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五百三十一章 兵甲之利(上)

第五百三十一章兵甲之利(上)

不過也速該不愧是幾萬m ng古人、不,也許同樣是幾百萬草原人中首屈一指的勇士,縱然有犀甲的防護,率先沖上去的兩個游騎兵還是被其可怕的巨力打落馬下,那把不過十余斤重的鋼刀竟然被他使得宛若鐵棍一般,真是令人心悸。

「他是我的,讓開!」,眼見兩個部下生死不明,辛棄疾放聲怒吼道,那張關公似的紅臉更是變得如同要滴血一般。辛棄疾策馬在人縫中沖出揮刀直取戰意正盛的也速該,顯示出他超卓的騎術,只听見「鏘」地一聲,兩人兵刃相ji o、擦馬而過,辛棄疾只覺手腕上一股巨力傳來,以他的手勁居然也差點兵刃月兌手,「這廝好大的力氣!不過,我是不會輸的!」

掉轉馬頭反身再次朝也速該沖去的辛棄疾突然松開了韁繩,雙腳用力一蹬離開了馬背,身體如同一只大鳥一樣飛起、借著下落之勢猛地撲向騎在馬背上的也速該。這時的辛棄疾已經由單手執刀的方式變為雙手執握,下劈的力量頓時驟增數倍,雪亮的刀光隨著辛棄疾下落的身體如閃電一般劈下,也速該根本來不及閃身避開,只得硬著頭皮舉刀迎了上去

「那是雙手劍法,而且還加進了他自己的東西,了不起啊!不過」。趙距離不是很近,但辛棄疾這一劍的氣勢太過驚人,令他立刻就給出了準確的判斷。雙手劍法與單手劍法是劍法的兩個發展方向,前者重在殺傷力、後者則更重視靈活x ng。歷史上自從m ng元統治中國以後,中國本土的雙手劍法就漸漸沒落了,直到明代對付倭寇時才一度復興,但因為這一用途很快消失,所以最終還是失傳了。但在宋代的中國,雙手劍法卻仍十分盛行,而且日本臣服以後,他們幾百年間發展出來的倭刀刀法也一樣屬于雙手劍法的分支(大概是由于古代日本人身矮力弱,所以日本很早開始就以雙手劍法為主流了。),他山之石,可以攻y ,大宋的雙手劍法從中多少獲得了一些借鑒,而且這幾十年里應用的機會也多(雙手劍法在野戰中的作用遠大于單手劍法),從而迎來了其在這個時空的最後一次大發展(此後就是熱兵器時代了,武學發展的基礎不復存在,就不太可能再有大的進步了。)。但是雙手劍法一般只能在步戰中使用,擅長騎sh 的辛棄疾居然還會這一手,實在是令趙有些驚訝。但是,雙手劍法雖然氣勢驚人,殺傷力更是大得出奇,被砍到的話往往非死即殘,可是它在防御方面卻有著很大的問題,稱其為拼命的劍法並不為過,尤其辛棄疾現在使出的這一招更是破綻百出,以也速該的能力,抓住機會殺死辛棄疾是輕而易舉的事,所以趙才會為此擔心。

然而,在矢志拼命的辛棄疾面前,也速該卻錯誤地選擇了防守,這令他徹底陷入了萬劫不復的境地。只听見「 」地一聲巨響之後,兩人所處的方向又立即傳出一陣宛若鋸鋼筋一樣的聲音,也速該的慘叫還未完全喊出便戛然而止,因為他的鋼刀、他的頭顱、他的嘴巴、他的喉嚨、他的軀干、乃至他的戰馬,都被辛棄疾那記石破天驚的下劈一分為二,場面之血腥酷烈,即使陣中那些曾在刀山血海中翻滾過來的雙方戰士都不免有些反胃。

初次ji o手還落了下風的辛棄疾竟然一招之內便反敗為勝,而且也速該再沒有扳回的機會,這實在是出乎在場所有人的意料。這並不全是因為他武藝高強,如果客觀分析的話,也許其手中的寶刀「斷刃」功勞更大。當初竊取並改良了烏茲鋼的冶煉技術與大馬士革劍的打造技術之後,趙就下令開始xi o批量地生產一些被宋軍官兵稱為「神刀」的大宋版大馬士革鋼刀,分配給特戰大隊等j ng銳部隊使用。辛棄疾的游騎兵大隊是不遜于特戰大隊的j ng銳,自然也有資格享受同樣的福利,而辛棄疾本人則提出了一些個x ng化的要求,這才有了他這把名叫「斷刃」的愛刀的誕生。

按照辛棄疾的要求,「斷刃」在測試中達到了連續砍斷三柄同重制式單刀、而刀鋒上不出現r u眼可見的缺口的堅硬與鋒利程度(所以才叫「斷刃」),而且能夠承受重兵器從側面發起的一般程度的沖擊而不損壞,這是以鋒利聞名卻實在太脆的倭刀所無法比擬的。同時,在外型上「斷刃」也根據辛棄疾的要求進行了一些獨特的設計,它劍刃的弧度類似于倭刀,而xi o于大馬士革劍,這一方面是因為這種外型更符合東方人的審美觀念,另一方面則是為了盡可能地加大其殺傷力,而這正是倭刀最大的長處。

但是,「斷刃」的刀柄很長,達到了一尺多,而它的劍刃更是接近四尺,稱其為巨劍並不為過,也只有辛棄疾這種身高體壯的大漢才能運用自如。當辛棄疾對付實力較弱的敵人時,他是單手握住刀柄的末端發力,按照單手刀的用法來使用,正所謂「一寸長、一寸強」,殺傷面積與攻擊距離上具有極大的優勢,敵人的xi o兵往往還未進入攻擊距離就已經被辛棄疾一刀兩斷。這種用法主要是受到當年岳雲的名言影響,「殺xi o兵厲害的武功才是最好的武功,因為武將之間發生單挑的可能x ng實在是微乎其微,就算一對一的本事再好,沒有用武之地也沒有任何意義。而且就算遇到對方的猛將,組織能力也比個人的武力更加重要,你問什麼是‘組織能力’?這也不知道?其實就是招呼手下上去圍毆他一個嘛」。

不過,年輕的辛棄疾依然有著個人英雄主義情懷,所以對于一對一的武功下了不少功夫,但由于時間所限,辛棄疾不可能將自己修為練到登峰造極的程度,所以他選擇的是拼命的路子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