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但這個社會好像特別需要完美的道德楷模。在連城,關于陳小川的紀念還在繼續著,不管是報紙,還是當地的電視台里,總少不了對這位不幸男人的宣傳。陶仁隨便翻了幾張近期的報紙,看後不禁啞然,如果陳小川在天有靈,當他看到報上所介紹的傳奇人生,恐怕也會嗤之以鼻。當一個社會近乎瘋狂的需要道德楷模,大書特書,並捧之走上聖壇的話,或許它真的已經病得不輕了。
在陶仁到連城後的第二天,當地政府的有關部門就找上了門。他們不知從哪里得到的消息,居然能夠了解到小川最好的朋友受托來辦理小川的後事。當然,他們找陶仁的目的並非主動要求協助,而是想請陶仁以小川生前好友的身份在全市搞一次英雄事跡巡回報告會。這種事情在當今是司空見慣的,而且誰都會認為很有必要,但陶仁不這樣想,因為他知道小川和他想得一樣。因此,陶仁婉拒了。不過陶仁心里清楚,即使自己拒絕了他們,也照樣會有人胸配紅帶,走上布滿鮮花的講壇。或許他講的要比陶仁還好,說到動情之處,或許會聲淚俱下。
幾乎不費吹灰之力,陶仁居然很快找到了那位懷有小川骨肉的女人。更令陶仁意外的是,這個女人似乎早有預料會有人找上門一樣,她一直就在附近住著,看樣子應該是正在等著陳家來人。陶仁把她約到一家咖啡館,看著她一臉倦怠,陶仁真不知應該如何開口。這的確是個難以啟齒的要求,說難听些,就是要以她的一生為代價。試想一下,在當今這社會中,如果年輕的女子已經有了一個孩子,那麼無論她多麼高貴,無論她多麼出色,她的身價也會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