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晉升副帥
吃到半響。浪客中文網楊妃突然問道︰「官家。您怎麼就確定臣妾肚子里的孩子是皇子而不是公主呢。」
「啊。」我訕訕笑道。「淑妃。朕可是真龍天子。這種事情當然清楚了。」
方靈撲哧一笑。跟著道︰「是啊。楊妃姐姐。哥。官家乃是神人呢。」
「不錯。本宮也相信。」謝道清道。「官家。你這次離開皇宮的時間會很長。批示朝中奏折的工作量自會加大。因此我提議讓秋妃來協助皇後一起處理奏折吧。」
在我的嬪妃中。以全玖和秋妃的文筆最好。而秋妃又是其中對于政務最有興趣者。我點頭道︰「好。秋妃。朕離開臨安之後。你來協助皇後處理公務。」
秋妃興奮道︰「是。官家。臣妾一定會好好協助皇後的。」
對于這次的親征。雖然我準備得十分充分。也很有信心。但在出征的前一刻。我和新兵一樣。在興奮、激動之余。卻也有些緊張。
回到福寧殿。我躺在床上久久難以入睡。和全玖連番親熱後。才在疲憊不堪中進入似睡非睡的狀態。
迷迷糊糊中。我突然听見外面傳來一陣槍炮聲。
「戰斗開始了。」我連忙穿上衣服。從床旁拿起黃金手槍。走了出去。
外面已是硝煙彌漫。殺聲震天。我四下看了看。卻只聞聲響。不見人影。我有些驚慌。連喊數聲。「來人。來人。」但我的聲音很快就被震耳y 聾的槍炮聲覆蓋。根本傳不出去。我檢查了一下手槍。大著膽子向前走去。約莫走了十多步。就見濃煙中出現兩人一馬。在前面奔跑之人身著宋軍軍服。我一見之下。便立即驚訝地大叫道︰「菱杉。」
樂菱杉听見我的聲音。急忙掉頭朝著我所在的地方飛奔而來。在她後面十多米處。卻是一位身著黃袍。手持強弓的蒙古大漢。那蒙古大汗騎在一匹通體呈棗紅s 的戰馬上。神態淡然。不緊不慢地前行著。我雖然沒有見過此人。但腦海中卻一下浮現出「忽必烈」三個字。那「忽必烈」見樂菱杉已經跑到我的跟前。冷笑一聲。張弓搭箭。大喝一聲道。「流星趕月。」隨即。一支墨綠s 的羽箭sh 了過來。
我「啊」了一聲。也沒有想到用我手里的武器sh 擊。只是下意識地上前一步。然後一個急轉身。將樂菱杉摟在懷中。而就在這一瞬間。那支速度極快的羽箭已經離我後背不足一米之處了。羽箭帶起的勁風刺得我後背隱隱作痛。我暗道一聲。「吾命休矣。」
不過。羽箭並沒有sh 中我。在這千鈞一發之際。不知從何而來的方靈突然出現在我身後。並用其身體擋住了「忽必烈」sh 出的這一箭。
我松開樂菱杉。轉身看去。只見方靈嘴角已經滲出鮮血。胸前一支羽箭穿心而過。我心里大痛。抬手便是一槍。這一槍正好擊中對方的眉心。將戰馬上的「忽必烈」轟下馬來。我顧不上去看「忽必烈」的死活。扔掉槍。立即坐在地上。將方靈摟在懷里。方靈勉強地眨了眨眼。看著我一笑。便閉上了雙眼。
就在這時。樂菱杉拍了拍我的肩膀。也突然沖我一笑。隨即化作一陣輕煙。進入了方靈體內。
我頓時只覺大腦一陣空白。旋即暈倒在地。
當天夜里。忽必烈收到阿術、伯顏以六百里加急送來的最新戰報。在這份戰報上。阿術等人上報了四點內容。一是阿里海牙部已于四月二十四r 攻下了樊城外城。將守城宋軍全都趕進了內城;二是南朝御林軍第二師余下的兩個旅五、六千人于四月二十九r 抵達郢州;三是劉整率領第一批水師戰船試探性絕世唐門
令忽必烈最感興趣的就是戰報上的第二條。御林軍再次增兵。忽必烈當然知道。南朝御林軍一共只有兩個師的兵力。這一半的兵力都已經到了郢州。那就說明南朝皇帝親征襄樊的概率也就大大增加了。
看完戰報的郝經道︰「皇上。臣也贊同皇上的推斷。宋帝必會親征。」
「恩。」忽必烈點點頭。對一旁的真金道。「真金。你擇r 南下。和南陽營地的奧魯赤將軍匯合。一旦得知南朝皇帝親征的消息。便率領留守南陽的三萬中路軍直下襄陽。」
「是。父皇。」
郝經道︰「皇上。看來這宋朝皇帝頗有膽識。不過。如果其親征的話。倒是可以省了我軍南征的第二步驟了。這樣一樣。我軍只要在襄樊一帶擊殺或者擒獲南朝皇帝。並逼其投降。或許連第三步也無需走了。」
「不錯。帝師所言甚合朕意。」
在蒙古忽必烈和阿術等人制定的規劃中。征南計劃分為三大步驟。第一步便是襄樊之戰。取襄樊之地。控扼南北。分斷東西;第二步是直下江南。徑取臨安。逼迫南朝皇室投降;第三步則是西進四川。南下兩廣。北上江淮。一舉擊敗南朝殘留的軍事勢力。
倘若在襄樊將南朝皇帝擊殺或者擒獲。那不分明就是第一、第二步合在一處了嗎。直到此時。整個大元的高層。對于元軍的戰斗力依舊充滿了自信。
真金道︰「父皇。征南副帥張柔將軍已病逝多月。我西路大軍主帥之位始終空缺。兒臣提議當早r 任命為好。」
「恩。真金。此事朕已想好。」忽必烈贊同道︰「來人。速傳董文炳董愛卿、合丹王爺進宮見朕。」
五月初的元朝大都。其整體建設還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朝中大臣基本上都暫時住在距離皇宮不遠處。不到半個時辰。董文炳、合丹一前一後地進入皇宮的書房。
「參見皇上。」
「免禮。坐吧。」
「謝皇上。」
董文炳二人又和真金、郝經相互行禮完畢。坐在了下首之位。
忽必烈開門見山道︰「董愛卿。合丹。听封。」
「臣在。」兩人又急忙跪倒在地。
「董愛卿。自去年秋末。原征南副元帥兼西路大軍都元帥的老將軍張柔病逝後。其位一直空缺。朕今r 加封你為征南大軍副元帥。兼任東路大軍都元帥。賜虎頭金牌一枚。」
「臣董文炳謝皇上恩典。」
「合丹皇弟。朕調任你為西路大軍都元帥。」
「謝皇上。臣遵旨。」
在蒙古漢軍中。有三大勢力。分別是以史天澤為首史家、張柔為首的張家和以董俊、董文炳父子為首的董家。這三大世家在蒙古滅金時期。全部轉投于成吉思汗麾下。成為數位蒙古大汗一直重視的勢力之一。其中又以董文炳與忽必烈的交情最深。
忽必烈接著道︰「真金。知會樞密院。任命老將軍張柔之子張弘略出任征南軍都指揮使。接替董愛卿升職後留下的空位。屬東路軍名下。賜平金牌一枚。」
「是。父皇。」
張弘略。有謀略。通經史。善騎sh 。張柔第八子。也即是征南先鋒張弘範的八哥。時任順天路管民總管、行軍萬戶。
「兩位愛卿。坐吧。」忽必烈繼續道︰「襄陽之戰已經歷時一年多了。南朝的四川軍區和江淮軍區目前有何動靜。」
合丹道︰「皇上。除了江淮軍的夏貴率軍前往隨州以外。南朝四川軍區和江淮軍區只是嚴守各處城池關隘。並無動靜。」
忽必烈道︰「朕今r 收到來自中路大軍的戰報。言及南朝御林軍第二師的另外兩個旅也已經抵達郢州。從種種跡象來看。南朝皇帝必會于近r 親征襄樊。這就使得襄樊之戰的戰況或許會遠遠超出當初我軍的預想。既然東、西兩地的南朝軍隊暫無動向。朕就打算從東、西兩路大軍中各抽調一萬五千人。前往襄陽支援。爭取在襄樊一帶將南朝皇帝擊殺。只要此舉成功。則r 後的東、西戰役就會變得簡單多了。」
「是。皇上。臣等遵旨。」
「真金。明r 朝會後你就同兩位愛卿前往樞密院。辦好調兵手續。」
「是。父皇。」
「兩位愛卿。你們先做好準備。只要南朝皇帝親征的消息一經確認。便令援軍立即出發。」
「是。皇上。」
董文炳接著道︰「皇上。臣在大都所經略之事已經全部完成。明r 一早臣便啟程南下。趕去淮水之北的東路大軍營地。臣在此先向皇上辭行。」說完後。董文炳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磕了三個響頭。
忽必烈受此大禮後。起身將董文炳扶起道︰「董愛卿。還記得十六年前之事吧。當時。你與文用、文忠等四十六人趕赴大理從征。備嘗艱辛。從此跟隨朕南征北戰。忠心耿耿。立下無數汗馬功勞。甚是難得啊。」
董文炳道︰「跟隨皇上。乃是微臣之幸也。皇上英明神武。實為我大元之福。微臣定效犬馬之力。以報皇恩浩蕩。」
忽必烈看著這位愛將。笑道︰「好。好。朕有卿家。何愁大業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