數丈。

「陛下?荀師此為何意!莫非乃是董賊所逼?」劉辨听罷一驚,暗思荀爽可能是被董卓逼迫,畢竟如今誰不知當今天子為董卓所脅迫,詔書皆是出自董卓之手?

「三姓家奴!若你膽敢有不敬之舉,定讓你嘗嘗張爺爺蛇矛的厲害!」

不曾想荀爽還未再言,張飛便和呂布雙目對視,火上心頭。

「環眼賊!不過區區一手下敗將。何來臉面多言?」呂布立于荀爽身旁,絲毫不將張飛放在眼中。

「哇呀呀呀~」

張飛何曾受過此等大氣,便欲提起蛇矛與呂布廝殺一番。

關羽在一旁見張飛如此沖動,且劉辨面上亦有不悅之色,忙喝道︰「三弟!」

好在張飛听得關羽之言回過神來,將手中蛇矛放下,不甘的駕馬立于劉辨身後言道︰「三姓家奴,來日定取你狗命!」

「秣陵王殿下,老張脾氣便是如此,還請原諒老張不敬!」張飛復有對劉辨請罪道。

「無妨,孤自不會怪你。」劉辨倒是沒有對張飛有感到什麼不喜。畢竟張飛行事皆是出自本心,且于他沖動的脾性之外,卻是十分懂理,只不過有時無法控制罷了。

「環眼賊,莫非無膽不成?」呂布輕挑了挑畫戟,不過見身旁荀爽開口,便不再言語。

「辨殿下,今日老夫非為他人所迫,實奉陛下之命而來。」荀爽掏出劉協所︰「如今董賊已被奉先與無雙二人設計誅殺,殿下無需擔憂。」

說罷荀爽竟下馬緩步行至劉辨之下,雙手將聖旨交于劉辨手中。

待得接過聖旨,劉辨還有些恍惚,見荀爽復又回到呂軍陣中,方才問道︰「那董賊當真死了?」

「如今其尸尚在虎牢之上!屆時殿下自可前往觀之。」荀爽又言︰「殿下當回營與勤王之師共商陛下之旨,屆時老夫自當于虎牢關中恭迎殿下。」

「荀師辛苦……」

待得荀爽在鐵騎護送下回虎牢後,呂布于劉辨之前,將董卓因何而死細細說來。便是劉辨一旁的關羽、張飛二人听了亦是不敢相信,而劉辨听後甚至長久沒有回過神來。

那個不可一世,將大漢天子玩弄于鼓掌之間的那個董卓竟然就這般死了?而且竟然還是死于其自己部將之手?若非劉辨知道荀爽絕不會欺騙于他,他定然不會相信這是實情。

張飛、關羽二人听說董卓乃是呂布親自率軍所殺,對其映象也是大大改觀,至少從呂布說話到結束離去之時,張飛沒有在其中說過一句「三姓家奴」,一些不喜之語也多用冷哼替代,沒有打斷一次。

「殿下,慈明公可有何言?」曹操看著劉辨駕馬而回,上前問道。

「董賊為其麾下大將潘鳳、呂布二人設計所殺,荀師今日前來,乃是奉陛下旨意。」劉辨不知此刻心中是心情,照理董卓實為漢賊,如今伏誅自是大快人心,只是當現在事實擺在自己面前之時,劉辨又有些不敢相信,似乎這勝利來的太過簡單。

于曹操一同前來的諸侯听劉辨所說,皆是大驚失色,不敢相信。

「不曾想。董賊竟死于潘鳳、呂布二人之手……」袁紹低聲呢喃道︰「潘鳳、呂布?此二人竟有如此心計,當真可怕!」

不過他人卻與袁所想不同,韓馥便當先言道︰「此乃無雙詐降之計爾!如今董賊已死,漢室可興!」

「想必韓公為潘鳳表面所欺矣!潘鳳此人先投大將軍,後為先帝托孤之臣,然其不惜先帝之恩,竟助董卓為虐,如今雖殺董賊有功,然于我眼中,其不過只是一反復小人!」袁術見不慣眾人為潘鳳說話,出言道︰「與那呂布乃是一丘之貉!今日可斬董卓,來日又豈不可造反?」

「公路所言甚是,听聞董賊對此二人甚是器重,賞賜金銀美女不計其數,二人皆受之,然今日看來,董賊亦是無眼之人,為其二人所叛。若是我等無大軍在此,其二人又怎會殺董賊?」兗州刺史劉岱與袁術私交甚厚,听袁術之言,跟著說道。

「此非其二人真心投董也!」丁原見幾人越描越黑,不惜詆毀潘鳳、呂布二人,自是出口為其二人辨解道︰「此確為無雙之計,當初于洛陽之時,無雙便暗中與某商議,言董賊勢大,其與奉先二人詐降于董賊,……」當丁原將潘鳳在其帳中所言之事皆說于眾諸侯知曉。

「諸公無需爭吵,潘師確是一心為我大漢,便是孤于洛陽出逃,亦是他暗中相助,若非如此,孤早已死于路上。」

見劉辨如此說,袁術等人自是無法辨駁。

眾人攜軍回至聯軍大營內,劉辨命人準備香燭等物,以示對大漢天子之恭敬。後方打開聖旨,一睹其中內容。

當劉辨看過一遍,亦是不禁動容,轉交給一旁蹇碩,命其相讀。

蹇碩本為宮內黃門,傳旨之事亦無少做,將聖旨之內所寫之事,盡皆說出,眾人一听,自是各有想法。

袁紹本為便祁鄉侯領渤海太守,若以職算,尚在韓馥之下,而袁氏一族家大業大,袁紹又甚有野心,早便想取而代之,如今此行能得此職,又大賺名聲,加上前將軍之職,自是高興無比。

而袁術雖對袁紹居此高職有些不滿,但好歹自己也分封揚州刺史,比之袁紹倒也不差多少,自也不會有什麼意見。

諸人見袁氏兄弟皆是一州之牧,又官居高職,自是羨慕不已。

倒是于韓馥身後的荀彧可以明白其中的用意。

袁紹、袁術二人雖為兄弟,但關系卻不下于仇敵,相互攀比亦是常事,而如今董卓新亡,洛陽四周尚有許多董賊余孽,加上董卓原有大軍,政局不穩。

若是這個時候袁紹、袁術二人入得洛陽,其二人若是參與政事,恐怕潘鳳就無法暫時掌控朝政之權,如果將袁紹、袁術二人分封于外,官職小了,他二人自是不願,因此,才不得不加高官于其二人,以讓他們遠離中央,方便潘鳳早先所言的「改革」之事。

一切的一切,不過只是為了潘鳳在朝堂之上的話語權,他雖有太傅荀爽相助,然若是當真與全朝士人相斗,除非他與董卓一般,否則決計無法做任何「改革」。

不過即便袁氏二人不入朝堂,潘鳳若想「改革」變法,亦是極難,荀彧亦是知道,此事若是沒有士族相助,恐怕還未實行就會胎死月復中,正因如此,聖旨之中才會將丁原與韓馥二人官復原職。

這樣一來雖然二人看似權利變小,然而卻能夠直接在洛陽幫助潘鳳,畢竟韓馥本便于士人中有一定地位,加上其又為袁氏門生中官職最高之人,影響力極大。而丁原出自寒門,卻官居高職,正可更進一步收攏寒門士子之心,更何況丁原亦是有著極大能力,又對漢室忠心耿耿,自然是守備洛陽最好的人選。

曹操則被封為揚武將軍,領軍前往左車騎將軍皇甫嵩處,助其討伐黃巾。

孫堅則因其驍勇善戰,聖旨之中封其為平東將軍,領會籍太守之職。

至于其他諸侯也是皆有封賞,不過多數人只是在其本職之上加以各種虛職,再予以金銀等物以為賞賜而已,而且這金銀還是出自各州自備,顯然像是空手套白狼一般。

「大哥,你也有封賞!看來天子亦听得你大名。」張飛听著蹇碩所念聖旨之言,知道此刻不得大聲說話,遂小聲對劉備說道。

「翼德!」

可惜張飛的嗓門是天生的,就算是刻意壓制,聲音亦是快要趕上蹇碩,好在諸人如今心情甚好,倒也不與他計較。

「平原縣令劉備,滋查于黃巾之亂時破黃巾有功,因十常侍刻意貶低而不得升遷,今于宗正視察族譜,于輩分合為先帝一輩,當為大漢皇叔,封武衛中郎將。」

待得蹇碩念旨畢,眾人皆是震驚不已,劉備受封為中郎將,在他們眼中自然只是一小職,但皇叔之位卻並不是那麼容易就可佔的,大漢如此多皇室宗親,好比帳中的劉岱,他亦是漢室宗親,且官職比劉備高上不少,但他卻決計不會被稱為皇叔,可見這皇叔之名有多「嬌貴」。

「恭喜玄德,如今得陛下親賜皇叔之名,便是我等亦是多有不如啊!」劉備雖為皇叔,然在袁紹眼中亦只不過是一個漢室宗親罷了,天下漢室宗親何其之多,多他一人不多,少他一人亦是不少,加上袁紹如今心情極好,這恭喜自然也是自肺腑。

「皇叔!」

一眾人的恭喜,劉備還在雲里霧里,直到劉辨于他身邊一拜,他方才醒悟過來,忙將他扶起,言道︰「殿下不可如此,備誠惶誠恐。」

「此乃是孤拜長輩,只有輩分大小,而不分官職!」劉辨被劉備扶起,方才說道。

此刻便是劉備自己也不知自己怎的就會攤上一個皇叔之名,他的名氣又何時傳到洛陽城的天子耳中?

當然,劉備的皇叔之名乃是潘鳳所提。

對于劉備,潘鳳實在打心底里不放心,與曹操相比,劉備無疑更富有傳奇色彩,若是不為生活所迫,曹操志向便是為大漢征西將軍,以闊疆土,而劉備卻完全不同。

自幼劉備便有大志,這志向比之曹操這征西將軍無疑高了不止一個檔次。加上他又有關、張兩個兄弟,在潘鳳眼里自然要牢牢的捆緊。

先將劉備調入洛陽之中,然後連看都不需要看,直接早點罪名,尋上一個黑鍋,把他給殺了便是,然後盡力將關張二人收服。

只是現在,劉備還沉寂在加官進爵的欣喜之中,孰不知,一把饑渴的大斧已經懸掛在他的頭頂……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