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了想道︰「師臣。有關募捐和發行戰爭債券之提議很好。朕予以采納。小七。」
門外的小七入內道︰「陛下。小的在。」
「小七。傳朕旨意。讓大宋銀莊阮登炳、商業部廖瑩中。半個時辰後到這里開會。師臣。軍務會議結束後你也留下。和朕一起。同他們商議。」
戰爭債券的始作俑者會不會是廖瑩中呢。我突然冒出這樣的想法。不過。從接下來了解的情況。的確是賈似道自己的主意。
「是。陛下。小的這就前去。」
小七走後。我問道︰「各位愛卿。還有其它問題嗎。」
陸秀夫道︰「陛下。臣還有本奏。」
「恩。請講。」
「陛下。在宜城設立前沿指揮部一事臣認為不妥。」
「是嗎。是離襄陽城太近之故。」我了地圖道。
「陛下明鑒。離襄陽很近。這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宜城縣雖然歷史悠久。但城池過于低矮破舊。屢經戰火的破壞而一直沒有修繕。實不利于防御。很容易被蒙古騎軍突破。另外。宜城水域原有的水師基地基本上已處于廢棄狀態。如果要重新擴建。勢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何況從時間上來講。也有所不及。因此。臣建議將前沿指揮部設在宜城縣南邊的郢州府(今鐘祥市)。郢州城池相對堅固。從郢州到宜城也就一百八十里的路程。同樣在漢水之邊。利于防御及屯兵。」
「臣史岩之贊同陸大人之提議。」
「臣範文煥贊同。」
接下來。後殿之中幾乎所有的大臣都認同陸秀夫的提議。我知道陸秀夫等人之意。主要是擔心蒙古人的襲擊。對我的安全不利。我想了想道︰「也好。就將前沿指揮部定在郢州。」
半個時辰後。廖瑩中、阮登炳隨著小七來到了大慶殿後面的延和殿。也就是俗稱的後殿。
「臣廖瑩中、臣阮登炳參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兩位愛卿。免禮平身。請坐。」
「謝陛下。」
「兩位愛卿。朕今日讓你們前來。是要和你們商議下有關發行戰爭債券一事。」
廖瑩中和阮登炳相互了。齊聲問道︰「戰爭債券。陛下。這是何物。」
我笑笑︰「發行戰爭債券的目的是為了緩解現在日益增加的軍備費用支出。相當于朝廷向民間借貸。師臣。你先來給兩位愛卿解釋下。」
賈似道將前面會議時所說的內容又重復了一遍。
阮登炳道︰「這和銀莊的定期存款很類似。」
「不錯。從本質上講。兩者並無多大的區別。對于債券來說。朝廷所支付的利息會略高于定期儲蓄。還有就是。這筆款項不會留在銀莊。而是要全部用到軍務上。」
廖瑩中皺著眉頭道︰「陛下。用于戰爭。就會是有去無回。到期之後該怎麼返還呢。」
「廖愛卿。這個倒不用擔心。朕認為以我朝經濟的發展速度。完全可以在未來兌現這些債券。不過呢。你們商業部的擔子就更重了。」
「陛下放心。臣定會竭盡全力。」
「恩。廖愛卿。你辦事。朕放心。下面。我們一起來商議下戰爭債券的細則。朕剛剛在休息時。初步想了以下幾個問題。首先是債券的面值。因為戰爭債券是針對我朝所有百姓的。因此。此面值不能很大。第二是償還期。朕建議是以兩年為起始。可以發行兩年、三年及五年期的債券。第三是付息期及利率。債券利率的原則是略高于同等定期儲蓄的利率。付息期朕則建議等債券到期之後連本帶利一起支付。第四是發行人。為了讓我朝百姓放心。這次債券的發行人就由皇室和銀莊聯名作為債券的債務主體。第五是有關債券的流通性。這種債券是否可以和我朝的華夏幣一樣在市場流通。」
我一口氣將有關債券的相關事宜說完。這本來是件極其平常之事。但在賈似道听來。卻是顯得有些吃驚。又有些失落。賈似道原來以為。債券一事是他首先想到的。在短時間內別人不會有更深的認識。沒想到我只是在軍務會議結束後的一刻鐘之內。就想到了這麼多。簡直比他這個提議人想得還要周全。賈似道本來想要好好表現一番。不料我對債券的理解比他還深。
我繼續道︰「發行戰爭債券之事朕已經決定。具體實施細則卻不用馬上定論。今日只是商議而已。師臣。」
「臣在。」
「有關戰爭債券的提議很好。這次你算是立了大功。可謂宋蒙之戰的首功啊。」我呵呵一笑。贊道。「師臣。在明日的朝會上朕會予以嘉獎。依朕。這債券的發行籌備就由你來負責吧。」
賈似道點點頭。露出一絲笑容︰「是。陛下。」
「阮愛卿、廖愛卿。你們兩人協助。大宋皇家銀莊主辦。」
「是。陛下。臣遵旨。」廖瑩中道。「陛下。這種債券的方式可否推廣。」
「廖愛卿。有何想法。」
「陛下。對于債券。臣雖然是第一次听說。但臣有個模糊的想法。比如。中華御液的銷售情況很好。但因為產能之故。限制了銷量的大幅提升。臣覺得是否也可以發行中華御液的債券。從民間借貸資金。用于擴大生產作坊。這樣既可以節約朝廷的資金。以支持戰爭的軍備需求。又能加快中華御液的生產速度。」
「當然可行。債券的發行不會只限于戰爭債券。而會形成一種經濟手段。朕會通知政務院。將此事納入政務體系。不過。朕打算將債券分為兩類。一類是由朝廷擔保的國家債券。比如戰爭債券。這類債券的利息比同等定期儲蓄為高。且沒有任何風險。另一種為商業債券。比如廖愛卿剛剛言及的中華御液債券。其利息當與中華御液的收益掛鉤。也就是說。根據中華御液年度收益的情況。來制定其回報。有可能會超過國家債券的利息。也有可能會低于甚至沒有利息。這種商業債券有一定的投機性。當然。朝廷允許發行的商業債券一定會是收益最好的物品。」
廖瑩中道︰「似乎可行。」
「可行性應該很大。以上只是朕的大致想法。還需要你們好生研究。從長計議之後才能下結論。債券是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一種標志。是良性shi務。朕是持贊同態度的。好了。有關債券之事今日就商議到此。」
吃完中飯。我叫上袁棘和小七。來到紅十字會。
在蒲壽庚屋里。我開門見山地將來意告訴了紅會的三位會長。為即將到來的宋蒙之戰募集資金。
「公子。既然是從民間募集戰爭軍費。那麼以紅會的名義自然是勝過讓朝廷出面。屬下定會積極配合。」蒲壽庚听完後當即表態道。
蕭天道︰「公子。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屬下認為此舉定會得到我朝百姓支持的。」
「公子。何時開始。」
「蒲會長。我打算先讓各地報紙進行宣傳。號召我朝百姓團結一致。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和朝廷站在一起。打贏這場即將到來的戰爭。這個預熱宣傳時期大約需要一個月。期間讓獅峰、蒲氏商行還有蘇州鄭氏商行作為商人的代表。主動要求捐贈。另外。再讓龍牙之人以個人名義要求捐款。為國家出一份力。到七月中旬吧。紅會再正式出面。向民間募集戰備軍費。」
方靈道︰「哥。先宣傳。然後樹立典型。最後再面向全國募捐。這個方式很好。」
「是嗎。靈兒。我這點套路都被你破了啊。」
「哈哈。那是。」
六月下旬。臨安城的大宋皇家報刊登了一則消息。蘇州鄭氏商行、泉州蒲氏商行為了支持朝廷進行抗蒙戰爭。各自捐出十萬華夏幣(華夏幣等值于原來最為流通的大宋銅錢)。以充實大宋之軍備。這兩筆捐款均由皇家報社轉交朝廷。消息一經登出。各報紛紛轉載。百姓在感覺到戰爭臨近的同時。又為兩家商行的義舉感到振奮。
數日之後。大宋壽和皇太後謝道清、皇後全玖及福王、榮王等皇室成員紛紛捐出自有的金銀首飾。以支持抗蒙戰爭。經大宋銀莊計算。這筆捐款合計華夏幣三十萬。同日。福華報刊登了大宋太師賈似道向朝廷捐款十萬華夏幣的消息。
六月底。獅峰商行與福建林志雄分別向朝廷捐款八萬華夏幣和三萬華夏幣。
隨後。不少百姓前往大宋皇家報和大宋銀莊。詢問百姓捐款的途徑。這其中有龍牙之人。也有不少臨安城的百姓。甚至連靈隱寺的僧侶們都自發來到皇家報社。捐出省吃儉用出來的香火錢。希望為大宋朝出一份力。
七月七日。臨安城所有的大報小報都在第一版面全文刊登了一篇由我署名的文章。題目是《告大宋百姓》。這也是我第一次公開在報紙上發表署名文章。
當然。文章的措詞非我所長。是由全玖代筆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