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五百五十九章 自然保護區(上)

第五百五十九章自然保護區

根據趙的推算,歷史上即使是在漢人大一統政權虛弱的時期,外族要想對其構成威脅,也至少要有三萬本族軍隊作為基礎,達不到這個數量軍隊再怎麼精銳也沒用,三萬軍隊的話,即使按照五丁抽一的極端征兵比例,在男女比例正常的前提下,也至少需要三十萬人口,而被他釜底抽薪之後的大漠諸蕃現在總人口一般也就在三四十萬的樣子,還被分成了多個獨立的區域,每片孤立區域內的人口更是不會過五萬,就算他們之中出現類似成吉思汗一樣的厲害人物,也不可能翻得了天,他們唯一的出路,就是成為大宋的順民。趙現在終于可以自信地宣布,北疆的胡人已經徹底失去了覆滅大宋的可能x ng

可是,大宋將那些「不服王化」的部族全都趕到那些荒漠草原之中也產生了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這些貧瘠荒涼的地帶由于生物種類較少,生態平衡十分脆弱,人口短時間激增的後果就是過度放牧、並加了這些荒漠草原的沙漠化,不但影響到大宋在草原上建立的那些農場和城鎮,如果任其展下去,甚至會滋生出足以威脅到燕雲一帶的沙塵暴,因此草原地區的環境保護問題終于提到了大宋朝廷的議事日程上來,當然,其中也有趙對此特別重視的因素存在。

此外,雖然趙采取了雙管齊下的辦法,在大肆侵佔那些草原上最好的牧區的同時,還以優厚的待遇吸引草原上牧民內遷。但因為趙要求他們最多只能以最基礎的部落為單位遷,而不允許他們保留原有的大部落結構,司馬昭之心太過明顯,因此也有很多草原人不願接受他的「好意」,而寧可留在荒漠中苟延殘喘。

這些人自然不甘心宋人繼續霸佔他們原先的草場,因此在他們中間的反宋思潮極為盛行,可是他們又沒有與宋軍正面對抗的實力和勇氣,因此只能使陰著,比如悶棍、夜襲、下毒、縱火等等,雖然由于宋軍訓練有素而收效甚微,可卻嚴重影響了大宋開邊疆最重要的第二個步驟。戍邊屯墾的宋軍官兵是不會將這些原始版本的「恐怖襲擊」放在眼里的,可是他們總要離開,要想徹底開邊疆,就必須將普通的平民百姓遷移到這里,而治安狀況不佳的話,又有幾個人敢來呢?沒有足夠的移民,大宋就難以有效地控制這些地區,更別說向更加荒涼的山林和荒漠擴張了

大宋自然可以派兵對那些不友好的部族進行報復x ng的反擊,以他們有限的實力,宋軍獲勝幾乎是板上釘釘的。可是,官軍再厲害的攻勢,也不可能將當地人清剿得一個不剩,畢竟雖然大宋的綜合防御體系成功地將整個大漠切割成多個塊,但大漠面積太大了,每個塊的面積也不下一般的行省,想要拉網式搜捕根本就不可能,歷史上美國對印第安人的屠殺中連生物武器都用上了,也沒法將保留地的印第安人殺絕,更別說是在自然條件更加惡劣、縱深更加廣闊的大漠了。而如果在這些「保留地」駐軍慢慢征剿的話,經濟上的成本實在太高,即使是現在富甲天下的大宋也支撐不起,而且所需的時間也實在太長,等到工作完成的時候估計火箭都上天了,所以根本沒有任何可g

距離軍墾農場較近的地帶還好辦一點,其中有些產草量較高的地段被闢為軍營牧場,而那些不宜放牧的荒漠地帶也被大宋邊軍用作大規模軍事演習的場地,自然不會有哪個部族還敢留下,這樣既進一步壓縮了那些敵對部族的生存空間,還無形中在雙方控制區之間建立了一條「隔離帶」,那些極端分子的「恐怖襲擊」頻率因此大幅度減了,但這依然只能治標,不能根除這個麻煩

就在趙對此束手無策的時候,他眾多子女當中最喜愛的長公主趙青鳳卻上呈了一個令趙深受啟的提案,是關于建立自然保護區與國家公園的。趙青鳳的本意其實只是為了保護大漠如今日益脆弱的生態平衡,可是她那個老謀深算的父親卻立即現了其中可以利用的地方,一個史上最為殘酷的陽謀很快便在他腦中醞釀成型

不久趙便親自起草了一份名為《自然環境保護法》的律法送交內閣討論並立即獲得通過,其中第一次公開提出了自然保護區與國家公園的概念。該法案通過後,內閣隨即在趙的授意下確定了第一批自然保護區和國家公園的名錄,大漠之中的那些不在大宋直接統治下的荒漠與半荒漠草原地帶全被列入其中。而按照新出台的《自然環境保護法》,這些地區是不準住人的,對于其中的各族居民,大宋政f 要求他們必須限期遷出,移居到其為他們專門劃出的土地上,政f 還會給予他們合理的經濟補償,算是先禮後兵。而半年期滿後還未遷出的各個部族,則會被視為偷獵者

注1︰當然,這種事就算放在一邊也沒什麼大問題,由于綜合防御體系下,大漠精華地帶的軍墾是可以盈利的,所以縱然無法有效移民,但這些土地是不必擔心得而復失的。只是敵人動輒過來惹事生非,自己卻沒辦法將其斬草除根,對于如今正是志得意滿的趙來說,實在是很難忍受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