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六百四十四章混亂的歐洲

第六百四十四章h  n的歐洲

這時夏炎終于亮明了自己大宋皇子的身份,並偽稱是大宋的使臣,以此身份出面為捷克與德國雙方進行調停。有張雨的財力支持,別說夏炎確實是大宋皇子,就算他是一個乞丐,也能包裝得讓歐洲的那些土包子君主一個個抬頭仰視。這時的歐洲人雖然依然對東方缺乏了解,但大宋的強大卻是無人不知的,當年辛棄疾西征給他們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因此夏炎的調停自然就有力得多了。而且听了夏炎極有見地的分析之後,德皇奧托大帝也覺得與其和貧瘠而難啃的捷克過不去,還不如對富饒的西法蘭克(包括現在的法國和荷蘭比利時等國)和廣闊的東歐平原下手,而且這樣做同樣可以打通前往意大利(目的是為了獲得羅馬教皇的冊封,使德皇的大帝稱號更加名正言順,同時也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道路,只是要稍微繞點路罷了。

最終,在夏炎的斡旋下,德國與捷克在德國南部小鎮簽訂了《德捷互不侵犯條約》,本來捷克方面是要德國付出戰爭賠償的,但德國方面為了保住顏面不願支付戰爭賠款,為了補償,奧托大帝將自己十六歲的nv兒凱瑟琳許給了捷克國王弗拉迪斯夫三世,雙方結為姻親,當初打得你死我活的恩怨就暫時擱下了,反正光是俘虜的那些德國貴族贖身的費用,就足夠支撐捷克渡過戰後的難關了,所以捷克人也並沒有緊咬著不放非要德國人賠款不可。

本來弗拉迪斯夫三世對于聯姻還是有些疑慮的,他倒不是嫌自己的未婚妻歲數大,畢竟對于幼年喪母的小孩來說,年長的 ng反而更容易令其著m ,何況那個凱瑟琳公主還是聞名歐洲的大美人,而主要是擔心德國會藉此拿繼承權做文章篡奪捷克的王位。但在夏炎的開導下,弗拉迪斯夫三世還是很快就想通了,即使妻子娘家再有勢力,生下的孩子不一樣是普熱美司家族的人嗎?那麼又有什麼好怕的呢?而且說不定運氣好,將來他的兒子反而有機會覬覦一下德皇的寶座呢?

藉著這次調停的機會,夏炎一改之前低調的作風,公然以大宋親王的身份招搖過市,並將他「翻譯」的兩部東方思想巨著送給各國王公,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有捷克這個榜樣在先,德國和歐洲其他一些國家也陸續開始了由貴族分封制轉變為中央集權制的改革,多少都取得了一定成效,尤其是常備軍制度取代了騎士莊園制度以後,各國的正規軍數量都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其中德國兵力最多,常備軍達到了三十萬,而且主要是騎兵,法國雖然國土狹小(這時的法國只有後世的三分之二大小,歷史上是在三十年戰爭中y n了德皇一把後,才有如今的地盤,而拿破侖的家鄉科西嘉島成為法國領土就是更後來的事情了。),但因為盛產糧食,所以也能養得起十五萬大軍,而英格蘭、捷克、蘇格蘭、丹麥等小國也普遍都有幾萬軍隊,而歐洲也由此進入了群雄爭霸的戰國時代

不過,此時除了夏炎本人以外,都沒有預料到這種變革帶來的更深遠影響,改革以後各國王室的力量大增,使得教會的影響力大幅度下降,歐洲自從羅馬滅亡以來進步遲緩的科技也因此得到了更快的發展,但這種良x ng狀態並沒有持續多久。隨著帶兵將領擁兵自重乃至篡位奪權(注1)、以及大規模農民起義的反復出現,夏炎留下的兩部「神書」當中本來不太受到青睞的《論語》也被歐洲各國的君王們普遍重視起來,並開始仿效東方的科舉制度選拔文官。但這樣一來,各國便陸續出現了臃腫而低效的官僚階層,而科技發展也因為各國政f 為了降低統治難度而推行的愚民政策,大大放緩了腳步,等于是將其之前得到的那點小利加倍地賠了出去,而這只是夏炎宏大布局當中的冰山一角而已

在與歐洲各國的ji o往中,夏炎還故意把新大陸的情報泄l 了出去,並將其說成是有著金山銀山的樂土,這樣一來貪婪的歐洲人自然都坐不住了,紛紛不顧危險地乘著做工粗劣的小船探索橫渡大西洋的航線。雖然這些亡命之徒十有**都葬身魚月復,可是去的人多了,總有幾個運氣好的(明朝時期、特別是早期倭寇所乘的船只更小,一樣可以來到中國。雖然大西洋上多暴風雨,但橫穿大西洋只需要不到一個月時間而已,就算只有小船,運氣好一點開到美洲也是有可能的。),最終還是給他們探出了一條通往新大陸的航線。于是歐洲人便開始如ch o水一般地涌向那片富饒的土地,並很快就與當地人發生了武力沖突。

本來以這個年代歐洲人的實力,是不可能征服總人口接近五千萬的印第安人的,然而印第安人的神話傳說當中那些神靈的模樣卻與歐洲的白種人極為相似(在很多大航海時代的游戲里都有類似的劇情,p社的戰略游戲里選擇美洲國家也有所謂的「白人懲罰」,就是說的這個典故。),這令他們根本提不起多少勇氣與歐洲的殖民者ji o戰,而被其輕松地佔領了大片土地,印加與阿茲特克等新大陸強國也先後滅亡

注1︰在貴族分封制下,武人奪權的可能x ng是非常小的,就算有成功的,也肯定得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才行,西周八百年里那麼多國家當中,謀朝篡位的例子也數得出來,就足以說明問題了,而農民起義更是絕無成功的可能x ng。但在中央集權制下,特別是文官制度尚未完善的情況下,武人奪權十分容易,很容易出現「兵強馬壯者王之」的情況,而農民起義不但容易b 及全國,破壞力也大得多,甚至可能因此改朝換代。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