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五百四十六章 安定後院(下)

第五百四十六章安定後院(下)

不過,失去皇子身份也未必全是壞事,至少這樣一來他們就有可能從事自己真正喜歡的職業,甚至可以參加科考當官(身為皇子的時候也有機會任職歷練,但和真正的官員畢竟有著很大區別,不管表現如何,都是當不長的。),比如陳靈的兒子趙淳後來就成為了一個雖然不及其母卻也相當出色的科學家。盡管趙淳被剝奪皇子的身份是因為其母親的遺言而非他個人的原因,但他卻並沒有對父母心生怨恚,因為搞科研才是他的最愛啊!

其實這也是趙對他們的一種保護,中國歷史上為了皇位而兄弟相殘的例子太多了,皇權的惑實在太大,即使趙自認為已經很有識人之明,也不敢保證自己選定的繼承人一定會善待他那些兄弟,但現在這樣一來至少這些失去皇子資格的小子們對將來的皇帝已經沒有了任何威脅,除非新皇帝了瘋,否則這些對他已經毫無威脅的兄弟應該不會遭到殘殺。至于那些在皇儲競爭中最終落敗卻之前卻還是然保住皇子身份的兒子,趙也未雨綢繆,打算將他們分封到遙遠的邊疆,並且規定領主只需質子入朝,而其本人則有權拒絕回國朝見,這樣一來他們的皇帝兄弟鞭長莫及,也就奈何不了他們了。在工業革命尚未生的情況下,趙的繼任者又不可能有他那樣崇高的威望,而敢于大膽地給那些封疆大吏放權,能夠維持大宋現有的疆土已經相當困難,就更不可能對邊疆地區的領主用兵了,尤其還是在師出無名的前提下。而如果那時工業革命已經開始,那麼趙肯定要順應時代流搞君主立憲與文官政治,新皇帝就算對他的那些兄弟心懷惡意,應該也沒那個權力了,兄弟相殘的一幕自然就更加不可能生了

就這樣,趙的後宮並沒有因為他的登基而產生反差極大的上下尊卑之別,趙還為她們的兒子想得如此周到,那幾個女人畢竟也都不是尋常的女子,自然不會繼續無理取鬧。這樣一來,趙的後宮總算是安寧了下來,其實眾女平時的關系也還不錯,之所以突然暗涌動,一是為了面子,二是為了兒子,現在兩個問題都得到了較為妥善的解決,她們的心態自然就平和多了,而趙也得以繼續玩他喜愛的「一皇n後」游戲,盡享齊人之福

後院不再有起火之虞,趙終于放心地登上了他曾經一度頗為厭惡的大宋皇位,雖然因為祖母韋太後在紹興二十八年十月底也意外(注1)辭世,令趙的登基大典不得不推遲到下一年,但總體來說j接得還算平穩。由于趙是趙構最喜愛的長子,而且之前就已經充分顯示了明君風範,因此本就有些倦政的趙構樂得乘機撂挑子,將手中最後的那一部分權力也全部移j給了兒子,自己則無事一身輕、整天呆在西湖行宮里沉m 于酒色玩樂。不過,比起歷史上那些只知道吃喝玩樂的真正昏君,趙構的表現總還要稍好一點,至少在書畫藝術上還是做出了不少貢獻,而且偶爾也有一些建設x ng的提議(拖後腿的情況自然也免不了)。只是不曉得他是閑得蛋疼,還是本x ng如此,年逾五旬的他居然比以前更加,而且老盯著那些十四五歲的小蘿莉下手,已經升格為太後的吳芍芬為此與其生了多次口角,還常常勞駕趙過來調解,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趙雖然是當皇帝,看起來似乎也差不多,而他登基之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則是更改大宋的國號。中國自古以來,尤其是大一統時期,往往都是自稱「朝」而不是「國」,這雖然可以拿「天朝上國」的說法來yy一番以滿足大家的虛榮心,卻不利于中國的君臣百姓形成正確的天下與國家觀念,當外族入侵、國家有覆滅之危時他們之中的很多人都會以「改朝換代是不可避免的,本國人當皇帝與外國人當皇帝又有什麼區別呢?」之類的觀點作為不反抗侵略、甚至投降賣國的借口,至于因此導致盲目自大、不辨敵友(注2)等問題的弊端,就更加顯而易見了。因此趙下詔規定以後只有在歷史文獻中使用朝代概念,而在對外關系的歷史記載中,無論哪個大一統朝代都必須以「中國」來自稱,這個規矩也一直沿用了下去,而大宋的國號也改為既表明國家x ng質又可以維持國民自豪感的「大宋帝國」。由此,趙記憶中後人杜撰出來的叫法(比如大秦帝國、大唐帝國之類的名詞,事實上中國古代從未出現過。),卻成為了歷史上明確的記載。

此外,雖然趙沿襲了舊有傳統,並無恥地剽竊了記憶里後世老朱的年號「洪武」(洪武大帝的尊號也一並被盜用了),但為了方便民眾記憶,趙廢止了對于非專業人士來說十分繁冗的天干地支紀年法,而以其登基後的第二年、也就是大宋紹興三十年(公元年)為「帝國元年」,並一直沿用了下去,不管後面換了多少任皇帝,不但便利,而且國家觀念也借這一紀年方式而愈深入人心。

注1︰其實韋太後逝世的時候已經七十九歲高齡了,趙之所以意外,是因為在各方面情形都比歷史上對其健康都更加有利的情況下,她居然會比歷史上早死了一年,趙由此深感蝴蝶效應之飄渺難測,因而愈地審慎小心

注2︰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清末慈禧太後對八個列強同時宣戰,結果招來八國聯軍,差點徹底亡國。這個鬧劇的生固然是因為慈禧本身的愚蠢無知,也是因為當時的中國人觀念里「朝代」的概念遠比「國家」更為清晰,以致于在潛意識里將中國與作為整體的外國概念相對立(類似的還有華夏與夷狄這兩個概念)、而且低估外國實力(按傳統的朝代概念,中國的實力是應該要比所有外國加起來還要強大的,不過似乎從沒哪個時期做到過的緣故。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