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406章 東征序曲

「回大汗。神尊大人已經告訴過屬下了。」楊璉真迦恭恭敬敬地答道。

忽必烈「嗯」了一聲道︰「楊璉真迦。連續兩年的南朝細作生涯。你也算是有功于朝。細作的生活雖然精彩。卻是提心吊膽。對此。本汗十分理解。不過。這種生活也該快結束了。還有一兩年。本汗便會發動南征。到時。你們都是我朝的功臣。本汗定會大力嘉獎。」

楊璉真迦喜道︰「謝大汗。為大汗盡力乃是屬下之幸也。屬下定當肝腦涂地。不負大汗所托。大汗。屬下準備明日一早便啟程南下。今日特來向大汗辭行。願大汗早日揮師南下。一統天下。」

「好。楊璉真迦。帝師還有話要和你說。」

「是。大汗。」

郝經道︰「祭司大人。今南朝朝中局勢有變。相權失勢已成定局。所以。你在和賈似道的接觸中。需要改變原有的方向與策略。在有機會的前提下。挑起賈似道與南朝皇帝的矛盾。當然了。你的首要任務是收集情報。賈似道老奸巨猾。千萬不要引起他的懷疑。」

「屬下明白。當今南朝皇權強勢。軍務、政務兩院已經成為朝中最重要的機構。去年一年。賈似道一黨基本上算是閑職在朝。依屬下。其斗志全無。此次南下。屬下想辦法讓其恢復爭權之心。讓他和南朝皇帝去鬧上一鬧。」

「不錯。祭司大人。但請你記住。安全第一。切不可因小失大。」

「帝師大人放心。屬下明白。」

方靈在宮中接連住了數日。只覺得宮里禮數太多。雖然各種條件比起外面自是好了不少。但像她這樣一個喜歡自由之人卻不太習慣。還是回到了誠威鏢局。

有了我的金牌。方靈自可隨意進出。倒也沒覺得有何不便之處。

在和謝道清熟絡之後。方靈也常常進宮。和全玖等人陪著謝道清說說話。喝喝酒。偶爾也會留宿宮中。期間。謝道清也問過我。何時納方靈為妃。我告訴謝道清。等方靈的記憶力恢復之後吧。謝道清雖說著急。卻也默認了我的做法。並提前定好了方靈入宮後的稱呼靈妃。

宮中之人根據謝道清的指示。也都把方靈稱作靈妃娘娘。倒讓方靈覺得不好意思。好在方靈性格開朗。很快便適應了靈妃娘娘的角色。這在宋朝後宮的歷史上。尚無先例。一位可以自由進出皇宮的妃子。畢竟還是第一次出現。

對此。謝道清也沒有提出異議。即使朝中有大臣提出與禮制不符。也被謝道清否定。並讓朝中御史少管後宮之事。自我登基後。新鮮事情常有發生。謝道清也學會了與時俱進。

同時。在新年之後。我冊封全玖為皇後。

一月下旬。我詳細審閱了有關訟師制的奏折。在家鉉翁起草的奏折中。有訟師的準入制度。有訟師的從業制度。有訟師的權力和責任制度。其內容相當詳盡。完後我隨即又召開了政務院律法司、刑部、大理寺等相關部門參加的會議。經過討論。決定還是按照試點的辦法。讓臨安府率先于三月份進行嘗試。

正月的最後一天。我在軍務院召開了東征高麗的軍事會議。參會人員有樞密院、兵部以及軍務院的主要大臣以及來自臨安軍區、揚州軍區的代表。

自中省並入到政務院後。範文煥便知道。兵部被裁撤的日子也不遠了。如今的兵部基本上成為軍務院和各大軍區的聯絡人。上傳下達。協助軍需物資的調配。雖說也有不少事情。卻失去了往日的權力。

「陸愛卿。你先說說高麗半島的情況。」

「是。陛下。」陸秀夫道。「太祖時。高麗王朝曾遣使來我朝朝貢。遼國征伐高麗後。又改向遼國朝貢並與我朝斷交。後金國崛起。高麗王氏遣使入金上表稱臣。三十多年前。蒙古出兵高麗。高麗國王逃至江華島。約十年前。蒙古于高麗和州(今朝鮮永興)設置雙城總管府。管轄原高麗東北部地區。目前。高麗王朝僅存在于其南部一帶。在位的君主是親蒙的元宗。從我們掌握的情報來。現存高麗王朝的軍隊人數大約在一萬五千人左右。由林衍、金俊和柳璥三位統兵大將分掌。其中林衍、金俊的實力最大。雖然林衍曾經認金俊為義父。但相互間卻是不和。至于雙城總管府的軍力並不是很清楚。只是听來往的商人說過。雙城府大約駐扎有七、八千人的蒙古軍隊。」

「整體而言。高麗半島上有兩股勢力。蒙古和親蒙的高麗朝的元宗。總兵力在二萬人以上。陸愛卿。說說你們軍務院的作戰計劃。」

「陛下。這次的東征部隊由水陸雙方聯合成軍。合計三萬八千人。其中水師一萬人。由東海艦隊、沿江艦隊以及北海艦隊組成。水師陸戰隊三千人。陸軍由揚州軍區第九廂和臨安軍區第三廂組成。計二萬五千人。預計在二月十二號從溫州府出發。遠征高麗。目前。屬于水師的一萬三千人已經在溫州府水師基地集結。兩廂陸軍將士大約在三日後便可全部抵達溫州府。以待命出發。」

「整個作戰計劃分為三部分。」陸秀夫指著牆上的地圖道。「陛下。首先是拿下耽羅(濟州島)。其次是佔領高麗半島的南部區域。第三則是進攻蒙古人管轄的雙城府。」

「恩。各位愛卿。遠征高麗的難度較大。不像攻打琉球。東征軍的統兵元帥定了嗎。」

陸秀夫道︰「陛下。水師由李北洋親自統兵。但聯軍主帥人選還沒有確定。臣準備毛遂自薦。領軍出征。」

「陸愛卿。軍務院需要將精力放在正面戰場上。你暫且不可外出。」我眉頭微微一皺。接著問道。「主帥人選怎麼還沒定出。我朝就沒有將軍願意統兵東征嗎。」

「陛下。只因事關重大。而朝中名將大都在各軍區駐守。所以……」

「所以朝中就無將可派了。」

軍事大學校長兼軍務院院士史岩之見我微怒。起身道︰「陛下。我朝的軍制規定。統兵元帥只能由皇上欽定。而且是在出征前的十天才會公布。」

我臉色稍霽︰「原來如此。」

「陛下。臣史岩之願意領兵出征。」

我搖搖頭道︰「不行。史愛卿。軍事大學這一年十分關鍵。你需要留在學校。」

範文煥本想出聲領命。卻自知能力有所不逮。最終閉口啞言。

「陛下。臣印應雷願意領兵東征。」

「印愛卿。」我道。「可有把握。」

印應雷不慌不忙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陛下。臣以為。這世上並沒有絕對把握的戰爭。但只要我軍事先準備充分。事中靈活果斷。事後不驕不躁。自該有七、八成以上的勝算。」

「好。印愛卿。你來說說事先怎麼準備方為充分。」

「陛下。臣以為首先要知道雙方的優勢所在。我朝將士人數為優。裝備精良。令行禁止。具有人和。而敵方熟悉當地的山川地勢。具有地利。最關鍵的天時卻也為我方所擁有。高麗島上蒙古、高麗本就處于微妙的對峙狀態。而高麗內部又是君王和將帥不和。元宗駕馭不了軍隊。所以。只要蒙古不再增兵。我軍自是優勢大于劣勢。至于事中。則需要根據戰場的變化。高麗的風土情況我軍不熟。所以需要隨時改變技戰術。但不可猶豫行事。而事後則要善于進退。當退要毫不猶豫。當進也要一鼓作氣。」

我點點頭道︰「此次東征。首先要拿下高麗外圍的耽羅國。這是第一個任務。也是最簡單的任務。再以耽羅為本。進攻高麗半島。登陸之後。我軍便要和高麗軍隊交戰。擊敗並佔領高麗。這是第二個任務。接下來。就要和蒙古軍隊正面交手了。如果蒙古沒有派兵增援。那就要將原蒙古駐軍消滅。在高麗半島建立我朝又一處海外根據地。並固守之。如果蒙古人派兵增援。那就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進攻還是防御。這點朕不做具體指示。一切由東征元帥自行決定。對于進軍高麗的目的。你們都該清楚。所以。這第三個任務並非固定不變的。」

「陛下。臣等明白。」

我了地圖。道︰「印應雷。李北洋。」

「臣在。」

「朕封你們二位為東征軍正、副元帥。按預定時間率水陸聯軍出征高麗。務必完成前兩個任務。第三個任務則由你們兩人商議後自行決定。」

「是。臣等遵旨。」

「姚希得、歐陽建青。」

「臣在。」

「朕任命你們為東征軍隨軍正、副參事。」

「臣姚希得、臣歐陽建青遵旨。」

「揚州軍區廂指揮使施忠、臨安軍區廂指揮使吳松含、沿江艦隊制置使陳弈、東海艦隊制置使李曾伯。朕任命你們四位為隨軍大將軍。在元帥帳下听令。不得有誤。」

「是。臣等遵旨。」

「史岩之史愛卿。」

史岩之愣了一下。以為我改變了主意。忙道︰「臣在。」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