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十三章 神武

這周沖榜,請大家多多收藏,多多投票支持,謝謝。

~~~~~~~~~~~~~~~~~

此言一出,眾人皆是大驚,那張永德更是惶恐萬分,爬到龍榻前摟著周主的腿哀告道︰「陛下饒命吶!臣當時以為陛下病重,若是搶攻幽州不成,必然軍心大亂,臣一心為陛下和大周江山著想,故而才會假傳陛下之命招回趙大人,請陛下恕罪呀!」

論地位來講,趙匡胤乃周主義弟,而按官職來講,他卻是張永德部下,此時不忍見張永德被處死,遂上前求道︰「陛下,張大人一向對您忠心耿耿,此事雖有不妥,卻也是為陛下盡忠所致,還請陛下恕罪。」

李靈卻是有所不解,史上記載,趙匡胤是在張永德被外放之後,才升任殿前都檢點之職,從而掌握了中央禁軍的實權,為日後的篡位打下了基礎,這說明在周主柴榮未死之前,姓趙的心中確已有了奪帝位的野心。

若是此時周主將張永德斬了,那麼殿前都檢點之職自然就非他莫屬,豈不是對他大大的有利!那為何他趙匡胤在這個時候卻又要為張永德求情?他應該在背後再推一把才是呀。

李靈又細看周主表情,雖然臉上一副肅殺之意,但眼神中卻流露著幾分不忍,李靈恍悟,想來這周主雖恨張永德,卻並不想真的殺了他,只不過不殺他又難以服眾,那趙匡胤必是猜到了周主真意,故而站出來替張永德求情,一方面是給周主一個不殺張永德的借口,另一方面又是搏得了張永德的感恩之心,最重要有卻是消了周主對他的猜疑之心。

想那五代之時,武將權重,後晉、後漢、乃至本朝皆是武將篡權所建,周主雖然神武雄略,終不免為後世子孫擔憂,故而對身邊的大將難免有所疑心。趙匡胤乃是朝中數一數二的重臣,且又是周主結義弟兄,可謂位高而權重,周主自然也會對其有所防備,而趙匡胤此舉正是向周主顯示自己重情重義,無意于爭權斗利,這也是自保之策。

李靈雖是這麼推測,但畢竟也不知那趙匡胤心中是不是這麼想的,卻是心念一動︰「那張永德也有推薦我之功,于我的升遷多少有恩德,既然柴榮不想殺他,我何不順水推舟,做個人情算了。」

心意一定,于是也跪了下來,道︰「陛下,恕微臣直言,您的龍體身系大周安危,眼下您病重初愈,不宜勞動肝火,倘若病情有變,豈非亂了軍心士氣,依微臣之見,便是有天大的事情,不妨等您身體痊愈後再加以決斷吧。」

李靈可算得上是周主的恩人,眼下周主誰的面子都可以不給,他李靈的面子卻不能不給,況且他心中原就不想殺張永德,李靈這一勸解,正好給了一個周主合適的台階下,遂冷哼一聲,道︰「張永德,此罪朕且給你記下,待得勝還朝之時再作處置,朕望你痛思悔過,戴罪立功,否則,休怪朕不念舊情。」

張永德好容易保下了一條命,怎敢再多言,遂唯唯稱諾,拜伏于地。

周主賜他三人平身,又道︰「元朗,遼國的援軍距幽州還有幾日的路程?」

「臣回師之時已聞知遼主親率大軍出京,若依正常的速度,此時當距幽州只有五日的路程,不過臣听說那遼主每日都要睡上七八個時辰,故而大軍離京之後走走停停,行進速度甚緩,怕是還少也要五六日才能趕到幽州。」

周主沉思片刻,又問道︰「元郎,依你之見,我軍能否在遼兵援軍趕到之前攻下幽州。」

「這……」趙匡胤稍一停頓,又道︰「如果我軍現在就出發,由易州趕往幽州最少需一日的時間,那麼就必須在五日之內攻下幽州,而此番搶攻未成,幽州方面聞知易州已陷,必會加強防守,那蕭思溫雖然無能,但畢竟城中有兩萬守軍,且都是契丹士卒,又兼幽州城牆高厚,我軍要想在五日之內攻下幽州,怕是有一定的難度。」

「如果和遼軍正面決戰,我軍能有幾成勝算。」

趙匡胤欲要直言,話到嘴邊卻是無法出口,周主見其欲言又止,遂道︰「直言無妨。」

趙匡胤深吸了一口氣,道︰「斷無勝算。」

周主似乎早料到他會這麼說,卻道︰「元朗太高估遼兵的實力了吧,朕听聞當年後唐之時,遼國開國皇帝耶律阿保率三十萬鐵騎圍攻幽州,結果卻被李嗣源的七萬步騎擊敗,如今遼兵加上援軍也不過十萬余人,與其一戰,雖然艱難,卻也不至于似卿所說的‘斷無勝算’吧。」

趙匡胤道︰「彼一戰與眼下一戰大大的不同,當時燕雲十六州均在後唐之手,遼人鐵騎雖眾,卻遠道而來深入敵境,糧草不濟,靠的只是搶掠,而後唐實行堅壁清野的政策,使遼人的補給十分困難,後又里外夾擊,遂破遼軍。但眼下這一戰卻是攻守逆轉,我軍北上伐遼,深入燕雲,乃是深入了遼國境內,無論在糧草還是兵力上,遼軍均遠勝于我,而我軍勝利的唯一因素就是一個‘快’字,只有以迅雷不及掩而之勢攻下城池,內外互援,方能與遼軍相持,不然,單論野戰,遼軍十萬鐵騎輾過,我軍根本無法抵擋,必敗無疑。」

趙匡胤這一番分析卻是有據有理,將敵我雙方的優勢劣勢分析的相當透徹,周主點頭稱是,卻又忽然一笑,道︰「元朗,你分析的不錯,不過,卻是漏了最關鍵了一點。」

趙匡胤一怔,道︰「恕臣愚鈍,還請陛下明示。」

周主大病初愈,竟不知是哪里來的力氣,忽地掀開被子躍下了床,傲然說道︰「你們大周軍隊的皇帝,是我柴榮!而你們將要面對的那十萬鐵騎,他們的皇帝卻是耶律述律那個膿包,只此一點,勝負已定!」

李靈心頭一震︰「好一個狂傲的柴榮!不愧是五代第一雄主,單就這一點豪氣,就比宋朝那些軟蛋皇帝勝過百倍!看來,我救你的確實沒有救錯!」

趙匡胤等一見周主如些威勢,均是拜服于地,呼道︰「陛下神武,大周必勝。」

「張永德。」

「臣在。」

「朕現下給你一個將功贖罪的機會,你可願意?」

張永德自知犯下了大錯,料想周主今後必對其有所冷落,不想當此之時仍會委以重任,遂叩首道︰「臣願為陛下粉身碎骨,再所不辭。」

「好!」周主一贊,道︰「朕就給你兩萬人馬,命你即刻出發,必須在五日之內拿下幽州,不然就提頭來見!」

張永德雖然性子魯蠻,卻也是個敢打敢拼猛將,當年高平一役時,奮勇當先,身中數箭亦無所懼,今日周主有命,又怎會膽怯,遂豪然道︰「臣遵旨,五日之內不奪下幽州,臣當自刎以謝陛下。」

周主點點頭,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你去吧,朕隨後率大軍接應。」

張永德又是一拜,遂匆匆出帳。

周主又接連宣李重進、韓通等人入帳,分別委以軍命,然後又寫數道密旨分發往潞州昭義軍節度使李筠,以及揚州武威軍節度使向訓處,此二人分別負責防備偽漢和南唐,故此次北伐並未隨周主出征。

周主這一系列的旨意顯然是經過了深思熟慮,完全考慮到了此番決戰幽州的諸多不利因素,李靈初始時覺得那趙匡胤謀劃周密,不愧為開國之君,但比之周主的一番用兵排布,到底還是差了幾分,最重要的是,周主比趙匡胤多了幾分膽略。

想那歷史上的趙匡胤,一味遵徇先南後北,先易後難之策,雖然是平了南唐後蜀華夏等諸國,但卻錯過了對付遼國的絕佳時機,那時遼穆宗耶律述律已死,之後接連上台的遼景宗、遼聖宗,以及蕭太後,均是一代明主,以遼國的強大的軍事實力,更輔以明智之君,宋軍焉能不敗!

而周世宗柴榮則全然不同,既能一眼洞穿遼國的虛實,又敢以超凡勇氣毅然伐之,只這一點,便可與唐宗漢武相媲美,而那趙匡胤,做個守成之主倒也稱職,開國之君嘛,卻是差強人意,更給後世子孫留下了遼國這一心月復大患,間接導致了宋朝數百年的屈辱。

「換作是我,也會是選擇柴榮之策吧。」

李靈如是想,畢竟,總被人欺負是一件很不爽的事,不如去欺負別人痛快。

但是……

「除了動刀動槍,或許,還有更好的方法。」

一個念頭從他腦海中一閃而過。

毀滅的開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