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三百九十三章文武合一(中)

第三百九十三章文武合一(中)

武人要求有文化,而文人也最好要懂點軍事,那些專門培養的參謀就不提了,即使是一般的文官,如果具備一些軍事常識,也將大大有利于自己的升遷。因為趙規定,想要擔任地方主官,必須對軍事有著相當的了解,否則萬一打起仗來,當地政府將很難配合好軍隊的行動。

而與地方政府相比,內閣中戶部(財政)、禮部(外交)等幾個與軍事密切相關的部門的成員、尤其是首相更加需要有過人的軍事才能,至少戰略水平不能差,因為軍事上的重大決策他們都必須參與其中,而內閣首相更是大宋戰略的決策人之一(如果戰略決策權也交給軍人,軍方勢力很容易失去控制,到時候如果像二戰前的日本那樣老是出現「決定腦袋」的情況就不好了,而且軍紀也勢必難以維持,甚至還會出現兵變等「下克上」的情況,這些都不是趙想要看到的,而南宋建立初期這類事件屢見不鮮,直到趙鼎冒死彈劾韓世忠之後,情況才有所好轉,這更是給趙提前敲響了警鐘。)。現在趙可以分擔部分重任,大宋又踫巧出了虞允就會的軍事天才,戰爭期間又涌現出呂頤浩、陳規、劉子羽等通曉兵事的文官,使得大宋這些年來並不缺乏知兵的文臣。但是,和平的年代早晚會到來,而像虞允文這種文臣沒打過仗就自己領會了軍事學奧妙的小概率事件不可能總會遇上,所以對首相等重臣必須要對軍事素質作出硬性要求。基于這方面的考慮,在趙的有意安排下,有過軍隊經歷並且表現不錯的文臣升遷起來明顯要比那些純粹的書生快得多。

說到這里,不得不提一下目前大宋的統治體系,無論是中樞還是地方,在趙奪權以後,較之以前都已經有了翻天覆地般的變化。在中樞,原有的宰相——樞密院——御史台體系被趙「新創」的內閣制度所取代,原來的六部變動普遍不小,還新設了一些重要部門。

原先六部之中最為重要的吏部,被趙改名為人事部,權力也有所萎縮(因為隸屬與各部門與地方政府的非主事官員任免權都下放給了各級主官,而二品以上大員的任免卻都要經過內閣全體討論通過,人事部的權力自然大幅度縮水。要不是各級主官考評的權力還在,人事部恐怕已經成了內閣中最冷的部門。)。

而原先的冷衙門(工部一直都是肥缺,但地位畢竟不高,而現在趙大搞基本建設以緩解農業集約化所引起的嚴重失業問題,使得工部的地位大幅度上升。)工部則被改組為建設部,同時新設了農工部(趙原本是想同時設立工業部與農業部的,但是此時的大宋雖然已經出現了產業化大生產的資本主義經濟模式,但受限于科技水平,機械化程度並不高,因此大部分工人的工作都沒有太高的技術含量。)與商業部這兩個新部門。

原本最令人垂涎的部門戶部在改名為財政部以後雖然地位依舊十分重要,油水卻遠不能和以前相比,因為趙以加大地方自治程度的方式大大減少了中央財政的收支,經手的錢款減少、自然可以上下其手的空間也就小得多了,而且還有內衛的監管,想要在其中做手腳的話,風險是相當大的,這一切都逼得財政部官吏不得不夾著尾巴做人(趙也知道這種情況不能持久,但為了盡快完成改革,保持政府部門哪怕是不正常的超高清廉度是很有必要的。等到改革完成,新文化已經深入人心之後,他才有工夫去完善制度、搞權力平衡、推進法治建設)

趙對外交是十分重視的,所以現在已經改名為外交部的禮部地位原本應該水漲船高才對,但是趙由于對大宋昔日的外交工作極為不滿,所以現在他直接將外交工作代管了,禮部原來的官吏也紛紛被貶謫或是調走,使得原本就是冷衙門的外交部變得更加沒有人氣,但這只是暫時現象,隨著新人的不斷加入,趙終究會逐漸放權,將來外交部的地位還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上,自從內閣建立以後,外交部的官員腰桿立刻就直了

與這四部相比,兵部和刑部的變化更大,其中原來的刑部現在已經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嶄新而獨立的司法系統。所謂獨立,指的是各地法官以及仵作等必要的技術官吏均由朝廷派駐各地,與當地軍政系統不相統屬,要不然趙也不敢給予地方政府那麼大的自治權力,甚至將地方政府的人事權也下放給各級地方的行政主官。不過,趙同時也規定,地方各級法院對于同級軍政大員,只有調查權,沒有審判權和裁決權(也即是說,宰相們和皇帝是沒有哪個法官有權審判的),這一方面遵循了大宋乃至此前中國歷朝歷代的慣例,也是因為趙不想給自己添堵,現在天下對他不滿或是懷有敵意的還大有人在,他又不是吃飽了撐的,為什麼要急著弄個能夠威脅到自己的部門出來呢?

基于同樣的理由,趙也沒有采用海洋法系國家慣用的陪審團制度,他甚至都沒有設立專門的立法機構,考慮到他現在的處境,權力制衡什麼的還是等到大宋改革基本完成以後再說吧,政體動蕩的陣痛時期還是好用啊。另外,因為軍人的行為受到遠比民法嚴酷得多的軍法約束,所以即使他們犯了法,也輪不到各級法院來管,一是沒有必要,二來也是為了給軍隊系統留個面子。當然,搞得天怒人怨的情況除外,但至少到目前為止,趙還沒有听說過類似的案例。

不過,雖然無法觸及皇權和相權,但大宋新設的官一職還是一度引起了很多人的覬覦,因為趙將其定為正一品的高官。但趙選來選去,最後卻選擇了一個法學專業畢業、才在地方上干了一年法官的年輕小伙子擔任這個職務,引起朝野一片嘩然。不過趙這麼做也有他自己的考慮,他很清楚這所謂的「官」雖然看似厲害哄哄,但他的一切作為都在皇帝和宰相眼皮子低下,自由度其實相當差,遠不能地方法院的法官相比。何況地方各級法官的人事任免權目前還被趙抓在手里,官能夠管到的,也只有最高法院一處而已,所以官只要熟悉法律條文並且清廉听話就行了,資歷什麼的根本就不重要。只要趙想要最高法院審理的案子,就算罪犯再有背景,法官有趙在後面撐腰,也根本不必擔心不能服眾,反之也是一樣。這一點即使是趙記憶中號稱最民主最自由的米國也不能免俗,官就是一個空架子而已(君不見,美國總統無人不知,官是誰有幾人曉得?即使美國人自己,也很少有人知道吧?雖然從表面來看,美國的官應該是與總統平級的)

司法系統獨立出去以後,權力比起昔日的刑部來要大得多,不過由于宋朝時期司法權力並不只集中于刑部一家(要不然也不會有所謂的「三堂會審」了。),再加上現在趙個人權力過大的影響,整個司法系統的權力反而有所萎縮。與之相比,由于軍人地位的大幅度提高,即使將原先的樞密院系統也算作是軍方的力量(其實宋朝的樞密院很大程度上是用來控制帶兵大將的,這一點從樞密使的人選大多為文官,就可以看出。),現在軍人在朝堂上的聲音也要比以前響亮了很多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