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756【拜訪托馬斯】

在船上歇了幾日,王梓鈞就帶著幾女在墨爾本下船上岸。

這里被稱為澳大利亞的文化首度,事實上,二戰前的一段時間,墨爾本確實作為過澳大利亞二十多年的首度。

王梓鈞幾人到達這里時,正值墨爾本時裝節開幕。幾人找了間酒店住下後便兵分兩路,王梓鈞前去拜訪托馬斯。基尼利,而奧黛麗。赫本帶著趙雅之和林鳳驕跑去參觀時裝節。

如今墨爾本比起二十年後人口大概要少三分之一,稀疏的人口、便利的交通、清新的空氣,加上四季如春的氣候,實在是個度假散心的好地方。

啟程之前,王梓鈞已經跟托馬斯。基尼利通過電話,對方對他的造訪頗為驚訝,同時又是歡迎之至。

托馬斯。基尼利在墨爾本的住所離中心商業區很遠,坐落于雅拉河邊,房子是由籬笆圍起來的木制建築。

王梓鈞到來時,托馬斯的太太正在為修整草皮。

听到汽車的引擎聲,基尼利太太走出來笑道︰「王先生,托尼說你這兩天會來造訪,想不到今天就來了。快請進!」

「你好!冒昧打擾了。」王梓鈞道。

基尼利太太道︰「我叫米蘭達,你可以叫我的名字。托尼早上開車去采購了,可能過會兒就會回來。」

「是嗎?真是太巧了。我想我可以在這里等他。」王梓鈞道。

基尼利太太很健談,給林博文幾個跟班保鏢都沖了咖啡後,便跟王梓鈞閑聊起來。

原來這位年近五十的家庭主婦,也是位女作家兼電影編劇,值不夠沒她老公有名氣罷了。

王梓鈞拿出帶來的一個大盒子道︰「除此拜訪,沒什麼拿得出手的見面禮。這是全套的《哈利波特》,包括還未出版的《哈利波特4》的英文版,還請基尼利太太幫忙斧正。」

基尼利太太有些不適應中國人的謙虛,拆開盒子說︰「《哈利波特》,哦,是套很棒的魔幻小說。可惜我的孫子才半歲,不然將這個作為禮物送給他,他一定會很高興的。」

王梓鈞狂汗,這位太太還真不善于跟人打交道啊,有這麼說話的嗎?

沒過多久,托馬斯。基尼利終于回來了,一見外面停著的車就笑哈哈地走進,跟王梓鈞來了個熊抱。

這貨剛剛年過半百,頭頂的頭發掉得光光的,胡子卻生得老長,讓人不由地懷疑他的頭發長錯了地方。

「托馬斯,我非常喜歡你的《辛德勒的方舟》。這次來的目的電話里也說了,就是請你幫忙寫一部關于南。京大屠殺的小說。」王梓鈞朝林博文使了個眼色,後者立即將一直背著的那個大背包放下來。

林博文與幾個保鏢將包里的東西取出來放在桌上,王梓鈞介紹道︰「這些全是關于那場大屠殺的照片、報紙、日記和采訪回憶錄的影印件,希望對你的創作有所幫助。另外,這是中國大陸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聯系電話,如果你需要幫助,可以求助他們。」

資料一張張地攤開擺在桌上,托馬斯夫妻都沒有說話,只沉默地翻開著資料。

良久,基尼利太太才眼眶紅紅地說︰「希望這樣的事再也不要發生。」

王梓鈞道︰「這是所有善良的人的願望。我請托馬斯先生寫這麼一本書,然後將它拍成電影,也是希望世人以史為鑒。事實上,日本有些人想將這件事情掩蓋扭曲,他們去年修改了歷史教科書,美化日軍侵華的暴行。不僅不為那場侵略戰爭道歉,反而說成是幫助亞洲的人民從帝國列強的殖民統治中獨立解月兌。或許,日本的下一代會漸漸忘去他們祖輩所犯下的一切罪行。」

托馬斯。基尼利心情沉重地看著那些屠殺照片。相對于一般人來說,他的神經非常大條,不然就不會一部一部地寫關于壓迫、屠殺、救贖之類的書籍了。

「扎克利,我想去中國一趟,那里還能找到大屠殺的幸存者嗎?」托馬斯。基尼利問。

「當然能,我可以幫你聯系,」王梓鈞道,「你是要親自在幸存者口中尋找靈感?」

托馬斯。基尼利道︰「我不知道,等我把這些材料全部看完再說吧。」突然,托馬斯抓起一沓復印紙,問道,「這是什麼?這紙上好像是日文吧。」

王梓鈞一看,解釋道︰「這是一個叫做東史郎的日本老兵的日記,日記中記錄了他在中國戰場的所見所聞,其中包括南。京大屠殺。對了,東史郎準備將這本日記出版,再過兩個月就能在書店里買到了。」

(《東史郎戰地日記》此書在出版六年後,被日本右翼勢力將此書作者、編輯、出版書店告上法庭,稱其中關于大屠殺的情節純屬捏造歪曲。三年後日本法院判東史郎敗訴,賠償書中制造暴行的日本兵五十萬日元,該書也在日本被封禁。)

「哦,」听王梓鈞一解釋,托馬斯來了興趣,將日記部分跳著讀了一部分,突然問道,「王先生,你說我以一個日本士兵作為本書主角怎麼樣?」

王梓鈞皺眉道︰「就像《辛德勒的方舟》中那位品質高尚的德國人一樣?」

「不,」托馬斯搖頭道,「這本書里,主角不是個救贖者,而是一個善心未泯的屠殺者。我不想僅僅寫一個關于屠殺的故事,我想屠殺只是這戰爭的一部分,我們要去追溯這場戰爭的本源,還它以真面目。我的想法是,以一個客觀的角度,卻記錄與審視一位日本老兵的一生……」

「有點意思。」王梓鈞笑道,他腦海中已經浮現出一些電影鏡頭畫面︰

一個老人常常在噩夢中醒來,這噩夢已經糾纏了他四十多年。終于,他從床底翻出一本破舊的日記本,拄著拐杖懷揣著日記走向出版社,想要向世人公開自己在戰場上的所見所聞,以此來平復自己內心的悔責與煎熬。

老人聯系了好幾個出版社,但對方不是因為商業原因就是因為民族情緒而拒絕為他出版日記。夕陽下,老人坐在石階上,懷里抱著日記本陷入了回憶中……

接著是戰前的日本,還是個小孩子的老人有著溫馨的家庭,有著暗戀的姑娘……一個善良的學生在天皇的感召下,踏上了血火的戰場,一步步淪為殺人的惡魔……

電影始終是給人看的,簡單的堆砌鏡頭羅列事實,並不能起到好的效果。拍一部南。京大屠殺,只簡單的再現屠殺場景,或許對華人來說很有吸引力,但對西方觀眾來說,可就不怎麼喜歡看了,而至于日本人,則會想當然地對此題材反感。

作為一個導演,王梓鈞的目的不是想用一部電影來扇日本人的臉,也不是想要用電影來大罵他們一通。而是想引起他們的反思,以一個日本人為主角,或許日本人看了之後表情會很精彩吧。

托馬斯。基尼利搓著他的胡子道︰「看來我應該先去日本一趟。」

王梓鈞笑道︰「期待你的大作。」

談完了正事,托馬斯。基尼利問道︰「听說你跟斯皮爾伯格關系不錯,《辛德勒的方舟》他是不是找過你?」

王梓鈞笑問︰「你怎麼知道?」

托馬斯。基尼利道︰「他最先是讓我來改編劇本,當時我們在一起談過,他對拍攝此片一直不自信。當時他就提起過你,後來他找了好多個導演,你也應該不例外。」

王梓鈞道︰「他會自己拍的,去年我在北。京見過他。」

「北。京嗎?哦,你一提起這個地方,我就想起了恐怖的自行車潮。」托馬斯。基尼利夸張地說。

王梓鈞問︰「你去過中國大陸?」

托馬斯。基尼利道︰「七年前去過,我還登上過長城,那真是個偉大的奇觀。」

王梓鈞道︰「三年後我會把這部電影的首映地放在中國南。京,希望到時候你可以參加。」

「會的。」托馬斯。基尼利點頭說,「我一直期待能夠再去那個國家一趟。」

托馬斯收起大屠殺的各種資料,開始跟王梓鈞聊起文學和歷史來。

這位澳大利亞國寶級作家對歷史非常感興趣,其感興趣的程度近乎痴迷。究其原因,乃是因為他祖上來自歐洲,他老爸也是二戰時遠征北非的士兵。而他自己卻出生在澳大利亞的鄉下地方,澳大利亞毫無歷史可言,這讓他一頭扎進了歐洲歷史當中,隔著遠洋懷念祖輩的生活,暢想歐洲古代的一切。

而這種對歷史的愛好,在長大後擴展到世界所有國家的歷史。

托馬斯說︰「中國的歷史久遠令人驚嘆。我實在好奇,中國的史學家居然能記住那麼多的王朝和統治者、大臣、名人的名字,光是記住這些,就是個浩大的工程。」

「哦,基尼利先生你對中國歷史也有研究?」王梓鈞道。

托馬斯搖頭說︰「不,我只知道一些關于中國唐和清的歷史。嗯,對,還有宋和蒙元,七年前我本打算去四。川的上帝折鞭處釣魚城看看,結果因為有其他事未能成行。」

王梓鈞笑道︰「以後有的是機會,下次我請你去參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