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四百四十三章中南風暴(下)

第四百四十三章中南風暴(下)

這個隱憂就是南方富庶、北國貧瘠,先奪取南方之後很容易失去向北開拓的動力,畢竟就算吞並了遼金二國,要想從中獲利也絕非一年兩年的事,甚至在最初的幾年朝廷還得往里面大筆大筆地倒貼錢。國策是統治階級集體意志的體現,這種短期利益受損,長期利益也不明顯(在大宋人口超過一億之前,東北與西北的土地都很難得到開發,而且在工業**完成以前,這兩片土地雖然廣闊,也不過就能搞點農業和畜牧業,其中農業還只能一年一熟,對于天下最富庶的國家大宋來說價值相當有限,何況還有更加適合移民的新洲和澳洲,如果只考慮經濟利益,至少在一百年內發起北伐都是並不明智的。)的事,到時候將越來越(工業**完成以後情況會有所不同,但這種小概率時間何時發生,只有天知道。)難以得到堅決地貫徹。當然,現在的大宋遠比北宋時期更加集權專制,趙完全可以發揮個人的影響力改變朝廷的決策,所以這個問題倒也不必過于擔心。

由于現在大宋並沒有對中南半島諸國全面開戰的口實,因此孫默並沒有急著發起全面進攻,而是故意縱容那些「通緝犯」四處逃竄,再以追捕他們為借口「進入」各國。為了避免各國政府抓住那些暴徒獻上,而令大宋之前的布局功虧一簣,孫默甚至派人暗中協助那些暴徒。由于民心思定,各國百姓對于不能穩定國內局勢的本國官府普遍十分失望,而身居社會底層的他們也不可能看出大宋的布局(在孫默的安排下,不少漢人移民有效地引導了當地輿論,為宋軍的行動掃除了不少障礙。),因此宋軍「進入」各國之後並未遭遇到預料中的激烈抵抗。不到三年時間,孫默便以各種手段將整個中南半島完全納入大宋的版圖,除了見機得快、主動上表獻土內附的羅斛國外,其他各國的王室幾乎全都在席卷半島的大「暴*」中慘遭滅門

掃平中南半島後,大宋在新佔土地上設立了三個行省,即蒲甘省、暹羅省與馬來省,加上早就設立的印支省,合稱為中南四省,統一接受孫默三年的軍管(此時已經並入大宋版圖好幾年的印支省之所以也納入計劃,一是因為此地居民反漢情緒最強,仍需繼續鞏固統治;二是為了防止其他省份的抵抗分子逃竄到印支省再起波瀾。)。由于孫默這只「惡狗」(大宋統治的潛在反對者們在暗地里如此稱呼)的威懾,這四個省的漢化速度非常快,不到三年時間當地的民間抵抗力量便完全消聲匿跡。由此,大宋的國力進一步增強,為其進一步擴張夯實了基礎。而孫默也因此一躍成為大宋功勛第一位的重臣(按照趙制定的相關制度,佔領新國土後的消化工作如果能夠干得盡善盡美,所得的功勛是最多的;其次則為攻佔敵國領土,前提是必須佔領一年以上;再次為殲滅敵軍,民政上的功績則排到最末。不過這也要看實際情況而定,尤其是千差萬別的任務功勛以及防災救災中的表現。),封地更是超過了百里,也位居大宋第一,盡管要到他將來致仕以後才能得到實封

至此,偌大的南洋地區,除了蘇門答臘島上的三佛齊與爪哇島上的東爪哇國這兩大南洋強國之外,其余的土地全都並入了大宋版圖,從此南海徹底成為了中國的內海。之所以留著那兩個國家不滅,一是因為實力不足(蘇門答臘島上土著是後世亞齊人的祖先,他們悍不畏死,很不好對付,而且雨林氣候下幾乎每天都會下場大雨,對宋軍的火器部隊非常不利,歷史上荷蘭人花了幾百年時間才將亞齊人完全征服,這些土著的勇猛與頑強可見一斑。而爪哇島人口極其稠密,那麼點大一個小島,上面居然住了超過一千萬土著,要想在短時間內完全佔領,必然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雖然趙很想將這些印尼猴子的祖先斬盡殺絕,但也不會去做這種很明顯得不償失的事。);二是因為這兩個國家乃是纏斗了幾百年的夙敵,由于彼此牽制,他們對大宋巴結還來不及,是決計不敢主動挑釁的。

不過,為了保障馬六甲海峽的暢通,大宋還是在蘇門答臘島北部買下了少許地盤,並在此建立了幾個補給港,由于三佛齊與大宋一百多年來關系和睦,如今更是對其敬畏有加,而且那些地段大多為無人區,所以大宋購買沿海土地的行為並未遭遇到多大的阻力。

趙這樣做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適當地支援一下三佛齊,因為最近幾十年來,三佛齊與東爪哇國的斗爭中漸漸落了下風,畢竟雖然三佛齊的士卒遠比爪哇人勇猛得多,但三佛齊的人口卻要少太多了,還不足爪哇人的五分之一,而且這個年代的爪哇人也比他們被稱為「印尼猴子」的子孫後代凶悍得多(此時他們還沒被華人養懶,原始社會的風氣仍有殘留。),所以三佛齊的壓力還是很大的。但只有這兩個國家形成均勢,才最符合大宋的利益,所以趙會出手相助,就不足為奇了。

這三年里大宋又有了翻天覆地般的變化,北方諸省的治水工程雖然尚未全部完成,但其中的那些大型工程均已完工,只剩下農田水利建設與運河網的枝干部分,工程量遠不能與剛開始的階段相比,至少大部分野戰部隊都可以恢復訓練了。除此之外,以水泥路為主干的公路網也已經基本建立起來,至少除了新征服的西南各省,其余各省的省會之間都有水泥國道(按照《大宋道路建設標準》規定,國道和省道都必須是水泥路或者瀝青石子路,國道寬度不得小于五丈,省道寬度不得小于三丈。)相連,為此大宋這十幾年里還累計建設了超過一萬座公路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