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火槍失竊
楊妃誕下一子,全玖也有了身孕,看來趙家的人丁已經開始走向興旺了。喜慶之下,過了好一會,我才想起,還有一份奏折。
「這是政務院的奏折,靈兒,念。」
「恩。」方靈從我手中接過奏折念道︰「啟稟皇上,咸淳五年七月八r 申時,顯文閣大學士、臨安大學校長何基何大人因病不幸離世,終年八十有一。」
「何愛卿?」我愣了一下,傷感道,「僅僅延緩了半年而已。」
歷史上的何基卒于1268年12月,我所說的延緩了半年就是指此,當然,在場的袁棘、方靈等人自是不明究竟。
方靈雖然見過何基,卻是在失憶之前,之後又無接觸,因而只知道何基是臨安大學的校長,其它的就不是很清楚了。「哥,這奏折下面還附有一封何大人臨終前的親筆信。」方靈又道。
「是嗎?念吧。」
方靈低聲讀道︰「老臣何基深感時r 不多,陛下又遠在千里之外,臣無法再見聖顏一面,甚憾。臣蒙陛下厚愛,于年邁之際出任臨安大學校長一職,這種新型大學開歷朝之先,實為未來之ch o,當為我朝教育之典範,應以推廣,如此,不出十年之久,大學之學子盡可擔當我朝中興之重任,老臣自當含笑九泉。臨安大學副校長沈逸秋德才兼備,忠心可鑒,臣提議其可繼校長之位。臣卒以後,葬以士禮,不用官儀。臣唯盼陛下早r 收復中原,中興我大宋王朝。臣何基,咸淳五年七月三r 晚。」
我和何基的接觸並不算很多,但其品性絕世唐門
「是,陛下。」
陸秀夫道︰「陛下,何大人乃是我朝名宿,又是朝中現任官員,是否還是按照朝廷官儀葬之?」
我搖搖頭道︰「不必了,就按何愛卿臨終之意,以士之禮節安葬吧。」
「是,陛下。」
三r 後,田修顏、段東樓以及數百名雲南興復軍抵達了襄陽。我仔細听取了田、段二人就整個雲南戰役的匯報,並表揚了段恆的「義舉」和一眾西南軍區將士的功績。對于興復軍北上之意,我自然明白,遂令興復軍加入北伐之中路大軍,仍由段東樓指揮,加封段東樓為上輕車都尉,領從四品餃,等中路北伐大軍正式組建之時再行任命具體的軍中官職。
晚上,在宴請段東樓一行的宴席上,段東樓將段恆的一封書信呈于我道︰「皇上,這是段王爺寫給皇上的親筆信。」
我接過書信看到,其內容十分簡單,大意是感謝我將蒙古人逐出了雲南,並表達了歸順大宋之心,最後提及,他希望能派人前往臨安兩所大學學習,為雲南省今後的發展儲備人才。
看完後我當即表態道︰「段將軍,你回復段王爺,令其各派二十人前往臨安大學及臨安軍事大學學習,具體事宜讓他們到了臨安後找民族司的田醉顏即可。」
段東樓喜道︰「是,末將替段王爺謝過皇上。」
「要建設好雲南,自然需要大批當地的人才,雲南是一個多民族的偏遠省份,盡管相對落後,但其資源還是不少,只要找到好方法,應該很快會走向富裕的。等這批人從大學畢業後,可以在雲南籌辦一所類似的大學,專門為當地培養人才。」
「如此更好。」段東樓道,「末將代雲南各族百姓謝過皇上之恩。」
我笑笑,又對田修顏道︰「修顏,你便留在襄陽,與公孫小宸一起擔任軍中參議,隨朕一起北伐。」
「是,皇上,末將遵旨。」
「恩,各位將軍,一路辛苦了,今r 吃好,休息好,自明天起便按照我軍的訓練方式進行訓練,興復軍嘛,不僅僅要興復雲南,更要興復我大宋。」我舉起酒杯道,「來,干了此杯,朕相信,興復軍一定會成為我大宋軍隊中的一支戰無不勝的鐵軍。」
七月二十三、二十四r ,我連續收到了江淮軍區制置使李庭芝送來的八百里加急報告。
第一份報告是轉呈印應雷的消息,李庭芝在報告中言到,r 前收到來自濟南府龍牙的消息,印應雷部正在向山東、河南及河北三省交界處的聊城進發,印應雷大人道,請陛下放心,他會貫徹陛下之游擊j ng神。
盡管印應雷說得輕描淡寫,但我知道孤軍深入的艱難,後世的劉鄧大軍在大別山的斗爭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並為之付出了重大代價,僅人員就損失了一半之多。
對于印應雷所部,因為無法取得聯系,我也無能為力,只能祈求上天保佑了。不管多麼困難,至少我知道了印應雷還活著的消息,這份報告怎麼說都算是一份喜報吧。
第二份報告上的內容卻是我根本沒有想到的,看完後令我大吃一驚。
廬州府武器庫于r 前被盜,五支火槍及數十發彈藥不翼而飛,作為最高機密,擺放火槍的秘密地點只有廬州守備苗再成和第十四廂指揮使史玉琪有權出入,而史玉琪也同時失蹤。據武器庫守衛所言,在事發之r 的申時三刻(下午三點四十五分),史玉琪從庫中取出了火槍,廬州北門守衛也道,史玉琪稱其出城試槍,于申時末(下午五點)城門關閉前和數名身穿百姓服裝之人一起離開了城門,之後便再也沒有返回。
當天夜里,巡視完城防的苗再成將軍召開每晚的列行會議,才知道史玉琪不知所蹤,在查明情況後,苗再成將軍立即向揚州報告,並派人出城一路向北搜索,直到次r 凌晨,也沒有找到史玉琪的下落。
史玉琪為人正直,並無不良嗜好,一向行事低調,與軍中將士關系也十分融洽,頗得十四廂官兵的尊重,因此苗再成將軍排除了諸多可能,認為最大的可能就是,史玉琪乃是蒙古細作,因為,最急于得到火槍的就只有忽必烈。
對于史玉琪的印象,我還是頗為深刻,武舉出身,在其武舉考試中,我親眼見過他和歐陽建青之戰,後加入禁軍,隨夏貴出征廬州,在安豐一戰中立有戰功,加上史玉琪領軍有方,在數年之內便升為廂指揮使。
「為了幾支火槍,就放棄了辛苦而來的廂級將領的官位,看來忽必烈對火器是重視到了極點。」
「哥,相對于火器,廂指揮使的作用當然遠遠不及。」
「哦,是嗎?」。
「對于忽必烈而言,如果不能破解我朝之火器,則必敗無疑,因此可以說,史玉琪至多在一個點上會起到作用,而火器卻是關系到整個面的大事。」
「靈兒說得很好,這就是點和面的關系,只不過,火器哪有這麼好破解的。」
「哥,也不能小視,破解或許在短期內做不到,但元朝幅員廣闊,其中自然有不少能人匠師,模仿還是有可能的。」
「模仿?這個倒是很有可能。」來自後世的我自然對國人的模仿能力毫不懷疑,我笑笑道,「只是火器的仿制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啊,僅僅是火槍所使用的火藥配方就足夠讓忽必烈折騰好一陣了。公孫小宸。」
「末將在。」
「去將夏貴將軍、王勝將軍、邊居誼將軍、朱煥將軍以及姜才將軍叫來。」
「是,皇上。」
作為史玉琪的上司和同僚,夏貴、王勝和邊居誼在知道火槍失竊後均是大吃一驚,他們根本沒有想到,這件事竟然會和史玉琪有關。而朱煥和姜才因為不認識史玉琪,倒是臉s 如常。
「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夏貴嘆道,「陛下,史玉琪是我江淮軍中的年輕俊杰,和犬子夏青並稱為廬州雙杰,也是末將極其看好之人,可惜、可惜啊,哎。」
王勝則道︰「忽必烈在數年前就安排了這麼一只棋子,可見其用心良苦,還好,提前事發了。」
邊居誼道︰「皇上,苗將軍的判斷或許是唯一可以解釋史玉琪盜竊火槍的原因吧,如果此事是真,只能說明忽必烈對于破解我朝火器的意願已經到了急不可耐的地步。」
「是啊,襄陽一戰,我軍的火器大發神威,火炮、火槍、投擲彈,將元軍打得潰不成軍,士氣低落,如果忽必烈找不出應對之策,依朕看,他就只有等死了。」
親眼見過火器威力的姜才道︰「皇上,要是我軍全部配上火器,那該多好啊。」
s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