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534章參議院

和南陽元軍對峙的這一段時間里,我經過仔細考量,決定在朝中設立參議院,使之和政務、軍務兩院並行。

趙的壽命並不長,按照史書記載,趙還有四年可活,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夠改變這種局面,更何況,生老病死乃是自然規律,誰也逃月兌不了,哪怕我成為了守護者,也不能留在現在這個時空。因此,我必須為大宋的未來奠定基礎。當今這個時代之人的局限性太大,一旦我不在世,或者我變得昏庸,說不定又會回到原有的歷史軌跡中去了。弄不好,依舊會出現清軍入關,日寇入侵,這自然不是我想看到的。

從歷史的發展規律來看,封建社會的****制度遲早會被**社會所取代。

當然,我也知道,以人類現在的思想意識,遠沒有走到這種***地步,還需要我慢慢的引導。唐宋年間,人們的思想相對活躍,甚至超過了數百年後的清朝,這也是實施**制度的有利條件之一。

進入十一月份以來,天氣一天冷過一天。鄧州城身處北方,比起江南臨安自是冷了不少,而且,軍營之中並無宮中的取暖設施,不過,以我如今的體質,倒也並無大礙。

十一月十一日,在鄧州的縣衙內,我見到了奉命從襄陽趕來的賈似道等人。縣令範直尚早就令人在大堂中加添了數十把椅子,除了賈似道等人外,在鄧州的主要將領也陸續來到了縣衙。

禮畢,我開門見山道︰「各位愛卿,各位將軍,朕今日將你們招來,是要告訴大家,朕會在臨安設立一個新的部門,這個部門叫做參議院,直屬朕的領導。顧名思義,參議院就是行參議之事,針對政務、軍務兩院的提案進行審議。朕最終想達到的目的是,如果參議院投反對票,則可否決政務、軍務兩院的任何草案,而政務、軍務兩院的提議一旦被否,就需要重新審視或者制定了。」

「參議院?」賈似道听罷,首先問道,「陛下,如此說來,那參議院的權限不是大過政務、軍務兩院了?」

到了此時,賈似道也不得不承認,當今朝廷的主要權力機構就是軍、政兩院,而不再是傳統的樞密院和三省六部。

「師臣,並非如此,參議院只有通過與否的權利,卻不能對兩院的提案進行修改或者干預,簡單而言,參議院沒有制定提案的權利。」

賈似道似懂非懂地說道︰「是,陛下。老臣大致明白,相互相成。」

對于我所說的參議院,盡管算是一種新鮮事物,但除了範直尚露出驚訝的神色外,其余人皆是面色依舊,畢竟這些人跟隨我的時間已久,基本上都已習慣,我是不是會冒出一些新穎的想法。

我繼續道︰「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即便是朕,也會在某些領域或者某些時候犯下錯誤,縱觀歷史,如英明神武的唐宗、漢武,或多或少也有失誤之處,至少在他們身故之後,社會動蕩,三國混戰,五代十國,均是亂世也,而每一個亂世都導致我華夏一族經濟倒退,民不聊生,以至于才會出現異族崛起,欺凌我們。古人雲,兼听則明,偏信則暗,實為金玉良言,但並非每位執政者都能做到這點,因此,朕希望我朝的制度能夠不斷完善,以制度來減少不必要的錯誤,以制度來約束個人的權力。」

趙順孫問道︰「陛下,參議院由何人組成?」

「參議院的人選將會代表著我朝全體百姓的利益,因此,朕打算由每個省或者某些特定群體,比如軍隊,商界等推舉出一定數量的大賢者,由他們擔任參議院之參議員,五年一換。趙愛卿,這樣來說吧,每個縣推舉一位賢者,作為縣參議員,再從其中選出兩位州參議院,直至三到五名省參議員,最後由省參議員組成朝廷參議院。各位愛卿,我朝之政策是由各部各院官員制定,盡管朕相信我朝的大多數官員都能做到大公無私,廉政清明,但在潛移默化中,其意識或多或少會從自身集團的利益出發,從而無法覆蓋所有百姓的利益。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我朝未來的政策不僅要顧及舟,更要顧及水,如此方能國富民強,朕之前說過,無論是國富民弱還是國弱民強,都會導致社會混亂,設立參議院的目的就是要做到平衡發展,如此才能使我朝千秋萬世,國運長久。」

「全民參政議政就如同火器一樣,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朕雖為神人,但朕的繼承者未必也會是神,因此,朕希望借助參議院的成立,在我朝形成這樣一種風尚,那就是,我大宋不僅僅是朕之大宋,也是全體國民之大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只要我大宋之百姓都到做到以國為家,官員都能做到以家為國,何愁天下不興,社稷長運呢?」

這是我第一次在公開場合提及我身後之事,盡管只是寥寥數語,倒讓大堂中一小部分有思想之人沉思起來。不過,他們一致認為我正當壯年,繼承者之事還早著呢。

自秦朝一統天下以來,每一代開國皇帝無不希望自己的子孫後代可以永久守住江山基業,但又有何人能夠做到呢?究其原因,都歸結為出現了昏君、庸君,又或是奸臣、逆賊,知道了表面原因,哪又該怎樣避免呢?

封建體制決定了任何朝代都不可能有萬世基業,因為封建zhuanzhi就是人制,這才是內在原因。

範直尚小心翼翼道︰「皇上,微臣有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有話請講。」我笑笑道,「範愛卿,在議事之際,所有人均可暢所欲言,這就是***一種體現,當然了,如果在政策制定下來後,朕就不會允許再出現不同的聲音了。」

「是,皇上。」範直尚言道,「皇上之思路開闊,想法極好,但微臣有慮,倘若軍、政兩院的提案始終得不到參議院的通過呢?比如,軍務院提議,要這般進攻蒙古,而參議院不同意,那會不會錯失良機呢?」

「範愛卿,應該是朕沒有說清楚,對于軍務院的提案將分為兩類,一類是戰事,這點不用通過參議院,原因很簡單,參議院的議員們大都不會是軍人出身,自然不通軍事,不能讓外行來監督內行,這就好比朕在軍中全面取締監軍一職,參議院針對的只是軍務院有關文職方面的提案。比如,在和平年代,軍務院提出要增大軍備開支,那就必須由軍務院說明原因,如果征得參議院同意,那就可行,如果未被通過,那軍務院的提議就會作廢。」

絕大多數在座之人都是軍中大將,听我說到戰事軍務不歸參議院審核,均自放下心來。自宋太祖起,軍中事務大都受文官節制,現在好不容易得以改變,倘若又出現一個外行的「婆婆」,豈不是回到老路?

陸秀夫道︰「陛下,如果軍務院認為很有必要,要堅持呢?」

「遇到這種情況,朕會做出最終的仲裁。軍務院的提案或許會牽涉到國家對外的政策,所以可能會出現特例,而政務院的提案基本上都是內務,將會成為參議院審核的主要內容。朕來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比如,政務院提議,將盜竊十文華夏幣作為官府立案的標準,但參議院認為,由于經濟快速發展,我朝百姓的生活水平大為提高,十文華夏幣太少,不予通過,那政務院以及制定這項制度的部門就應該重新制定,二十文?三十文?直到和參議院達成一致。」

「是,陛下。」陸秀夫想得很簡單,還是由皇上作主。

「各位愛卿,建立參議院一事將會是一項漫長的事務,或許三、五十年才會成形,但只要形成這樣的體系、制度,數百年後,我朝的**就會達到一個嶄新的境界。師臣,趙愛卿,陸愛卿,朕今日將你們叫來,就是要讓你們做出計劃,之後再和朝中商議,等宋元戰事結束後,就要開始著手建立參議院了。」

「是,陛下,臣遵旨。」賈似道等人一起答道。

「三位愛卿,襄陽城的情況如何?」

賈似道起身道︰「陛下放心,襄陽城一切安好,臣等這次前來,只有一事稟報。」

「何事?」

「陛下,襄陽軍區制置使呂文德呂大人因身體原因提出致仕,請陛下指示。」

古代官員正常退休叫作「致仕」,源于周代,漢代以後形成制度。一般而言,官員的致仕年齡為七十歲,有疾患者則會提前。呂文德雖然只有六十出頭,但身體有疾,這是我知道的。

想到呂文德還有一個月的壽命,我嘆了口氣道︰「師臣,準其致仕。三位愛卿,傳朕旨意,加授呂愛卿少師餃,封衛國公,賜金帶一條。」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