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434章 先鋒阿刺罕

第434章先鋒阿刺罕

六月初八,蒙古征南副元帥阿里海牙率領征南都指揮使劉整、郭侃、阿塔海及三萬人馬抵達襄陽城外的白河城.次日一早,劉整率領一千名水師前往萬山堡,考察當地的地形地貌,準備就地修建造船廠。至此,襄陽城外一共集聚了六萬名蒙古將士,與襄陽軍區的人數大致相當了。

隨著襄陽城外的蒙古軍越聚越多,城里的氣氛也是越來越緊張。呂文德、呂文煥每日親自上到城牆上視察防線,並令呂師孟將七日戰報提高到隔日一報。襄、樊兩城的守城將士分為晝夜兩班,嚴陣以待,團防成員也都組織起來,負責後勤工作。城門附近的百姓全部遷移至安全地帶,其居所被官府征用,歸屬軍隊使用。

從襄陽到臨安大約二千多里,按照六百里加急的速度,襄陽軍區的戰報大約在四天後我才能看到。六月十三日的朝會結束時,我收到了蒙古六萬大軍齊聚襄陽的消息。

我看完襄陽軍區的戰報後道︰「蒙古大軍已至襄陽城外,軍務院、兵部、樞密院下屬各位愛卿暫且留下,其余眾愛卿先行退朝。」

賈似道首先稟道︰「陛下,看來蒙古人的總攻就要開始了。」

「恩,朕估計只需蒙古主帥阿術或者伯顏一到,便會發起攻擊。」我有些緊張同時也有些興奮道,「陸愛卿,第一批火炮及投擲彈運進襄陽城了嗎?」

「回陛下,第一批二十門神器、一千顆投擲彈以及火炮營五百名將士已經在黑炭團的護送下,秘密進入襄陽城,日前,火炮營的將士正在鹿門山、白河城等地尋找合適的地方。而準備安放在城牆上的神器,已經按照我朝陳規首創的戰炮間接瞄準法,在城牆內鑿洞,預計近日便可完工。」

陸秀夫所提及的戰炮間接瞄準法,是在1126年,由我國宋代著名的炮兵專家陳規在德安守備戰中首先使用的,拋石機藏在城牆中,城外之人看不到,各炮的「定炮人」站在城上,用口令指揮城下各施放。這種間接瞄準法是世界炮兵史上一項偉大的創舉,比之西方早了數百年之久。

「好,等時機成熟之時,再使用火炮和投擲彈。」

「是,陛下。」

「印應雷印愛卿,王安節王愛卿,謝道臨謝愛卿。」

「臣在。」

「臨安軍區及御林軍隨時做好出征襄陽的準備。」

「是,陛下,臣等遵旨。」

「印愛卿,臨安軍區整編工作完畢了嗎?」

「回陛下,已經完成,臨安軍區新編**廂一共一萬兩千人,目前正在訓練中。」

「好,陸愛卿,傳令四川軍區、廬州軍區、揚州軍區,嚴密注意蒙古軍東、西兩路大軍的動向。」

「是,陛下。」

「還有,陸愛卿、範愛卿,我朝之行省制改制已經全部完成,原廣南軍區從今日起更名為廣西軍區,軍務院和兵部立即安排下去。」

「是,臣等遵旨。」

咸淳四年六月十五日,巳時過半(上午十點)。

襄陽城東門箭樓上的兩名哨衛首先看見遠處塵埃四起,其中一人急忙提起一架簡陋的望遠鏡,只看了一會便道︰「快,是蒙古人,報告呂將軍。」

接到消息的東門主將呂師夔蹭、蹭、蹭地奔上箭樓。「不錯,是蒙古騎軍。」呂師夔下樓後道,「各軍注意,警戒。傳令兵安在?」

「將軍,我在。」一位矮個子的傳令兵道。

「狗子,立即上報大帥。」

狗子姓陳,小名二狗,是呂師夔的傳令兵之一,因其動作迅速,頗有輕功根底,是以被呂師夔提拔為傳令隊隊長。二狗接到命令,知道軍情緊急,自是不敢怠慢,拔腿便跑,很快來到襄陽帥府。

「報,大帥,蒙古軍先鋒阿刺罕部正向我東門進發。」

「阿刺罕?」呂文德道,「走,去看看。」

呂文煥、呂文信左右護著襄陽主帥呂文德登上城樓。三人向下看去,只見一百五十米開外,旌旗招展,黑壓壓地布滿了近萬名蒙古將士,清一色的騎軍。

阿刺罕單槍匹馬立于陣前,見到城樓上出現了幾名身著鎧甲的將領,隨即上前數十步,大聲道︰「上面之人听著,蒙古征南先鋒阿刺罕在此,有人膽敢和我一戰?」

呂文信得到呂文德的授意,提氣叫道︰「無知小兒,我襄陽軍不做匹夫之勇,爾等侵略我朝領地,勢必葬身于此,我軍不忍生靈涂炭,見爾等命喪異鄉,特地奉勸各位,回頭是岸,還是速速退兵為好。」呂文信中氣十足,聲音頓時傳遍整個蒙古軍陣。

阿刺罕哈哈大笑道︰「我蒙古大軍南征,乃是順應天意,替天行道。分明就是你襄陽呂氏膽怯,無人有此膽量敢出陣與你家罕爺交手。」說完,長槍一招,頓時上來數十個大嗓門,齊聲喊道︰「南人鼠膽,我軍必勝。呂氏一門,盡是烏龜。」

駐守東門的主將呂師夔年輕氣盛,听罷大怒︰「大帥,讓末將出去會會這阿刺罕,斬其首級,以壯我軍威。」

眾多的呂家弟子中,以呂師夔的武功最高,呂師夔天賦極佳,比起呂師說,呂師道等人的武功高出何止一籌,當日在安陽灘一戰中,阿刺罕雙戰呂師說、呂師道略處下風,而呂師說兄弟聯手也只能和呂師夔戰成平手,是以呂師夔認為自己完全有把握擊敗阿刺罕。

呂文德哈哈笑道︰「英雄不逞匹夫之勇,烏龜?烏龜不是挺好的嗎?又長壽,防御力又強。師夔,沒有本帥的指令,任何人不得私自出戰,違令者斬。城下這些蒙古人,就讓他們去折騰吧。」

呂師夔不敢頂嘴,答道︰「是,大帥。」

呂文德抬頭看了看天空,見太陽高照,隨即吩咐道︰「來人,給城樓上的弟兄們送上涼水,六月份的襄陽,已經進入酷暑季節,讓大伙先解解渴,再說其他的。」

不一會,城內的團防將一桶桶清潔的涼水送了上來。呂師夔端著一碗水走到城牆邊,對著城外的蒙古大軍作秀般呼呼地大喝起來。呂師夔武藝高強,聲音洪亮,邊喝邊道︰「蒙古小兒,繼續叫,叫完了上來,你家呂爺請你們喝水。」

遠處的阿刺罕哼了一聲,倒轉槍口,道︰「繼續罵,不準停。」

天氣炎熱,蒙古將士看見城上的襄陽軍大口地喝著水,不由得咽了咽口水,不過,蒙古軍軍紀森嚴,雖然想喝,卻也不為所動,陣型依舊絲毫未動。

約莫一刻鐘後,蒙古軍中傳來一陣緊密的鑼鼓聲,阿刺罕精神一振,退回陣中,長槍向天一揮,道︰「攻城。」

隨著阿刺罕的聲音剛一落下,蒙軍陣中首先推出了二十五架拋石機、三十九輛架有大型攻城弩的戰車,這二十多架拋石機全是中型雙梢拋石機,每一架拋石機均由六十到八十人負責操作。

蒙古軍目前使用的拋石機有三類,分為輕型、中型、重型三種。輕型拋石機,由兩人施放,石彈重半斤,主要用于迎敵作戰;中型拋石機又分為單梢、雙梢、旋風、虎蹲等,由40∼100人共同合作,可發射25斤重的石彈,射程達80步;重型拋石機則有五梢、七梢炮,要150∼250人拉炮索,可以發射70∼100斤重的石彈,射程可達50步。這種重型炮威力最大,不過卻十分笨重,使用時須固定炮架,多用于攻守城池。

拋石機前行到距離襄陽城約莫六十米處停了下來,這個距離已經是弓箭手所能覆蓋的範圍了,數百名蒙古大力士手持巨大的盾牌擋在拋石機和攻城弩的左右,以掩護拋石機的發射及射手。

阿刺罕冷冷地下令道︰「放。」

隨著阿刺罕一聲令下,無數的石塊拋向襄陽城城牆,同時,一支支巨型弩箭向城樓射出。不過,六十米的距離對于蒙古的拋石機來說,似乎遠了一點,基本上毫無準心,絕大多數的石塊雜亂無章地落在了護城河里。

阿刺罕道︰「向前推進二十米。」

四十米是拋石機的有效射程。不過,這二十米的路程也不是很容易,襄陽軍在呂師夔的指揮下,不斷地向城外射出一支支羽箭。盡管襄陽軍的弓箭手遠不如蒙古人,但居高臨下,也是不可小視,蒙古人每前進一步,都會付出一定的傷亡。

阿刺罕見狀,縱馬上前,站在了隊伍的最前沿,手中長槍亂舞,一支支羽箭盡被其掃落于地。「騎射軍,出陣,掩護拋石機。」

蒙古軍陣中,三千名騎軍縱馬向前,來到相距四十米處,隊形一下分散,一個個騎射手張弓搭箭,隨即,一支支羽箭毫不留情地射向襄陽城,瞬間便將襄陽軍的氣勢壓了下去。不可否認,蒙古人的騎射能力的確不是宋軍可以比擬的。從小在馬背上長大的民族,這手技能確是神乎其神。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