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三百二十一章天才皇叔(上)

第三百二十一章天才皇叔(上)

「丹鳳太貴氣,不好養活,而且‘趙丹鳳’讀起來也不太好听,還不如叫趙青鳳」,吳芍芬想了一會,回答道。

趙構不禁笑了起來,身為大宋的公主,就算名字取得再卑微,命格貴重還是改變不了的,但妻子說的也有些道理,趙構最終還是點了點頭,「听你的,青鳳就青鳳吧。」

「對了,兒有沒有說為什麼將這個孩子交給我,而不是潘姐姐呢?我想他不會真的沒良心到只是將女兒當成一個交換的籌碼吧?」,吳芍芬取的名字被采納,心中正喜滋滋的,卻突然生出一個疑問。

「兒說他娘太溺愛孩子,交給她不放心,而你愛于心卻嚴于教,交給你他更放心。」,趙構笑道。但趙當時的話他這個做父親的只說了一半,少掉的那部分是「其實你們撫養和教育孩子的本事都不如我,但女孩如果在成長的早期,沒有母親(或是起到母親作用的其他女性)的影響,對其人格形成不利。」

「這的確是很公正的評價,那孩子的胸襟真是當初真不該那麼對他,如果一開始就相信他,也不會弄出那麼多事來了」,吳芍芬心中感慨,看向襁褓中小青鳳的眼神,也變得愈發慈愛了

趙構逃出臨安時,即使軍隊不算,同行者也不下萬人,包括臣僚、女眷、宦官與民間一些有地位有聲望或是有財富的人士。但由于金軍的窮追不舍,路上掉隊和被金軍沖散的不計其數,以至于最後被趙接進廣州城的只剩下幾百人。趙一方面將這些人全都管制起來,一方面馬上派人去尋找那些失散者的下落。這固然是因為父親趙構的要求,也因為其中確有一些人才,趙眼楮掃了掃,就看到了幾個歷史上後來赫赫有名的人物。

萬幸的是,也許是金軍當時將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趙構這個大宋皇帝身上,這一萬多人中死于金軍屠刀的並不多,倒是匪亂導致的死傷更大一些,這一事實再次印證了一個歷史規律,「殺害中國人最多的,永遠都是中國人。」,令趙想來不禁一陣唏噓。但無論如何,只花了一個月時間,就找回了七千多人,這不能不說是個好消息。

不過,對皇帝趙構來說則未必,他的發妻邢秉懿雖然僥幸未死,但卻在這次的顛沛流離之中受盡了驚嚇,本就不好的健康狀況更是急遽惡化。趙為其親自診斷之後,很老實地告訴父親,如果邢秉懿能夠清心寡欲地長期靜養,並以各種昂貴的藥物吊命,應該還有幾年好活,否則只怕幾個月都撐不下去。趙構聞知後愈發為自己當初的膽怯而內疚,在其後的幾年里,他將絕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陪伴這位苦命的妻子身上,其曇花一現的種馬雄風也因此戛然而止,在這幾年里再也沒有給趙多添一個弟弟妹妹。當然,這無論是對趙,還是他那個寄養在爺爺女乃女乃那里的小女兒,都不是什麼壞事

在過了形同被軟禁的生活一個多月之後,趙終于要放趙構他們回臨安了,但由于根據北邊傳來的消息來看,臨安現在已經幾乎成了一座空城,實在不宜繼續作為國都,哪怕只是過渡性的。于是,趙構這個從來都算不上果斷的皇帝終于下決心將國都遷至地理上更有優勢、經濟狀況也並不差(因為這次金軍的荼毒,暫時來說還要比臨安那邊要好得多。)的建康。對此,趙自然是舉雙手贊成,事實上這個問題他很早就跟父親提過,只是他太能拖了,結果才磨蹭到現在。

趙構能夠重新回去當他的皇帝,其實還是挺高興的,當初他的確有過倦政之念,但這次被兒子變相拘禁了一個多月之後,他終于明白,做皇帝累歸累,但還是比當一個無所事事的太上皇要好一些啊但在趙構北歸之前,他那位已經被正式任命為嶺南三省總督的長子卻似乎有話要講。

「父皇,在你們離開之前,我想向你要幾個人」,趙取出一個小字條遞給自己的父親。這張紙條上列出的人才都是無論在現實中還是在趙記憶里的歷史中都沒有干出什麼實績的,既然朝廷不能用或是用不好,還不如給他用了試試,只要有一個人能夠發揮出其應有的才能,那就是賺的。

趙構對名單里寫到的這幾十個人大多並不熟悉,自然一概不加阻攔,但其中有一個名字卻令他眼皮一跳,「三哥?你要他到你這兒來干什麼?」

「早知道你會有這樣的反應」,趙聳聳肩笑道,「現在我手下武將如雲,技師(即有一技之長的專業性人才,並非後世的那種意思。)如雨,但謀士就有些稀缺,文才出眾的更是少得可憐,最出色的居然是朱淑真這一介女流。我看這位狀元皇叔回來以後整天無所事事,既浪費國家的錢糧,也浪費了他自己的才能,所以我想將他要來廢物利用一下」

趙構口中的這個「三哥」名叫趙楷,是徽宗趙佶的第三子,為其寵妃王氏所生。因為母親得寵的關系,更因為趙楷自己確實才氣過人,在徽宗趙佶的三十三個兒子之中,以他最受寵愛。從魏國公開始,趙楷先後被封為高密郡王、嘉王,歷任奉寧、鎮安、鎮東、武寧、保平、荊南、寧江、劍南西川、鎮南、河東、寧海十一個節度使的頭餃,雖是虛餃,但其父對他的寵愛可見一斑。後來徽宗更是提升趙楷為太傅,改封為鄆王,還任命其為皇城司提舉,準其自由出入宮禁,並為其專門建橋鋪路以方便趙楷進出,這在整個宋代都堪稱是空前絕後。

本來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徽宗趙佶極有可能廢黜當時的太子趙桓,將鄆王趙楷定為新的皇儲,但是這時金軍卻背盟南下(雖然是北宋有小動作在先),在「靖康之亂」爆發後,趙楷與除九弟趙構以外的其他所有兄弟一起成了金人的俘虜,在北邊經歷了接近二十年的深重苦難。直到岳飛率大軍進逼錦州時,金軍被迫施以緩兵之計,趙楷才和其他俘虜一起回歸大宋。這些宗室南歸後,趙構為了表示自己的寬厚仁愛,給予了他們不錯的待遇,其中趙楷昔日的王爵也得以恢復但那只是表面工夫而已

趙楷在少年時就以文采風流聞名于世,而他的花鳥畫也堪稱天下第一。重和元年(公元8年),年方弱冠的趙楷以假名化裝的方式參加了科舉考試,由于他文采的確非凡,竟一路披靡,進入了殿試,而在殿試中趙楷的發揮更是出色,奪得了頭名狀元。發榜後,趙楷將實情告訴了父親,徽宗趙佶高興之余,怕天下士子說閑話,就把當年的第二名(榜眼)王昂提為狀元。但不管如何,趙楷的狀元身份還是實至名歸的,在歷史上他也是中國自有科舉以來一千多年里唯一一個直系皇族狀元(歷史上僅次于他的是拿了第三名、當上探花的康熙,如果考慮到趙楷所處時期是中國文化的盛世,而康熙時則是末世,差距之大顯而易見。),再考慮到他當時的年紀與準備工作(趙楷十八歲,只是一時興起,而第二名那位當時已經三十九歲了,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科考經驗,真是人比人,氣死人),確實稱得上是一位天才了。

本章節由書友上傳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